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各类专业化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日趋增大。目前我国各类院校普遍都有设置企业管理这一课程,包括中等专科学校也有开设,但中专类学校受生源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单一性的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性进行改革探索。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对在设课程的改革,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把中专学校的特色体现出来,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当然在过程中无法避免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或教师个人通过对过往经验的总结,结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改革是解决途径之一。
一、当前企业管理课程的发展情况
企业管理属于基础学科,知识面的涉及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且随时代发展速度而发展。在资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学科同其他应用型基础学科一样,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管理课程是中专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属工商管理专业范畴,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企业管理课程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无法通过实践去巩固所学内容是该课程的一大短板。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学时只能被动的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由于教学所用的教材的滞后性,使得学到的知识脱离社会现实。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用学到的知识去验证现实,对课程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减弱,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实践的过程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对企业管理课程而言,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外,想进行变革性的改变就需要能通过教学手段给学生们营造出一种理想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得到亲身体验的经历,用亲身经历、直接接触方式得来的经验来学习课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变成所具备的技能。在这一环境下,老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枯燥讲解,变为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对学习成果的点评、讲解将学习成果落于实地。在课程设置时可以把实际企业内训时的手段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战等引入并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适当变形后有效结合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一)通过分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中的“常表树”——分组教学法——是目前相对有效的理论课程教学变革模式,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很强,一般由老师指定分组人员,给出课程问题,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解决方案及建议并由老师或其他别组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这种类似头脑风暴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培养学生动脑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爱玩游戏的现状,也可能用模拟角色的方法把知识点代入到游戏中,通过角色模拟,掌握到书本上知识,也通过游戏中角色间的沟通、交流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成绩,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能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荣誉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明白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二)选择适当的案例分析
适当的案例就是要求要有具有较强实效性的案例,能把枯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所选案例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不仅能学习到相关知识点,同时通过对案例背景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关注到实际社会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通过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模拟实战把竞争意识传递给学生
现代社会的竞争性很强,学生在学校时因为没有积累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毕业之后 会很快被淘汰,通过模拟实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了解社会竞争的模式及应对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在社会上立足。
三、结束语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把理论知识通过某种可实践操作环境变成可以经历并接触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建立可实践环境入手,把知识点融入所建立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点的同时体验到过程的乐趣。
作者:程季红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14期
上一篇:行为模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坚守安全红线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