国际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浅析
一、引言
以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正式起步于1979年而大学本科旅游专业教育则起步于1980年,以杭州大学招收全国首届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为标志洙飞,2008)。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810所,形成了专科职业教育、本科综合教育、研究生科研教育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然而,庞大规模的旅游高等教育却难以与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好对接,在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情形下,“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显然无法适应旅游产业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以及管理能力的实际要求,从而导致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甚至出现了“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依然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20%”(汪剑明,2004)本文通过观察国际著名旅游院校的实践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反思中国当代旅游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各种缺失和矛盾,希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拓宽我国旅游院校的实践教学思路与渠道,为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提供路径,以化解人才培养同质化与人才需求层次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二、中外旅游高等实践教育的差距
中国的旅游专业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大部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性教育(魏杰文、吴俊,2007)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其中欧洲旅游管理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多项技能的合格管理者(SaidroFomica1996)有学者通过研究高等旅游教育教学评估问题肯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地区为代表的很多西方知名高等旅游院校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和行业市场竞争的考验后,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到师资队伍的组建,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很多国际高等旅游教育机构坚持职业导向的原则,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运用理论原理的阶段需要,从入学前直至学生毕业都对实践学习设置了学分或学时的详细规定要求。
首先,必要的行业工作经历是不少旅游院校录取学生的重要条件。如瑞士的洛桑饭店管理学院要求本科生在入学之前必须具备至少一年的行业工作经历,研究生则必须具备至少两年的全职相关工作经历,不具备行业工作经历的学生必须接受学前培训,才能获得入学资格;芬兰赫尔辛基哈加旅游学院则对申请学生提出了至少9个月的本行业工作经历的条件。
其次,规定严格的完整且充分的实习体验是学生获取学位的必备条件。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本科四年内至少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顺利毕业;而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饭店饭店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则需要拥有经学校认可的高达1000小时的旅游接待行业的工作经历,才能申请学士学位。
再次,为鼓励学生和相关企业寻找最佳契合点,很多旅游院校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弹性设计管理。如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实行自由学分制,鼓励学生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真正实现“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学习过程;此外,该学院将理论课程学习集中安排在周二到周四,从而方便学生和企业在周五到周一的旅游行业黄金时间进行经营管理的校外实习。
最后,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西方高等旅游院校对实践教育内容也进行了细致化的设计。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敬业即灵魂”的职业信念,洛桑饭店管理学院对入学新生安排了为期18周的饭店基本技能锻炼,包括餐具清洗、垃圾运输、物流运输等工作流程;英国利兹城市大学事件管理方向本科教学则规定,没有会展工作经验的学生必须在完成初级的课程学习之后进行长达48周的就业实习;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也要求学生分别完成1000小时的工作实践和300小时在旅游业的管理实习;芬兰赫尔辛基哈加一海利埃应用科学大学旅游学院更为学生安排了入门级实习、饭店实习、管理级实习等循序渐进的学制过程,便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并培养其在旅游行业企业的管理才能和领导力。
(二)多元化师资结构
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拥有不同的专业学历和工作背景的师资结构体系,从课堂传授的知识体系到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导向,都可以保证学生接受科学全面的专业成果。因此,国外各个旅游院校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师的专业资格也制定了细致化的规定。其中,美国大学的饭店管理专业要求从事教学的工作人员通过美国饭店协会对教师资历和能力的认证,取得饭店管理领域的“高级教育导师(CHE)”专业证书;英国旅游管理专业高等院校也对教师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业内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西方高校为保证旅游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要求教师还必须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因此学校鼓励教师同时在旅游企业兼任一定的职务,或者不定期的全职投入到行业的实际操作管理当中。典型代表是洛桑饭店管理学院,很多教师都担任过旅游企业的总经理等高级职务,每隔三五年又会回到企业中从事实践工作,学校还主动向企业推荐教师担任兼职顾问,从而不断丰富最新的经营信息,关注世界范围内新出现的饭店业企业管理关键问题。
