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以曲靖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5-07-03 11:59
摘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包括潜在的人力资源和现实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潜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力资源的文化基础素质和技能技术水平;对现实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地方人民政府应把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政府职能
  
  人力资源最一般的含义是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这是从原始潜在、最广义的意义上使用人力资源。从宏观层面来看,是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从微观层面来看,是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本文主要研究宏观层面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一、曲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曲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面积28904平方公里,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2007年底全市总人口603.04万人,占云南省总人口数的13.6%;农村人口527.7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数的14.2%;有农村劳动力283万余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数的13.6%;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20万人左右,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数的16%。WWw.133229 .CoM农村劳动力大量闲散,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及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难题。由于曲靖得天独厚气候条件和长期以来的慢节奏生活,加之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都较低,人们的“家乡宝”观念甚浓,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解决现有富余劳动力的措施应走先数量后质量、先就地后异地、先市内后市外、先国内后国外的梯度开发推进战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劳务输出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是曲靖市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51427人(按曲靖市劳动力转移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具体劳务输出分类情况见表1、表2、表3、表4、表5,以下5个表中数字总数不统一主要是由于信息登记不全所造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曲靖市农村劳动转移输出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一年的输出人数超过了2000年以前各年输出的总数。但与曲靖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总数相比,输出人员不足富余劳动力的50%,若扣除劳动力返乡后再次外出,在统计过程中的重复计算,曲靖市劳动力转移比例更低。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劳动力转移中,务工经商占71.5%,有近30%的人员是其他原因转移的,说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可能没有完全就业,形成派生富余劳动力。
  表3中第一产业统计到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统计到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生产及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统计到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他行业是除前面各行业以外的行业。从表3中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较少,占2.7%,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表现了农村劳动力从业行业的广泛性。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需要有广泛的职业能力。
  从表4看,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学历层次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转移劳动力的90.8%。加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曲靖市劳动力转移的重点;男劳动力占58.9%。
  从表5年龄结构看,曲靖市农村的劳动转移输出年龄在16-40岁的占87%,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集中在16-40岁的人员中。
  从以上数据显示,曲靖市农村现实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但充分就业的人员不足富余劳动力的50%,曲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充分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促进曲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曲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1、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不高,是曲靖市农村潜在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障碍。按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曲靖市大专及以上人口6.8万人,占6岁以上人口的1.4%,比全省2.2%低0.8个百分点,比全国3.8%低2.4个百分点;全市文盲率为16.3%,全省为15.4%,全国为6.7%;小学文化程度所占人口比例为50.2%,而全国为38.2%;受教育年限平均为6.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每十万人口中有大专以上学历1253人,全省有2013人,全国有3611人。从以上统计表4中的数字看,已登记转移的劳动力学历层次较低,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层次的劳动力仅占9.8%。
  2、工业化程度低,企业发展缓慢,企业增效难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就业岗位的瓶颈障碍。曲靖市虽然与其他地州(市)相比工业基础较好、门类较多,通过各项改革整体效益有所好转,但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大部分利税是由几个产业创造的。2002年全部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8户,亏损企业91户,亏损面为46%,比1997年(曲靖撤地市年)下降8个百分点,在91户亏损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96%。在实现利税中,大型企业占72%,中小型企业仅占28%。在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中,中小型企业占81%,大型企业仅占19%。在盈亏相抵利润总额中,大部分是由几个主要支柱产业实现的,其中烟草加工业实现利润7.5亿元,占80%;电力企业实现利润1.6亿元,占17%;化工企业实现利润0.5亿元。也就是说,由于几个产业效益较好,掩盖了大部分企业效益较差的现象,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无市场、无效益、无竞争力,污染严重,设备落后,信息不灵,新产业开发、新产品生产和新技术创新能力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使企业扭亏增盈步履艰难。大规模的工业企业较少,小规模企业大约为1.3万个,每年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岗位非常有限。
  3、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力资源家庭整体性转移水平低。曲靖市属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市,城市化率较低,2001年全市城市化率为21.3%,分别低于全省23.4%和全国36%的水平;2002年全市城市化率为22.4%,仍低于全省26.1%的水平。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综合能力不强,除麒麟、宣威城市规模较大一点,其他各县县城都还比较小,城市就业概率的大小取决于经济的增长情况和城市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的多少。而城市部门实际创造就业机会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城市部门尤其是现代制造业及其使用技术的资本密集(或劳动密集)的性质、程度和发展趋势。上述第2问题已谈到曲靖工业程度水平低,创造就业岗位不足。
  4、人力资源的思想观念对外出就业的影响。一是“家乡宝”观念浓厚。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生活节奏缓慢,缺乏致富意识和吃苦精神。二是大事不会做,小事不愿做。在云南省内、特别是曲靖市内经济结构中,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好,在城市中,一些用普工的行业所实行的一些用工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低,使得富余劳动力不愿意做。三是家庭责任大,转移成本高也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曲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体制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曲靖市教育事业在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扩充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曲靖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曲靖教育总体与全国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强化基础教育,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曲靖市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市,90%是山区,农村学校校点分散,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全市现有全日制学校2561所,小学教学点2428个(其中:一师一校1292个)。在校学生133万人,教职工6.43万人。2007年校舍普查显示,全市中小学还有d级危房面积100万平方米,涉及学校及校点共1971所。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1)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硬件建房,改革办学条件。曲靖市委、市政府已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问题,于2008年10月6日下发了《关于曲靖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曲发[2008]29号)。该意见指出:按照“政府主导、整体推进、超前投入,公司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运作模式,用2年时间完成100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排危任务。
  (2)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配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曲靖市小学教学点一师一校现象非常突出,占全市小学教学点的53.3%,这些教学点的师资配备也往往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的人员担任教学任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工资待遇、调薪标准、职称评定、住房分配及解决家庭难题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优惠,尽可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只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入学率,减少辍学率。
  2、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县级职业教育、技术培训。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曲靖地方综合实力、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曲靖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招生难、办学难、发展难、就业难等问题。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曲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要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学校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把现有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办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县级职业技术教育。打破市级职业教育与县级职业教育的分割局面,形成曲靖职业教育的梯度发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格局。

