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企业信用管理建设应用现状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16:27

 

 第1篇: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信用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未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货收于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筹资或投资服务。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信用销售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主要包括对信用交易前期的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中期的债券保障和后期的营收整款管理与追收惊醒全面系统管理的科学。他是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为一体的新管理领域。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门特殊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能够扩大企业社会信心,同时再增加赊销额度的情况下控制企业信用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对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用是市场经济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避交易风险的基本防线。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前提和基础的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用制度缺乏,信用体系涣散,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并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市场经济的败血症”。而以拖欠货款、违反合同、赖账讨债以及最令市场人士痛恨的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中介机构的无信誉等企业财务失信更是导致企业面临信用危机,且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


  我国一直强调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然而现实中,我国的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很不规范,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伪造票证,虚构经纪业务或隐瞒违法行为;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资产置换,转移或虚构公司利润,将报表信息更改;隐瞒或粉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随意变更或调整跨级核算方法、计量方法及确认标准等;与庄家、机构联手,采取“报喜不报忧”等选择性的信息披露方法来操纵市场;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勾结、共同制假;刻意隐瞒企业重大信息,故意操纵信息披露实际等等。


  2.债务合同履约率低,逃、废债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账款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不仅使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而且其中一些长期的拖欠(有些实际上已变成死账),直接导致企业经营亏损或潜亏。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貸款,逾期、呆账贷款比率很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能力较弱,造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更有甚者还注册多个控股公司,相互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我国能够发行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的企业不多,在这些企业中,仍有不少到期无力偿付,不得不发新还旧或依靠银行贷款来垫款。由于信用秩序还乱,各种市场信号受到严重扭曲,导致企业不敢轻易投资,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严重的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中还大量存在着债务违约、逾期不还、公司蓄意侵占债权人权益、占用债权人资产的现象。有些公司还注册多个公司,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手段,绞尽脑汁来逃避债务,拖欠货款。


  严重的企业财务失信,造成企业间“债务链”越结越密,合同纠纷不断,人人设防,家家征信,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商品的生产和交易不能正常、健康的进行,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据人民银行研究局引用的调查资料:因信用缺失造成的企业直接和间接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全国财政收入的36.8%,受此影响GDP减少约2个百分点。其中逃废债1800亿元,合同欺诈55亿元,产假售假造成损失2000亿元,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财务费用2000亿元。国家工商局一份研究资料表明:合同交易只占整个交易量的30%,履约率仅60%左右。国家审计署2002年对290家国有企业审计结果表明,有67%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不实现象。


  3.企业利用信用来扩大销售,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


  我国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的互相拖欠货款、与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资料显示,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如美国,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企业市场交易的无效成本为3%,而我国的为14%。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成功率。应收账款张灵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做坏账处理的情况比比皆是。


  4.信用意识淡漠,信用管理弱化


  目前我国企业各种诈骗、走私犯罪事件不绝于耳,欺骗与坑害消费者、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低劣等等,以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日前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在被抽查的157家企业中,竟然有155家存在续保利润的问题。可见数字作假、信息作假的严重性。证券市场上,各种形式的造假层出不穷。从琼民源开始,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的财务造假,虚增利润,有目的的编造上市公司前三年的报表,提前确认收入,涂改缓缴税款的批准书,漏记利润支出和漏记债务,隐瞒重大事项,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各种形式的财务造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被称之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部分地出现了失信与造假。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对于信用的意识已经相当的淡漠。


  2004年秋,某家国内信用管理公司做过一个几百份问卷的小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的被询问中资企业不知道信用管理公司已经能够对任何一个境内企业进行资信调查,且速度在七个工作日以内;98%的中资企业的销售或财务经理人员,说不出任何一家信用管理公司的名字;50%以上的外贸业务人员猜想的外国客户调查费用是普通版本外国企业资信点差报告零售价格的3-5倍;调查发现,不习惯或不舍得支出费用调查交易对方,是当前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功能的最大障碍,而相信自己的讲演只是不舍得指出点差费用的借口。据国家统计局1999的调查显示:我国从来没有进行过赊销的企业中,约占13%的企业完全没有信用管理功能,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听说过信用管理;约占15%没有信用管理部门,但有个别信用管理职能。


  调查表明,不仅是信用的意识在我国多数企业和人员中非常淡漠,而我国的信用管理也十分薄弱,同时也就导致了企业的信用及信用管理意识更加淡漠,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因此,中国企业落后的信用管理水平以严重的阻碍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完善企业行用制度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作者:王捷妮

