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2 12:05
摘要 宁波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协调性、产品开发缺乏力度、产品规模偏小、缺乏专业化管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强化政府主导,创导核心区域效应,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宁波旅游品牌等。
关键词 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对策;宁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不仅在于观景、观光,而更看重健身与体验,在旅游度假中释放工作压力,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愉悦和舒适,体育休闲旅游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时尚追求。
体育休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以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从事各种休闲娱乐、身体锻炼、运动竞赛、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和手段,促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本文阐述了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优势,同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全市设有11个县市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闻名全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山地休闲旅游资源、重大节庆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等,是理想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宁波近几年来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8.2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市gdp的10%。2006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16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市gdp的11%。旅游业成了宁波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宁波体育休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宁波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形成已有10年时间,这里是中国男篮“八一队”的主场所在地,而且是中国wcba八一广博文具女篮主场,中国女排的训练基地,还有蜚声乒乓赛坛的宁波海天俱乐部。10,年来,连续引进的国际与国内系列重大赛事,为宁波竞技体育比赛表演添上了一笔笔靓丽的色彩,使宁波拥有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吸引了大批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观众的参与,为推动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体育场地的资源而亩,宁波有大型的体育馆、水上运动基地、高尔夫俱乐部、网球中心、凤凰乐园、跆拳道俱乐部、溜冰俱乐部等。就可供体育休闲旅游的自然资源而言,宁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里的山谷(如浙东大峡谷)、温泉(如宁海温泉)、河流(如奉化江、姚江等)、瀑布(如千丈岩)、海岛(如大榭岛等)、沙滩(如宁波象山的黄金海岸等)、森林(如四明山等)等极具观光休闲价值。围绕着这些资源,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制定了11条特色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包括绿色世界之旅、时尚体育健身、海滨风光觅胜、霞客踪迹寻觅等。除此之外,宁波市政府还推出了5个体育休闲旅游的特色项目,即海滨休闲游、高尔夫健身游、“挑战自我”拓展训练、布龙水乡游与体育夏令营。这些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资源,为推动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二、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翼的经济中心,也是该地区的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目前,宁波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骨架中,呈明显“十”字形。一条是从舟山向西经宁波、杭州到达安徽的黄山,另一条是分别从上海和苏州越过跨海大桥的沿海大通道,宁波正处于这两条高速公路的交点,南北向沟通了华东和华南两个国内最大客源地,东西向连接江西安徽,扩大了旅游腹地。另外,杭州湾大桥的建成通车,直接沟通了沪杭和沪甬高速公路,变以前长三角旅游交通“一条道走到头”为旅游交通的“三角形回路”,实现所有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3小时交通圈。宁波旅游网络区位优势明显,这种地理区位优势对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客源市场优势。宁波市的国内旅游以短程旅游为主,客源市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二翼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近年来由于假日经济的兴起,宁波往往成为这些城市居民短程旅游的首选点。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宁波与上海及江苏省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陆路距离明显缩短在3小时经济圈内,将使更多的上海及附近游客利用周末和其他假日到宁波休闲旅游。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t”,型推进战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21世纪中国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极具活力的增长极,每年出游人口近1亿人次。宁波不断提升的传统旅游资源质量和内涵与不断开发的新型休闲旅游产品,使宁波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完全有实力吸引更多长三角区域游客来宁波进行休闲观光旅游,最终宁波旅游市场将会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优势,并形成稳定、快速发展的客源市场,也进一步加快和推动宁波休闲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
