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构建适合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2016-12-06 10:35


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发展迅猛,行业总规模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加入WTD后,我国的会展市场逐渐全面向国际开放,会展业面临着一系列的竞争,鉴于在人员素质、场馆条件、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差距都较大,我们应积极研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为会展业创造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我国原有会展管理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管理方式和手段与会展经济的发展节奏不相符合,且缺乏统一、权威的管理机构,容易出现管理滞后和短期行为。因此,我们应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前提,建立适合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一、我国原有会展管理体制成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展览主办单位的资格认定制和展览立项的资格审批制来实现,即按照会展的性质、级别和类型,实施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具体来说,对相应的会展实行审批管理的政府部门包括国资委、发改委、商务部、贸促会、科委以及地方政府相应的部门。因此,会展的举办除了服从地方政府的管理,还需要满足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常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我国会展业这种政府审批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总的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初环境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行业主管部门为了加强产需衔接而举办产品订货会、产需协调会。展览活动必须经行政审批才可举办,且其主办单位一般是行政机关或下属单位,因此带有相当浓厚的行政色彩。同时,由于受计划体制的约束,作为组展或参展的主要单位,国有企业除了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还要满足地方政府的意愿。这种由政府或者是某种行政力量主办的展会,不必要也不能够计算成本。因此,从本质上说,此类展览会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有商业色彩的行政活动,而不是一个遵从经济规律的商业活动,展览会本身还不是商品。


(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会展管理体制变革滞后。


自1992年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以来,各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速度加快,成效突出。但由于体制原因和长期的惯性,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展管理的体制、制度和方法没有及时进行充分与必要的变革,与平均发展速度为20%的会展业相比,显得滞后,已不能较好地适应其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趋势。


(三)主导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一直是以政府为主。在当前会展业已部分引入市场运作方式的条件下,会展比较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这确实有利于会展业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地方政府对会展活动的过度重视,又容易强化对会展的行政管理与干预,这恰恰不利于会展管理体制的建设。当前我国会展市场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会展场馆表现为国建国营、国建民营、民建民营等多样化的建设与经营模式。但以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实际上还是我国对会展业实行管理的主要方式。


二、我国原有会展管理体制对会展经济发展的制约


我国会展业原有的分级分类的审批管理体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本质上是把会展活动作为行政活动来管理,这本身是违背产业发展规律的,更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和长期趋势。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来看,举办展览活动不需经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这是国外会展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从我国会展业的现状看,现行的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制约了我国会展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一)审批管理容易导致政企不分。对会展业这样的经济产业,实行政府的审批管理很容易导致管理活动的行政化,而这种行政主导化与产业经济活动的市场化本就是相抵触的。一方面经济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如当前绝大部分的会展场馆都由政府投资建设,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论证,导致场馆资源分散、“规模不经济”。二是很大一部分的展览都由政府或与政府相关联的部门举办,这不利于会展业市场主体即会展企业的形成,更谈不上会展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地位确立。


(二)审批制度混乱导致重复办展、资源浪费。中国贸促会、商务部、科技部以及地方政府都可以按照展览的不同级别、不同内容进行相应的审批,甚至直接主办展览会。这种多层次、多渠道的审批必然造成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市场无序的局面,特别是主管部门的“只批不管”或“重批轻管”的倾向或做法,可能导致多家同时获批、重复办展。由于主题雷同,资源分散,造成会展质量下降,无法体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也造成了会展市场秩序的混乱,不利于会展市场的规范化和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三)审批体制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健全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展览管理法规。因为依据政府的分类归口管理,每一个政府部门对所审批的展会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展览类别不同,管理部门也不一样,所出台的规定自然也不一样。如往往是商务部有一个关于涉外展的管理办法,科技部也有一个关于科技展的管理办法,工商局有一个管理方法,有些地方政府也有规定。问题的关键是各方面对会展管理的范围、标准以及报批的程序、要求都不一样,国内展览会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规范。


三、发达国家现行会展管理体制的特点


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其管理体制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国家,正是这不同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发达国家会展管理体制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管理体制。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会展业,都没有计划经济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而是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都只设有单一的国家级展览管理机构。如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法国海外展览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SIDB)等。这些展览管理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权威性、全国性和唯一性,它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一是制定发展计划,确定管理政策;二是组织会展各方,开展整体促销;三是参加专业组织,加强国际联系;四是联络会展企业,提供服务协调。


(二)审批制度。在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不管是国际展、国内展和地方展,还是综合展、专业展,都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是一种纯粹的商业市场行为,所以基本不需要政府审批,也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管理会展业,而是由会展行业协会或贸易促进机构以行业自律的方式负责协调和规范本国的会展市场。当然有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进入会展业也需要审批,但审批的重点主要是着重于社会安全,对展览会本身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三)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和市场经济较成熟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政府管理会展行业的职能已经与会展行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共同合作、相辅相成。行业协会既是会展企业的代言人,也是贯彻政府意图、执行政府政策的可靠助手。行业协会以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协调会员之间关系、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沟通政府与会员间关系、促进同行业的经济发展为宗旨并在国家法律的指导下行使着管理职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和外贸发展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四、构建适合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一)政府引导。


1.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定位为一个宏观调控者。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逐步退出会展业的微观经济领域,以改变行政化倾向和政府主导会展的局面,让会展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展业的审批管理体制应该逐步淡出,会展活动不再作为行政行为而必须通过国务院所属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的审批,也不再通过各政府部门分门别类地制定管理办法而实施多头管理,而是通过组建会展行业协会来进行行业管理。这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外有效经验的借鉴。


2.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按照会展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发展规划。从中央政府来看,会展规划的重点是制定一些大的原则;对地方政府而言,会展规划则比较具体,即结合本地的会展和旅游资源,确定本地的会展定位,引导和培育会展品牌。二是制定会展业的市场活动相关法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产业,会展业一定要有一个法律保障来规范其市场行为。政府可以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上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三是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在我国,会展场馆不仅现在是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并且今后在场馆的建设方面,政府仍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主体。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参股,吸引国内外的其他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来建设会展场馆。四是协调各部门、各类机构之间的关系。会展涉及很多部门,与公安、卫生检疫、海关、商贸、旅游等多个部门都有关系,政府可以为展览公司提供必要的协调服务。此外,政府部门在展览公司的融资方面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行业自律。会展行业协会应把政府转移的权利视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进行协调的一种工具与职责。行业协会在市场中的管理者地位决定了协会将是市场中会展主要活动的组织者,因为其不仅熟悉国内的行业情况、与国内企业联系紧密,而且与国际相应的协会有多方联系与合作,内引外联,具有很好的组织会展的有利条件。具体到协会的工作方面,主要是:制定会展公司举行会展活动的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对会展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年度审核、信用评级,为他们提供国内最新的信息和研宄成果;通过招标的形式将一些展会的主办权转移给会展公司,防止会展项目的低水平重复,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有重点地培育一批中外合资、民营或外国独资会展公司,并赋予其一定的经营权,以加速会展业的发展,遵循市场规则,使会展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三)企业自主。随着国际著名会展公司的进入,国内会展企业创建品牌展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明显。我们应重视会展企业的培育,花大力气加强会展企业的制度建设,同时会展企业本身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能力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经过不懈的努力,培育和形成一批自主经营,具有一定竞争实力,能够在国内市场接受挑战,可以到国际市场驰骋的会展企业。


(四)社会监督。我国的会展业应该走向大众,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使社会活动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有序发展。


作者:王冬梅(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会展经济、会展教育 )

上一篇:会展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

下一篇:分析我国旅游会展管理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