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运用分析研究论文(共7篇)
第1篇: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始于2011年智能电网建设时期,自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进入快速轨道,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尽管相比于国内其他行业起步较早,但是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在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科学合理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绩效,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助于调整企业发展策略,通过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因此要转变以往依赖投资的发展方式,向以“以绩效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靠拢,重视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一、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定义
信息化绩效评价指的是根据一致性的标准,构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指标体系,通过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方式,遵照特殊的程序,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对企业在某个经营阶段的信息化运行效果和阶段运行情况进行合理、客观、准确和公正的全面评价。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分析的过程,它利用过程评价系统对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业务价值进行客观反映。信息化绩效的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信息化过程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论后开始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信息化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另一方面,对信息化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信息化过程是为效果服务的,企业只有得到信息化实施后带来的积极效果才能实现信息化创造的業务价值,因此对信息化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种全过程的评价,应用后可以有效结合信息系统开发原则、评价以及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不可脱离的避免生产力悖论的手段。
二、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模型
在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评价方法与模型方面,我国主要应用的有数据包分析、平衡记分卡、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以上分析模式都各有侧重,要根据企业需要评价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
平衡计分卡法(BSC)一般是用来评价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该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BSC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可以把BSC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客户、财务、客户、学习和内部过程,然后再进一步建立各层次平衡计分卡,按照构建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绩效跟踪和改进的递进层次进行分析。BSC方法可以对每个层次的绩效水平进行考察和评价,将电力企业信息化平衡计分卡归为价值贡献、用户满意度、内部过程、学习与更新几个部分,因而构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另外,电力企业还可以根据BSC的绩效评价思路,在产出角度综合评价信息化绩效,前提是要制定出定性和定量指标兼有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也在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广泛应用,这是一种结合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系统化、层次化的评价方法,和人对复杂问题的判断思路相似。假如有3个项目A、B、C供电力企业选择,企业会根据诸如投资、产出、效率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3个项目。首先,企业要确定这些准则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企业资金充足那么就会看重效率,如果企业资金较少那么更看重投资和产出。其次,企业会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项目进行对比。最后,企业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一个最佳项目。运用该方法时首先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细致深入分析,然后把每个相关因素根据属性不同分成几个层次,在相同层次上的各因素都隶属于上层次的因素或者相互之间存在影响。最高级别的层次是目标层,一般只设定一个因素,最低级别的因素为方案层,最高和最低层次之间可以有几个层次,一般是指标层。其次,构造成对比较阵。自第二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通过进行成对比较法构造成对比较阵,以此类推直到最底低层。再次,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每个成对比较阵算出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特征向量,根据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如果检验结果证明可行,那么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否则要再次进行成对比较阵构造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对同类型单位进行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DEA法对于多种投入(即资源)的运用和多种产出(即服务)的产生进行明确考虑,可以评价提供相似服务的多个服务单位之间的效率。DEA是线形规划模型,表示为产出对投入的比率,可以对比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单位的绩效,能够获得最大化效率。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者可以利用DEA对一组服务单位进行对比,将无效率单位剔除,选择更为有效率的单位,同时还可以对比不同效率单位之间的差异找到降低无效率的方法。DEA并不对每个服务的标准成本进行计算,而是把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变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通过DEA衡量效率能够明确表示投入和产出的组合,相比利润指标而言其评价结论更加令人信服。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依据是模糊数学,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原理是按照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变为定量评价,就是通过模糊数学的运用对受到诸因素影响的对象进行总体评价,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常用的评价方法。FCEM法的优点是系统性强、结论清楚,对于难以量化的较为模糊的问题而言较为适用,因此非常适用于信息化绩效评价,能够有效应对其不确定性因素。另外,FCEM还可以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相互比较,将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作为基准,评价值设定为1,其它的评价因素根据优劣程度获得对应的评价值。
作者:钱家文
第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VPN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