  第2篇:企业信用管理政策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信用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不单单是事后核算管理,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控制管理,其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的生产、销售,规范客户和供应商的管理,以方便企业做好市场定位,制定未来发展规范,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现实意义


  1.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意义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企业扩大市场、提升企业形象和优化企业客户都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对于市场的管理上,企业可以通过信用管理扩大市场,同时控制市场风险,让企业的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在现阶段的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加强产品质量和运用价格优势的同时,也要提高产品的赊销能力,赊销就会产生风险,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这种风险。其次,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形象,形成市场影响力,如果没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再好的商品也不会被人们所熟知,企业信用的培育并不是单方的行为,也要依靠供应商和客户的认可,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企业信用管理对于企业优化客户有很大的帮助,企业的发展需要客户,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需要企业维持的,对于那些恶意赊销的客户,企业就没必要再跟他们建立联系,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信用好的客户,从而优化客户结构。


  2.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社会意义


  企业实施信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单个的组织形成的,只有单个组织提高自身的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良好的信用惩罚体系会促使企业按照规范办事,现在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企业的行为可以被很好的记录下来,所以现在的企业更注重信用的培育,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更广泛的客户源,对于失信的企业,将不能獲得投资,这样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若所有的企业都有可靠的信用,那么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


  二、我国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不论是对企业还是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实施企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识不强


  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赊销的行为,有些恶意的赊销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损失,造成企业形成大量的坏账,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不愿意再实施信用管理,更愿意运用现款的结账方式。


  2.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能力不足


  多数的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管理体制,也没有成立信用管理的部门,在对于客户的评价分析上,仅仅是依靠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的销售情况和还款情况,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客户的情况,只是凭借简单的推断,缺少科学的依据。在企业销售商品的行为中,往往以资金收回为首位,对于较大款项的赊销,企业会因为怕承担风险而不愿意合作,这样就会错失扩大客户的机会,久而久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措施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管理和市场转型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政府要给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三方的力量,并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推进信用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识,只有企业真正的认识到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才会重视信用管理,才能按照企业的情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部门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信用管理。其次,政府也要发挥服务政府的职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给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社会体系的建设,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信用好和失信的行为要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让企业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监督体系,推进企业信用的管理,企业在进行失信的行为时,往往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对自身没有影响,所以社会组织要发挥监督的作用,对于失信的行为要及时的监督、指正、通报,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体系。


  作者:张丽馨

  第3篇: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影响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它是企业制度贯彻实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各个单位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扩大内部审计内容,旨在通过内部审计规范企业流程,预防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伴随着各个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势必需要把信用管理纳入到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在企业内部严格的管理控制下,达到信用管理建设目标,获得信用收益。


  一、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信用管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企业落实信用管理工作,严格审核信用管理工作步骤,使企业信用管理达到既定目标。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


  (一)必要性


  基于政府、社会的要求,企业必须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必须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政府的相关要求,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是出于自身对信用的理解开展的信用管理建设,不了解信用管理的内容与流程,无从对信用管理实施流程控制,导致信用管理建设仅仅是断章取义、表面工作或者只有名称没有实质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企业由于什么原因开展信用管理建设不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问题,课题组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帮助企业正确开展信用管理建设,实施使用管理工作,控制信用管理流程,使企业获得信用管理带来的效益,最终转变为自觉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对信用管理的控制,全程对信用管理进行把控,实现企业信用全过程监督,使企业能够收获信用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可行性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制度等,这些内容与企业信用管理流程相容。


  1.内部控制环境


  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重组企业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内部审计机构评价公司治理结构、人员安排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信用管理环境的可行性。


  2.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


  在信用管理的征信环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评价企业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征信过程中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3.风险评估


  在信用管理的授信环节中,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授信额度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企业授信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评价开展赊销的风险性与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4.内部监督制度


  信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包括财务部门、管理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内部审计在中间起到贯穿衔接的作用,需要分析各部门在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信用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5.控制活动


  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信用管理控制活动,控制的目的是促使信用工作的实施向着既定的计划发展,当实施过程与初期计划标准不一致时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照当前环境分析初期标准是否需要改定;第二步,如果初期标准无误,则控制当下活动,使之按照初期信用标准工作。


