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中创新型班组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摘要本文以電力企业中班组管理为基础,建立以创新型班组管理模式,采用创新导师带徒形式,人人讲一课,大师出山、角色认领等方式进行管理体系的实施,将绩效管理融入到创新管理体系建设中,提高了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企业创新性班组管理模式
一、前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应该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变革。电力企业关乎国计民生,为了更好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企业内部充满活力,创新管理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最基层、最活跃的组织,开展班组创新活动就是要使企业的“细胞”充满生机和活力。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型班组管理体系的创建
通过组建以班长为核心,以组长为纽带,剖析班组内人员各自优缺点,发挥班组成员特长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达到班组成员共同提高、整个团队协作氛围浓厚的目的。
(一)建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班组建以班长为核心,骨干员工为组长,采用人员自主管理模式,分设技术培训、数字化电网、安全培训、信息报道管理、运行及缺陷分析、库房管理等专业管理员,全员自主管理,推进班组创新管理工作。班长通过节点控制及协调班组工作,高效完成创建工作。
(二)创新型班组管理的创建过程
创新管理分为两个实施阶段,包括调研建立阶段和培训实施阶段。
1.调研建立阶段。根据班组成员的创新兴趣和意识,从意识中认识到创新管理对班组和个人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情况进一步提炼更加符合班组和个人发展的班组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
2.培训实施阶段。在深入创建创新型班组理念的同时,采取多元化的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绩效考核,在创争过程中明确目标、以具体方法深化创新理论、以技能提升证明创新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创争活动和创新方法的全面提高班组全员的综合素质和班组实力。
三、创新型班组管理体系的实施
班组必须引导员工树立创新观念,以观念创新、意识创新带动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构建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员工创新动力。
(一)创新导师带徒形式
结合班组人员特点,将员工根据不同水平划分为3个层次,采取层层结对,即技师带高级工,高级工带中级工,中级工带新员工的带徒模式。
(二)开展“人人讲一课”活动
班组每周一人作为主讲老师为大家做专题讲座,培训内容涵盖电力系统相关内容及电网故障分析、创新理念等。“人人讲一课”活动能够强化班组学习意识、营造班组创新氛围、丰富班组学习内容。通过班组内部充分交流与沟通,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故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有效建立“学习中创新、创新中学习”的氛围。
(三)“大师出山”行动
发掘员工潜能,通过“创新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能够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创新的人为“问题大师”;通过“技能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工作技能突出、培训技能突出的人为“技能大师”;通过“绩效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绩效突出的人为“绩效大师”。让“大师”承担这一领域的负责人,由他主要进行该领域培训课程的开发、讨论与实施,班组长与班组其他成员作为顾问与协作者,对“大师”的工作进行帮助。
(四)角色认领
根据班组成员的特长与自己的爱好进行职责认领,人人来参与,人人来负责,人人来当家,培养一种主人翁的气氛。梳理班组管理工作,结合班组需求,增加绩效管理员、月报表员、测距、信息主站专责员等,以A、B角进行细分,以防止因A角有事,延误工作的短板,实现自我管理,以此来提高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绩效管理在创新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将创新型班组建设工作与绩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绩效机制的牵引功效,有效促进和形成团队创新力,进一步凝聚团队精神,在追求绩效最大化过程中,把与绩效密切联系的“人”的重要因素,诸如提高人的素质、关爱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作为重要指标,一并纳入经常性管理日程,创新型班组建设以“绩效管理”为龙头,运用创新型组织理论指导绩效管理的深入,通过绩效管理的带动推进创新型班组建设的前进。
五、结语
自创建创新型班组活动全面展开以来,全体员工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对新知识、新事物报以积极的态度认知并接受。班组上下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培养人才,形成了工作创新化、创新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将创新型班组创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班组绩效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创新工作得以持续进行,不断增强班组发展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段建军.浅谈如何提高班组管理水平[J].电力安全技术,2013(03).
[2]董丽丽,万月忠,杜伟华.如何提高企业班组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3(20).
[3]李伟,全朝阳.“三招”提升班组管理水平[J].兵团工运,2010(12).
[4]李俊杰.创新班组基础工作提升班组管理水平[J].当代工人(C版),2012(06).
作者:刘启蒙
上一篇:服装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