3、政府的政策支持。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同时,《纲要》把“改造提升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根据2006年公布的《宁波市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宁波将通过10-15年的努力,使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重大单项体育赛事的能力,基本满足体育健身、体育产业、体育训练的需要。在宁波市域,以4处市级体育用地(体育公园)为中心,以11个县(市、区)级体育设施为节点的两级网络格局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在宁波中心城区,要建设以“西片体育中心”和“东片体育公园”为核心的“两核七心多点”的城市体育设施布局,这里的“七心”指7个区级体育中心,“多点”则指的是多个居住区级体育设施。这样,“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的体育设施空间框架正在形成。
2006年,宁渡市又公布了《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这一规划,宁波将致力于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发挥区域优势,建立特色项目,加快体育旅游业发展。这些都为宁波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有力支持。
1、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协调性。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区域协调、产业融洽发展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思路。旅游资源开发时,应联系资源属性的相同与相似特点,打破区域内的行政界线进行整体开发,形成主题形象,从而带动全局。但目前宁波的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缺乏统筹性和协调性,各县市往往依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旅游资源,各自为主开发旅游产品,没有与周边环境形成友好集约的联动发展,很少站在宁波市整体高度或某一资源主题形象指导下的资源联合开发。
2、产品开发缺乏力度,特色不明显。近几年宁波已建成具有特色的体育休闲类旅游景区不多,尽管形成以奉化商量岗高山滑雪、象山渔山岛海钓、慈溪龙山滑翔伞、宁海野鹤湫攀岩等体育特征明显的休闲项目,但由于大部分都在初级开创阶段,无法形成本市及在更大范围的足够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象山渔山岛海钓项目,渔山岛是华东地区乃至亚洲最好的海钓基地,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极佳,适合举办高规格的国际性比赛和吸引国外海钓爱好者,是体育休闲特色项目,但由于缺乏开发力度,相关配套系统和服务跟不上,让更多爱好者望而却步,项目资源还处在原始与初级开发边缘。
3、产品规模偏小,与周边互动效果差。宁波近几年新增加的以休闲型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社会民间资本,由于投资主体的发展眼光受到观念、自身实力、运作能力的限制,形成大量民营资本投资的景区和景点发展模式单薄,内容单一,规模较小,与周边环境互融性差。如奉化溪水漂流,尽管开发的漂流点多达4处(还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模式单薄,投资金额规模只有几十万元,没有利用周边“三农”环境优势,将单一漂流融入吃、住、娱、购等游客、体验者欢迎的农家乐内容,扩大经营内容范围,因而制约了资源的利用价值,发展空间被挤压。
4、缺乏专业化管理。体育休闲旅游是以体育为特色。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产生的新型休闲旅游项目,其大部分都属一定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应该纳入专业化管理范畴。但宁波许多景区、景点,尤其规模较小的项目,明显缺乏专业化管理。如奉化溪漂项目,在游客溪漂过程中,保护人员基本为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当地农民,也未形成溪漂专业技术保障的有关操作规则,更缺乏处理高危体育运动项目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最终使这些高危体育运动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处于专业管理的真空地带。
四、宁波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对策
宁波有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但要吸引旅游客源,形成现实的旅游消费市场,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本人认为目前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创导核心区域效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形成理念的主导、政策的主导、规划的主导,创导建设宁波体育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核心区域。要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想,突出体育与休闲与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的大旅游概念和产业格局,发展思路要形成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明显宁波传统人文名胜资源优势,更具有独特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优势和核心区域板块效应。发展形式上要明显区别于上海的都市风光、杭州的湖光山色、苏州的园林水乡景色,形成有宁波特色的“海洋+山水+赛事”的体育旅游主体形象。
①以象山、宁海海洋资源为平台,形成帆船、帆板、游艇、滑水、海钓和其他海上休闲活动,结合休闲、度假、观光、购物、娱乐及吃、住、渔家乐为一体的海洋休闲旅游板块,打造长三角区域优势最明显、吸引力最强、板块效应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优质海洋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群。
②以宁海、奉化、余姚、鄞州、慈溪山水资源为平台,形成户外运动、攀岩、拓展、滑翔伞、汽摩运动、汽车拉力赛、滑雪、滑草、溪漂、钓鱼,结合休闲、自驾游、农家乐为一体的山水体育休闲板块,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具体育特色、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配套服务体系最完善的体育休闲产业群。
③以宁波都市高规格重大体育赛事资源为平台,形成以观看cba联赛、国家女排系列赛、其他重大赛事。利用节假日期间举行的开放式体育赛事形成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开放,结合休闲、观光、购物、娱乐、吃、住为一体的都市景观休闲体育板块,打造长三角南冀赛事中心。