VPN即为虚拟专用网,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稳定、安全的特性。通过封包与加密传输网络数据,于公用网络当中构建一个临时但安全的连接,从而在公用网络上,实现私有数据的传输,提升私有网络的基础安全等级。如若拨号为接入方式,即为VPDN。一般情况下,VPN乃是对企业内部网的基础性扩展,能够帮助并引导远程用户、商业伙伴、公司分支机构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构建更高可信度的安全连接,并为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保障。VPN可以被用作日渐增长的移动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接入,还能够用作企业网络间安全通信领域的虚拟专用线路,能够较好地和商业伙伴与用户的安全外联虚拟专用网相连接。
1VPN网络概念
运用公用网络建立VPN乃是当前一种较新型的网络概念,其能够为VPN用户及服务提供商带来诸多好处。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其通过将VPN服务提供给企业,能够与企业构建更为全面、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还能够对现有网络资源给予充分利用,实现业务量的增加。而从企业角度来考量,运用Internet构建私有网,能够大量缩减专线费用,仅需花费少量的Internet费用与市话费用,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开支也得到大幅节省。从给予用户角度来考量,VPN乃为一种介于团体服务器与VPN客户端间的点对点连接,其与公用网络或共享网络的基础结构之间并没有关联。单位用VPN连接,以此为分开地理位置的办公区,构建路由连接或在安全通信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利用公共网络与其他单位相连接。
2VPN设计原则及连接形式
VPN设计主要有如下原则,即VPN管理、网络优化及安全性。VPN在公用网络上直接被构建,灵活、方便且简单,但具有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其必须保障基于VPN所传输的数据,不被攻击者篡改或窥视,另外,还需避免非法用户访问私有信息或网络资源。VPN主要有两种连接形式,即虚拟专网连接与直接拨号。对于直接拨号连接而言,PPP数据包在传输方面是利用专用线路来完成的;而运用VPN来实施连接,对于PPP数据包而言,其由位于LAN上的路由器而实现,通过对IP网络上的隧道实现共享来进行传输,然后传输至另外的位于LAN上的路由器。构建隧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客户透明与客户启动。
3VPN选型
当前,主要有两种用于企业内部自建的VPN技术,即SSLVPN与IPSecVPN,他们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与远程接入。SSLVPN与IPSecVPN在实际应用上均有优缺点。IPSecVPN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完整的网络层连接功能,因此,其乃是达成专用网安全连接最好选择;而对于IPSecVPN而言,需要有软件客户端提供相应支撑,对于公共Internet站点接,并不支持,但却能够实现非Web或Web类企业的访问。而对于SSLVPN所持有的零客户端结构而言,对于远程用户连接尤为适用,用户能够运用各种Web浏览器,对企业网的Web应用进行访问;但SSLVPN在此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因为用户在接入商可用公众Internet来进行。因为企业的原先主干网络设备都是Cisco的产品,依据现有网络状况及业务需要,最终选择IPSecVPN方案。
4VPN实施
4.1硬件
①无论是PIX还是原有的路由器,均能实现VPN。②通过系统化评比,基于PIX上来达成VPN功能更为合宜,并且无须改变网络结构,在硬件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便可实现VPN功能。
4.2软件
①VPN客户端用的是CiscoVPNClientv4.8远程连接控制工具。②对于分公司的网络环境而言,需运用中国网通公司的宽带接入服务,运用WicrosoftWindows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
4.3实施要求
①一台能够支持Console接口的笔记本电脑。②在配置之前,先将原始配置信息保存下来。在实际配置时,如若遭遇短时间内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需考虑暂停实施配置。③完成各步驟后,需及时进行测试,然后实施下步配置。④实际配置当中,构建中间文档,结束配置时,构建配置备份电子档案。
4.4安全管理
因VPN传输实际为私有信息,VPN用户特别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当前,VPN在保障自身安全上,主要运用了4项技术,即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加解密技术及隧道技术[1]。
①隧道技术。隧道技术实际就是VPN的最基础性技术,与点对点连接技术相类似,其基于公用网,构建一条数据通道,经此通道来传输数据包。②加解密技术。在整个数据通信当中,加解密技术可谓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VPN能够直接利用。③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的主要任务便是怎样在公用数据网当中安全的传递密钥,使其不被窃取。对于当前所运用的密钥管理技术而言,主要包含两种,即ISAKMP/OAKLEY与SKIP。对于SKIP,多运用Diffie-Hellman的一种盐酸法则,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密钥;而在ISAKMP架构当中,双方均有两把密钥,用作公与私。
5实施效果
①某企业IPSecVPN网络服务在数据传输及分支机构信息交流方面不受限制,能够将互联网当作其重要的承载网络。而通过选用IPSecVPN技术,使端至端数据能够高速、安全互联,能够较好的保障企业的关键业务。②基于现有网络,便于将来多套内部系统的同时运行,如若存在远距离有联网需求。能够防止改在那些铺设线路困难及环境复杂的网络。③VPN网络由该企业信息中心集成建造及运营维护,此企业无须再聘请技术人员及购买网络设备,使得企业投资大大减少。
6结束语
综上,该企业VPN实现了企业与合作伙伴间、企业与Internet及企业内部的高速率、安全性及低成本的互联互通,还构建了IPSecVPN,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转效率,在快速反映能力方面也得到大幅提升。
作者:罗涛
第3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同时也对市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也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概述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中应用各种软件,充分发挥软件配置、属性、功能的作用,提高其运用能力,并实现在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下操作计算机,促进人们达成某种需求。而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中,需要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管理,研究其中的数据资料,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人力管理、生产销售、财务账目统计、办公自动化、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纷纷设立了MIS,即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RP制造资源规划软件,用以推动企业运作的便捷性和发展,如图1的简化流程所示。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建设逐渐加快,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普及、开发和全面覆盖,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深入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并在逐渐的渗透中,无声无息地满足着人们的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毫无疑问,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发展已经起到了突出的促进效果。
2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2.1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独立且联系紧密的个体,而这些个体之间的串联得益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与推动,相对的,企业发展的前景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日益明显。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手段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精准地获取市场需求等各项信息资源,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先机。这种优势保障企业更多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信息化管理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扩大经营范围,并提高内部员工工作的效率,最终保障企业利润最大化。只要准确合理地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的优势与功能,对企业经营带来的效益将远远高于信息化的成本投入,因此,这是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与信息化迎来的契机[2]。
