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旅游收入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的旅游教育机构和旅游专业人才都在增加,但旅游企业人才流失却越来越严重、旅游高校毕业生普遍出现了“有业不就”的现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就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文章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概述
上海旅游专科高等学校是我国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于1979年在上海成立 ,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开端。此后的26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快速发展起来。此后,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这一时期,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教育形成了以国家旅游局为核心,以南开大学、西北大学、杭州大学和中山大学为龙头的格局;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由于受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影响,许多院校也相继在原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或新建了旅游系或旅游专业,使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有数据显示,1993年我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92所,在校生12266人;到2002年底,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407所、在校生达到157409人;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和在校生人数10年分别增长了2.4倍和 10.8倍。近几年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又有所增长,到2005年底估计近500所,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60000人。
从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20多年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来看,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26.9% ,在校生年均增长120.1%。到2003年,全国旅游院校中能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有94家 ,能招收旅游专业 (或方向 )硕士生的有33家,能招收博士生的有 4家,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总数达到300多人。2004—2006年这些数据又有所增长。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所以旅游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政府投资的各大重点院校外,私立旅游院校所开始大量涌现,包括国外的资本也开始投资于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二是办学模式多元化,出现的新的办学形式有:企业办学或研究院所办学、 校企结合办学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
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2003年10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为例。调查结果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明确表示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不足50%,虽然“彻底改行”的比例很低,但这种情况也是值得忧虑的。
三、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背景
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背景分为四个层次: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60%的份额;本科,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35%的份额;硕士,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4%的份额;博士,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1%的份额。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这个系统只是处于量的扩张状态,需要向质的提高方向发展。
(二)目前国家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给各大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 万人。以上海为例,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旅游管理岗位就有1000多个。
(三)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状况
旅游专业的职高生、大专生比本科生更受旅游企业青睐。
1、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不愿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职业,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首选行业。以浙江某高校为例,从2002年—2005年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2%。
此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05年8月31日
2、酒店、旅行社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
3、很多旅游管理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教师、考研、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
四、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仅是抱着对旅游的喜爱,抱着旅游就是享受生活的概念来选择旅游专业的,而忽视了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更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仅仅凭“旅游很火”的感觉而盲目地选择旅游专业。
(二)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应用。
(三)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认为,系统掌握了旅游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将来应该从事的是比较体面的旅游企业经理、主管、旅游局公务员等职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思想,以及在社会、家庭的影响下,不少旅游专业的本科生有较强的优越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挑就业地区、挑就业单位、挑工作岗位的“三挑”现象。
(四)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心理偏差。根据上面的调查图表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时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希望在短时间里能有晋升的机会,而旅游行业尤其是酒店业要求管理者从服务员坐起,管理者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尤其是本行业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否则,没有经验很难作好管理者。毕业生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不匹配。根据调查显示,67.7%的学生能接受的工资水平在1000—3000元,加权平均后得到2051.98元,明显高于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
(五)用人单位缺乏长远的用人眼光。旅游企业和部门在招聘人才时出现较强的功利性和短期性,迫切需要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或是丰富从业经验的“熟练工”。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虽然缺乏工作经验,可是他们具备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发展的潜力。用人单位吝惜对人才的“培养成本”,缺乏“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造成了旅游人才的大量流失。通过对杭州市10家酒店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3年中,酒店招聘本科生168名,到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高达66.1%。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就辞职的有81人,占流失总人数的73%。
五、对改善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建议
(一)毕业生要加强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旅游业的认同。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人际沟通的能力、技巧,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初中、中专的文化程度,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者,本科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从长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其次,要转变择业观念,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从平时对旅游活动的组织、策划、公关、创新的能力提高中获得对本专业的热爱,获得本专业学者的认同。
(二)旅游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实践渠道
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增加学生实践培训的时间,拓展学生参加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
(三)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用人机制
旅游企业要充分相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对他们实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想结合的办法,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试行的发展空间或代理的发展空间。
(四)在就业前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建议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前对学校的声望、本专业的特点、自己的性格爱好等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避免盲目就业、避免对用人单位和岗位过于挑剔。同时,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短期择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广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2]魏倩.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因何尴尬[n].中国旅游报,2006-7-7,(7).
[3]时秀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取向透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4).
下一篇:秦皇岛市旅游业未来发展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