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例鉴赏(共5篇)
第1篇: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15年3月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将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上市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主体,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众多方面,在中国资本市场与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进行考察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上市金融企业主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通过这种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发挥资本市场的信号传递功效[1]。鉴于此,有必要对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二、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特征
(一)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分析
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载体是社会责任报告,本文研究样本选自中国证监会2015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的金融类上市企业(不含上市未满一年、尚未发布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上市公司共43家,其中银行业16家、保险业4家、证券业19家、信托4家。近年来,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情况见图1。
不难看出,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发布比率逐年增加,说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已经逐渐形成普遍共识。2005年上市金融企业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至2011年,报告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从2013年起,上市金融企业全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达到43家。此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周期以年度为基本发布期间,按照会计年度实施披露,保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次数分析
对上市金融企业2010—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累计发布次数进行考察,可以得到统计结果如图2。
可以发现,第一,连续5次以上(即自2010年以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有33家,占同期上市金融企业总数的86.8%;连续3次以上(即自2012年以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有39家,占同期上市金融企业总数的92.9%。与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的分析结论类似,显示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普遍受到高度重视,逐渐成为常规事项。第二,银行、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累计发布次数显著高于券商和信托行业,可能的原因在于银行和保险行业与国计民生的关联度相对更强,面临的政府与社会公众监督力度更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动意愿更为充分。唯一连续10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金融企业是浦发银行。
(三)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分析
社会责任报告篇幅能够反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2010—2014年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篇幅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幅除了在2012年减少之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增长趋势,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程度逐步增强。第二,不同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篇幅从长到短依次为保险、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和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相对更加丰富,披露信息更加充实。此外,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篇幅整体长于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四)社会责任报告名称分析
在2010—2014年上市金融企业共发布的195份社会责任报告中,仅兴业银行历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名称,除此以外,其他上市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均以“社会责任”或“企业社会责任”为题。见表2。
三、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特征
考虑到研究问题的时效性,在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特征实施分析时,主要以上市金融企业2013年至2014年发布的85份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围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整性、可信度和规范性展开分析,综合考察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特征。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整性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完整性分析,主要从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结构、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等视角展开。
1.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结构
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结构主要探讨社会责任报告的前言和后记部分,见表3。
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前言、后记部分的完整性均不够理想,前言部分结构不够齐全,而报告后记部分存在较大程度缺失。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结构的8个具体指标中,有4个指标的披露比例在60%以下,且相当数量的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尚未引进外部评价,直接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2.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主要围绕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融合、责任沟通四个维度展开,见表4。
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相对完整,其信息披露程度优于报告前言、报告后记部分,社会责任管理已成为上市金融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大多数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治理,重视推进社会责任融合与沟通。从行业特征来看,银行和保险业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程度相对较高,券商和信托社会责任管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相对偏低。
作者:吴勋等
