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02 12:03
[摘要] 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事业,不仅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目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旅游的契机,对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经济发展 发展新思路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强调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当今社会,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已经越来越得以显现。
1.民族文化旅游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人际关系的恶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渴望在紧张而繁忙的都市工作之余,去寻找清净空寂的环境,以求达到文化观念、精神上的互补,进而寻找到精神家园。
2.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3.发展旅游业是民族地区重要的脱贫模式。以四川为例,四川民族地区2007年旅游人数实现1743.50万人,较2002年515.91万人,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35.6%;旅游总收入实现112.87亿元,较2002年31.26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37.8%。综合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各产业“九五”以来的发展情况,旅游业是民族地区增长最快的产业。预计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民族地区gdp的25%以上。
二、目前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不例外。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程度的高低,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一些地方在发展当地民族文化旅游时,在没有规划指导,旅游基本理念及理论缺乏,管理政策滞后等情况下,盲目上项目,不但难以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利用,而且很容易造成新的建设性破坏。
2.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一是表现在交通方面。交通条件的制约始终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表现在通讯方面。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尚未开通国际长途直拨电话和图像传真业务,通讯服务网点少。三是表现在卫生设施方面。如大多数景区厕所档次还比较低,景区的脏、乱、差现象较为常见。
3.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随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民俗文化项目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些民族文化资源也遭到破坏。如民居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有的甚至出现了汉化现象,逐渐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异族风情韵味。
4.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欠缺。由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人才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之培养机制不健全,使得人才相对匮乏,从而导致经营管理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到位。
上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劣势,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桎梏。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要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在科学的旅游事业管理规划下,谋求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发展,给民族地区人民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同时使我国的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开发和管理理念。
1.制定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突破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经济动力的“龙头”。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业,走出一条在充分利用天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以民族风情特色取胜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来。特色独具、规模效益、推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和谐是民族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
2.弘扬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多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文化旅游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它的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优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是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条件。
3.加大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另外,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其它部门的持与配合,如交通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商业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
4.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旅游是一项高档次的消费行为,旅游者一般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据一项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1.9%相比,大专以上人员出游的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身阅历与修养的丰富和提高,因而对旅游内容的要求和评判也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自然造型的美丑,而希望能在旅行过程中获取大量知识性素材和思维性启迪。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业应注重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点开发交流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将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获得启示和教育,满足求知欲望。这也是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途径。
5.培养适用新型人才,加强无形旅游资源的积累与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要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李霞林.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5,(6).
[2]黄明辉.对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3]陈宇波.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6).
[4]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旅游文化建设与保护刍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5):117.
[5]袁翔珠.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乡镇经济,2002,(1).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经济发展 发展新思路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强调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当今社会,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已经越来越得以显现。
1.民族文化旅游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人际关系的恶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渴望在紧张而繁忙的都市工作之余,去寻找清净空寂的环境,以求达到文化观念、精神上的互补,进而寻找到精神家园。
2.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3.发展旅游业是民族地区重要的脱贫模式。以四川为例,四川民族地区2007年旅游人数实现1743.50万人,较2002年515.91万人,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35.6%;旅游总收入实现112.87亿元,较2002年31.26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37.8%。综合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各产业“九五”以来的发展情况,旅游业是民族地区增长最快的产业。预计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民族地区gdp的25%以上。
二、目前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不例外。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程度的高低,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一些地方在发展当地民族文化旅游时,在没有规划指导,旅游基本理念及理论缺乏,管理政策滞后等情况下,盲目上项目,不但难以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利用,而且很容易造成新的建设性破坏。
2.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一是表现在交通方面。交通条件的制约始终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表现在通讯方面。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尚未开通国际长途直拨电话和图像传真业务,通讯服务网点少。三是表现在卫生设施方面。如大多数景区厕所档次还比较低,景区的脏、乱、差现象较为常见。
3.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随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民俗文化项目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些民族文化资源也遭到破坏。如民居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有的甚至出现了汉化现象,逐渐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异族风情韵味。
4.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欠缺。由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人才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之培养机制不健全,使得人才相对匮乏,从而导致经营管理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到位。
三、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新思路
上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劣势,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桎梏。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要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在科学的旅游事业管理规划下,谋求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发展,给民族地区人民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同时使我国的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开发和管理理念。
1.制定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突破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经济动力的“龙头”。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业,走出一条在充分利用天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以民族风情特色取胜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来。特色独具、规模效益、推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和谐是民族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
2.弘扬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多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文化旅游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它的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优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是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条件。
3.加大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另外,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其它部门的持与配合,如交通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商业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
4.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旅游是一项高档次的消费行为,旅游者一般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据一项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1.9%相比,大专以上人员出游的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身阅历与修养的丰富和提高,因而对旅游内容的要求和评判也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自然造型的美丑,而希望能在旅行过程中获取大量知识性素材和思维性启迪。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业应注重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点开发交流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将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获得启示和教育,满足求知欲望。这也是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途径。
5.培养适用新型人才,加强无形旅游资源的积累与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要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李霞林.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5,(6).
[2]黄明辉.对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3]陈宇波.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6).
[4]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旅游文化建设与保护刍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5):117.
[5]袁翔珠.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乡镇经济,2002,(1).
上一篇:新疆生态旅游及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