2.2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操作简捷。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主要原因[3],计算机技术从最初的难以操作,到如今的简洁方便,其在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上也实现自身的优化,因此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势必因自身的更新与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2)作业协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是逐渐与客户信息需求相结合的,在满足客户的需求过程中整合需求信息,与客户需求之间逐渐建立相契合的模块功能,而信息化建设也实现了从单个功能向多个功能的发展转变,这种协同应用的发展使得所有信息逐渐串联成网络化,并在相互协作中进一步发展。(3)信息加密。这是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因为竞争市场的日益激烈,市场上的各大企业有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机密必须得以保障,所以这对计算机技术信息保密功能的应用有更多的安全性需求,比如数据传输、预防信息修改、预防信息破坏等等。
2.3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
计算机应用技术让企业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获取信息更为准确。传统企业管理通过纸质文件保存信息,在需要之时才调出来使用,而这种方式就导致信息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调用过程中工作效率显著下降。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则能将信息准确全面录入其中,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保障快捷操作,并提高其应用保密性与安全性。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企业信息化发展相辅相成,联合应用对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当前,人们只有确保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合理科学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协助企业资源的管理,逐渐提高现代化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并在逐渐的探索与利用中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最大化地获取经济效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
这需要对当前应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控制上的进一步升华,得出创新高效的新技术,也是当前市场上诸多的制造型企业展开流水线工作方式和批量作业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发挥的供能在于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实现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与调节,不断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比如辅助设计技术、辅助制造技术、辅助工艺设计等等。
3.2内部流程管理信息化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更多的是应用在规范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的一些内部基础工作上,采用集成应用系统就可实现高效的收集、整合信息资源的目标,以此来降低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成本,使得更快速高效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以辅助决策的制定。而内部的管理流程信息化属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比重非常大的一块,其间由于复杂性也让整个过程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比如决策支持系统、产品数据管理、事务处理系统等等,涉及到办公自动化的还包括使用的各种文档、邮件与表格。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办公自动化以及所有文档信息的管理也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一环,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伴随着现代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各大企业间的关系已由过去孤立封闭各自经营的状态转变为当下横纵向相连相关的紧密状态,于是这就加大了对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和要求。通常情况下,供应链包含了原材料、零部件等物品的采购、仓储、加工和营销的整个过程,形成一条由供应商、生产商和售后服务组成的产业运作流程,这对企业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侧重点放在发挥Internet互聯网、企业局域网以及各种数据库的功能优势,适时进行调整强化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准确综合分析利弊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价值信息,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成效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外部供应、销售和售后服务链得以稳定长远地运行,最终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的利用与发展,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尤其是在当前海量信息充斥与竞争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市场上的各大企业依旧采用过去传统的封闭低效发展手段,必然使企业的经营发展步伐出现严重的滞后性。由此可见,为了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管理者更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充分利用科学的优势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作者:梁甄
第4篇;试论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石油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节约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部分石油企业逐渐开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进行信息化规划。甚至个别企业已建设信息化系统,以期推动企业的战略化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但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找出应对策略还需进行一些探析,以下笔者就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分析
在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大部分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意识到整体规划的重要性。例如,目前我国国内三大石油集团(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就曾先后提出了“坚持总体规划,建设统一平台”的构想。由此可见,为实施信息化,石油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做好企业信息化规划。其次,应明确目标,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经营与管理相结合,设计出合理且适用的实施方案,并以方案为指导,严格遵循、有序实施。通过这样的形式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统一、有序的轨道。但在实际的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信息工程复杂,且关联与影响因素众多。所以时常面临一些问题,影响信息化规划的进程与规划效果。对此,企业在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应积极发现这些关键问题,并及时找出应对策略,以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2.1缺少明确的信息化战略