2、走集约化经营道路,组建大型旅游企业。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是开发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相关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专门化“集约化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体育旅游的产业化运营机制。以宁波旅游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与体育部门联合开发,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大型旅游企业有能力实行旅游资源集约化,产业组织集团化,开发精品休闲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例如,可以利用跨行业的互动开发,建立体育休闲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基地等,对宁波体育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实施转化、优化,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可以为体育休闲旅游者设计、提供更为丰富的消费产品、新鲜体验和优质服务,充分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潜力。可以利用企业的品牌与市场影响,开发诸如旅游保险、旅游金融、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投资咨询等相关多元业务,占领广泛的市场等。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化管理。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操作上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活动参与时带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项目的管理水平,对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十分重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休闲旅游运动的实践和指导、保健与安全、救生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那些危险性比较大的休闲体育项目必须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以使参与者的伤害事故最小化。
宁波市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加强体育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可根据自身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与省内外相关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体育休闲旅游高级人才。同时,在政府层面坚决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岗位——教育同步成才机制,形成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的制度,促进旅游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宁波体育旅游品牌。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营销策划、宣传与促销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对企业的指导。一是宁波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可联合目标市场的相关部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向客源地旅游消费者传递与渗透旅游信息,引起旅游消费者对宁波体育旅游产品的注意、兴趣,产生好感与信任。二是举办与体育休闲相关的节事活动,加强对重大赛事的宣传营销,烘托气氛,最大限度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制作一些专题宣传或栏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和介绍宁波的体育旅游产品,扩大体育休闲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提高宁波体育旅游的市场认知度,塑造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品牌。
关键词 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对策;宁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不仅在于观景、观光,而更看重健身与体验,在旅游度假中释放工作压力,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愉悦和舒适,体育休闲旅游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时尚追求。
体育休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以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从事各种休闲娱乐、身体锻炼、运动竞赛、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和手段,促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本文阐述了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优势,同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全市设有11个县市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闻名全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山地休闲旅游资源、重大节庆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等,是理想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宁波近几年来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8.2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市gdp的10%。2006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16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市gdp的11%。旅游业成了宁波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宁波体育休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宁波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形成已有10年时间,这里是中国男篮“八一队”的主场所在地,而且是中国wcba八一广博文具女篮主场,中国女排的训练基地,还有蜚声乒乓赛坛的宁波海天俱乐部。10,年来,连续引进的国际与国内系列重大赛事,为宁波竞技体育比赛表演添上了一笔笔靓丽的色彩,使宁波拥有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吸引了大批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观众的参与,为推动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体育场地的资源而亩,宁波有大型的体育馆、水上运动基地、高尔夫俱乐部、网球中心、凤凰乐园、跆拳道俱乐部、溜冰俱乐部等。就可供体育休闲旅游的自然资源而言,宁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里的山谷(如浙东大峡谷)、温泉(如宁海温泉)、河流(如奉化江、姚江等)、瀑布(如千丈岩)、海岛(如大榭岛等)、沙滩(如宁波象山的黄金海岸等)、森林(如四明山等)等极具观光休闲价值。