  可见,信用管理工作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相容点,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应用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把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那么,以往的内部审计流程也需要完善以适应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的完善需要从框架、流程、制度全面改进,把信用管理工作与企业内部审计紧密结合。


  (一)框架


  内部控制框架的改进主要是指信用管理相关内容被纳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以往的原有的审计内容不变,增加的审计内容如图1所示。


  内部审计框架中把信用组织架构审计纳入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信用管理机构、信用工作人员的素质、信用预算、信用控制方式的选择等,通过会计审计对信用管理工作中的授信工作进行审计,对授信过程依次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把企业交易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应收账款审计评估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是后续信用管理工作中应收账款管理顺利开展的保障。内部审计对信用征信环节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审计,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二)流程


  内部审计可以貫穿在信用管理工作中,针对信用管理工作的内部审计流程如图2所示。信用工作从信用调查为起点,根据信用调查结果制定信用管理实施方案并选出最优方案,制定计划开始组织准备,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出具信用工作审计报告。该审计工作基于事件重复循环进行,根据不同的信用工作事件,开展审计与信用工作的相容流程。


  (三)制度


  内部审计框架与流程的改进,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与之配套,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完善。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职责、权利、审计工作程序等制度内容。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具有信用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对信用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审计范围包括财务审计、业务审计、信息审计、环境审计,在审计范围内有权利要求相关部门按期报送审计所需信息,并按照图2所示流程进行审计。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影响


  信用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工作:征信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内部审计在信用管理工作的这几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在征信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征信就是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与企业有关的交易方的信用信息,企业通过分析征信信息,选择交易对象并制定后续交易决策。可见,征信信息的客观、准确性尤为重要,内部审计通过严格的制度、专业的人员、合理的审计流程对信息获取流程的合法、信息的有效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在授信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授信工作主要是指企业给客户的最大赊购额度,制定的额度需要客观、公正,才能降低企业风险,保障企业经济利益。据课题组调研资料显示,很多企业由于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密切或者销售人员为了获得销售业绩,以至于不按标准给予客户过大的赊购额度,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和损失。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审查企业授信全过程,能够对企业授信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内部审计在账户控制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账户控制管理是指对企业征集的信用信息实时更新,以保障企业信息的实效性。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信用信息不维护,导致客户信用信息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造成虽有信息但无法使用的问题时有发生。出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相关部门对账户进行控制與管理。可见,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职责、内容、流程,可以对账户控制管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对应收账款发生、催收、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在此过程中审计部门起到监督与督促作用,对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各部门实施全过程审计,分析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概率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报告,以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


  (五)内部审计在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中的积极影响


  只有有用的信息才能对开拓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开拓的市场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企业在做出开拓市场的决策后,需要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决策内容、流程进行审计,保证决策、目标、计划更科学、更先进、更合理、更切实可行。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始终,提升信用管理工作效率,获得信用管理产生的效益。


  作者:陈婧

  第4篇: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有效地收集和评估客户信息,从而对信用额度的各个交易环节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以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信用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目前,信用结算方式已经在全球市场成为主流结算方式。在此背景下,信用管理问题也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以提升其市场核心竞争力。


  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广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如下。


  (1)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仅要依赖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还要依赖作为信用交易主体的企业对信用的管理,也就是建立企业引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说是构成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非常有利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2)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广。企业的信用销售就是资金有富余的企业向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方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更重要的是,进行信用销售的企业还可以对应收账款加以利用,进行多渠道地再融资。因此,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应收账款再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广。


  (3)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说,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的重要因素。国外的那些发达国家,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我国各项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非常激烈,从原来打质量战和价格战到现在通过信用销售方式进行竞争。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展了信用销售业务。由此可见,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扩大其在设厂的份额。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仍遵循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导致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由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职能、目标和对市场反应的差异,经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推脱责任等问题,不能有效地承担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能。导致出现管理真空、应收账款工作效率低下等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的产生。


  (2)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业绩管理中,并没有实现对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良好有效的运用。导致在缺乏对客户信息和信用风险全面评估的前提下,主观地进行判断、决策,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甚至呆账、坏账情况的出现。


  (3)企业信用管理不受重视。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与日俱增的市场压力下,一味地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而忽视了风险控制,与企业实现“最终利润”这一目标发生了偏离。企业信用管理作为风险控制的最重要手段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导致许多企业财务状况不理想,甚至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4)缺乏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做为核心内容,与市场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要掌握财务、法律、营销等多方面知识,以提升工作效率。然而,我国目前信用管理人员普遍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要求。


