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发布时间:2023-12-10 15:2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星级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旅游行业输送从事旅游管理的专门高级人才。这不仅浪费了毕业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也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培训成本。

  一、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旅游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旅游管理学科的地位与传统学科相比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对旅游学科的性质上来讲,普遍定位是交叉性学科,主要涉及历史、地理、人文、建筑、民俗、经济、政治、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领域。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不够明确。

  在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学计划中,只是确定了专业方向中所包含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学时、学分。但是对于实践内容,究竟每项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那些技能和意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不明确;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也缺乏深人研究。致使很多在校学生在实习之前对于实践的内容、目标和形式等都缺乏细致的了解,更不了解本专业的实习目的和行业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多种因素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改善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企业等相关主体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吴必虎教授认为“只有大力加强公共管理的研究与教学水平,旅游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级学科”。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和促进中国旅游研究与教育发展,吴必虎认为必须“一是加强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两个领域的沟通。举办学术论坛,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

  安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课程内容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要跟得上行业发展要求。在课程模式上,加强实践性特色,适时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制定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实习目标、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效果等。第二,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上,随课程增加一些实习,让学生每学期到可以接触到本专业不同领域方向的教学实习。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避免选择内容陈旧的教材,要时刻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新动态、新成果,选择与行业发展及需求相配套的新教材、好教材。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整个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大一新生侧重于进行就业意识和旅游行业认知方面的培养,引导他们了解行业内部相关知识,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三年级,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增强就业能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系统加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如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等。四年级则是通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放得下本科生的架子,认同与本行业相关的服务行业,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的从基层服务做起。


  (四)加强对教师的行业意识培训

  對没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要制定系统接触行业计划,使教师能够了解业内发展规律和动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对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行业技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旅游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结束语: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在结合旅游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前景展望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灌输及正确择业观的培养,才能培养出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并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而使旅游高等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业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73~79;115~116.

  [2]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4~138.

  [3]吴昌南:中国旅行社产品差异化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来源:大经贸 2017年6期

  作者:王雪晶


上一篇: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解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