第2篇:上市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1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错误地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增加成本并削弱其市场竞争力,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不良行为事件。对于旅游企业也同样如此,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会给游客带来生命安全的威胁,也会影响旅游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有关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加强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就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所在。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来增强国家和公众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并为促进旅游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2文献概述
国外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多集中在酒店和宾馆酒店类旅游企业。Holcomb[1]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国际十大酒店所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为数据依据,来研究他们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80%的酒店都有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慈善捐助报告,60%的酒店采取多样化策略,40%的酒店有在公司愿景或使命中提到社会责任。Garcpa和Armas[2]以80家西班牙饭店为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西班牙饭店的环境责任进行研究,用投资回报率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Henderson[3]以泰国普吉岛饭店为例,把饭店在2004年海啸后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当作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用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研究发现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一些社区和慈善活动;Lee和Park[4]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研究旅游相关行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得出酒店行业的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正相关。Peters和Mullen[5]采用KLD方法,选用总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指标代表企业的财务绩效,检验住宿业、餐饮业、航空业和博彩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不同的社会责任指标对总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的影响程度不同,并且这种不同也在四大行业中得到了体现。Kang[6]分别对旅游相关行业中(航空业,娱乐场所,旅馆和饭店)积极和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是如何作用的。而我国关于旅游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
3研究假设
本文选择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又称为利益主体理论。根据Freeman、Clarkson、Blair和我国贾生华、陈宏辉等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并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本文选取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公益和游客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即从这六个方面考核企业的社会责任。
3.1旅游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保障股东的权益,尽可能地实现股东资本保值增值,给股东提供稳定的股利分红或利润报酬,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等。刘维奇认为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股东投入资本为其创造财富。根据Frooman,Simpson和Kohers,Menguc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企业承担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明显正向关系。
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在酒店、景区、旅游娱乐等各项设备建设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股东则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能够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所以,旅游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保障股东权益,给股东相应的回报来保证股东资金安全,就会增加股东信心,得到股东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会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扩大经营规模和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效益。相反,如果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考虑股东的利益,使股东资金无安全保障,那么股东就会抛售旅游企业的股票、放弃或减少对旅游企业的投资或者撤资,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利于企业盈利。由此提出假设:
H1旅游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2旅游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安全的经营和到期还本付息。朱金凤,杨鹏鹏选择691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采用SPSS软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Myers,Stulz等认为,合理的负债融资可以减少过度投资的问题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的效应。
旅游企业投资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长,光靠股东的投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或通过金融机构等方式来筹集大量的外部资金,债权人是企业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旅游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各贷款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资金缺乏问题,而且,合理的负债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相反,如果旅游企业不考虑债权人的利益,就很难得到债权人的信任,债权人会提高借贷限制条件或回收本金。这会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的融资成本,当企业无能力支付这些高额费用时,则不能通过外部融资来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效益。由此提出假设:
H2旅游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3旅游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是薪酬与福利、教育与培训、安全与健康、民主参与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企业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培训、晋升机会、组织文化、组织支持、组织关怀等,员工就会积极回报给予自己尊重和重视的组织,努力工作和忠诚、自觉维护组织形象。宋建波,盛春燕[21]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旅游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动性增加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上升,留住和吸引优秀的员工,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绩效。相反,如果旅游企业不能保障员工权益,那么员工就会以消极怠工或离职等方式回应企业,这会给企业带来服务质量低劣等诸多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由此提出假设:
