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有效的企业道德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5-07-06 09:53
[摘 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导致企业管理道德的缺失。道德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建构有效的道德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道德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保证。
[关键词]企业;道德管理;道德管理模式
目前,人们最关心的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健康和安全问题了,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变得很不安全,经常被一些有毒食品、夺命药品包围着,生命在那些“利欲熏心”的人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在食品安全方面,曾先后发生过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广州假酒中毒事件等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在药品安全方面,从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事件,再到2009年的“双黄连”事件的发生等,都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除此以外,还有企业偷税漏税、破坏环境、损害员工利益、黑社会性质的欺行霸市等。造成这些恶劣事件的罪魁祸首,固然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而笔者认为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企业道德管理的缺失,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他们的唯一目的,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加强企业的道德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理论之厘定
企业管理道德,就是以企业行为为主体,以企业管理的道德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只有符合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得到社会、顾客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实现企业目标,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在其管理活动中道德沦丧,把企业目标仅仅归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讲诚信,不重信誉,不择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传递日益迅速的今天,这样的企业必然是没有长远发展前景的。
那么,人的道德是否可以管理?如何将企业的道德要求转换为员工个体的道德行为?
根据伦理学的原理,人是有道德需要的,人的道德需要是人之本性的客观要求,这就使对人的道德管理成为可能。讲到人的道德需要,一般都从人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在
(4)榜样示范的管理方法。榜样示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发挥企业领导者的表率作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精英,是高层管理者,其模范、表率行为对其他人管理道德的形成具有更直接的效果。企业领导人应大公无私,公平公正,勇于负责,不计得失,以身作则,讲真话、办实事、“言必信、行必果”。树立领导者良好的管理道德,对推动整个企业管理道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树立典型人物,做好舆论导向,发挥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典型,有利于使员工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学习典型人物的人格,促进自己道德水平的形成和提高。
(5)渗透式的管理方式。道德管理,除了开展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以外,以环境渗透的方式,往往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重要的因素之一。”渗透式的道德管理方式,就是将管理道德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员工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受到教育和陶冶。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更深刻、更持久。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周围的环境,构建一种朝气蓬勃、催人向上、团结和睦的环境氛围,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感染。曾看到教育界有这么一个事例:南京金陵中学将从本校毕业的“名人”、“大师”的照片集中在学校的一块“名人墙”上,在这些名人照片的后面留出一个空白。该校学生每当面对这个空白时就会浮想联翩,激情澎湃,他们暗下决心,这个遗憾的空白将由自己去填补。于是,一种自信、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鞭策他们去拼搏,且成为他们以后人生奋斗的不竭动力。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道德,社会的进步呼唤着道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适应社会,求得生存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探索和利用先进的技术,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还要把自己置于道德的约束之中,使自己各项活动符合当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加强现代企业道德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冯军.管理价值选择的伦理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2002.
[作者简介]赵悦(1991—),女,安徽合肥人,东北林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
[关键词]企业;道德管理;道德管理模式
目前,人们最关心的也最担心的恐怕就是健康和安全问题了,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变得很不安全,经常被一些有毒食品、夺命药品包围着,生命在那些“利欲熏心”的人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在食品安全方面,曾先后发生过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广州假酒中毒事件等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在药品安全方面,从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事件,再到2009年的“双黄连”事件的发生等,都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除此以外,还有企业偷税漏税、破坏环境、损害员工利益、黑社会性质的欺行霸市等。造成这些恶劣事件的罪魁祸首,固然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而笔者认为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企业道德管理的缺失,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他们的唯一目的,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加强企业的道德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理论之厘定
企业管理道德,就是以企业行为为主体,以企业管理的道德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只有符合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得到社会、顾客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实现企业目标,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在其管理活动中道德沦丧,把企业目标仅仅归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讲诚信,不重信誉,不择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传递日益迅速的今天,这样的企业必然是没有长远发展前景的。
那么,人的道德是否可以管理?如何将企业的道德要求转换为员工个体的道德行为?
根据伦理学的原理,人是有道德需要的,人的道德需要是人之本性的客观要求,这就使对人的道德管理成为可能。讲到人的道德需要,一般都从人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在
(5)渗透式的管理方式。道德管理,除了开展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以外,以环境渗透的方式,往往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重要的因素之一。”渗透式的道德管理方式,就是将管理道德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员工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受到教育和陶冶。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更深刻、更持久。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周围的环境,构建一种朝气蓬勃、催人向上、团结和睦的环境氛围,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感染。曾看到教育界有这么一个事例:南京金陵中学将从本校毕业的“名人”、“大师”的照片集中在学校的一块“名人墙”上,在这些名人照片的后面留出一个空白。该校学生每当面对这个空白时就会浮想联翩,激情澎湃,他们暗下决心,这个遗憾的空白将由自己去填补。于是,一种自信、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鞭策他们去拼搏,且成为他们以后人生奋斗的不竭动力。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道德,社会的进步呼唤着道德,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适应社会,求得生存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探索和利用先进的技术,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还要把自己置于道德的约束之中,使自己各项活动符合当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加强现代企业道德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冯军.管理价值选择的伦理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2002.
[作者简介]赵悦(1991—),女,安徽合肥人,东北林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