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IT分销商应对渠道冲击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28 13:57

  渠道环境的变化,给分销商带来困惑:趋势的把握及选择产品的困难;市场角色的扮演达不到厂商的高要求;无尽的销量压力;随时可能出现的来自上游扁平化的压力;下游经销商无止境的索取和要求独立的呼声;区域性优势的逐渐丧失;如何才能达到上游的最大重视与支持等。分销商的价值开始被不断置疑,分销将走向何方被众说纷纭。

  分销商在分销渠道中的角色

  分销,其含义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包括储存商品、运送商品、建立分销网点、组配产品、商务谈判、寻找并说服购买者、提供购买和使用服务等。分销商是指那些专门从事将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当这些分销商的活动产业化以后,分销业也就形成了。

  商品分销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意义上的分销只是一条通道,分销决策仅限于通道的长与短,宽与窄的选择。而在现代分销概念中,分销的过程是“五流合一”的过程,产品流、所有权流、谈判流、信息流、和促销流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缺一不可。首先我们来看渠道内成员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分销商在渠道中扮演的角色。对于渠道内成员的关系是用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来衡量的。渠道成员之间约束的强度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主要有:

  渠道成员功能执行能力产品、服务从生产点向消费点转移,分销渠道成员在渠道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这个分销渠道的执行情况深刻影响渠道成员之间约束的强度。分销渠道的功能包括了商品实体、所有权、促销、服务、企业文化、谈判、财务、风险、订单、支付和市场信息等从生产商经分销商,向最终消费者的转移。

  商品实体、所有权、促销和服务是从生产点流向销售点,稳定和信任的良好关系能更好、更快地执行这些功能,让生产商更快地销售产品,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谈判、财务、风险通过分销渠道在生产商和用户之间实现双向流动。分销商与生产商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互信的合作,才能使这一互通的双向流动顺畅。

  充分承认用户也是分销渠道的重要功能,这是分销渠道的逆向功能流能否畅通的前提条件,确保从用户反馈到制造商的信息可靠、及时是市场良性循环的保障。

  渠道的价值增加能力渠道对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增加是通过中间商和最终用户的交易来完成的。价值的增加对于所有的渠道成员都至关重要,因为渠道的功能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加架起生产商和顾客之间的桥梁。如果渠道增加价值的能力很强,生产商会更好趋向于与分销商的合作。但价值的增加并不只局限于货币价值,社会价值、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关注的目标。如果渠道增加价值的能力市场营销论文发表越强,生产商显然就越倾向于扩展和分销商的合作关系。

  IT分销商受到的冲击

  中国加入WTO后,分销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将在我国整个流通领域引发一场革命,分销服务业将面临世界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冲击。

  分销渠道受到冲击在买方市场环境中,虽然分销仍以90%的销售额占据着IT销售的主流渠道,但是,分销商仅仅依靠好的厂商、好的产品就能快速发展的模式已经渐去渐远。如今,传统分销商一枝独秀的IT销售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分销模式与“扁平化”模式并行、冲突。买方时代,在低成本运营压力下,很多IT厂商开始削减中间渠道,直接向终端渠道靠拢。连锁零售大卖场得到IT厂商的逐渐认可。多对多渠道模式成为主流。一家厂商拥有多家分销商,一家分销商拥有多家厂商的渠道模式已经形成气候。在新的市场游戏规则下,市场秩序和变化更加难以控制和预知。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并行。DELL直销模式对厂商、渠道心理造成巨大冲击,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等新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被广为接受。

  上、下游经销商对分销商的冲击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取得更大收益,供应商希望引进新型销售模式,缩短供应链,降低渠道成本,力求使渠道的运作效率接近直销。因此,供应商渠道政策的调整,也使分销商不得不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多融入其中,与供应商形成统一的生产、交货体系。这样,大型分销商在人员、资金、物流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而中小型的分销商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同时,经销商需求的增加,也要求分销商的工作越做越细。作为分销商争夺的资源,经销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价格保护、进货价格、现货供应、发货速度、产品种类、合理帐期等,都是经销商选择分销商的重要因素。未来经销商的需求会进一步细化,如希望分销商提供产品整合方案和后勤供应,因此分销商的工作必须更为细致和深入。

