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设计院体制改革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11 10: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部(2005)2号有关高校设计院体制改革文件的出台,我国高校设计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结构、重新定位已势在必行。
  高校设计院依托高校人才密集的优势,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社会资源、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众多的执业资格注册人员,这些资源给高校设计院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同时,高校设计院立足于产学研平台,在为学校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面向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和重点校办科技产业。近十年来,高校勘察设计队伍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已有甲、乙级勘察设计单位上百家,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及经批准注册参加设计的兼职教师愈万人。高校设计院拥有的资源优势虽然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设计院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设计院存在的问题
  
  1、人才引进制度缺失。人才是设计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在项目招投标中,高校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往往能够胜出,其关键原因就在于高校设计院能够依托高校相应的学科和庞大的在校师生队伍而使其他设计院无法匹敌。但是,高校现行的人才引进政策和高校设计院现有的事业单位编制,对设计院在人才引进、扩充自身队伍方面存在极大障碍,使高校设计院自身所拥有的人才极度匮乏。
  2、设计质量难以保证。高校设计院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庞大的在校师生队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所用,但对其又缺乏企业的相应约束。WWw.133229 .COm现实的利益驱动是这些外围人力资源唯一的动力,个体户模式成为教师兼职搞设计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这些人力资源不仅不能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而且在设计管理方面也存在极大的隐患。首先,教师要承担教学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工作中,他们在方案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对于高校师生完成的设计图纸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交付给客户的设计成果往往也良莠不齐。尤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深度往往不到位,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设计成果错漏碰缺的情况较为普遍,既不能保证质量又不能按时交图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及时提供施工现场服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盲目听从建设方的意见,不规范变更的情况较严重。
  3、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高校设计院依赖高校品牌和高校人才众多的技术优势,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许多大型项目设计中标,优秀设计都是靠学校的专家教授参与取得的,而高校设计院自身普遍缺乏竞争力和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的品牌。在建设市场许多企事业单位看重的不是高校设计院本身,而是高校的品牌和众多专家教授的知名度。然而,一旦进行了体制改革,高校设计院在明确了与高校的产权关系之后,一切将回归市场化,高校的人力资源再也不是无偿使用,高校设计院将失去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改革对策
  
  现行的高校设计院究竟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体制改革?是顺势推进还是环顾犹豫?显然,环顾犹豫是没有出路的,高校设计院要想最终在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上立足,要想抓住体制改革的机遇做大做强,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在现有体制下尽可能突破目前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按照市场化运作。招聘优秀人才,内部建立合适的员工激励方式,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淘汰不合格人员,逐步发展壮大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利用高校优秀专家、教授的才智和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培养自身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2、大力提倡和善于培育团队。近十多年来,各种大型工程、复杂工程比比皆是,然而,以个体户形式拼凑的临时项目组很难圆满完成设计任务,所以设计院必须拥有一支或多支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打拼的设计团队,使他们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能够承担各种大型工程、复杂工程,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3、狠抓质量保证体系的贯彻落实,强调质量奖惩制度。除了自身设计把好质量关外,教师兼职设计必须建立准入制,落实责任制,把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线的思想和制度落实到每一个人和设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质量取胜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


  4、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市场的需求以及现有的条件,明确现有的业务定位,调整资源投向,培育核心业务。笔者所在的设计院近些年来在市场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育出自身的核心队伍,而且在市场经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院在医疗、学校、办公楼、体育馆场等公共建筑设计方面已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多次大型项目的竞标中屡屡获胜,尤其在医疗建筑方面,在重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结语
  
  高校设计院面对即将到来的体制改革,等待和观望是不可取的,设计院应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

下一篇:试论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