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建设问题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0:15

 

 第1篇:浅谈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与企业节能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耗费量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大量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形成信息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1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1.1企业用能特点


  能源消耗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且在企业产品成本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节能降耗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能源种类复杂,包括电、水、燃气、煤油、生物质等,却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面临基础能耗数据缺失、数据统计不完善、可靠性和真实性差、能耗分析手段匮乏等一些列问题,如何建设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已成为众多企业决策者关心的问题。


  1.2系统架构


  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系统管理层


  系统管理层针对管理、操作人员,是人机交互的直接窗口,也是系统的最上层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工业级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系统平台软件需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采集现场各类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等,并以图形、数显、声音等方式反映现场的能耗状况。


  (2)网络通讯层


  通讯层主要是由以太网设备及总线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负责对现场设备回送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传送等工作的同时,转达上位机对现场设备的各种命令。包括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通讯网关、数据采集器等设备。


  (3)现场测控层


  现场测控层是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计量仪表组成。用于计量水、电、气等能耗数据。计量仪表需带有RS485、M-Bus等通信接口,可以方便的接入到通信网络里。


  2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


  2.1管理水平受到局限


  首先,在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水平受到局限的问题。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期,将其应用在企业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了解程度较低,可能会出现数据分析错误、预报不准确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流动速度较快,无法对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精确判断。


  2.2复杂工序影响生产


  在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过程中,存在复杂工序影响生产的问题。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操作比较复杂,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生产工序停止运行。企业在应用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高耗能的器材进行技术改造,还需要对高耗能器材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二者的同时进行可能会导致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陷入卡机停顿。


  2.3数据采集难度较大


  在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难度较大的问题。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需要记录大量的信息数据,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存在数据采集装置覆盖面积小的问题。一方面,数据采集装置模型的构建和实际生产情况不相符合。另一方面,数据信息的范围过大,采集装置并不能实现对数据的全面采集。


  3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3.1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


  首先,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人员是进行信息化能源管理的主体,因此在开展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管理人员的领导职能。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人员应该落实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决策。第二,管理人员应该对系统分配资源进行二次审核,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第三,管理人员应该优化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队伍组织,为系统提供人才支持。


  3.2规范信息化管理程序


  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规范信息化管理程序。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该严格遵照管理流程。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该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技术规划,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形成系统模型。第二,应该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看系统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第三,应该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效性进行检验,对节约的能源总量进行计算。


  3.3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


  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应该成立专项资金,投入到系统建设之中。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流动资金的畅通,为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第二,成立专门的系统维护小组,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3.4壮大信息化管理队伍


  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壮大信息化管理队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因此应该加强人才建设,打造人才队伍。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格规范选拔流程,把高素质人才纳入到企业之中。第二,应该把绩效制度和薪资制度联系起来,为管理人员提供福利。第三,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应用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作者:邬西坤

  第2篇: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一、引言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把人类发展史化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财富是信息,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就能掌握更多的财富[1]。信息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企业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使用推动了信息在企业中的高速运转,简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财富。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是如果信息技术利用不当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广东标致汽车公司投入巨资促进企业信息网的发展,但是主系统中的十几个功能模块中,启用的不到软件内涵的10%,巨资的投入并没有发挥网络效益;河南许继集团由于企业经营结构的重大调整未考虑到对ERP项目的调整,使得企业信息化的宏伟目标夭折。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给企业带来上述问题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信息风险,以及内部控制负担。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为信息系统注入理念和内容,信息系统为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信息和载体[2]。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分析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内部控制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由于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相关机构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是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联合会(ISACA)制定的面向过程的信息系统审计和评价的标准,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权威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3]。该标准辅助企业进行IT治理,自1996年问世以来,不断更新升级,2012年已经发行第五个版本。COBIT清除了管理层、IT与审计之间的沟通障碍,并且加强了管理层对控制的认识和支持,依据COBIT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管理层的认可[4]。我国内部控制委员会也十分重视企业信息化中的内部控制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强调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同时也应当防范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的颁布,强调企业应当重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简化流程、方便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骆良彬等[4]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指出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有控制环境更加复杂、风险评估难度加大、控制活动容易出现漏洞、信息沟通不顺畅以及缺乏适当的监督。本文以销售业务为例,从事物发展过程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角度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销售业务涉及销售、发货、收款等多个环节,信息技术的使用简化了企业销售业务的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给企业也带来了内部控制的诸多风险。