围绕着这些资源,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制定了11条特色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包括绿色世界之旅、时尚体育健身、海滨风光觅胜、霞客踪迹寻觅等。除此之外,宁波市政府还推出了5个体育休闲旅游的特色项目,即海滨休闲游、高尔夫健身游、“挑战自我”拓展训练、布龙水乡游与体育夏令营。这些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资源,为推动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二、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翼的经济中心,也是该地区的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目前,宁波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骨架中,呈明显“十”字形。一条是从舟山向西经宁波、杭州到达安徽的黄山,另一条是分别从上海和苏州越过跨海大桥的沿海大通道,宁波正处于这两条高速公路的交点,南北向沟通了华东和华南两个国内最大客源地,东西向连接江西安徽,扩大了旅游腹地。另外,杭州湾大桥的建成通车,直接沟通了沪杭和沪甬高速公路,变以前长三角旅游交通“一条道走到头”为旅游交通的“三角形回路”,实现所有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3小时交通圈。宁波旅游网络区位优势明显,这种地理区位优势对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客源市场优势。宁波市的国内旅游以短程旅游为主,客源市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二翼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近年来由于假日经济的兴起,宁波往往成为这些城市居民短程旅游的首选点。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宁波与上海及江苏省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陆路距离明显缩短在3小时经济圈内,将使更多的上海及附近游客利用周末和其他假日到宁波休闲旅游。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t”,型推进战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21世纪中国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极具活力的增长极,每年出游人口近1亿人次。宁波不断提升的传统旅游资源质量和内涵与不断开发的新型休闲旅游产品,使宁波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完全有实力吸引更多长三角区域游客来宁波进行休闲观光旅游,最终宁波旅游市场将会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优势,并形成稳定、快速发展的客源市场,也进一步加快和推动宁波休闲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
3、政府的政策支持。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同时,《纲要》把“改造提升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根据2006年公布的《宁波市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宁波将通过10-15年的努力,使宁波市体育场馆设施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重大单项体育赛事的能力,基本满足体育健身、体育产业、体育训练的需要。在宁波市域,以4处市级体育用地(体育公园)为中心,以11个县(市、区)级体育设施为节点的两级网络格局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在宁波中心城区,要建设以“西片体育中心”和“东片体育公园”为核心的“两核七心多点”的城市体育设施布局,这里的“七心”指7个区级体育中心,“多点”则指的是多个居住区级体育设施。这样,“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的体育设施空间框架正在形成。
2006年,宁渡市又公布了《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这一规划,宁波将致力于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发挥区域优势,建立特色项目,加快体育旅游业发展。这些都为宁波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有力支持。
三、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协调性。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区域协调、产业融洽发展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思路。旅游资源开发时,应联系资源属性的相同与相似特点,打破区域内的行政界线进行整体开发,形成主题形象,从而带动全局。但目前宁波的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缺乏统筹性和协调性,各县市往往依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旅游资源,各自为主开发旅游产品,没有与周边环境形成友好集约的联动发展,很少站在宁波市整体高度或某一资源主题形象指导下的资源联合开发。
2、产品开发缺乏力度,特色不明显。近几年宁波已建成具有特色的体育休闲类旅游景区不多,尽管形成以奉化商量岗高山滑雪、象山渔山岛海钓、慈溪龙山滑翔伞、宁海野鹤湫攀岩等体育特征明显的休闲项目,但由于大部分都在初级开创阶段,无法形成本市及在更大范围的足够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象山渔山岛海钓项目,渔山岛是华东地区乃至亚洲最好的海钓基地,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极佳,适合举办高规格的国际性比赛和吸引国外海钓爱好者,是体育休闲特色项目,但由于缺乏开发力度,相关配套系统和服务跟不上,让更多爱好者望而却步,项目资源还处在原始与初级开发边缘。
3、产品规模偏小,与周边互动效果差。宁波近几年新增加的以休闲型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社会民间资本,由于投资主体的发展眼光受到观念、自身实力、运作能力的限制,形成大量民营资本投资的景区和景点发展模式单薄,内容单一,规模较小,与周边环境互融性差。如奉化溪水漂流,尽管开发的漂流点多达4处(还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模式单薄,投资金额规模只有几十万元,没有利用周边“三农”环境优势,将单一漂流融入吃、住、娱、购等游客、体验者欢迎的农家乐内容,扩大经营内容范围,因而制约了资源的利用价值,发展空间被挤压。
4、缺乏专业化管理。体育休闲旅游是以体育为特色。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产生的新型休闲旅游项目,其大部分都属一定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应该纳入专业化管理范畴。但宁波许多景区、景点,尤其规模较小的项目,明显缺乏专业化管理。如奉化溪漂项目,在游客溪漂过程中,保护人员基本为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当地农民,也未形成溪漂专业技术保障的有关操作规则,更缺乏处理高危体育运动项目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最终使这些高危体育运动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处于专业管理的真空地带。
