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及其防范

发布时间:2015-11-07 11:06

论文导读::零售企业有追求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许多零售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期获得规模效应。然而,许多随着规模的扩张,许多零售企业陷入了困境。本文分析了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模式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规模扩张,风险,防范

  一、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现状
  企业规模扩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平均单位产出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零售企业有追求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许多零售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极尽所能地在各大中城市零售市场上开展“圈地运动”,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期获得规模效应(李陈华、文启湘,2004)。规模扩张成为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方惠、乞建勋,2005)。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与2001 年的2342.36 亿元销售规模相比,增长了5. 8倍,同比增长了13.5%。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同比增长18.9%。“连锁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1%。从根本上讲,规模经济效益来自于最小成本的追求,并以资本增值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以效益来达到规模,而并非以规模来实现效益,从而实现效益—规模—效益的良性循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量企业在快速扩张后很快就陷入困境并倒闭。如:郑州亚细亚,北京的红苹果点点利商贸集团等等。这些企业都曾经辉煌一时,但也都在短期内便由巅峰跌入谷底。虽然各自失败的原因有多种,但这些企业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相似的过程:经营成功——疯狂扩张——轰然倒下。这些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中盛极而衰,这似乎在提醒我们,企业的规模扩张是有相当大的风险的。
  二、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模式:
  1、直营式扩张模式
  零售企业利用自有资金,通过构建新的零售业分公司或子公司来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就叫直营式扩张模式。在直营式扩张模式下,本企业对新店拥有绝对的资金、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权。直营式扩张需要较多建设资金,周期相对较长。
  2、入股式扩张模式
  本零售企业与其他企业通过资金或资产入股方式来组建新的股份制式零售企业,最终实现经营规模扩张。入股成员由两方或两方以上组成,入股者可以是零售企业,也可以是非零售企业,入股方式既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不动产,甚至是其他有效资产。实践表明,入股式扩张所需资金较少,组建周期较短,规模扩张的速度较快,经营规模可以较大,业态可以更加复杂。
  3、并购式扩张模式
  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来实现规模化战略扩张。并购式扩张模式又可进一步分为合并式扩张和收购式扩张,合并式扩张模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售企业通过资产合并和重组来建立新的零售企业,收购式扩张是指某一零售企业通过付出一定货币资本(或其他代价)来获得对另一零售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控制权,从根本上“剥夺”被收购零售企业的法人资格,进而达到战略扩张之目的。
  4、联盟式扩张模式
  相同或相近的不同零售企业之间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共同结成某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如采购联盟、价格联盟、服务联盟、促销联盟等,一般以采购联盟较为常见。各零售企业结成联盟后,每个企业都可以从联盟中获得其自身单个企业不可能得到的联盟利益或联盟优势。在战略联盟内部,由于每个零售企业都遵循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销互动,风险共担这一“游戏规则”,因此,每个企业也就具备了进一步实现战略扩张的基础和条件,在联盟支持下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零售企业的扩张速度就大大加快,实力也极大增强。
  5、特许加盟式扩张模式
  特许加盟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商业经营特许权,并给予人员训练、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商品采购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受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经营是特许方拓展业务、销售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双赢的商业模式,它使特许经营人能够最充分地组合、利用自身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吸纳广泛的社会资源,受许人则降低了创业风险和时间、资金等创业成本。因此,特许加盟是21世纪开店创业的新趋势、新潮流,也是零售企业快速扩张的有效模式,是推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
  1、企业扩张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
  首先,企业扩张会造成内部不经济。从技术角度来看,大规模生产确实能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物流配送设备,以及店铺和信息管理系统等运营设施具有不可分割性,它们所形成的巨额成本需要巨大的销售规模分摊,有助于提高净利润水平。但是,人们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所谓“事务成本”,即用于沟通信息、协调和做出决策的成本。事务成本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递增。例如,因规模过大而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内部通讯联系费用和沟通成本增加、在购销方面需要增设机构等等。随着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问题。规模越大,管理工作越复杂,因而对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越高。管理者如果仍然沿袭过去的习惯做法,那么就很可能陷入麻烦之中。零售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虽然从资产规模上看,企业规模确实迅速扩大了,但从经营状况看,被收购企业可能会拖企业后腿,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导致成本大幅上升、赢利水平下降。而许多企业领导人在实施并购计划时往往没有意识到,所谓“低成本扩张”实际上将要耗费企业大量资源。企业在资金、人才、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张,致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限的资源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其次,行业内大量企业的快速扩张会导致外部规模不经济。零售企业通过扩张以追求规模效益,最终却会导致外部规模不经济期刊网。行业内大量企业迅速扩张使得整个行业供给规模过大,乃至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在我国家电零售市场,各家电连锁零售巨头的运营运效率不断下降,其背后反映的情况是国内连锁家电商经营同质化严重,门店扎堆,竞争异常激烈。同一城市家电门店数量超过合理水平,连锁家电行业存在过度竞争的状况是一个事实。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系统思维,在考虑问题时片面地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做决策,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反应。如果只有自己一家企业扩张,那无疑可以凭借规模经济加强竞争优势。但当对手纷纷效仿时,过度扩张的结果是谁都得不到好处。
  2、过度扩张造成的企业自有的竞争力消亡的风险
  “从面包到导弹”的扩张发展是20世纪经济界的主流观点,“东方不亮西方亮”,希望容纳百业,保证公司发展的平稳性。许多的零售企业通过设立网点,扩大经营范围,形成了庞大的销售体系,纵向垂直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系统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经济活动呈现的越来越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由于公司作战战线太长,精力过于分散,难以应付来自多头的对手竞争,反使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1993年,郑州亚细亚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家连锁店,这种扩张速度追求的是规模数量的膨胀,而不管规模质量的提高,最终使亚细亚吞下了失败的苦果。北京城市之光、天津永昌、福州华榕等均因盲目扩张相继吞下了失败的苦果。公司规模过大产生了“大企业通病”,这就是企业规模扩张风险。
  3、对零售企业扩张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而产生的风险
  认为零售企业扩张的核心是分店数量的扩张。在企业的单店规模扩张和分店扩张两种类型中,后者比前者在连锁规模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更大。因为连锁分店有效地解决了其服务半径的限制,它通过分店数量的增加,像撒黄豆一样把门店分布到所有想要达到的角落,深入到广泛的消费者群中去,避开购物者的交通限制,使其服务半径可以神奇地扩大。而单店扩张存在很大的极限性,在消费者群分散的情况下更是这样。因为每个单店都有其特定的服务半径,在这个半径中,消费者的数量是有限的,总体购买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不顾这种外部约束条件,一味追求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商店的装修档次,企图以此来吸引现实不存在的购买力,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结果。
  4、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产生的风险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是连锁经营,实现各业态的柔性集聚,通过自由连锁或特许经营扩张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大多数零售企业在实行连锁经营,增加店铺数量的同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这也是我国零售企业规模扩张中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据调查,在现有连锁经营企业中,店铺数量在10个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按国际惯例这不能称其为标准的连锁企业。同时,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率仅达到30%。大型连锁超市的年均商品周转次数为10次,也低于百强超市企业的年商品周转13.9次的平均水平,说明随着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谈判议价能力提高,但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并没有与规模发展同步,与连锁经营模式的核心优势不一致。连锁的核心在于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核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获利能力,配送的不规范使连锁经营模式的成本优势难以发挥出来。据调查显示:我国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有 70%~80%的企业遇到了物流配送的瓶颈,因而规模扩张陷入困境。
  

