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5-07-09 10:06
摘要: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长,逐渐形成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根据旅游企业人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求状况的追踪调研与分析,对其就业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变旅游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大学生;就业
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则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本文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和旅游酒店,从事旅游交通的很少,在这里以旅游酒店为例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以满足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从事本行业的不到30%,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1]。在我国的旅游行业队伍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90%;服务人才流失严重。在其他行业正常的流失率一般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2]。
(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状况问卷调查
通过向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同时发放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等方式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研。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即:旅游企业招聘、聘用人才倾向;被聘用的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的反映。本次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有计划地发放,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93%。
调查问卷资料经过整理和统计,得出如下结果:用人旅游企业聘用我校毕业生主要分配在企业的中层、基层管理或技术岗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等,有实习经验者是聘用单位比较注重的,他们认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当前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而言,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但缺少创新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当前旅游酒店人才需求问题分析
目前旅游酒店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基层人员数量庞大,素质低下
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基层工作虽然是一些体力上的劳动,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直接面对顾客,能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善于和客户沟通,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现阶段酒店的基层工作从业者主要是技校毕业生或者社会待业人员,数量虽然庞大但质量不高,素质偏低,很难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导致客源减少,效益降低。
2.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专业水平低
中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独到的见识见解。这种能力是需要大量时间,处事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积累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后只有一少部分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而且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短期改行。旅游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在几年后因为薪水待遇等因素“跳槽”,作为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酒店,往往直接从别的酒店“挖”来人才,导致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并且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990年到2000年期间,旅游院校净增980所,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净增197所;旅游在校学生净增2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净增6.53万人。直到2004年底,我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院系或专业的高等院校,全国共计574所,旅游专业在校生274701人。伴随旅游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本科院校“招生容易,就业难”。分析其主要原因时,旅游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薄弱是其病灶。事实上,国际上主要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大量引入实践的做法在我国还未形成,这也正说明目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存在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3]。
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一要根据科学的预测未来旅游产业结构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整合、删减过多过细或重复建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二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资源等背景,设置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都有较大特色的课程体系。三要以实用性和现代化为原则,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形成富于弹性和活力的现代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据己所长在专业方向有进一步精深发展。
(二)教师学科结构、专业水平多元化
首先,要通过有计划的国内进修,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等手段,加强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其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同时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培训
首先,建设校内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建立标准化实训基地,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实习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好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完善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实习基地管理方案,深入调查和研究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实习的成效。再者,与企业合作,创建属于自己的星级酒店,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之路。
(四)提供学生择业信息的交流与跟踪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冲刺、自我推销的心理培训。首先,学校应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客观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寻找锻炼机会,亲自感受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其次,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待遇,福利,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还可以从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在未来几年中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凤,王文君。基于大学生高流失率的酒店人才机制思考 [j]。商业经济 ,2008,(3)
[2] 赵丽萍。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论坛,2006,(4)
[3] 蔡靖方。旅游高等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4] 毛玲,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5] 武利亚。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思路[j]。旅游纵览,2007,(7)
[6] 林益丽。导游人员贪利原因分析[j]。内江科技,2008,(2)
[7] 刘光荣,朴松爱。导游队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8] 陶玉霞。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2008,(1)
关键词:旅游管理;大学生;就业
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1万人),今年则增至630万人。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则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本文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活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和旅游酒店,从事旅游交通的很少,在这里以旅游酒店为例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以满足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从事本行业的不到30%,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1]。在我国的旅游行业队伍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90%;服务人才流失严重。在其他行业正常的流失率一般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2]。
(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状况问卷调查
通过向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同时发放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等方式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研。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即:旅游企业招聘、聘用人才倾向;被聘用的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的反映。本次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有计划地发放,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93%。
调查问卷资料经过整理和统计,得出如下结果:用人旅游企业聘用我校毕业生主要分配在企业的中层、基层管理或技术岗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等,有实习经验者是聘用单位比较注重的,他们认为能力比专业更重要,当前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而言,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但缺少创新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当前旅游酒店人才需求问题分析
目前旅游酒店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基层人员数量庞大,素质低下
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基层工作虽然是一些体力上的劳动,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直接面对顾客,能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善于和客户沟通,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现阶段酒店的基层工作从业者主要是技校毕业生或者社会待业人员,数量虽然庞大但质量不高,素质偏低,很难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导致客源减少,效益降低。
2.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专业水平低
中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独到的见识见解。这种能力是需要大量时间,处事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积累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后只有一少部分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而且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短期改行。旅游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在几年后因为薪水待遇等因素“跳槽”,作为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酒店,往往直接从别的酒店“挖”来人才,导致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并且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990年到2000年期间,旅游院校净增980所,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净增197所;旅游在校学生净增2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净增6.53万人。直到2004年底,我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院系或专业的高等院校,全国共计574所,旅游专业在校生274701人。伴随旅游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本科院校“招生容易,就业难”。分析其主要原因时,旅游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薄弱是其病灶。事实上,国际上主要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大量引入实践的做法在我国还未形成,这也正说明目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存在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3]。
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一要根据科学的预测未来旅游产业结构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整合、删减过多过细或重复建设的旅游专业课程。二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资源等背景,设置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都有较大特色的课程体系。三要以实用性和现代化为原则,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形成富于弹性和活力的现代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据己所长在专业方向有进一步精深发展。
(二)教师学科结构、专业水平多元化
首先,要通过有计划的国内进修,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或是带队实习等手段,加强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其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聘请旅游行政部门的官员、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同时增强校企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培训
首先,建设校内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建立标准化实训基地,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实习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好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完善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实习基地管理方案,深入调查和研究实习基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实习的成效。再者,与企业合作,创建属于自己的星级酒店,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之路。
(四)提供学生择业信息的交流与跟踪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冲刺、自我推销的心理培训。首先,学校应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客观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寻找锻炼机会,亲自感受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其次,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待遇,福利,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还可以从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在未来几年中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晓凤,王文君。基于大学生高流失率的酒店人才机制思考 [j]。商业经济 ,2008,(3)
[2] 赵丽萍。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论坛,2006,(4)
[3] 蔡靖方。旅游高等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4] 毛玲,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5] 武利亚。浅谈旅行社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思路[j]。旅游纵览,2007,(7)
[6] 林益丽。导游人员贪利原因分析[j]。内江科技,2008,(2)
[7] 刘光荣,朴松爱。导游队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8] 陶玉霞。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