四、宁波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对策
宁波有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但要吸引旅游客源,形成现实的旅游消费市场,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本人认为目前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创导核心区域效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形成理念的主导、政策的主导、规划的主导,创导建设宁波体育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核心区域。要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想,突出体育与休闲与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的大旅游概念和产业格局,发展思路要形成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明显宁波传统人文名胜资源优势,更具有独特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优势和核心区域板块效应。发展形式上要明显区别于上海的都市风光、杭州的湖光山色、苏州的园林水乡景色,形成有宁波特色的“海洋+山水+赛事”的体育旅游主体形象。
①以象山、宁海海洋资源为平台,形成帆船、帆板、游艇、滑水、海钓和其他海上休闲活动,结合休闲、度假、观光、购物、娱乐及吃、住、渔家乐为一体的海洋休闲旅游板块,打造长三角区域优势最明显、吸引力最强、板块效应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优质海洋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群。
②以宁海、奉化、余姚、鄞州、慈溪山水资源为平台,形成户外运动、攀岩、拓展、滑翔伞、汽摩运动、汽车拉力赛、滑雪、滑草、溪漂、钓鱼,结合休闲、自驾游、农家乐为一体的山水体育休闲板块,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具体育特色、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配套服务体系最完善的体育休闲产业群。
③以宁波都市高规格重大体育赛事资源为平台,形成以观看cba联赛、国家女排系列赛、其他重大赛事。利用节假日期间举行的开放式体育赛事形成的城市景观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开放,结合休闲、观光、购物、娱乐、吃、住为一体的都市景观休闲体育板块,打造长三角南冀赛事中心。
2、走集约化经营道路,组建大型旅游企业。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是开发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相关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专门化“集约化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体育旅游的产业化运营机制。以宁波旅游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与体育部门联合开发,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大型旅游企业有能力实行旅游资源集约化,产业组织集团化,开发精品休闲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例如,可以利用跨行业的互动开发,建立体育休闲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基地等,对宁波体育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实施转化、优化,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可以为体育休闲旅游者设计、提供更为丰富的消费产品、新鲜体验和优质服务,充分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潜力。可以利用企业的品牌与市场影响,开发诸如旅游保险、旅游金融、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投资咨询等相关多元业务,占领广泛的市场等。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化管理。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操作上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活动参与时带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项目的管理水平,对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十分重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休闲旅游运动的实践和指导、保健与安全、救生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那些危险性比较大的休闲体育项目必须进行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以使参与者的伤害事故最小化。
宁波市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加强体育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可根据自身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与省内外相关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体育休闲旅游高级人才。同时,在政府层面坚决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岗位——教育同步成才机制,形成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的制度,促进旅游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宁波体育旅游品牌。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营销策划、宣传与促销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对企业的指导。一是宁波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可联合目标市场的相关部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向客源地旅游消费者传递与渗透旅游信息,引起旅游消费者对宁波体育旅游产品的注意、兴趣,产生好感与信任。二是举办与体育休闲相关的节事活动,加强对重大赛事的宣传营销,烘托气氛,最大限度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制作一些专题宣传或栏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和介绍宁波的体育旅游产品,扩大体育休闲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提高宁波体育旅游的市场认知度,塑造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品牌。
上一篇:市场化的旅游咨询服务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