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5-07-13 09:57
摘要:欠发达地区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多地需要当地大专院校承担,本文为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应用型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的相对落后缘由多种多样,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短缺成为了最大的制约因素。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表现在诸多方面,欠发达地区的整体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上的落后已越来越成为其最需优先改善的地方。在当今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愈益突出,并且据调查分析管理人才的前景很不错,深通管理理论、熟悉管理手段的人才将会被社会广泛需求,因此各地区之间对管理人才的争夺必将涌入波涛。对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在这场围绕管理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外地人才流入的可能性较小,那么对这类人才培养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当地大专院校的肩上。
一、“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就是指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欠发达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并在所从事的管理领域具有较好的管理战略思维与较强的管理技能的高级人才。
应用型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能敏锐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去发现大量现有和潜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和技能引导现职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各管理岗位上的作用。wWw.133229 .CoM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设置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本文为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构建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加注重应用型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管理理论知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又称课程结构,是一个专业学科所设置的课程之间相互分工和相互配合(联系)的体系。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就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1.课程设置原则——市场导向性和灵活性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随时紧贴市场发展变化,对其进行灵活调整。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和契合,紧跟市场变化的脚步,故而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突出培养职业应用管理能力这一特性。
2.课程设置方案
按照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标要求,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财经类院校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以应用管理为主线,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方向实践系列课程和与之配套的理论课程。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运用,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讲解。加强实用性教材建设与推广应用,大力建设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经本课题组研究决定,首先课程设计必须沿着“基础+专业+选修”这一路线进行。所谓的“基础”就是对刚进校的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就是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进入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第二、三年级;“选修”则不同,它需要贯穿学习的始终,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无形之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见识。总的来说就是全面实行主、辅修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选修学校开设的其它专业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无法自由选择专业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多种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减少必修课,增大选修课比例,同时还要避免“宽而不专”的局面出现。增加专业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修课程的广泛性和可选择性可以为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再者,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以适应欠发达地区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要。
三、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
建立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后,如何培养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呢?对此,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学校还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学生应用管理能力的培养。
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1. 校内实验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又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模拟实训室,它们都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例如:xx仿真实验室,xx沙盘模拟实验室,xx数字化研究工作室等。针对欠发达地区市场的需求,并与课程设置相符合,培养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管理类人才。
2. 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场所。学校应尽可能地利用教育资源与行业资源,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这样学校不必为购置先进设备花太多资金,各单位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挖掘自己需要的管理人才,实习学生也可以使用到最新的仪器设备,融入最真实的管理环境,学习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学校和当地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展开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既解决了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
学校应注重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科研活动中领悟科研过程中所带来的学术知识真谛。
学校可以让学生们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科研平台,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团队独立去完成一些科研课题,从而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加快学生对管理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经类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是培养应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应用、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财经类院校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必须加大科研投入,模拟管理现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课题和项目允许学生的参与和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领悟管理理论、锻炼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实际管理能力。
总之,各大专院校通过“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与运行,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基础理论扎实、创新精神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赵国浩,欠发达地区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学学研究,2009年7月第27卷第7期。
[2] 郭淑芬、彭强,关于企业“管理类人才状况”的调查分析。
[3] 钟岩、钟新文,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3年第1期。
[4] 陶金国,财经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4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应用型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的相对落后缘由多种多样,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短缺成为了最大的制约因素。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表现在诸多方面,欠发达地区的整体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上的落后已越来越成为其最需优先改善的地方。在当今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愈益突出,并且据调查分析管理人才的前景很不错,深通管理理论、熟悉管理手段的人才将会被社会广泛需求,因此各地区之间对管理人才的争夺必将涌入波涛。对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在这场围绕管理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外地人才流入的可能性较小,那么对这类人才培养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当地大专院校的肩上。
一、“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就是指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欠发达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并在所从事的管理领域具有较好的管理战略思维与较强的管理技能的高级人才。
应用型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能敏锐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去发现大量现有和潜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和技能引导现职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各管理岗位上的作用。wWw.133229 .CoM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设置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本文为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构建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加注重应用型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管理理论知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又称课程结构,是一个专业学科所设置的课程之间相互分工和相互配合(联系)的体系。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就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1.课程设置原则——市场导向性和灵活性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随时紧贴市场发展变化,对其进行灵活调整。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和契合,紧跟市场变化的脚步,故而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突出培养职业应用管理能力这一特性。
2.课程设置方案
按照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标要求,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财经类院校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以应用管理为主线,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方向实践系列课程和与之配套的理论课程。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运用,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讲解。加强实用性教材建设与推广应用,大力建设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经本课题组研究决定,首先课程设计必须沿着“基础+专业+选修”这一路线进行。所谓的“基础”就是对刚进校的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就是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进入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第二、三年级;“选修”则不同,它需要贯穿学习的始终,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无形之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见识。总的来说就是全面实行主、辅修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选修学校开设的其它专业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无法自由选择专业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多种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减少必修课,增大选修课比例,同时还要避免“宽而不专”的局面出现。增加专业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修课程的广泛性和可选择性可以为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再者,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以适应欠发达地区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要。
三、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
建立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后,如何培养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呢?对此,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学校还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学生应用管理能力的培养。
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1. 校内实验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又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模拟实训室,它们都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例如:xx仿真实验室,xx沙盘模拟实验室,xx数字化研究工作室等。针对欠发达地区市场的需求,并与课程设置相符合,培养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管理类人才。
2. 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场所。学校应尽可能地利用教育资源与行业资源,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这样学校不必为购置先进设备花太多资金,各单位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挖掘自己需要的管理人才,实习学生也可以使用到最新的仪器设备,融入最真实的管理环境,学习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学校和当地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展开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既解决了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
学校应注重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科研活动中领悟科研过程中所带来的学术知识真谛。
学校可以让学生们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科研平台,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团队独立去完成一些科研课题,从而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加快学生对管理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经类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是培养应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应用、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财经类院校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必须加大科研投入,模拟管理现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课题和项目允许学生的参与和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领悟管理理论、锻炼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实际管理能力。
总之,各大专院校通过“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与运行,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基础理论扎实、创新精神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赵国浩,欠发达地区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学学研究,2009年7月第27卷第7期。
[2] 郭淑芬、彭强,关于企业“管理类人才状况”的调查分析。
[3] 钟岩、钟新文,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3年第1期。
[4] 陶金国,财经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