  (一)事前控制更加复杂


  1.内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销售业务的发生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信息化增加了企业内部销售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内部销售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对于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大,由于网络的无形性以及匿名性,滋生了内部管理人员可能将企业的重要销售政策、策略以及对市场的预测情况等重要销售信息变卖给竞争对手的不正当行为,也可能促使企业信息管理人员收受贿赂,发生篡改客户信息等行为,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由于互联网的大众化以及网络风险的存在,登录者只需一个登录的密码就可以进入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易操作性和不留痕迹的特点,为恶意访问者提供了方便,他们可能通过入侵网络系统,窃取企业的重要销售渠道等信息,或者是对企业重要的客户信息等进行修改,干扰企业的信息系统。


  2.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


  企业信息化拓宽了销售业务风险评估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销售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和辨认,传统销售业务的风险评估行为主要针对企业的销售政策和策略是否恰当,市场预测是否准确,销售渠道的管理以及客户信用档案的管理等风险进行评估。但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结合之后,企业风险评估增加了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评估的问题。从企业信息的初始化问题,信息安全访问的控制等环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息系统对企业资源的协调分配、整理能力等都要进行评估分析,而这些风险评估过程是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才能完成的,这无疑加大了企业风险评估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事中控制风险加大


  1.具体业务流程易出漏洞


  信息技术在简化企业业务处理流程,方便员工进行数据操作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除了初始信息需要员工进行录入之外,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自行处理财务报表的生成等多个环节,简化了财务处理流程。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加大了業务处理的风险,如果信息的初始输入存在错误,错误将很难被发现,并且会影响后续业务处理环节的正确性,影响企业的收入及利润,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虚假财务报表的产生。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会增加员工的惰性,比如在记账凭证审核时,存在“批审核”功能,这一功能虽然会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但是也可能诱导员工在并未审核凭证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功能。由于在信息化环境下,并不能够反映出员工的操作痕迹,因此诸如此类的错误并不能够被发现。


  2.信息沟通的不顺畅


  企业信息化存在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信息孤岛”的问题。由于ERP系统是采用几个模块进行设计的,各个模块启用时间不同、使用人员不同,同一数据由不同部门录入也可能各不相同,造成信息的混乱。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关部门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工作量比较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数据的不统一、信息的不一致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有效沟通,造成信息沟通不顺畅。


  (三)事后控制需要加强


  销售业务完成后,还要进行相应的事后完善和处理,这主要指的是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和保存。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数据的备份和保存应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的数据信息特别繁杂,备份企业数据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与纸质信息有所不同,由于电子信息的存储介质不稳定,一旦操作失误就会丧失企业的重要商业信息,比如在导出企业销售业务信息时,可能由于错点“删除”等按钮,导致企业流失客户档案、应收账款等重要资源。同时由于存储介质比较小巧,特别容易被复制或者窃取,因此容易引起商业机密的泄露,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完善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建议


  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会产生许多不同于传统经营环境的内部控制问题,本部分将针对前一部分所提出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加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信息化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支撑,企业应该建立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恰当可行的奖惩政策。加强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念、诚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缓解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内部环境造成内控缺陷的负面影响。以经典“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對企业员工进行鼓励和约束,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精简企业流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或财务人员以及举报企业舞弊人员等进行相应的激励,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漏洞牟取私利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的人员进行严惩,并且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完善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信息化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难度,既要评估传统经营业务的风险,还要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以及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整合风险。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风险评估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配合,因此企业应组建风险评估部门,完善部门人员知识构成,进行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风险评估机制。不仅要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政策,而且要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结合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和控制,评估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


  (三)完善控制活动的环节控制


  建立良好的控制系统,确保数据的初始输入准确无误;重视信息技术的控制,加强软件的应用管理。企业应该参与到软件的开发阶段,将信息系统与企业总体战略,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处理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软件开发之初,引入稽核监督机制,对于员工的数据操作记录和痕迹进行后台的记录与备份,防止员工利用信息化环境下无法反映业务痕迹这一特点简化必要的业务流程。同时应在软件开发阶段,进行不同员工的权限设置,建立双重身份审核制度,防止私自利用信息系统的漏洞进行会计处理,篡改财务数据的行为。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促使企业信息化战略与总战略协调一致,推进各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很多企业仅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数据处理的工具,追求如何通过技术更快捷地处理业务,忽略了企业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脱节。信息化应该与企业的管理协调发展,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和企业的整体战略一致。企业各部门应该按照业务需要识别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进行数据共享,使得其他部门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使用信息,避免重复录入信息,或者录入信息口径不一致。


