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外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及策

发布时间:2015-06-16 16:01

  一、引言

  1999年,国务院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从20世纪以来,产学研合作对经济、教育、科技以及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旅游业作为世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产学研机制引入旅游高等教育中去,为世界旅游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产学研合作教育即意味着要将旅游教学、旅游生产和旅游科研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提高其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对于我国旅游高等院校来说,开展旅游产学研意味着其要从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还不成熟,很多旅游院校在办学上较少与外界合作交流,基本上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办教育,造成目前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旅游市场脱节,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就业难、就业后流失率高的特点。通过对国外三种典型产学研模式的对比研究,希望能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提升旅游学科建设和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旅游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

  二、国外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在旅游院校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例如美国的康奈尔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瑞士的洛桑模式、加拿大模式、日本模式、英国模式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等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瑞士洛桑模式、美国康奈尔模式和澳大利亚TAFE体系最为典型,在旅游与酒店方面的合作机制研究较为成熟,已获得了全球认可。

  (一)洛桑模式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创建于1893年,是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其教学特色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是书本知识的教授与实际操作的指导相结合。全校50%学生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其余在校内学习。此外,该校在全国建立了二十多家培训饭店。学生在校学习、着装等按酒店要求严格训练,课程按酒店需求设置,学生在酒店、餐厅实习,十分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1]该学院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其酒店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际公认,故又称“洛桑模式”。

  (二)康奈尔模式

  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创建于1922年,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并列世界第一,由此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酒店管理的本科学位,办学宗旨“教育引领行业”,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模式。为了训练学习,康奈尔在校园内自设了对外开放的酒店,其教师大部分均在著名酒店任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同时与世界各大知名酒店集团及旅游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每年有250余位业界顶级高管莅临康奈尔,或是走上讲台和学生分享经验,或是与教研人员进行专题研讨。同时还负责全球酒店行业的诸多顶尖高峰会议和商业盛宴,为广大师生和历届校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平台。故被称为“康奈尔模式”。

  (三)澳大利亚TAFE模式

  TAFE(全称: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它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的TAFE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澳大利亚TAFE体系是完全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的教育和办学体系,它明确提出把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在一起,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联系起来,实行柔性的教育培训方式,专门培养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澳大利亚则由澳大利亚旅游理事会、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联邦政府资助)、澳大利亚旅游研究理事会及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学院等组织参与,共同推动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研究。

  三、国外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一)课程体系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三者基本一致,均是以培养具有特定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但是又稍有差别。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强调为特定类型的餐饮企业(“世界一流的酒店、餐馆、连锁店”)培养兼具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精神以及管理理论的高层管理人才,[2]其注重“定制”务实性人才。而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则是以培养接待业的行业精英或领袖为目标,培养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他人提供卓越服务的素质。[3]康奈尔模式虽然没有像洛桑模式一样为专门的酒店业培养人才,但是其培养的学生技术含量较高。澳大利亚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较前两者更胜一筹,但是在学术高度层面可能稍有欠缺。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三者均表现出市场化倾向,根据市场需要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不断调整、推陈出新,贴近酒店业的需要。但是洛桑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与实践紧密结合,更能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康奈尔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更注重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来设计以能力为本位的本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商业课程为核心,由核心课程、饭店选修课、限定选修课、自选课、实践5部分构成,[4]不免稍显冗杂,针对性不强。而澳大利亚TAFE体系旅游课程培养对象主要以专科类为主,课程更加侧重实用性和灵活性,虽接近就业市场及企业需求,但是其专业知识高度有限。

  (二)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洛桑与康奈尔模式均采用案例教学,但前者是学完立即实践,而后者则是分为集中学习与集中实践两段式教学,其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上较前者稍有欠缺。而澳大利亚TAFE体系与前两者不同,采用的是边讲边操作的方式,其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上相对前两者较为突出明显,值得提倡借鉴。而在考核方式上前两者是传统考核(卷面)加平时成绩,澳大利亚TAFE体系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师和考核方式,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免会出现学生能力偏移现象,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三者均注重其学生就业以后的回炉培训,即每隔三四年重新返回学校进行学习培训,这种终身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旅游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师资与学术研究

  首先,在师资队伍的构成上,三种模式基本相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第一部分是以学术水平较高的旅游专业教师为主,主要向学生传输专业技能和实战管理经验,第二部分主要由旅游企业家和专家组成,向学生传输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案例和学科研究前沿。但是两部分教师必须均具备一定的旅游企业管理经验,以此来保证师资队伍的鲜活生命力。而澳大利亚TAFE体系师资队伍有一点不同的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进行过师资培训、五年以上在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三个条件,其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上可谓精益求精。

  其次,在学术研究方面,洛桑与康奈尔模式均有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较澳大利亚TAFE体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球学术认证年会和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成立的酒店业研究中心(简称CHR,the Center for Hospitality Research),均为学院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分享酒店业的前沿经验和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平台。但是洛桑模式有一点不及康奈尔模式的是后者将CHR的研究成果出版成刊物(例如康奈尔酒店管理季刊、CHR报告、圆桌论坛等),同时组织一批研究人员专门开发教学案例,汇编成书,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料。而澳大利亚TAFE体系在学术研究这方面比较欠缺,仅是由兼职教师在本行业中工作,只能依靠其经常参加行业协会活动,将其掌握的本行业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传输给学生。

  (四)企业参与程度

  洛桑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店校合一,虽然相关社会企业参与程度不高,但是其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大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不出校门就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掌握了实践操作能力,这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而康奈尔模式与澳大利亚TAFE体系均是采取与用人单位进行合约式合作来向旅游相关企业输送实习生,企业参与度虽然较大,但也只是被动参与,不免会存在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使得学生未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的问题。

  四、启示

  通过对国外三种典型产学研模式的对比研究,笔者试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我国旅游教育产学研借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层面

  由于酒店、旅行社等服务行业是以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接收实习生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为企业不断的注入新的力量,所以企业非常乐意接收各高校学生进入该企业进行实习。但是这种合作模式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指导和保障,为解决该种问题,国家有必要出台一定的政策,使得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制度上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互惠互利,以此来提高校企结合的积极性。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关于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有必要出台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和约束学校、政府、企业这三方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其保障机制,使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乃至所有学科产学研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在其政治环境上有所缺失,而且在高等旅游院校这一主体的办学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建议我国高等院校在招生模式上可根据相关企业用人要求而采取“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即旅游淡季上课、旺季实习的弹性学制)等多样化培养方式,向社会旅游企业高效的输送具备“双能”性人才(学术技能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产学、产研及学研的真正结合。

  (二)学校层面

  在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中,教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的好坏。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单一化、实战能力差等特点。可通过将旅游专业教师放置到企业中挂职锻炼、考取相应专业证书、参加景区景点岗位实践等方式提高其实践技能,通过设立“双师”培养基金、跨校交流等方式提高其积极性,同时通过聘请部分相关旅游企业的精英作为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我国旅游高校“双师”素质。

  与此同时,通过对国外三种产学研模式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有必要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在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需求目标;课程设置可借鉴国外的市场化定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方面采取瑞士洛桑模式的店校合一模式并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创办一定的经济实体(例如校内酒店、旅行社等),方便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企业层面

  纵观我国各旅游高校产学研合作建设发现,普遍存在着旅游企业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真正积极融入旅游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企业还只是少数。旅游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调动旅游相关企业与旅游高校联合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在两者中间进行协调,通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方式来激发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协作。只有这样,政府、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企业三者才能在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发展上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 冯东明.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2] 王 玉.中国与瑞士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23).

上一篇:探讨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其实践

下一篇: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