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
[论文关键词] 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
[论文提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进行归纳,并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依据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办学的结合点的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确定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文化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2. 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
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企业不仅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进行实习指导,还与学校进行教学领域的合作,如联合研究教学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确定师资标准、进行人员交流,企业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企业向学校提供招生、毕业需求信息;联合进行社会培训,及时研究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等。企业为学校适当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比如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资金投入和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等。
3.校办企业
一些有实力并且主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创办自己的实践基地来培训学生的模式称为校办企业。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当地文化特色建立旅行社、酒店等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场所,同时也为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学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企业的管理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丰富、生动。这样可以充分运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 学校与职业培训公司合作
这种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联姻,由学校完成学历教育部分,职业培训公司完成就业前的实践技能培训。学校挑选有经验、有实力、信度好的职业培训公司(专业导游、职业经理人、调酒师等),将本校毕业班的学生送到公司去培训。学校参与培训内容的制订,培训合格后,由培训公司推荐介绍工作。校方的责任是保证选送的学生学历的真实性(因为被送出培训时未毕业),并保证学生简历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与学生直接到培训公司接受培训相比,学生得到的好处是:培训费大幅度降低,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学生到培训公司后,由每个学生与培训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约定学生完成培训后,培训公司在推荐工作方面的责任。
二、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地位缺失
政府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职能是任何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在教育领域里,同样如此。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政府的主导地位缺失是校企合作没有深入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仅仅依靠学校和企业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有政府的扶持。要确立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顺畅进行。
2.合作机制尚不健全
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明确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校企双方义务、责任与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专门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与考核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没有较为权威和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体系。这种情况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限制了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高。大多数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训基地和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等浅层次形式,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3.“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很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都非常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具有“双师型”身份的教师中,有多少人真正参与过旅游行业一线的实践,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很多人将具有双证的教师就定义为“双师”,这种理解是不确切的。事实是,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双师型”教师都是“有证无业”,只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却没有真正参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工作,没有从业的实践经验。因此,虽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却不高。
4.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亟待改进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力就业。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当初的专科转型过来或是由若干个中专联合组建而成,因此不免多多少少都留有以前办学的痕迹,学校以前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大多沿用专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在课程设置上,忽视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策略
1.完善政府导向机制
高职教育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就必须重视校企合作,这也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因素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支持是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第一推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政府为改革和发展主导的国家,国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将会成为推动我国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强大动力,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要完善高职教育的政府导向机制,需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
2.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
要想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取得合作的成功,就必须找到双方利益结合点,才能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校企合作。首先,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使之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其次,建立企业优先选才制度。企业都希望自己雇用的员工是非常优秀的。对于企业来讲,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获得优先录取优秀学生的权利。第三,建立校企人才共享制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共享。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旅游业一线的优秀业界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来自旅游界的最新行业动态和管理思想,协助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课程的设计等工作。同时,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深入企业,协助企业组织讲座和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员工开拓视野,更新服务和管理观念,为员工提供岗位和攻读学历等培训,使其能够更加胜任自己岗位。
3.加快“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运用实践能力,是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可分为学校自己培养和到企业聘请技术技能型人才两种形式。一方面,学校要坚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全面合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厂矿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或者参与厂矿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与技术改造工作。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技术顾问、专家、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上课。
4.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高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是指:首先,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目标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推出所需设置的技术核心课程,最后,由技术核心课程推出所需的基础课程。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应始终坚持就业这一导向,牢牢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就以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目标实质上是充分考虑了高职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也充分考虑了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高职的课程体系多元整合,形成以应用型、复合型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让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以产学研结合搭建旅游人才培养的平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5]陈学春,叶娅丽.论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下一篇:关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