在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明确信息化目标、制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个别企业经营者甚至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也不明确。以上情况具体体现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石油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是受市场推动而形成的一种跟风行为。而个别企业则是因为受到软件公司推销的影响,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安装了一套系统软件。熟不知,该软件无法实现企业的信息数据之间的传递与共享,进而使信息系统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以上情况的出现,导致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了弯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2.2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也是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同时,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情况发现,部分企业经营者、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过于陈旧,很多还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当新时期企业对新软件产品提出更高要求时,若经营者、管理者甚至决策者仍保持传统的思想观念,就极有可能导致石油企业开发的软件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例如:出现一些新软件对新业务与组织结构的要求适应性不强,无法满足升级换代的发展要求且不能兼容新的业务需求的情况)。由此,可以说“重技术、轻管理”是当前大多企业的通病。
2.3石油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对我国石油企业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应用水平却不高。以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为例,笔者对该企业进行调查与分析后发现,目前该企业虽已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其具体表现在: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不足,专业度不够,并对技术产品的辨别水平相对不高。信息化提出后,企业仅是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将手工操作改为智能操作而已。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的便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4信息化技术与企业需求不相符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中,部分油田企业的硬件设备、软件、网络产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配套。企业自身过于重视硬件设备,导致很多软件产品没有技术升级与更新,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另外,大部分石油企业信息化人员比较年轻,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其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或是没有及时)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于是造成了技术与业务的脱节。由以上两种情况可知,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化技术与企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影响了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3解决信息化规划关键问题的对策
3.1明确信息化目标
在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石油企业应明确信息化目标。为确定信息化规划目标,石油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操作如下:不管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如何改变,管理者都可以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本,制定出相应的策略。第二种,可以将直接实现企业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策略而进行规划。以上两种规划方式,第一种较为通用、常见。但是,不管企业使用哪一种,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与清晰的管理思路,例如:在油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加快智能油田、管网、工厂、销售与物流的建设。使企业形成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运营管理模式。
3.2引入第三方咨询
考虑到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以往石油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因素,就可以意识到将来我国石油企业面臨更加复杂的技术应用,而以往的应用以及现在新的部分应用可能无法适应石油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应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新的评估与分析,并制订出一套新的实施方案。而为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所需耗费的财力、物力与人力降到最低,经营者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的咨询,寻找声誉好、信誉佳、服务到位的咨询公司进行业务咨询。通过咨询找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实现资金、市场、信息与人力资源等有效配置,从而可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3整合信息化资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数据状况可以反映企业的运营、管理等情况。因此,为解决石油企业信息化技术与企业需求不相符这一问题,石油企业应及时掌握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情况,并及时准确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因为,信息化可以为相关信息数据的实际掌握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但在信息化资源的实际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保证信息资源整合合理,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对企业所有信息化资源进行分类,然后对纵向、横向的信息分别进行整合处理。另外,企业应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信息化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了解信息化,并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这样就可以为以上工作提供保障。
3.4重视国际化标准
