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形式;影响;对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国际需求大幅萎缩,一些国家的出口下滑、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又重新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持续升温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但扭曲了国家间正常的贸易关系,也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我国是近年来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但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更要理性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原因及危害,从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关税壁垒,也有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尤其是利用气候、碳关税等隐性贸易保护主义也已开始显现。
(一)关税贸易壁垒
关税作为传统的贸易壁垒,虽然其保护作用逐渐削弱,但还是有一些国家不断采用。在金融危机以前的1990-2006年间,欧盟、美国、日本和新兴国家按照联合国贸发组织的要求连续降低了关税。但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却再次提高了关税。俄罗斯于2008年11月宣布在9个月内暂时提高钢铁产品15-20%、汽车30%、卡车和客车25%的进口关税。土耳其2008年底将各类铁制品的进口关税从5%提高到15%。印度2009年初将一系列钢铁产品的进口关税从过去的5%提高到20%。厄瓜多尔提高了600多项产品的关税。2008年10月以来,在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提高关税的占三分之一。
(二)非关税贸易壁垒
由于进一步提高关税的空间有限,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更多是采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形式。一是对进口外国产品采取直接的限制措施。如,阿根廷对其所谓的敏感产品如汽车零件、纺织品、电视、玩具、鞋和皮革制品等实行了非常繁琐的许可证审查。印度尼西亚要求五类商品,包括服装、鞋、玩具、电子产品和食品饮料,只能在五个港口和机场进关。一些国家则通过提高进口标准延缓进口速度,如,爱尔兰禁止进口
(三)技术性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对进口产品制定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长期利用它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制定各种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抬高外国产品准入的门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效果的显著性更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的重要选择。如,美国制定了《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欧盟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强化了食品安全的检查手段,增加了对已经准人欧盟市场的食品安全问责制。日本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的《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制定了54782个限量标准,平均每一产品的检测指标超过300个。2008年我国有36%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全年贸易直接损失达505亿美元。另据
一般来说,贸易摩擦首先表现为微观摩擦,但当贸易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巨额的贸易顺差或逆差发生时,微观摩擦就可能上升到宏观层面,进而演变为制度摩擦。美日战后数十年的贸易摩擦表明,当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解决存在于美日之间的货物贸易摩擦时,并不仅仅只针对日本的具体贸易政策施压,而是通过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日本国内经济运行秩序的调整,进而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美日从单纯商品的摩擦发展到投资政策的冲击,再到1 980年代“逼迫”日元大幅升值,最终使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这一现实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贸易摩擦引发的制度性改变,对于实力处于弱势国家的负面影响。
三、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国际贸易发展史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
易相伴而生,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博弈将是一种常态。我们不但要有长期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思想准备,更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从容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
(一)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是我国认真履行人世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据财政部介绍,自2002年起我国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目前的9.8%,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目前的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目前的8.9%。2010年我国实施的协定税率产品范围更广、优惠幅度更大。二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多次派出贸易代表团赴海外进行采购。2009年2月我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曾在欧洲签下13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受到了整个欧洲商界和企业界的欢迎。2009年4月底和5月初,我国又派出代表团赴美进行第二次大规模采购,共签下60份总价值达163亿美元的贸易采购和投资合同。三是我国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争取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9月29日发布的数据,
上一篇:试论治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新视角
下一篇:浅析基于诺兰模型的制造企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