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蕴藏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都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也需要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改革、探索、创新,才能建立起适应我国教育国情发展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符合发展要求的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迫切,而培养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高等院校的教育。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符合旅游行业要求、适应快速发展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但是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相比,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并没有随之提高,导致旅游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不平衡。在企业方面,企业发现招收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在工作上要求高的做不了、要求低的不想做,对企业要求的标准做不到,还需要企业在员工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较高的成本进行培训。在学生方面,旅游企业的大学生员工的流动性很强,这样的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工作中没有及时的调整自身的状态,以至于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同时认为这份工作不能展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达不到自己所认定的预期目标、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因而选择离职去别的行业工作。长期以来,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比不上一些高职高专旅游学校毕业的学生,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教学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所花费的精力不成比例,旅游管理高校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还需要把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科学的结合起来,培养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
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和改进教学环节,建立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结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反馈,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相关经验,优化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应做到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更新,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当然在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课程设置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又不能忽视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种类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之一。目前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拥有模拟多功能厅实训室、导游讲解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中餐宴会服务实训室和中式包间服务实训室,但还需要对照旅游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完善,与时俱进。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学用结合,把理论于是将相结合,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校外实训方面虽然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校外企业合作,但只有酒店这一种类型的实习基地,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还需拓展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相关的企业。并且尽可能在不影响企业运行秩序的前提下,安排学生进行轮岗实训,使得学生对企业各部门的运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关注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心理状况,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确保实习目标的完成。
总之,旅游院校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相关,保障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内容就是旅游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和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践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也随之提高,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丰富,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旅游从业经验,如教授导游知识的教师熟悉导游行业的发展、掌握导游相关技能等;教授酒店知识的老师要对整个酒店行业和相关技能了如指掌等等。我国旅游业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期,行业管理理念与职业技能知识更新率较快,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很清晰地了解,对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地更新,努力与自己所教专业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包括教师职业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郭海燕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