为保证石油企业信息化取得纵深发展,在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国际化标准。首先,企业应对本国特色有足够的理解;然后,经营者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可以参考国外(或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例如:当前,我国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是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但这种管理形式会导致部分人被排挤,会增大社会就业压力。对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就应考虑到数据透明性的实时掌握与管理,以及我国社会就业承受能力。根据数据的分析,考虑实际的发展,找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方案,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4结语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石油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管理效果,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然而,目前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对信息化规划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此不断推动石油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顺利实施。
作者:吕沫
第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究
1导致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内部因素
1.1对信息安全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企业由于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企业内部对信息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无法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与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管理存在态度上的问题,导致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2在信息化技术与操作方面的差距明显
从市场情况看,无论在信息安全的质量还是信息安全相关软件的数量方面都无法满足国内企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各类黑客软件以及新型电脑病毒不断出现,对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威胁。
在操作方面,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程度尚未脱离初级阶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始终是我国企业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比较严峻的问题,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不仅缺乏高水平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在相应的管理人才方面也十分欠缺。优秀的管理人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还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与升级,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1.3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关于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法律条文较少,覆盖面积较小,部分不法分子可以充分利用其中存在的漏洞作案,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法律指引的情况,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导致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外在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企业在获取市场竞争力方面展开激烈角逐,各类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块立足之地而努力。为了增强自身企业的实力遏制其他企业发展,许多不法分子开始使用违法手段盗取其他企业的机密信息或重要数据。最常见的手段是黑客入侵或病毒侵蚀手段。黑客入侵是由于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导致企业出现重要信息、数据丢失或者信息安全系统出现问题。病毒侵蚀则是通过将电脑病毒移植到目標系统中,利用病毒来盗取相关信息。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企业之间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依靠盗取知名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料来换取高额利益报酬,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3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形式及解决方法
3.1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形式
信息系统遭到攻击的形式有三种,具体如下:
信息的截断。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相关硬件设备以及信息传输路线的破坏,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瘫痪,失去正常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的截获。在截断信息以后,通常都会采用搭线或是磁盘复制等手段来获取相关企业的重要信息与资源,影响了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
信息的伪造。部分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高手,在窃取其他公司相关信息数据的过程中,会对其系统注入一系列经伪造处理后的信息与数据,使其他企业由于数据信息方面存在的错误而受损,从而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发展速度。
3.2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解决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我国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端正自身态度,提高企业员工安全防护意识。
提高企业信息技术水平。在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强弱程度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防御水平。软件毕竟是由人类设计出来的,并不是完美无瑕的防护体系,存在着被破解的可能性,但破解软件需要很强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高性能安全防护软件的引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强化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建设,在组织内部设置网络主管、系统安全专家、安全操作员等相关职位,在确保系统安全问题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日常操作与维护。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部人员素质水平,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4结语
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逐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克宁
第6篇: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将逐渐走向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竟争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刘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于企业白身发展战略和长远布局规划
据一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中发展战略关注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3-2010年期间进行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企业中平均约有17.8%不到的比例把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入到了信息平台的构建之中,即使在这一少部分比例的企业之中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贡献率平均不到20%,同时数据也显示,该期间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和开展并未给企业管理水平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相关系数仅为0.24,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1.2缺乏对于企业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信息化重塑造
