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的吸引力塑造
发布时间:2015-07-02 12:05
rbd(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译为“旅游商业区”。目前,国内比较成型的rbd有:北京的金源shoppingmall、三里屯酒吧街、什刹海,广州天河城地段和惠州市步行街,杭州丝绸文化特色街,重庆约克风情街,南京夫子庙地段,上海城隍庙地段,杭州上城区涌金门地段,天津古文化街,成都市东郊猛追湾地区,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州城地段等。
一、rbd概念的界定
保继刚(1995)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提出以主题公园带动城区全面发展,使该区域发展为一个旅游商业区(rbd),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城市与旅游研究中运用rbd的概念,并预见它可能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区;保继刚、古诗韵(2002)将rbd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1998)还将城市rbd分为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等四种类型。
二、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积极利用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具有吸引力,而且也将吸引外来游客的rbd。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却相继出现了这种rbd衰落的趋势。据报道,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附近地区、成都的春熙路等闻名全国的旅游商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客流量减少、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的现象;而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著名旅游商业区,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高地,纽约的第五大道、四十二街,新加坡的牛车水、乌节路,东京的银座等也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原因在于:
1.场所感的缺失,文化真实性的丧失,导致主题缺位同质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rbd中的传统元素在逐渐消失,文化的真实性在递减。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只是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了复古风格,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历史感和标志性,作为文脉的根源,这些地方能让人回味的历史片断极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它满足了当代人在视觉方面对历史文脉的要求,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后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并不能引起当地社区居民情感的共鸣,满足不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对历史价值认同感的需求。
2.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基本游憩圈。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原历史文化街区附近进行城市改造,居民被迁到城市外围的新居民区。于是,造成了原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地带人口密度下降和城市外缘人口密度上升,而新建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超过了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半径。
3.与游憩活动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滞后,影响了游憩功能的发挥。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主体都是零售商店和餐饮店。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商业区,只强调购物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游憩”的功能。
4.业态单一,商品结构重复,经营无特色,造成了rbd的总体单调。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牺牲自己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一是在业态上竞相发展百货业,从而使rbd演变成百货街区;二是在经营上缺少有特色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这样造成了rbd内商品种类、档次、风格的千店一面,失去其应有的魅力。
5.管理不善导致经营混乱。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开发商往往采用销售的方式开发商用物业,很少对已开发的商业进行持有经营,获取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了快速使资金回笼,开发商往往将商铺的面积划分至小单元(100平方米左右),然而,商铺一旦被销售出去,开发商将放弃对项目整体的统一管理的权利,在前期策划时所设想的业态、业种的规划也无法实施,在后期经营中,无疑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去,商业价值将无法体现,消费者不认可项目,整个rbd经营陷入混乱状态。
三、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吸引力塑造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之所以成为城市内集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区域,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在于通过其吸引体系中的吸引物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力,这也是体现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场所感的最重要的途径。rbd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包括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五个方面。
1.形象吸引力。rbd的形象定位与其游憩、商业的特点分不开。通过形象设计,勾勒出rbd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rbd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分为rbd名称、标志性建筑物、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当地人的形象等。如rbd的命名宜取所在城市传统的地名或街区名称,具有历史沿革和内涵;将rbd所在区域的最具识别性的建筑物确定为rbd的标志性建筑物,从而成为地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顾客创造更有价值的体验;通过培训、说服教育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尤其是服务者的形象。
