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探
发布时间:2015-07-02 12:01
【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 旅游 的 发展 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经济 有效性 生态安全性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 自然 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3 生态 旅游 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 教育 。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 科学 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 发展 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 自然 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3)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
只有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条件下,生态旅游才能正常地、持续地发展。许多经验证明,让地方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与服务,如在导游、环卫人员、宿舍管理、餐厅服务、工艺品加工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减轻因对资源需求而破坏环境的压力。当然,当地居民参与管理和服务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参考 文献 :
[1]王佳,路紫,孙连敏.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诌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26(2):204.
[2]郭鲁芳.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旅游 论坛 ,1998,(2):34.
[3]徐期勇,艾南山,李立华.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环境保护,2000,(3):31-33.
[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6]贺春艳.从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再论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旅游学刊,2004,19(1):77.
[7]刘家明.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规划初探.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海洋出版社,1988.113.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经济 有效性 生态安全性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 自然 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 教育 。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 科学 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 发展 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 自然 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3)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
只有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条件下,生态旅游才能正常地、持续地发展。许多经验证明,让地方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与服务,如在导游、环卫人员、宿舍管理、餐厅服务、工艺品加工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减轻因对资源需求而破坏环境的压力。当然,当地居民参与管理和服务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参考 文献 :
[1]王佳,路紫,孙连敏.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诌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26(2):204.
[2]郭鲁芳.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旅游 论坛 ,1998,(2):34.
[3]徐期勇,艾南山,李立华.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环境保护,2000,(3):31-33.
[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6]贺春艳.从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再论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旅游学刊,2004,19(1):77.
[7]刘家明.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规划初探.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海洋出版社,1988.113.
上一篇: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