据一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中业务流程信息化塑造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5-2010年期间开展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企业中平均约有超过45%的企业没有事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围绕着信息化而进行重新塑造和再定义工作,当信息平台投入运行滞后约有34.7%的问题来自于业务流程的阻塞和不畅通,直到2010年第3一4季度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中才有67%的企业给子了关键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了重新定义和优化调整。
2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系统,且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平台构建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难发现,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与管理相关的数据,按照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确保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因此,针对我国企业在不断完善规划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以下说明:
(1)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确保所制定的管理政策,能够推进企业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够掌控全局,确保可以顺利驾驭企业,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将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避免出现管理倾斜或管理匹配力不足的情况。为更好地应对企业之间的竞争需求,采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确保企业实行战略化发展目标,对于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认识。总而言之,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确保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对于管理平台上功能模块的构建任务,能够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好的布局。
(2)企业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确保在未来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运行。企业还需要对于关键业务的流程和环节做进一步调整,确保符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要求,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企业虽然有传统的管理模式,且向信息化管理平台方向转变,但是,所依赖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并没有发生重要的转变,只是采取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做好管理方案过渡任务,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需要有配套的环节部署作为依托,通过对搭建方案的整体布局,确保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工作问题,并帮助领导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任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完成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转变过程。
(3)企业所制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企业受到应有的关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來讲,企业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做设计的延伸和扩充,让最终所打造的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信息需求急剧变化为背景,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按照自身的经营手段和业务流程方式进行调整,对于管理平台的架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确保最终的架构方案能够满足业务运行所需,及时处理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不断增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变能力,将可能遇到的风险降到最低。
(4)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前,需要收集大量数据,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信息,综合处理及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发现隐藏的商务信息。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宝贵商业信息资源,通过不断整合这些信息内容,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资源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企业的管理部门重新部署,让数据库信息发挥应有的价值。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让企业能够对未来的规划有更完整的布局,通过提前对未来作出规划和设想,展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真正商业价值。
企业的领导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任务,尽可能的从数据库中搜集可用信息,并让可靠数据最大化的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企业在成功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后,可以先采取试运营手段,通过短时间的运营,检测所搭建的管理平台是否符合市场所需,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
3结束语
构建企业信息化观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并能够长期坚持,也可以说,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还处于发展阶段,构建标准、机制以及相关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完善有所助力。
作者:李强
第7篇:浅谈煤电企业信息化规划整体思路
0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电企业已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型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模式。“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已成为发电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发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变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精辟论述。发电行业已经历了信息化的建设高峰期,对“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化悖论”等并不陌生。
时至今日,企业信息化已从激进式逐步回归理性,回顾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合理、科学的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已成为共识,更是企业开展信息化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本文以燃煤发电企业为例,提出了企业开展信息化规划的一般框架性结构,旨在为燃煤发电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以及信息化实施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的提出,其目的不仅在于详细描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对企业当前所处的信息化内外部环境及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深刻认识和理性分析。通过规划背景的提出,论证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性、原则、技术路线及预期目标,以及实现规划目标所必须的一系列措施。