3.设施吸引力。在rbd内,无论是风情万种的都市风貌,还是处处透出历史感的传统街道,都因其独有的建筑、广场空间和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设施吸引着游人。在进行rbd规划时,对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数量等,要按照功能属性的不同,适应游客游览的流程需要,合理设置旅游服务设施,无论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而且要重视人文关怀,细微处见真情。
4.景观与环境吸引力。游憩环境、购物环境和建筑环境是形成rbd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满足游客游憩和商业购物功能的rbd,主要营造的是游憩环境和购物环境。因此,rbd供给商品品种要多样化且独具特色,尤其是相当数量的著名品牌商店,如“老字号”特色商店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极其强大;要有数量适中、分布合理的餐馆、酒吧和娱乐设施等辅助性设施;有步行街区,出入方便,出入口有停车设施;等等。建筑环境主要指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可分为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建筑物、雕塑、广场、公共设施、人工景观、绿地、公园等。无形环境包括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群体社会活动等。建筑环境的营造主要从旅游道路、水面和绿化、广场、建筑物、环境建筑和小品、城市夜景等细节体现。
5.氛围吸引力。在氛围的营造方面,除了关注大的街区、空间等氛围以外,在小的方面,如商店内部的购物氛围营造也应得到重视,良好的氛围营造可以使游客在消费时的感受成为旅游经历中值得记忆的事件,留下难忘的回忆。如杭州的邓丽君主题餐厅——“筠园小镇”,就是氛围吸引力成功营造的典型案例。底层的门厅过道处摆放着一架老式喇叭留声机,播放着邓丽君的优美歌声。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沿墙挂着70多张邓丽君的原版照片,每张倩照光彩照人,让人驻足流连。在餐厅的二楼,设有6间精美的包厢,包厢的棕色木格玻璃门透着秀雅的格调,每扇门上分别刻着“小城故事”、“在水一方”、“淡淡幽情”等邓丽君专辑的曲名,这些曲名便是包厢名字,慕名而来的宾客一推开包厢,便仿佛沉浸在那一首首娴熟的旋律之中。置身于筠园餐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沐浴在浓郁的邓丽君情结之中,点点滴滴都能唤起人们对这位歌后的深切追忆,这正是“筠园小镇”所刻意营造的文化氛围。
四、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集休闲、商务、文化于一体,是旧城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原因在于其缺乏完善的旅游吸引力体系。通过对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能够促使其复兴或更新。但如何对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ngfortourismbusinessdistrict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20):583-600.
[2]stansfieldca,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1970,2(4):213-2250
一、rbd概念的界定
保继刚(1995)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提出以主题公园带动城区全面发展,使该区域发展为一个旅游商业区(rbd),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城市与旅游研究中运用rbd的概念,并预见它可能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区;保继刚、古诗韵(2002)将rbd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1998)还将城市rbd分为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等四种类型。
二、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积极利用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具有吸引力,而且也将吸引外来游客的rbd。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却相继出现了这种rbd衰落的趋势。据报道,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附近地区、成都的春熙路等闻名全国的旅游商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客流量减少、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的现象;而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著名旅游商业区,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高地,纽约的第五大道、四十二街,新加坡的牛车水、乌节路,东京的银座等也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原因在于:
1.场所感的缺失,文化真实性的丧失,导致主题缺位同质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rbd中的传统元素在逐渐消失,文化的真实性在递减。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只是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了复古风格,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历史感和标志性,作为文脉的根源,这些地方能让人回味的历史片断极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它满足了当代人在视觉方面对历史文脉的要求,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后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并不能引起当地社区居民情感的共鸣,满足不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对历史价值认同感的需求。
2.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基本游憩圈。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原历史文化街区附近进行城市改造,居民被迁到城市外围的新居民区。于是,造成了原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地带人口密度下降和城市外缘人口密度上升,而新建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超过了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半径。
3.与游憩活动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滞后,影响了游憩功能的发挥。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主体都是零售商店和餐饮店。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商业区,只强调购物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游憩”的功能。