H3旅游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4旅游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遵纪守法、依法纳税。Fisman,Goldman和Rocholl等认为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税收优惠、政府补贴以及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好处。陈可,李善同运用AMOS从关键要素视角研究企业不同方面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发现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旅游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严格依照政府相关规定来开展企业的各项活动,遵守政府的各项政策,就会赢得政府的信任,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得到政府支持,开拓更大的旅游市场,提高其财务绩效。相反,如果旅游企业为一己私利而进行偷税、漏税,面临的将会是法律的惩治,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提出假设:
H4旅游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5旅游企业对公益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企业对公益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参与慈善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支持教育与文化艺术事业。Seifert等对企业公益行为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公司的公益行为与公司绩效表现正相关,乔·马尔科尼,Berglind和Nakata等认为,企业的公益投资可以获得回报。
旅游企业履行对公益的社会责任,不仅可以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资本,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还可以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和认同,改善企业形象,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带来长期财务效益的提升。相反,如果旅游企业不考虑对公益的社会责任,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公信力,还会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谴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财务绩效的提升。由此提出假设:
H5旅游企业对公益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6旅游企业对游客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不欺骗消费者,不谋取暴利。根据Heskett等的服务利润链理论,企业获利能力的增强依赖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顾客忠诚度由顾客满意度决定。温素彬,方苑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旅游业是服务型行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它直接影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态度,也直接影响旅游企业的声誉、形象和经济效益。所以,旅游企业履行对游客的社会责任,当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游客的期望相符或者大于游客的期望时,游客就会感到满意,而令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会使游客再次上门,就会形成顾客忠诚,顾客忠诚可以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从而提高其财务绩效。相反,如果旅游企业不考虑游客的社会责任,对游客不在乎,没有人情味,提供的服务小于游客的期望,游客就会感到不满意,产生抱怨,甚至投诉,企业就会失去市场,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其财务绩效。由此提出假设:
H6旅游企业对游客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4研究设计
4.1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旅游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8~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6家酒店、景区和旅行社为研究样本。为了增强研究的可行性、可信性、普遍适用性和科学性,剔除了以下几类特殊的上市公司:(1)ST公司3家;(2)信息披露不全的4家公司;(3)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A股类5家上市公司,因为B股和H股对A股的信息披露会有影响;(4)净利润小于零,资不抵债的4家上市公司。最后确定22家旅游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所有财务数据和交易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巨潮咨询网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并经过整理和计算。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2变量设计
4.2.1被解释变量
在公司财务业绩衡量指标选择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基本可将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主要指标分为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两类,根据陈德萍,石水平和张兰霞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会计指标比市场收益指标更有效,更适合我国,因此本文选择会计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同时借鉴了田虹的研究,具体选取营业利润率指标来分析。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说明盈利能力越弱。
4.2.2解释变量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从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公益和游客六个方面考量旅游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的指标用每股收益增长率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股东最关心的指标,值越高代表企业对股东承担的责任就越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的指标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该指标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指标由员工获利水平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如何;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指标用税费支付率来表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按其收入情况向国家缴纳税费的水平,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对政府责任的履行就越好;对公益的社会责任指标用企业全年捐赠占全年收入比即社会捐赠支出率来表示,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用于公益的资金就越多;对游客的社会责任指标由营业成本率来表示,营业成本率是衡量企业与游客之间关系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花在游客身上的成本越高,毛利率越低,给予游客的利益越大。
4.2.3控制变量
根据Udayasankar,Brammer和Millington,Trotman和Bradley等学者的研究,企业规模越大,其综合实力越强,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程度就越大,企业将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或者由于外部压力而被迫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规模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因此,本文把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用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以上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
4.3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营业利润率(OPR)为被解释变量,以每股收益增长率(STO),资产负债率(CRE),员工获利水平(EMP),税费支付率(GOV),社会捐赠支出率(PUB)和营业成本率(CUS)为解释变量,以企业规模(SIZE)为控制变量,采用EViews软件,构建如下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OPR=C+α1STO+α2CRE+α3EMP+α4GOV+α5PUB+α6CUS+α7SIZE+ε