  分销商的应对策略

  电子分销电子营销渠道的迅速增长会成为传统渠道变异的转折点吗?我们尚不加以判断。但电子商务整合了分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使分销渠道由繁变简,由细长到扁平。同时电子商务还降低分销渠道成本、提高分销渠道效率和增强分销渠道功能等。许多分销商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尽快与生产商接轨,最大限度的提高渠道运作效率。作为分销商生存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分销资源的最优化,使销售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分销商对电子商务意识的增强,也是对生产商直接在线销售压力的抗争。分销商应尽早实施电子商务,可以使自己在利用有效资源的前提下,缩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周期,提升整个企业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先机。所以电子商务是未来提升分销价值和渠道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配置快速有效的物流系统分销的基础是物流与配送。物流管理水平制约着分销水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降价和增加促销投入相比,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路效率是最好的途径。快速有效的物流系统造就了竞争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由商品存运管理转移到了物流的战略管理。实行一体化物流,即将从原材料到消费者的商品流动作为整体系统进行计划和协调,而不是跟过去那样将产品流动视为一系列独立的活动。随着物流管理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物流范围的不断扩大,物流管理又转化为供应链管理。作为供应链中间环节的分销商,只有拥有快速有效的物流系统,才能减轻来自上下游环节的压力,增强上游供应商的信赖及下游经销商的忠诚度,从而达到共赢。

  规模化及专业化发展国内分销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国际分销商对中国的介入以及国内本身分销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内的分销商只有在壮大经营规模、提高资金运作方面下功夫,壮大经营规模是前提条件,资金雄厚及高效率运作是规模经营的保障,只有两方面配套,方能提升自身实力,获得持续发展,成就一个成功的分销商。为了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资本运作的法宝会被频频利用,分销商今后必然要走兼并与资本重组的道路。专业化能使服务最优,比别人做得更好,客户满意度更高,主要表现在代理商买东西是不是方便,配货速度、准确性是否足够好,专业化是提高分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增值分销针对目前分销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分销商应积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以便在营销中产生增值,实现增值分销。尤其对于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网络设备、数据库软件等,技术增值将在增值分销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对于分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如PC机、应用软件等,分销商则提供产品整合方案、后勤供应给经销商,使渠道高效率运转,获取利润。

  把握有效渠道在厂商、下游渠道、客户的多重压力下,IT分销商要生存和发展,要么用比别人更低的成本达到相同效果,要么通过增值服务影响客户的决策。在成熟度较高的产品市场,更有效率的运作成了众多分销商的共识。IT著名分销商和光在实践中提出一个有效渠道概念,把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价格、服务等诸多非常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快有较大产出的地方,即有效渠道领域。第一步是看清对产品销售有最大价值贡献的20%的渠道在哪里,并抓住这部分渠道,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这类产出最大的渠道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成熟的渠道来说,要看清并维护好这些核心渠道;对于不成熟的产品线或业务来说,就是要寻找和培养这样的核心渠道。第二步是进行中小渠道的建设工作,扩大渠道数量,根据不同地区产品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渠道模式,即使没有能做大单的核心渠道,把中小渠道做好了也能出业绩。

  为客户寻找适当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商家一直倡导的“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延续,吃透行业、抓住顾客将成为分销商在未来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整个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顾客满意,分销商处于供应商和客户的连接位置,只有改变传统扮演的中间商的角色,从顾客需求着手,这样在分销渠道中扮演的角色就会举足轻重,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筹码。随着分销商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产品型管理模式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会经历区域型管理模式、再到最终的客户管理模式这一发展历程。

  建立适应发展的管理队伍IT行业“一日千里”,如果其管理队伍在这环境下,不能因市场变化适时更新观念,提升自身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这样的管理队伍将对公司的发展构成阻碍,当然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不断学习。分销商要有一支能够适应高增长、大规模经营的管理队伍,除了在硬件配套上下工夫外(如IT系统),还得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介绍给员工,并在实践中去运用,目的是建立一支学习型的管理队伍,这样管理队伍才能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始终保持旺盛的竞争力,企业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

  参考资料: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伯特。罗森布罗姆,《营销渠道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任兴洲、王微,《商品分销网络:走向成功的金钥匙》[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4.张红明、肖春新,电子商务对分销渠道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01

  5.李飞,消除分销时代的物流瓶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

  6.孔玫,分销通路的管理创新[J],企业管理,2000

上一篇:ICC/ESOMAR“营销与社会研究国际伦理准则”

下一篇:R试论新产品定价的策略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