  5、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张导致债务风险
  我国绝大多数的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都是依靠外生增长,通过门店数量的增长和经营面积的增大来扩大规模。大多数新建、扩建的项目主要靠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的负担很重,加上投人大、工期长,建筑成本不断上升,加之企业盈利能力有限,资金周转率低,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从而形成对外融资的依赖。所以导致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债务压力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不断增强。
  四、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防范措施
  1、辩证看待规模扩张
  规模并非评判一个企业优劣的唯一标准。企业规模大小只是外在形态,企业强弱才是企业有效规模的重要内涵,才是决定规模究竟是否“适度”的关键,从根本上讲,规模经济效益来自于最小成本的追求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并以资本增值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以效益来达到规模,而并非以规模来实现效益,从而实现效益—规模—效益的良性循环。否则单以企业资产数量规模计,只要能够纠集到足够数量的企业成立一个大集团,这样的规模扩张只是一种单纯资本堆砌罢了,并未形成一个中心的整体目标,看似规模庞大,整体豪华,实则“绣花枕头”,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应该改变盲目的规模扩张现象。目前,我国零售业已进人微利时代,零售企业要在低利状态下寻求生存,必须在降低成本和经营费用上下苦功。零售企业在实行规模扩张时,应发挥资金、设备、信息、销售网络等经营要素的整体优势,在统一进货上降低进价,通过统一配送,提高运营的效率,降低运营的成本,做到开店速度增长与销售额增长同步,销售额增长与效益增加同步,分店数量增加、人员增加和人均销售额、平均营业面积销售额增加同步,真正实现规模经济。
  2、零售企业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决定企业能否取得规模扩张所必须的成本优势的关键,是我国零售企业从外延式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精细型发展的关键。换言之,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要想降低经营的风险,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应从观念更新、制度健全、手段创新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提高员工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树立现代营销、全面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等观念,建立完善与竞争相适应的内部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
  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
  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
  业系统化和管理手段规范化。超市连锁需要建立一套与标准
  化的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模式,
  选派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
  3、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根据各国企业的发展经验,仅仅依靠企业的内源式融资、依靠自身的内部积累远远不够,而通过发行股票并公开上市交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是扩大融资渠道及实现快速增长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公司通过上市,可以大大强化融资能力,聚集大量的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促进生产集中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必要的资金,为开发国内外新市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上市,可以增强公司自有资本的积累能力,可以保证公司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财务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股份制是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通过企业上市,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吸引稳定人才,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齐心协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在连锁扩张中,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优势和品牌。通过发挥自有品牌优势,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力,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节约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形象设计,逐步推出自有品牌,增强连锁企业的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运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J].财贸经济,2004,2.
[2]夏春玉,张闯.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1(157).
[3]方惠、乞建勋.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5,(2):73-81
[4]刘卫东.企业规模扩张的风险与动机浅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4
[5]杭建平王建梅.企业高速扩张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月
 

上一篇: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自然资源开发企业负外部性均衡及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