1.1必要性
规划的必要性是在深刻认识企业战略规划和全面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必要性的论述必须全面,避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层面,建议从保障、支撑、质量、监督、评价等五大体系对其进行论述,必要性论述关系到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完整性。
1.2规划原则
原则是制定及实施信息化规划的依据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实施的“总基调”,更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要求,规划原则的制定必须全面、务实、指导性强,必须体现企业高层的管理需求。
1.3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的制定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信息技术的成熟度关系紧密,火力发电企业不仅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成熟技术的应用行业。技术路线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实际,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软、硬件需求,具备合理的前瞻性,避免一味追求先进。
1.4规划目标
在充分理解企业战略规划及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旦确定,需进一步将目标分解,倒排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列出合理的子阶段形成子目标,梳理子目标之间关系,确定关键子目标。并进一步将子目标归类、划归不同阶段,并最终形成带有时间计划的规划目标树。
2保障体系
信息化规划中,可通过成立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制度、标准,合理制定投资预算,选择信息化技术团队等方式,建立起企业信息化工作人、财、物的保障体系。
2.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组织保障,建立自上而下,覆盖全面,职责明晰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企业信息化规划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企业必须建立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担负起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责任,保障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以及实现各部门、利益主体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必须建立起由信息主管部门负责的信息化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管理信息化专业小组,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各项工作;必须结合企业信息化质量体系内容建立起信息化专业小组,担负起企业信息化的“主力军”,负责落实信息化各项具体工作,专业小组的建立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全覆盖。
组织机构的建设,需统筹考虑支撑体系、质量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人员构成,监督体系、评价体系应避免与支撑体系、质量体系中的人员发生“重叠共用”现象,各体系机构建设务必职责明确,具体到人。
2.2制度标准
信息化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的“管理规则”,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对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管控,保证企业信息化各项活动的规范化、流程化,确保其有序开展,使信息化各环节可控在控,并最终实现其目标,制度建设要统筹考虑信息化规划五大体系的运作。
区别与信息化制度建设,标准关注于具体操作技术层,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信息化的一致性、标准性,是信息化各项工作所必需遵循的刚性“操作規则”。信息化规划中应明确企业信息化所应遵循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2.3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是企业开展信息化的资金保障,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投资预算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企业成本,而且可以使企业信息化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对照规划目标树,投资预算的编制务必与企业的效益及所处的行业特点相结合,在经营效益与信息化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将企业信息化工作“神秘化”、“高端化”。信息化规划中,应按照规划周期,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投资预算计划表,投资预算的制定应和信息化规划目标树高度一致。
2.4技术团队
技术团队是实现企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主力军,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必须依照既定的技术路线,结合企业信息化投资预算,合理制定技术团队综合评价标准及评选标准。选择一个技术实力强且熟悉发电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技术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协作开发、合作共赢的新合作模式,是新时期下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最优选择。
3支撑体系
信息规划中,需从技术层面,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网络及业务应用规划,合理制定阶段性目标,有序推进。并通过对以上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培养学习型的运维模式等措施,建立起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
3.1基础网络
基础网络是企业信息化得以实现的物理载体,对企业未来信息化发展作用重大。信息化规划中,要基于“规划背景”部分对企业现有业务、数据等的分析,明确基础网络的承载能力、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等,并进一步提出基础网络规划。基础网络规划要能有力指导并实现企业基础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冗余性、灵活性以及合理的前瞻性,以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
3.2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是面向企业终端用户的“窗口”,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管理可认为是通过对企业信息资产的有效获取并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等活动所实现的。信息化规划中,要明确企业当前的信息资产,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确定企业核心业务应用需求,形成明晰的业务应用框架并制定业务应用规划,以指导企业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业务系统建设。
3.3管控手段
管控手段的规划必须首先明确企业所要管控的对象,然后明确管控手段及管控粒度。可分为基础网络层面、业务应用层面、运行维护层面等。其目的是防止信息化软、硬件资产及数据资产的流失及浪费,有效分配、管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资源,确保企业信息化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效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可持续的信息化运维队伍提供抓手。
3.4运维培养