式中:C为常数项,αi(i=1,2,…,7)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5实证研究结果
5.1描述性分析
借助EViews6.0统计软件得出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由表2可知:2008~2012年期间,旅游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均值为0.0967,标准差为0.1641,样本企业之间经营效益存在差异,这与旅游业的特殊性有关,影响旅游企业效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每股收益增长率均值为-0.1613,标准差为2.8903,样本企业之间的差异很大,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旅游企业有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最小值出现负值,可能由于某段时间上市公司没有分配股利或不具有派现能力。资产负债率均值为3.6111,标准差为3.3094,波动较大,这与不同旅游企业采取的差异财务政策有关。员工获利水平均值为0.2433,说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24.33%向员工支付工资等。税费支付率均值为0.1050,说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10.50%向政府缴纳税款。社会捐赠支出率均值为0.0010,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仅0.1%是用于社会捐赠,做公益,最大值也只有0.0166,说明旅游企业公益明显不足。营业成本率均值为0.4944,营业收入中将近一半为营业成本,这说明旅游企业成本较高。
5.2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用反映旅游企业财务绩效的营业利润率指标与反映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指标进行Pea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双侧显著性检验。表3给出了本文研究变量的Peason相关系数矩阵。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营业利润率(OPR)与每股收益增长率(STO)、税费支出率(GOV)和企业规模(SIZE)呈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CRE)、员工获利水平(EMP)和社会捐赠支出率(PUB)呈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与营业成本率(CU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旅游企业履行对股东和政府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债权人、员工和社会公益方面,企业的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在游客方面,企业的表现对财务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初步验证了上述部分假设。通过VIF检验,各变量的值都小于2,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为了验证结论的可信度,下面将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5.3回归分析
表4给出了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与营业利润率(OPR)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变量有每股收益增长率(STO)、资产负债率(CRE)、社会捐赠支出率(PUB)和企业规模(SIZE),与假设H1、H2和H5一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的变量有员工获利水平(EMP),与假设H3不完全一致。
(2)与营业利润率(OPR)表现为负的相关性但是并不显著的变量有税费支出率(GOV),与假设H4不一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的变量有营业成本率(CUS),与假设H6不一致。
(3)回归结果的调整R2值为0.4456,F值为11.7106,说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DW值为1.5287,说明模型的独立性强,不存在序列的自相关问题,并且F值对应的概率P为0,说明模型总体回归效果非常显著。表明本文所选取的表现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动。
6结论
(1)旅游企业履行对债权人、股东和公益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与假设一致。
(2)旅游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说明旅游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还不够,投入不足,员工权益保障不力,导致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其财务绩效。
(3)旅游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但不显著。该结论与假设相悖,可能是由于旅游市场管理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行政职能不完善,税收征管效率低等原因,导致旅游企业规避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不依法纳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4)旅游企业履行对游客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有负的显著影响。该结论与假设相悖,可能由于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力度不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加之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原因,导致旅游企业规避对游客的社会责任,不诚信经营,损害了游客的利益,游客投诉激增,旅游接待量下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作者:王巧云等
第3篇: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1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和企业价值的计量
1.1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计量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来自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而内容分析法正是客观、系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对企业的文件或者报告进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还有声誉指数法,是指向被调查人发放调查问卷以考察他们对不同公司的评价,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观性太强。由此可见,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相对客观且较为简便的方法,鉴于此,本文选择选用内容分析法来计量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
1979年,Abbott和Monsen提出,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分析的指标,即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应该包括:环境问题、对雇员平等的机会、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安全与质量、其他因素等六个大的类别,这六大类共含有28种CSR活动。2007年,朱文忠提出,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按对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管理层和职工)的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和小型竞争者,以及对投资者(所有权人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1]。2007年,贾玉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应同时确保金融安全,对全社会政治经济承担相应责任。2009年,华立群和朱蓓[2]在采用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特点,建立了员工、股东、顾客、政府、竞争者和社会六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的二级指标,采用层级分析法计算每个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CSR内容的界定,作者认为CSR范畴应包括6大类,32小类活动,分别为:环境类(对污染行业的贷款限制,对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绿色办公,参与环保活动,绿色金融)、员工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职业培训及职业发展,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平等,员工收入提高率,工资及福利率)、社区类(关注文化教育等民生产业,助学贷款开展与扶贫助教情况,帮助弱势群体、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及金融知识普及,关注就业、失业或创业,公益事业投入比)、客户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服务效率与质量,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客户反馈)、股东类(风险管理体系及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及时、真实披露信息,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回报率)、政府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惠民项目的支持,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支持,合规经营,税收比率)。