  (五)规范监督管理机制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发展离不开监督管理机制的约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不仅需要企业的配合,也需要政府部门及专业审计机构的支持。企业内部应该设有针对企业信息化的监督部门,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企业信息化进程,监督检查企业信息化的成果。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相关审计法规,在原有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出台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相关规范。目前我国的网站审计比较落后,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站审计规范,促进网站审计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凭证等会计信息的审计。


  五、总结


  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风险。本文以销售业务为例,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角度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的事前控制更加复杂,事中控制风险加大,事后控制需要更加完善。企业信息化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内部控制风险,但是并不能舍弃信息化,舍弃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应该针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完美结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提出完善建议:企业应当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和控制活动的环节控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高曦

  第3篇: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将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精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最大限制上降低管理部门对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干扰,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的方式进而提高整个企业运营的效率与质量。


  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1.1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应用


  企业中拥有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而企业的人力资源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背景下,借助计算机编程形成的既定程序,完成对企业职工的工作分配。另外,借助计算机技术更能够实现企业职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风险和问题,但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确保企业职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风险进行防范,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合理解决方案。此外,倘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对企业职工的信息进行准确统计和分析,继而帮助企业选拔出更为优秀的人才,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中较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应用来完成,如人事的管理、档案的登记、人才库的盘点、发布招聘信息、进行网站信息的维护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人事管理中,借助计算机可使工作人员很便利地实现信息的统计和对比分析等内容。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通知发布方面,可利用网络中的OA功能轻松发布信息通知,从而便于全员学习与关注。借助现代通讯软件能够使企业的内部和对外工作交流更加简便。在技术创新领域,计算机技术能够随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模拟实验,同时对有些程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还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在生产工艺环节,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图纸的绘制、打印等工作。借助计算机进行大数据的计算,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速度,而且精准度更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召开远程视频会议,这样一来,当企业高层想要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现场实况时,就可利用远程会议的形式与所有部门负责人进行互动,此与传统的将各部门人员召集在同一会议室议事的形式相比,即节省了成本,同时更便于开展业务沟通。


  1.3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倘若将计算机技术使用到企业的财务数据监控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其自身属于企业的核心部门,因此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集成性能够实现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的全面性监控,确保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财务分析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所分析的结果会更科学,由此使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实现科学化,有效避免了人工误差的出现,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正确把握方向。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应打破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因此,充分提升信息管理意识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进一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整合的重中之重。在信息管理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信息管理中的领导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掌握程度,从而深刻了解其相结合的意义,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管理的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管理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到信息管理工作中。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学习新技能,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管理的深刻意识。


  2.2打造信息化安全机制


  实现企业信息化安全机制的构建与管理是需要一个漫长和持久过程的工作,相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控制与信息化安全的经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拥有。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应首先在思想上提高对各种风险危害性的认识,然后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最后建立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化安全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安全机制。具体方法:建立安全数据通信协议、采用安全性能相对更强的数据加密技术等,此外,还要健全针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机制、网络漏洞的检测机制和计算机安全应急预案,唯有此才能使企业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以保证,进而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


  2.3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如果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就需要借助强大的信息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的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引入到信息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来进行管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样就可以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但由于我国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库、网络技术、多媒体这几方面内容。信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给数据库充实更多的内容,然后把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储存,这样比较方便以后的查找。从网络科技角度来看,信息管理工作必然是从不同方面进行应用的,而对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来讲,则应该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系统,从而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服务其他方面的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和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4拓宽信息搜索渠道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海量的信息资讯,种类繁多,很容易给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对于所获得的信息渠道必须要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还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开发新渠道,通过这样所获取的信息才能更加准确、质量较高。例如需要搜索企业信息的时候,可以把企业内部的信息作为基础,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信息管理人员在搜索外部信息的时候,不仅需要搜索相关的纸质信息材料,还需要收集电子版本的信息资料,然后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核,对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类存储,这样比较方便人们查询。


  结束语


  由于信息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且工作量也很大,这就需要更高的人工成本,也是当前我国许多领域很难完成的一项工作。然而一旦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就能充分体现出这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所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促使信息管理工作更为高效、准确。企业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信息化效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代替人力进行自动化的相关建设工作。所以,必须要重视起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环境,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为提高企业工作和生产效率进行保障。


  作者:胡培成

上一篇:企业物资管理问题优化建议论文(共3篇)

下一篇: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模式完善研究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