如果将企业信息化看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其实不然),那么运行维护占据了信息化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生命周期,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信息化规划时,务必要认真考虑信息化运维规划。运维规划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阶段性的运维措施和计划培养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运维队伍,以实现企业信息化运维的独立自治,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可持续技术保障。
4质量体系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体系是对不同建设对象建立起不同的指标体系,通过合理的指标构建,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全程控制,保证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实施质量。
4.1指标构建
针对企业信息化所涵盖的内容,质量体系中要分别建立起涵盖工程施工装修、设备选型、设备安装、软件开发、软硬件性能评价、综合布线、对象标识、进度评价、人员评价、机构执行力指标等一系列指标内容,企业信息规划中的指标构建要实现全覆盖、可量化、操作性强等,为企业信息化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4.2过程控制
按照对应的指标内容,对企业信息化所开展的具体工作实施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与指标建设相对应,按照“PDCA”理论,将质量控制融入到企业信息化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阶段性验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质量控制。企业信息化规划中需要针对建设内容,结合对应的质量指标情况,对如何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做指导性的描述。
4.3质量评估
质量体系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信息化的全过程质量管控,通过指标评价、过程控制,使企业开展信息化各项具体工作时,从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跟踪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个闭环机制。质量体系中所建立起的质量评估机制,使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到评估再到发现,如此反复的循环下去,最终实现信息化的质量保证。
5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是对照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通过一定的考核激励手段督促落实信息化各主体责任,确保信息化保障系统、支撑体系、质量体系、评价体系的正常运作。
5.1责任网络
监督体系运行的抓手是监督、落实信息化各项主体责任,建立全面、清晰的信息化责任网络是企业信息化监督体系运作的前提。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要根据企业信息化所成立的各级组织机构,结合信息化规划目标树及具体建设内容,按阶段、分层次、全覆盖的制定企业信息化责任网络并进一步明确、细化责任。
5.2激励指标
制定合理的激励指标是企业信息化监督体系运作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有序、健康发展。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需结合规划目标树,全面梳理、确定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各项指标,按照其对企业信息化的“轻重缓急”程度,并结合质量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合理制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和权重。
5.3执行措施
监督体系在企业信息化中扮演着特殊而又重要的角色,其高效运作离不开企业高层的直接领导和有力支持,是企业信息化规划得以刚性落实的有力保障。在信息化规划监督体系中,需明确提出由企业一把手亲自领导,企业人资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的激励执行措施,以确保企业信息化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
6评价体系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完善机制,对于提高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6.1规划评估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并非一劳永逸,企业需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已有的信息化规划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工作,适时的修正、完善信息化规划,使其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规划评估工作是对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评估而非结果性论证,其目的在于理性反应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运作情况,找出短板和瓶颈用于指导规划的修正和完善。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应明确规划评估组织体系、评估标准,务必保证规划评估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
6.2规划修正
规划修正是建立在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各要素全过程的合理、正确评估基础之上的。规划修正的内容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慎重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必须明确规划修正的有效途径,重点提出规划修正的启动程序及审批流程。信息化规划的修正、完善机制,确保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动态发展、完善,提高了信息化规划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及企业发展战略的适应性。
7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规划为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指导性框架,企业需在该框架下,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实施细则),坐实企业信息化工作。煤电企业所具有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现阶段煤电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思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火力发电企业不仅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成熟技术的应用行业。在現阶段煤电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经营的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更应找准经营效益与信息化投入的利益平衡点,正确认识信息化在现阶段煤电企业所处的位置,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将煤电企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才是新形势下煤电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明智之举。
作者:薛定国
热门论文
- 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运用分析研究论文(共7篇)
- 就业指导问题应用对策分析研究毕业论文(共7篇)
- 企业管理信息化运用及对策论文(共2篇)
- 退耕还林的对策作用问题研究分析论文(共7篇)
- 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研究
- 艺术设计应用问题对策研究分析本科论文(共7篇)
-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分析及思路改革研究论文(共7篇)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7篇)
- 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 会计信息化问题影响对策分析硕士论文(共5篇)
- 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问题对策及措施分析论文(共7篇)
-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应用现状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