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隐性能力的培养
【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职业素养等三方面的隐性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隐性能力
提起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许多人想到的是“带团、解说、摆台、叠花”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地方的旅游管理高职生能力培训中也只侧重以上的内容,当然这是不能否认的。上述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有“带团、解说、摆台、叠花”等技能是不够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应构建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养结构,即不仅要注重本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等显性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隐性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一、培育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要求与顾客互动,所以服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前线岗位上,如:导游、酒店前台接待、迎宾员、礼仪小姐等,对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要求更高。这是由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最显著的核心能力,所以有人说:“做旅游的,靠的就是一张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加强语言培训,说好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讲好普通话是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由于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差,地方音比较浓重。要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采用的方法是:①让学生选修普通话培训课程,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练习标准的普通话,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考级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②让学生对话,用录音机录下来,自己听听是否好听。有了体验就不再被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听广播、看电视时留意播音员的说话;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形成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说普通话的语言习惯。
2.借助多种途径加强语言表达教育
课堂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以往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多发言;在实训教学环节上,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在开展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可通过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导游、礼仪服务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对旅游行业而言,首先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创新的能力,其次要把自己创新的思维通过设计表达出来,如宣传口号设计、营销策划设计、景区规划设计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例如:①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达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的效果,可采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教学的灵活性,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追求“精通”,更要“优美”,以便日后学生在对客户服务中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让客人得到艺术般地享受和精神满足。比如《模拟导游》课程教师就导游讲解部分可以安排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所学的《旅游美学》、《导游基础》、《导游词编写》、《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自己编写精彩而有个性化的导游词。在现场教学中,老师作示范讲解,并要求学生作具体讲解,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找出问题,不断改进,逐渐提高讲解技能和服务水平。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种突出专业特色、启发智慧、提高情趣、健康身心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例如:支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专业设计广告语,自己做校园板报、墙报,为校园文化添活力。
三、提高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良好的旅游发展潜力必然需要大量旅游从业人员,而目前的状况是,真正符合国际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教育成长迅猛,2008-2009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总量的增长速度达到145.02%。然而,按照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素质拓展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旅游人才,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出现偏差。近年来,旅游专业低就业率和高失业率的现状深刻说明了这一点。根据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以及目前旅游高职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同时,更应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潜在的教育。
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堂内、外的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巩固和强化等方式来努力达到目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等都可根据课程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每门课程都要始终贯穿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精神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旅游行业对职业着装、语言、形体等有着严格的职业规范,旅游业越发展,对旅游服务者的礼仪要求就越高。所以,一方面,《社交礼仪服务》课程就可以强调把“培育优雅”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心中,让学生首先把自己培养成绅士、淑女,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礼貌习惯。每次授课时可仿效旅游企业的做法,让学生互相检查各自的着装、卫生、仪容仪表等,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各自的坐、站姿的情况,课程讲授增加实训环节,让学生多做、多实践。课后则要留意学生是否主动问候他人、是否微笑待人、言行举止是否到位等。由此学生既学习了必要的礼仪知识,又能自觉运用,使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显示出了特有的旅游职业特点塑造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另一方面,学院可多举办礼仪比赛、茶道比赛、服装走秀、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以通过此类活动提升学生的气质,提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 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
上一篇:南极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