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特别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历经多年以来的实习管理机制的完善与逐步摸索,在近些年来学生面向社会就业工作方面获得了建设性与突破性成果。一方面,经过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管理的深化结合,有利于学生主体在就业时期把握主动性,掌握就业市场信息资源,降低学校教育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吸纳一批具有旅游专业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劳动用工人才,可一步开发这些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对企业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所以这对学校、学生、企业用工单位来说都是互蠃互利的重要研究课题。而事实上,目前国内高校在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都比较“重理论,轻实践”,加之各个院校培养该项专业的层次标准、培养重点、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导致当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用工人才供求局面并非有多么理想与稳定,可以说对专业内的实习实践管理予以深刻探索研究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高度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一、实习管理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目标难以统一达成
主要表现在企业用工单位、学生主体、学校间的实习目标最终需求难以有效统一达成,缺乏共同利益价值观。校方主要希望学生主体能够凭借过硬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掌握,可以尽量过多的了解基本专业基本技能,用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管理能力;学生主体在毕业实习阶段更加渴求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实践指导经验,能够在未来就业时到用工单位参与到决策管理类工作,并非简单的基础性工作模式;但在多数企业用工单位中,也并没有深刻认知到实习生的个人价值所在,将其简单归结到廉价劳动力之列,至少在先期阶段是不会对学生进行大力培养与技能塑造的。
(二)实习工作连续性较差
对于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阶段而言,其一般实习时间以半年制为主,在半年的实习阶段里有些学生刚刚初步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就被学校强制召回,用于组织论文答辩等其他校内事宜,所以会影响到专业实习的连续性。此外,许多院校在学生对口专业的企业用工单位也缺乏必要的合作、沟通机制,导致一些院校的专业实习单位每年都发生更迭的变化,实习单位年年都不同,而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吸收到稳定的基础实习技能。
(三)学生从学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较慢
学生在从院校过渡到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中的主要任务并非是仅针对于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投入到未来从事岗位的实践中来,能够进入到实践工作状态中。因此,这一过程对于初入社会的学生而言,其身心压力与体力消耗都是一种莫大挑战。同时,学校在学生步入实习阶段前未能对其进行良好的思想工作,所以学生在投入到实习单位工作中时心理落差感明显,人际关系梳理较为缓慢,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较为迟缓等,这都会阻碍学生对实践技能培养成果。
(四)缺乏过程管理,忽略了学生心理变化
多数院校在专业实习阶段并非有多么严格,经常对实习管理报以“睁只眼闭只眼"的心态,许多学生过于松懈散漫。此外,有些院校再将面向毕业的学生送往到实习单位后,就全权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不予负责,学生的实习进展成果不予过多关注;当学生遇到工作难题时,其情绪上难免会因为初步接触工作而心态不稳,所以导致其工作上可能出现较大疏漏。作为学校,不能对其予以积极、正确引导,势必会促成学生实习实践水平难以提升。
二、实习管理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创新对策研究
(一)采用循环式半年制的实习创新模式,确保实习连贯性
由于各个院校在旅游管理对口专业的实习时间长短不一,有些院校采用的是“3+1”模式,即运用三年时间完成理论专业学习过程,一年时间里用于实习实践;还有些院校采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用于实习。显然,前者要比后者的实践深化作用更为明显,后者实习时间尚短,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工作中来,对技能培养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利;而后者虽然实习时间较长,但并不利于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巩固与学习。因此,学校应当调整教学实践计划,采用分批次的专业实习管理机制,当临将毕业的学生一批分往到实习单位,一批留于学校学习理论课程部分,待前一批实习培训完毕后,再将另一批送往到实习单位。此外,在寒暑假时间里,院方也可以让学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交接,而这也比较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效果。
(二)强化职业化教育体制改革应用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与职业化教育机制方向发展,除了注重基础理论部分的教育机制应用外,也逐渐对职业教育模式有所关注。因此,为了纠正院校对专业实习的“重理论”与“轻实践”问题,应能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树立目标;同时要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强调团队协作观念树立,从而才能使学生面对实习单位时可以有效掌握基础技能,为后续参加社会就业提供便利与保障。
(三)重视学生心理差异变化,强调实习进展成果检查
在学生步入实习阶段之前,院方应能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培训实践工作,给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工作,以使学生在参与到实习工作中时能够主动、积极、热情,将正面情绪投入到工作中,以此才能提高其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更好的掌握基础实践技能洞时,在学生实践中期阶段,学生可能对工作中的重复性、机械化劳动模式较为抵触,此时学生最容易进入到不良反动、情绪波动的特殊时期,因此院方应能针对于学习中期的学生行为表现开展学生座谈会,辅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面对的各类问题,包括工作态度、实践工作难题、思想动态等方面的解答与处理。如此以来,学生才能及时纠正不正确、非健康的思想态度,能够在实践实习中提高逻辑判断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四)构建科学的专业实习测评体系
实习阶段的测评工作属于一个系统性管理工作。院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设定的实习进展成果测评应能强调反映出考核的实习全面动态,同时应当根据实习要测评的具体指标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实习人数比例的10%选出测评结果较为优秀的学生,并组织这些学生讲述实习心得、体会、经验等,以突出团队协作意识;另外,学生实习进展成果的测评体系设定要能够全面反映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实习效果、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因此,院方应构建多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规范的实习评价体系,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实践能力水平得到显著增强。
对于现代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工作而言,培养出适应社会趋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水平人才,应能强调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要在实习管理教学课程设计方面予以研究,包括重视学生专业实习进展成果、学生心理差异变化等,以此才能逐步使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改革走向成熟与完善。
凌丽君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上一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