  (5)信用管理重点不明确。当前,许多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点不够明确,导致在解决拖欠问题时经常出现“事后控制”、“前清后欠”的情况,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会使企业包袱越背越重,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措施主要有,给予信用管理足够的重视,并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征信数据库,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如以下几点。


  (1)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信用管理重要性,并重视信用管理。信用关系遍布在生产、生活各个角落,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因此,企业必须要对信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管理人员也应具备良好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由于,信用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所以,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应给予全面的支持和积极的协调。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和业务范围分配合理的信用管理工作,并把其作为企业管理中重点工作来抓。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并建立处罚机制。企业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全面的信用风险控制,必须结合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强化信用风险管理职能。而根据自身条件,大中型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小型企业则可以设置信用监理岗位。这既是企业业务流程顺利、有效运行的保障,也是实现企业信用管理目标的基础。同时,还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并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


  (3)建设征信数据库。客户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企业想要强化信用管理,必须做好对客户资信的管理工作,建立并实施“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通过对征信信息数据库的完善,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分析和信用评级,筛选信用度高的客户进行交易以降低或规避风险。客户资信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由企业内部专职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进行,也可以通过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来进行。所谓专业的征信机构,从宏观上讲,它主要是帮助企业采集信用信息,对信息核实、见证信息载体原件、录入信用档案,提高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帮助企业借助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积累信用财富,并为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提升企业信用可信度。


  (4)建立企业内部授信制度。通过信用申请审查、信用额度审批、交易审批这一科学的信用审批制度流程,以保证企业交易决策过程顺利进行。企业内部授信制度是以对客户条件的审查和信用额度控制工作为核心,根据企业掌握的客户资信,评定客户信用风险和等级,并在交易过程中提出相应的交易条件。如新客户或信誉不高的客户,交易中可要求其提供定金、抵押等条件,以保证企业利益。


  (5)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面对拖欠问题时只注重“事后措施”,忽视事前和事中控制。为此,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交易前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和评估达到“事前控制”,其次,对交易决策进行审核达到“事中控制”,最后,实行对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达到“事后控制”。比如,企业可以建立“销售分类账管理”、“赊销客户监控”、“欠款催收”等制度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这样既可以保障客户质量,又可以保障账款的及时回收。


  综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经济中,企业不但要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更应注重信用的建立。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并坚定贯彻执行,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还使企业在树立“诚信”形象的同时,也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强化企业信用管理是每个企业的“必经之路”,也是“生存”之道。


  作者:尹建国

  第5篇:浅谈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各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境遇良好。很多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获得了有效解决。并且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很多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更是不断创新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缺乏,信用管理困难等,这也一直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很多大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不到位,信用管理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信用管理不受重视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以诚信为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的个人,对信用的认知远远低于西方社会,相当于西方在日常生活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征信体系建设而言,我国更多的把信用情况和信用道德观念看到是道德品质层面的要求,而并没有上升为企业运营的根本,更没有上升为个人立足于社会的立身之本。更由于西方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以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使信用就愈发显得不再重要,这也就导致了在中小企业的管理建设中,信用管理不被重视。


  2.信用管理的相关人才缺失


  由于信用管理的不被重视,信用管理的相关人才也就没有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信用建设的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更何况,信用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建设,更涉及了数据统计、电脑应用等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也要求信用建设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相关的经验。


  3.相关信用建设法律不到位


  相对于西方社会来说,虽然我国学习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并未把西方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信用体系建设借鉴过来,尤其我国的信用建设方面的立法相对比较落后,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没有与信用建设相配套的方针方案和法律政策,相关的惩戒机制更不健全,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对于信用管理的立法必须要做到严格详尽,因为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这些信用管理体制运行的全过程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然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这个运行过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失信违约的情况就比较常见。


  4.信用信息开放性低


  我国的征信数据都主要分布在银行、工商、税务等这些部门,这些数据能比较真切的反映一个企业的信用水平,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这些部门之间无法做到完全的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并且,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信用数据体系,也缺乏相关的信用信息检索系统和市场沟通互无体系,因此,想要得到企业的信用数据,也就变得困难。再者,各商业银行,各税务部分,对企业的信用评价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法则,这些评价法则的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也就导致了对同一企业产生了不同的信用评价,究其原因,就在于信用信息不畅通。


