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市场营销机制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式教育模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增加了15倍,毕业生出现了局部的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2004年初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真正实现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人才资源配置新机制。随着高等教育行业分块管理和省际就业限制的取消,入世”后经济和人才竞争的日益全球化,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的对比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人们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的关键因素,使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学生报考高校的重要参照指标,从而对高校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今,市场营销不仅仅限于企业活动,还可以扩展到非营利性事业组织与公共机构等。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企业产品市场营销工作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和过程,高校培养毕业生可看作是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毕业生就业工作可看作是企业对产品的销售过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可看作是企业的销售部门。因此,高等学校可以借鉴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形成并完善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借鉴和引入企业销售产品的市场营销机制,进行新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按行政区域管理的市场营销模式适合于新时期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今企业对产品的销售,大都采用按行政区域管理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长效性,而毕业生这种产品”的生产周期长,需要较稳定的就业市场。同时,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差很远,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的人才需求总量、科类结构具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高校应借鉴和引入按行政区域管理的市场营销模式,划分区域、分工负责地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和对毕业生的需求特点等,对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分类划分,将就业市场相对同类的省区、市)确定专人进行毕业生就业及其相关的工作,实行毕业生就业市场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同类省区、市)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了解和分析、对有意向到此类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搜集就业需求信息和推荐毕业生就业等各项工作。同时,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对就业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反馈和指导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定位等工作。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按市场营销学理论,市场细分就是指由营销者将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按能够区分消费者需要类型的因素加以划分,使被划分的市场上所形成的不同的消费者组群的需要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以便营销者能对具有不同类型需要的消费者组群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设计相应的营销组合来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个消费者组群就是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可能是整体市场本身,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高校毕业生可看作是企业生产的产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可看作是产品的营销过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可看作是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用人单位可看作是产品的消费者,各省区、市)的用人单位的总体可看作是消费者组群。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的特点、毕业生就业具体政策的不同和对毕业生质量要求的差异等因素,将各省区、市)以主要因素相同的原则将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划分为数个就业市场,划分的每一个就业市场就是一个目标就业市场,各目标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工作目标。只有进行了科学的就业市场细分,准确定位了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了解自身办学优势、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等,学校才能合理、迅速地对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和就业工作等方面进行及时地调整和改善,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扩大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占有率。
四、了解和分析目标就业市场的形势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
市场营销学的精髓是按照消费者的差异特点,制定市场经营的策略规划,实现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此,就业工作人员要及时准确了解目标就业市场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政策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目标就业市场内的省区、市)级人事部门最新的政策规定,了解目标就业市场内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生活环境等情况,了解就业市场内主要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毕业生需求情况等,并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的针对性。
针对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现实情况,结合目标就业市场的需求特点,学校应帮助毕业生科学分析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客观认识自我,主动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将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树立以就业求生存,以就业求发展”的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意向到目标就业市场内就业的毕业生,学校要通过集中讲座、个别指导等方式,向他们介绍相关的政策规定、目标就业市场内的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生活环境和用人单位等具体情况,指导和帮助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和条件,结合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招聘会,提高求职就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可结合目标就业市场的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工作。对意向到目标就业市场内就业的毕业生,按其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分类管理。
五、将市场营销观念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市场营销工作,既包括交换产品的过程,也包括创造产品的管理过程。毕业生就业营销工作也同样包括高校的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工作的全过程。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生源质量、专业设置、培养定位、教学、师资、办学特色、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通力配合。高校市场营销观念就是以目标用人单位及其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市场为中心进行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工作。因此,市场营销观念应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高校持续徤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招生、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的综合体现。学校应建立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反馈机制,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类、整理和分析,反馈和指导于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培养等工作的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适应社会需求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将有利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因此,培养过程中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又要有机地反馈于招生和教学培养等工作,这样相辅相成,才能促进高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大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