为进一步丰富旅游院校的师资队伍,确保学生接受行业最前沿的操作技能和工作原理,很多西方高等旅游院校聘请行业中的卓越管理者或先进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讲师,通过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和深入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及其实用性。如美国普度大学的分时度假课程,全部由来自美国规模最大的分时度假开发商“万豪”的中层管理人员授课,还邀请美国度假地开发协会的专业人士对全球分时度假业的发展趋势做演讲,以最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行业专业领域。
三、西方旅游高等实践教育模式
在确立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后,西方旅游高等教育院校纷纷采用各种教育模式,增加学生接受行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如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院的实践课分为操作性的练习课、模拟性的分析课、研究性的调查课(刘伏英,2005)等等。综合来看,依照不同的实践教学组织设计流程,欧美高等旅游教育名校的实践教育模式大体由以下三种形态构成:
(一)课程实习优化
与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同,很多国际知名旅游院校都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手法,如案例分析、任务导向型教学、模拟和体验行业真实情景等,设置一些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团队合作能力。美国普度大学将学生的烹饪教学训练搬到设备先进齐全的烹饪操作间进行,保证其毕业后能够胜任美国所有高级饭店的烹饪和餐饮管理岗位的需要;新西兰林肯大学休闲与会展策划专业与某运动基金会合作共同举办运动会,由学生负责运动会的策划、组织、运作、管理及评估等各方面工作(徐红罡、罗秋菊,2007)类似的,美国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把一年一度的校友聚会作为课程来安扫纟联谊会活动全部由学生策划和组织实施,以保证学生毕业前组织和管理过“真实”的会展活动,使其真正具备举办会展活动的能力。
课程的考核方式也紧贴实战。美国普度大学饭店与旅游管理系要求每位学生在结束一门课程后提交论文形式的个人研究报告;高年级学生还必修综合高级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制定完整的从饭店选址到建设及运营计划;此外,包括闭卷考试、课堂参与、小组作业、实践报告等内容都会纳入到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中,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校内实习基地
很多知名的旅游院校在各自校园内拥有实际控权的实体旅游企业,在保持正常经营的同时,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实习锻炼场所。最为知名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校园内的斯塔特勒饭店,该实习饭店是当地豪华型饭店,共有150间客房,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领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严谨的轮岗实习。美国普度大学旅游与饭店管理系也设有多个内部实习餐厅,以满足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的实习要求,学生不仅在咖啡厅为不同顾客提供服务和日常管理,而且可以参与举办各类国际性晚宴,每位学生都有成为餐厅经理的机会,以期锻炼学生的管理技能并使其在学习期间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管理经验。作为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范例,美国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饭店学院是由希尔顿集团与休斯敦大学合办的教学单位,学院就坐落在休斯敦大学校园内,且学院本身按照饭店标准设计,使学生能够置身于饭店环境之中接受管理教育,在饭店运营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技能锻炼和实习体验。
(三)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体现在双方诉求的相互满足,旅游企业为学生轮岗实习提供真实的经营管理环境,而在新产品开发、难题攻关、人员培训和咨询等方面得到科研院校支持,即获得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等补偿性利益(赵鹏、汤利华,2005)鉴于旅游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许多著名旅游院校都与旅游接待业的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工学交互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鼓励学生到各大旅游企业参与实习,进行真实的行业锻炼考验以积累实战经验。例如,有的学校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所学的饭店与旅游管理知识承担完成某个旅游企业的创业计划任务。西方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校友资源建立联系,像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校友遍布世界各大知名饭店管理集团,可以推荐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实习地点,为在校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的深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积极采纳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在实践教育方面的诸多可取之处,探索出能够积极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教育模式。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旅游院校加快了与国际知名旅游院校的合作步伐,如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也有高校开始了与行业内的企业全面对接合作,如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元管理学院等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上述行为都将有效地推进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总体来看,虽然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但还没有出现像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院那样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卓越办学模式、并在业内受到普遍认可的一流品牌院校(马勇、唐娟,2003)因此,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培养出面向开放竞争条件下的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仍是今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