  5.信用建设无法公开管理


  能够得到信用信息数据的是相关银行、税务等部分,但是,这些信息却无法彻底公开管理,一定程度上,信用信息,也会涉及管理者的个人隐私,甚至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在我国,虽然对信用体系并未形成相关的法律,但却对商业机密有着严格的法律保护。一定程度上,对信用信息及商业机密,无法作出确定的区分。如果不能对二者进行区分,也就对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相关的措施。


  1.重视信用建设,提高员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企业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因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誉是企业成功的首要保证。要想真正重视信用管理,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改变自身的管理意识,不能够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的信用效益,其次,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响应管理者对于信用管理的重视。


  2.加强对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重视信用的管理,也就必须有相关的人才,在拥有了好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后,信用管理人才的素质高低则决定了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如招聘符合信用管理工作要求的人才,根据自身的实际出状况,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对信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测,以助其提高信用管理知识。


  3.建立健全关于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拥有了好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外部良好的法制环境,国家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给予健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公平守信,信用建设也就只是徒劳。因此,政府应加强立法进程,培育良好的信用法制化环境。


  4.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银行登记的信贷记录、付款记录、财产抵押情况、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法院诉讼情况等是检测企业信用状况的最有利证据。我国应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整合大量信用信息,构建出方便他人查询的全国性的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三、结语


  在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的现代社会里,重视信用的建设,对企业甚至国家的发展是绝对有利的,国家应尽快加强相关的法制化建设,中小企业也应该重视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求自身的长期发展。


  作者:万斌

  第6篇: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与策略探析


  良好的信用是合作双方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倚仗。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即实现信用营销,这也意味着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所以,为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必须要实施信用管理。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很多企业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信用管理意识薄弱,信用管理缺乏独立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有部分企业过度强调销量,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不惜承担更多的风险,一味的迁就客户,几乎毫无底线的满足客户要求。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销售压力,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这既是企业营销理念上的错误,又是对信用管理不重视的表现。企业信用管理意识薄弱甚至匮乏,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另外,还有部分企业虽给予了信用管理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实践在日常管理当中,但是大多数都以依附的形式将其归属于其他部门,导致企业信用管理得不到规范、统一且管理困难重重,不能充分发挥信用管理的功能,降低了企业信用管理的实效。


  (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低。企业或是因为信用管理意识匮乏,或是因为信用管理认识不全面,导致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尚未形成,缺少必要的客户管理制度、授信制度、账款管理制度,使得其账款逾期、坏死、失控等现象频频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和损失。不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致使企业信用管理混乱,极易发生信用问题,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削弱了交易自信心,不敢授信使企业交易量缩减和市场占有率下降,严重时可能引发企业信用危机。除此之外,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兼具管理、法律、营销、公关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信用管理缺少必要的人才支撑,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表现不高,最终导致信用管理失效。


  二、优化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信用管理意识,设立信用管理部门。良好的信誉是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任何企业都应该强化自身的信用管理意识,深刻地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涵括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到自我考核体系和管理体系之中,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将信用管理切实付诸于实践。就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而言,其兼具信用政策的起草、制定及修改的权利和责任。由部门经理主导组织下属员工依据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估标准,对本企业的信用作出客观、理性的评价,并将评估信息申报给企业上层领导,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完善措施,在领导批示后予以执行。除此之外,信用管理部门还具有通过客户信用分析而过滤客户、信贷审批、账款追讨等决定性权利。因此,信用管理部门会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产生业务关系,需要信用管理部门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有效的信用管理依赖于执行者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这也是企业对信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而信用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应包括全面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修养、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监督能力等。


  (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训。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行信用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之一。通过对国外企业的研究得出,企业信用管理应该涉及到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客户管理、法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一些优势经验,结合本企业的运营特点、文化特色、管理架构以及信用政策等,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以形成企业内部有效的信用营销和信用交易约束体制。信用管理部门全程参与信用管理制度的制定,依照相关规定对企业的每一笔交易进行信用评估和科学的定量风险审核,以确保企业营销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因为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环境也是变化的,所以我们要定期审核信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完整性以及合理性,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优化。另外,单凭制度并不能完全实现企业信用管理优化,还需要企业适度加大人才培训。只有在人才的支撑下,企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定期组织信用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活动,重点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督导他们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鼓励他们积极提出改善建议和意见,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实效。


  作者:马宁

上一篇:企业档案管理建设应用方法论文(共3篇)

下一篇: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作用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