  鼓励、支持企业、行业自办职业培训。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形成职工在岗和轮岗培训制度,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行业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对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短期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准入技能和能力。
  3、加强继续教育。曲靖市还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当地的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要加强对农村干部培训和农民继续教育,市委、市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乡村干部的继续教育,划拨一定的乡村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举办农村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科技干部的市场意识、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和农经人员。实施技术下乡,对农民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4、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在现有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医专、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办综合性的本科高等学校,把现有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创办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减少高级人才的外流现象。
  (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近年来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政府采取重视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忽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取向。从长远来说这样的方式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长速度的加快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短期来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曲靖市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上严重过剩,而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较全国和全省相对较低,加之曲靖教育的现状,现实农村劳动力中的文盲和半文盲占劳动力总量的20%以上,16岁以下人力资源中,文盲和半文盲也有一定的比例,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短期内很难见效。这一层人力资源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较难的一层。劳动密集型产业无疑是智力要求最小、吸收劳动力最快的一种产业,也是最适合曲靖市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特点的产业。一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麒麟区的粮、菜、畜、奶加工;宣威的火腿、马铃薯加工;罗平的油料、生姜蔬菜加工为主,建成符合农业产业化要求,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业基地。二是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强卷烟生产和销售,建成全国著名的优质烟生产基地。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及制度体系
  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推动了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良性发展。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要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及发展人力资本的渠道畅通,就要进行各项制度创新,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曲靖市各县市区都建立了人才市场,但服务功能还单一,主要是服务大中专毕业生,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服务功能还未建立。应通过政府主导、创新体制、市场运作、多元开发,建立服务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人才市场建设。一是要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依据市场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运行规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二是要建立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对传统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等一系列行政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起便于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制度。以市场为中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人力资本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三是建立人力资源使用制度。按照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和转化的资本量,建立人力资源的使用制度,实现劳动力最优配置。
  (四)加强组织领导,多层次、多部门联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输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在新的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虑,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拓展就业空间。建立多层次、多部门联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统筹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组织,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学校(培训机构)联动起来,是促进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
  1、市政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重点是提供劳动力转移输出的信息服务和指导服务。根据目前曲靖市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曲靖市区范围内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容量有限,劳动力转移输出的重点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政府应选择劳动转移比较多的地区,建立劳动转移的驻外办事机构,与当地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建立协作协调关系,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信息,协调就业安置。加强与对外输出地有关部门的联系和交流,定期通报情况,积极反映劳动者呼声,为广大劳动者维权做好各项服务,杜绝劳动用工单位用工的随意性和拖欠劳动者工资现象的发生,促进其稳定就业。
  2、县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加强与驻外办事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获取省外就业信息,有序组织本县(市、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与教育培训机构协调,及时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和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的职业能力和劳动准入资格,提高劳动者转移输出的就业率,降低转移输出成本,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3、乡村两级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情况,包括劳动者的数量、文化程度,技能水平、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基本信息。加强与县(市、区)劳动力转移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协助做好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和组织转移输出工作。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包括潜在的人力资源和现实的人力资源,对潜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文化基础素质和技能技术水平;对现实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应是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应把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入力资源经理的特质

下一篇:试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