其中7项定量指标值可以通过银行年报直接得到或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得出。对25项定性指标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各银行年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内容分析的来源。李正(2006)[3]在研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时即使用分数度量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寡。本文在此借鉴:如果上市银行在其年报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性的披露了一项与某一指标相关的内容,则计1分;若有相应的数额披露,则再计1分;若没有关于该项指标的任何披露,则该项指标记0分。从而可得到32评价指标的相应分数或数值,该方法可视为一种改进的内容分析法。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各上市银行CSR的原始度量分数,由于各项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单位,因此要对各原始度量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均值化方法:
其中,Si为第i项指标的原始分数,Si为第i项指标的均值,Si*为无量纲化后第i项指标的最终分值。对于逆指标(不良贷款率),该项指标符号取负号。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后,得到的各指标分值为相对分值,即各指标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分值,且最终得出的指标分值(除逆指标外)均为正值。这种无量纲化方法在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影响的同时,保留了各变量取值差异程度上的信息,同时解决了变量变异程度信息的保留与数据的可比性两个问题[4]。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平均判断矩阵。计算所收集到的每一比较矩阵的每一项目所得分数的几何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比较矩阵的标准值,从而得到平均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对权重求出整个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里所有指标的权重。下列矩阵列举出的是计算出的各利益相关者权重,按上述方法求出所有指标的权重,并且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从左至右的权重分别代表政府、客户、环境、股东、社区、员工。
根据无量纲化后的分值,利用计算出的权重按下列公式求出各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总分值:
其中,Si*是第i项指标分值,Xi是第i项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Yi是其上一指标对更上一级指标的权重,以此类推,W是第i项指标所属一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CSR为一家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总分值。
1.2财务绩效的计量
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Equity,ROE)作为度量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指标。
ROE=净利润/净资产
2理论基础与假说发展
Freeman在其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在其后来的研究里也发现,较长时期内良好的社会业绩使企业不仅能够符合商业法规的要求而且使得企业业绩与社会责任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国外一些学者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如CS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CSR与资产净利率(ROA)等的相关性问题。沈洪涛在2005年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截至2001年,研究CSR与财务绩效的相关实证文献有122篇,而且这些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即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业绩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都存在。
迄今为止有关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根据多数研究者得出的成果提出假设: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实证研究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作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深圳交易所网站检索了2011年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总样本为16家银行。计算出财务绩效的数据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
3.2相关性分析
将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注:**表示相关性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1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3检验模型
1981年,Trotman和Bradley研究指出,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承受较多的社会关注,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把企业社会责任得分CSR作为自变量,财务绩效(ROE)作为因变量,同时引入三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模型(1)使用2011年的数据,用来检验假设,模型如下:
(1)
CSRi,t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得分,是模型(1)的因变量。ROEi,t是财务绩效,是模型(1)的研究变量。lnasseti,t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用来表示公司规模。lnasseti,t用来控制规模因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guoki,t代表国有股比率。
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受到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前一年度的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据此构建了模型(2):
(2)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见表2。
3.4检验结果及分析
