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3 11:04

摘要:随着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话题。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存在的教学科研任务重、教育培训项目较少、教师评价体系陈旧等问题,本文指出可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增加教育培训机会,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效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与对策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1160)的阶段性成果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概念最早见于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明确指出为达成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教师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其后于1992,各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达成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并通过《21世纪议程》,说明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与作用。2005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指出从2005年至2014年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各国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各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承诺自行订立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时至今日,全球已有超过七千个行政机构推出或着手拟定有关政策。2010年,中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纳入国家层面公共教育政策,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标致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经历十余年实践探索后步入“进入纲要、举国推进”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并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与工作领域。在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全球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地区间的交流沟通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断推进的关键因素与重要保障。而有效提高教师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因此,如何实现高校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专家学者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战略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可持续发展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改变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催生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人能成才的人生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关,为个人终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同时把国际社会所倡导的“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与中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结合在一起,把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全面发展素质放在一个全方位、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2)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与主旋律。创新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创新教育,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可持续发展教育以终身教育为扩充。随着知识更新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教育以终身教育作为补充,终身教育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为人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宣告了传统的接受教育、生产工作、退休养老人生三段式的结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学习的必要,也存在学习的机会。要形成一个人人学习、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氛围。
  二、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
  1.教学科研任务重,内在动力不足
  有学者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类型: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体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社会和自我完善的“发展型”。据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处在生存型阶段。这种职业存在状态与理想状态下的教师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距甚远。总的来说,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负担重,科研压力大。以笔者调查的高校为例,平均每个英语教师每个学期有三个课头,大部分教师的周课时超过二十节,个别教师超过三十节。作为职称晋升以及续聘的先决条件,学校要求做课题、写论文,且论文要求发表于核心期刊。如此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相当数量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产生功利心理,不能潜下心来投入研究,或因为课题太难申报、论文难以发表而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忽视教学研究,从而严重制约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
  2.教育培训项目较少,专业发展受阻
  根据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位专业教师不仅需要系统的职前培养以获得教师资格,还需要在走上教师岗位后继续接受职后培训以使自己不断成熟。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项目已自成体系,现有的教师培养体系在提高英语教师学历,提升其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培训项目不多、培训的层次不高、可获取的培训机会也较少。此外,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反映职前培养只注重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方面的培训,忽视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的培训,导致职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阶段,走了不少弯路,严重阻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3.教师评价体系陈旧,职业倦怠凸显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评价、课程评价、学生评价一样,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学校管理者深知教师评价的重要性,为开展教师评价绞尽脑汁,可是很少有学校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教师评价几乎成了教育评价领域最为棘手的难题,大家都怕实施吃力不讨好的教师评价。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对教师评价的系统研究比较薄弱。

总的说来,当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评价制度体系过于陈旧,学校沿用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更有学校管理者把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放在两个对立面。这种具有相当局限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已经难以维持或充分调动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可能导致教师的反感与抵制,觉得无成就感,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效能感降低,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从而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对策
  1.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博耶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范式。他将学术分为四种相互联系的学术,分别是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以及教学的学术,进而将教学纳入学术的范畴,首次提出教学学术理念。有学者认为教学学术并不与其它三种学术形态并列。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学术形态,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依赖并蕴含着其他几种学术形态。基于这个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学者们提出了教学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它是指以教学学术联合团体为依托,通过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流,实现有效的合作,从而促进教学和教研反思,使教研更具实践意义,为教师发展寻找新的途径。由于当代高校英语教师肩负着教学创新与科研创新的双重使命,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迫在眉睫。
  在特别强调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实现教学学术共同体构建的有效途径。在如今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强调协作的时代,创建高水平学科、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仅仅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需要一个个教学科研团队。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在学科领军人才不多、水平不高的现实制约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科研团队活动能使教师相互间在分享经验的同时实现取长补短,在相互协作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生延超博士指出可以以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重点专业为主导,以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专业为基础,组建彰显高校教学特色和科研优势的教学科研团队。凭借高校精品课程体系和重点专业体系的平台,依托这些平台有限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各种专业背景和学科背景的人才组成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摆脱过去传统的项目制单纯的科研攻坚团队,将高校的两大任务(教学和科研)有力的整合在一起,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科研人才,以科研检验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
  2.增加教育培训机会,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关于教师地位的各国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名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文件。它的出台对于此后数十年各国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件强调必须视教师职业为专业,教师职业是一种需要教师潜心专研,以便获得专门知识和特别技能的特殊专业,并且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前途负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教师专业迫切要求增加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机会。众所周知,中国在2020年要成为人才大国,必须要走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两条路。就目前来看,国内许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引进海内外人才方面不惜重金、不遗余力,此举虽然有助于改善以往单一人才局面,但却有意无意忽视了国内人才的培养。然而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是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培训。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当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扰,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的推进刻不容缓。
  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依据终身教育理念,丰富教师学历教育方式和非学历培训方式,发挥相关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教师等的引领作用,借助国家级培训、校际观摩交流、国内外学术研讨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教研能力(戴炜栋,2009)。就学历教育而言,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博士教师的成长环境,如建立博士教师职称评聘优先支持制度体系,鼓励广大高校英语教师积极申请、报考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就非学历培训而言,要努力完善职前教育培训与职后教育培训体系,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受教育培训机会。职前教育培训除了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外,还应注重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的培训,如举办科研讲座,为新进教师讲解科研方法以及课题申报相关知识;通过邀请专家及本校教师上示范课,让新进教师不断观摩、讨论、演练、反思、再演练,尽快适应教学科研新环境。职后教育培训也应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如选派教师参加上外社和外研社组织的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相关外语类教师职业发展培训以及学术研讨会;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公费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申报,到教育、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事访问交流或博士后研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效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高校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办学质量好坏与学术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实现师资队伍不断自我优化、提高、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产出更多的富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教师评价体系作为人才引进、岗位续聘、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环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规范、引导、监督、评估和激励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励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很不完善,对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认识也不充分,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教师评价体系的诸多不足,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多元教师评价体系。
  朱志良(2006)提出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相应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势。结合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他认为,在助教、讲师、副教授职务层面,应该实行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考核评价并重的方法,而在教授职务层面应该采用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在教师职务晋升聘任制度中,可以对助教、讲师实行非升即走的制度;对副教授实行定期考核评价、有固定期限聘任的制度;对教授实行首次聘任为固定期限聘任、考核评价合格后实行无固定期限聘任的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两个极端,大多数教师评价模式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既不属于极端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也不属于极端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具体提出九种教师评价模式,分别是绩效考评法、末尾淘汰制、增值评价法、教学档案袋评价法、课堂听课评价法、微格教学评价法、校长–同事评价法、目标评价法与自我评价法(王斌华,2005)。此外,高校在制定教师评价体系时,还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如浙江大学的基础研究教师年薪制、吉林大学的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和中南大学的升华双英计划以及升华学者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高水平人才成长激励机制,示范引领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晚田.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教育.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生延超.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教学研究,2008(5).
[3]戴炜栋.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外语界,2009(5).
[4]朱志良.如何建立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5]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谈农电抄表收费管理

下一篇:中国古代激励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_当代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