4.业态单一,商品结构重复,经营无特色,造成了rbd的总体单调。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牺牲自己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一是在业态上竞相发展百货业,从而使rbd演变成百货街区;二是在经营上缺少有特色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这样造成了rbd内商品种类、档次、风格的千店一面,失去其应有的魅力。
5.管理不善导致经营混乱。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开发商往往采用销售的方式开发商用物业,很少对已开发的商业进行持有经营,获取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了快速使资金回笼,开发商往往将商铺的面积划分至小单元(100平方米左右),然而,商铺一旦被销售出去,开发商将放弃对项目整体的统一管理的权利,在前期策划时所设想的业态、业种的规划也无法实施,在后期经营中,无疑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去,商业价值将无法体现,消费者不认可项目,整个rbd经营陷入混乱状态。
三、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吸引力塑造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之所以成为城市内集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区域,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在于通过其吸引体系中的吸引物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力,这也是体现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场所感的最重要的途径。rbd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包括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五个方面。
1.形象吸引力。rbd的形象定位与其游憩、商业的特点分不开。通过形象设计,勾勒出rbd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rbd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分为rbd名称、标志性建筑物、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当地人的形象等。如rbd的命名宜取所在城市传统的地名或街区名称,具有历史沿革和内涵;将rbd所在区域的最具识别性的建筑物确定为rbd的标志性建筑物,从而成为地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顾客创造更有价值的体验;通过培训、说服教育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尤其是服务者的形象。
2.活动吸引力。在rbd中除了别具特色的建筑物、规模化的商业街区和舒适的休憩场所外,有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rbd区域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可以分为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节事活动、体育旅游活动、会议旅游活动等。旅游活动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娱乐等因素整合,利用大众媒体的报道传播,迅速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欧洲许多城市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除了具有优美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还因其每年一度的各种节日而久负盛名,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如举办狂欢节的习俗不仅扩大了城市的影响,还能在短时间内促进该城市的旅游业收入。
3.设施吸引力。在rbd内,无论是风情万种的都市风貌,还是处处透出历史感的传统街道,都因其独有的建筑、广场空间和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设施吸引着游人。在进行rbd规划时,对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数量等,要按照功能属性的不同,适应游客游览的流程需要,合理设置旅游服务设施,无论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而且要重视人文关怀,细微处见真情。
4.景观与环境吸引力。游憩环境、购物环境和建筑环境是形成rbd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满足游客游憩和商业购物功能的rbd,主要营造的是游憩环境和购物环境。因此,rbd供给商品品种要多样化且独具特色,尤其是相当数量的著名品牌商店,如“老字号”特色商店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极其强大;要有数量适中、分布合理的餐馆、酒吧和娱乐设施等辅助性设施;有步行街区,出入方便,出入口有停车设施;等等。建筑环境主要指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可分为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建筑物、雕塑、广场、公共设施、人工景观、绿地、公园等。无形环境包括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群体社会活动等。建筑环境的营造主要从旅游道路、水面和绿化、广场、建筑物、环境建筑和小品、城市夜景等细节体现。
5.氛围吸引力。在氛围的营造方面,除了关注大的街区、空间等氛围以外,在小的方面,如商店内部的购物氛围营造也应得到重视,良好的氛围营造可以使游客在消费时的感受成为旅游经历中值得记忆的事件,留下难忘的回忆。如杭州的邓丽君主题餐厅——“筠园小镇”,就是氛围吸引力成功营造的典型案例。底层的门厅过道处摆放着一架老式喇叭留声机,播放着邓丽君的优美歌声。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沿墙挂着70多张邓丽君的原版照片,每张倩照光彩照人,让人驻足流连。在餐厅的二楼,设有6间精美的包厢,包厢的棕色木格玻璃门透着秀雅的格调,每扇门上分别刻着“小城故事”、“在水一方”、“淡淡幽情”等邓丽君专辑的曲名,这些曲名便是包厢名字,慕名而来的宾客一推开包厢,便仿佛沉浸在那一首首娴熟的旋律之中。置身于筠园餐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沐浴在浓郁的邓丽君情结之中,点点滴滴都能唤起人们对这位歌后的深切追忆,这正是“筠园小镇”所刻意营造的文化氛围。
四、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集休闲、商务、文化于一体,是旧城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原因在于其缺乏完善的旅游吸引力体系。通过对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能够促使其复兴或更新。但如何对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ngfortourismbusinessdistrict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20):583-600.
[2]stansfieldca,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1970,2(4):213-2250
下一篇:对饭店设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