表3是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模型(1)中的自变量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的总体解释度达75.2%,模型的显著性好。检验结果显示,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正,从t值和p值来看该影响显著,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资产规模与财务绩效也成正相关,影响较为显著。银行的企业性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影响的显著性较低,系数为-0.029。银行的负债比率对财务绩效的的影响为负,但因p值较高,故这种负面影响并不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2)中的自变量财务绩效对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的总体解释度达77.2%,模型的显著性好。模型(1)的结果表明,上市的财务绩效、负债比率对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银行是否国有控股也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正相关,且显著性较好,说明国有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相比非国有银行来说较好;银行的规模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呈反相关,但是显著性低;前一期的财务绩效对银行本期的社会责任反向影响,但从其p值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回归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并且相互影响。同时,银行的资产规模和银行的企业性质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也有相关性。
4对策建议
加强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实证的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承担CSR的情况越好,财务绩效越好。这种对上市银行的经济效益和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银行更有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因此银行首先应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的理念深入到经营活动全过程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从员工到企业都能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建立和完善上市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和评价机制。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对CSR的研究尚完全依赖于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我国上市银行披露CSR报告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使报告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和监督,进而影响银行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上市银行应当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可监督性,使之更好地反映出各个银行综合履行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银行业最大程度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作者:韩兴国等
第4篇:上市公司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好的企业应该像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企业。在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的同时,企业还要尊重投资者、尊重员工,对社会负责。”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奖评委专家之一、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如此感慨道,“可是现在,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其唯一的关注点就是业绩。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对一个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就需要将其业绩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股东的回报等方面结合起来考量。”
对此,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奖多位评委专家提到,很多上市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方面做得不够。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同样也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力。在《投资者报》主办的上市公司年报奖评选过程中,评委专家们希望将业绩优良且社会责任做得好的公司筛选出来,公诸于众,并给坏公司以警醒。
多数上市公司忽视社会责任
在当前“业绩为王”的时代,上市公司过分关注自身经营情况,从而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盲点”。不管是上市公司自己还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本身,他们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都有限。这也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忽视了社会责任这一内容。
上市公司年报奖评委专家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学系主任王秀丽教授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其对上市公司年报的研读来看,有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有企业社会责任这部分内容,有的则没有,即使有,做得也不是很详细。
王秀丽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是证监会要求的自愿披露和鼓励披露的部分。对上市公司来说,应该重视这一部分内容。
王秀丽认为,上市公司年报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太少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软肋。比如有的企业自身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多,即使愿意披露,也没什么可说的。同时,上市公司在主观意识上也不重视这部分内容,觉得这不会像公司业绩那样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其实,这部分内容在国外也没被要求强制披露,但是国外的公司做得比较到位。”王秀丽因此建议,“对于国内而言,监管层需要在这方面做好引导,为了让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监管层应该在这方面适度采取强制性措施。如果完全靠企业自觉,那还需要很长时间。
将社会责任列入综合评价体系
“好的企业应该很正直。”李大霄说,好的企业在源源不断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应尊重社会,尊重员工。可是现在上市公司唯一的关注点就是业绩。其实,对一个企业综合的评价,还需关注其社会责任、股东回报等。
“企业不应只把业绩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一味追求创造更多的财富。企业做好业绩的同时,还要从环保、善待员工、善待股东等方面做好。”李大霄说。
另外一位评委专家、君睿信企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炜则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三个层次进行了剖析。
王炜说,首先,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上。上市公司应是行业的领先者,在产品质量以及行业规范上,应该做得比较好的。但在这方面,目前上市公司整体做得不够好。比如一些食品类上市公司出现不少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对社会公益的贡献上,不过现在看来企业做得非常少。很多上市公司的环保做得非常不到位。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还体现在对投资者的责任上。从年报的角度看,这就要求公司管理层要诚实地披露公司的信息。而现在看来,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过多,许多都没有将企业的实质性关键内容阐述,比如企业的管理难点等等。
李大霄表示,其实上市公司年报奖评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把做得好的企业筛选出来,公诸于众,同时把做得不好的公司揭露出来,提醒投资者当心。
员工关系关注度差
除了企业的外部社会责任做得不是很好外,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发展规划做得也不到位。
“员工关系发展也做得不是很好”。王秀丽教授在研读上市公司年报后直言不讳,很多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都很欠缺。
王炜也表示,公司除了对社会的贡献,对小股东的责任外,同样非常需要对员工的关注。按照国际标准,国内上市公司在员工关系方面处理得相对比较差。从利润结构上看,员工是为企业生产利润、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因此,公司应该非常重视员工关系的处理。但是从上市公司的年报看,公司对员工薪酬考量,员工自身成长,以及员工培训发展等方面做得都不够好。
李大霄表示,从上市公司年报看,只披露了员工薪酬和高管薪酬。至于公司如何对待员工、公司应该对员工行使多少责任等都缺乏详细的指标。
