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注重价格更要重视价格结构

发布时间:2023-12-07 13:59

  价格上涨幅度的突然加快,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仅依靠短期调控仍显不够,还要注重对价格水平与价格结构的长期管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消费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资产价格等,都出现明显上扬,这为宏观调控提出了新任务。价格总水平的上扬,当然是供需矛盾的结果。问题在于,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有多方面原因,可能是供给短缺,也可能是需求过旺。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其复杂的经济原因。


  中国这一轮价格上涨有着鲜明的特点。


  从动态对比上看,与前两轮经济增长周期相比,这一轮价格上涨幅度是最小的。1985~1989年间,中国CPI年均上涨幅度是11.85%,而在1992~1996年间,中国CPI年均上涨幅度为13.94%。


  从国际比较上看,在2001~2005年的经济景气时期,美国CPI年均上涨2.63%,而中国2003~2006年经济景气期间的CPI年均上涨仅为2.09%。但从GDP增长率来看,美国景气期间的GDP增长率在3%~5%之间,而中国各年的增长率则达到了10%。中国长时间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其结果是:


  第一,各个经济活动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尤其是资产价格上涨,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非常显著,全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大增加。


  第二,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于世界各国,而通胀则明显低于大多数国家,导致各国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增大。在人民币升值幅度低于预期时,外资就会更多地流入中国,再加上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顺差,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就会更为严重。


  第三,不同的生产部门增长率不同,以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为例,不同部门生产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导致农业部门的资源(劳动力,甚至是资金)向工业部门流动,导致工业部门的供给相对宽裕,而农业部门的供给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仍然保持前几年的平均幅度,那么,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因此,2007年由农产品供给趋紧和货币流动性过大引发的CPI上涨,以及其他相关价格的上涨有其必然性。如果2007年不上涨,2008年上涨的跳跃幅度就会更大。


  从短期来看,价格上涨幅度的突然加快,将可能对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形成冲击。因此,国家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从需求方对供给实施短期调控是必要的。但从经济稳健运行的目标看,对消费者价格总水平的调节,仅依靠短期调控仍显不够,还应该注重对价格水平与价格结构的长期管理。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基本处于通货紧缩的阴影中,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像今天对待通胀那样高度重视通缩,这说明价格调控是不对称的。如果没有过去十年的通货紧缩,现在就不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应该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对于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商品价格,国家应该注意引导和调控,如对资源价格、农产品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国家应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和行政手段等,使这些产品的价格,以及它们与其他商品间的比价关系,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问题在于,类似于农产品与工业品的涨价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还没有深入研究,这增加了对市场价格结构实施调控的难度。


  这一轮的CPI上涨启示我们,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保持价格水平与结构的合理、稳定变动,短期政策是需要的。但更要重视市场经济本身的建设,以及对市场价格体系的长期引导和调控。作者: 刘 伟 蔡志洲,本文来自《价格月刊》杂志

上一篇:原料价格回落市场风平浪静

下一篇: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