李大霄认为,应该有一些明确清晰的指标,把这些内容细分出来、提出来。然后进行详细地评价,再从制度层面保障。
在他看来,企业的社会责任部分对整个企业非常重要。从监管制度上,应该用更清晰的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来。
与王秀丽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的是,李大霄认为监管层可以从制度层面想办法来鼓励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作者:张东红
第5篇: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探究
一、评价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主要从投资者、职工、客户、政府、社区和环境这六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联系最为紧密,而且锁定于一个行业可以避免其他行业因素干扰,研究结果也较为可信。
研究对象的样本群体锁定于2007年至2010年间属于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的A股上市公司,并排除掉其中数据不全的企业。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其公开披露的2007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金融数据库、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其他数据则是从巨潮资讯网的年报中查找并手工录入的。
(二)评价指标
笔者评价指标的设立是参考从早期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内容分析法”中衍生出来的“指数法”。笔者从宋建波,盛春艳曾经做的以专家访谈调查为基础确立的11个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中,筛选出9个数据采集相对完整全面的指标作为细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分别是:
1.公司对投资者的责任。运用投入资本回报率来衡量,来确认企业是否保障投资者权利并及时充分给予了投资回报。
2.公司对员工的责任。(1)衡量员工薪酬及福利的水平,指标是“员工报酬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收入×100%”。(2)对待员工的公平性,由于在中国职场目前公平问题最集中的体现仍然是在性别方面,所以选用“高管女性比率”。
3.公司对客户责任。衡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使用两个指标:(1)“质量认证得分”。通过国家的质量体系认证又通过产品认证得3分,只通过体系认证的得2分,只通过产品认证的得1分,都未通过的得0分。(2)“品牌得分”。世界著名品牌认证得4分,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华老字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名优产品这些国家级品牌认证得3分,省级著名商标或省级著名品牌认证为2分,市级的为1分,否则为0分。
4.公司对政府的责任。(1)纳税指标。税费支出比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营业收入×100%。(2)是否违法指标。罚款等支出比率=(罚款支出+滞纳金+赔偿金)÷营业收入(该值>0,取值0;反之为1)。
5.公司对社区、公益事业的责任:公益支出比率=(捐赠支出+赞助费)÷营业收入×100%。
6.公司对环境的责任,主要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得分来衡量,通过为1,否则为0。
二、评价结果分析
(一)对投资者的责任履行情况
根据上表,2008年是4年间资本投入回报率最低的一年,而当年行业内资本回报率差异不大,所以该年的特殊情况恐怕与经济危机导致的宏观经济整体低迷,制造业遭遇重创有着密切关系。除去这一年,发现投入资本回报率是有所提升的,当然这主要与经济形势的好转导致制造业复苏有关,但也说明制造业企业在回报投资者上有了进步,对投资者的社会(下转第64页)(上接第62页)责任履行情况尚可。
(二)对员工的责任履行情况
1.统计发现企业的员工报酬率基本呈上升态势,尽管10年又稍稍降低,但基本与2009年持平。而2008年虽然有经济危机影响,制造业大量员工失业,但员工报酬率较之2007年要高。这基本与前面社会贡献率里企业对员工贡献率指标的结果一致,说明制造业企业确实在员工薪资报酬的待遇上有普遍提高。
2.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公平性,主要是男女平等问题上也有所改善:高层中女性比例呈现逐年稳步上升态势。但是仍有超过百余家企业的高层中依然没有女性,且最高的女性高管比率也仅是刚过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而言,制造业上市公司对于员工的待遇在2007年至2010年间是有稳步提升的,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
(三)对客户的责任履行情况
1.由于关于产品、体系认证和品牌的相关数据各制造业上市公司并没有明确披露,因此这一部分的数据由人工录入。笔者从总样本中随机选取了600家,只对比2007年初和2010年末两个时点的企业对客户责任的履行情况。
2.从2007年到2010年,品牌认证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在产品和质量体系认证方面变化明显。特别是同时获得两种认证的企业增势明显,增长了215个百分点,只获得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增势也很明显,增加了约5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意识到产品、质量体系以及品牌认证的重要性,对客户责任的履行从这3个定性指标上看是呈好转趋势的。
(四)对政府的责任履行情况
1.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10年之前税费支出比率呈扩大趋势,但是在2010年却出现一个明显的降低。统计发现高税费支出比率的企业数占行业中所有企业数的比例在2010年明显降低,标准偏差也显示这一年的税费支出比率比较集中在较低水平。这反映偷税漏税逃税现象可能加重,也可能与政府当年税收政策有关。
2.企业在罚款等支出上从2007年到2009年,需要因违法违规而缴纳罚款、滞纳金和赔偿金的企业所占比重减小,但在2010年又有所上升。
3.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对政府的责任履行情况上还是呈现转好趋势,但在2010年有所下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五)对社区、公益事业的责任履行情况
由于2008年企业披露情况相对不完整,数据采集误差较大,故没有计入统计范畴。总体而言企业在公益事业上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所提高,但是这与有些企业在近年公益支出比率很高所起的带动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平均的公益支出比率依然较低,且企业履行情况差异较大。
(六)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履行情况
2007年,获得环境管理认证的企业占21%,未获得环境管理认证的占79%。2010年,获得环境管理认证的占51.33%,超过了半数,未获得环境管理认证的占48.67%。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意识到环境管理认证的重要性,从这个定性指标上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对环境的责任履行情况呈好转趋势。
三、研究结论
笔者的研究结论和建议主要如下:
1.笔者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四年时间里,对投资者、员工、环境和社区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对政府和客户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还有待提升。企业依旧把员工、投资人和客户这些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的利益相关者当作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对象,对环境管理和公益事业还是有所忽视。
2.在做数据收集的时候,笔者发现上市公司在关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披露还很不完善,也鲜有对这些数据比较系统的整理结果。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在报表附注上关于营业外支出具体项目的披露基本是几年才进行一次,所以政府和公众无法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不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另一方面,很少有相关部门从行业角度对产品质量认证、环境管理认证情况的数据进行宏观全面的定期整理,难以实现信息透明。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督促上市公司加强社会责任履行的信息披露工作。
3.笔者主要是运用财务会计上的相关指标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4年间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后续研究可以将时间范围、行业范围、评价指标扩展,或者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公司战略、业绩的影响。
作者:潘德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