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物流仓库规划和设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3 10:50

论文导读:在确定需要的物流仓库空间类型之前,有必要地分析建立的物流仓库需要多少空间,决定所需物流仓库空间的第一步是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作出预测。
关键词:物流仓库,规划和设计,仓库规划

  1物流仓库规划与设计的布局
  1.1 物流仓库布局与设计
  在确定需要的物流仓库空间类型之前,有必要地分析建立的物流仓库需要多少空间,决定所需物流仓库空间的第一步是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作出预测。这意味着是根据客户在一定的存储时间决定各类货物的数量来决定,通常将安全储备也考虑在内。在计算各部分所占的面积时,通常考虑相对时期增长率。在公司对基本储存空间应有了大致的估计。还必须为过道以及诸如电梯、会议室之类设施留出所需的空间。通常仓库总空间的三分之一通常无储存功能。很多仓库通过计算机模拟对这些空间进行的决策。计算机能考虑很多变量有助对将来的需求作出预测,特别海关监管仓库,除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应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物流仓库总体面积为5千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包括接货点,存储空间,办公空间,生活空间。
  1.1.1 物流仓库与运输工具的接口设计
  物流仓库一项额外的空间需求是为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工具提供一个接口,即收货与运货接口。虽然这一接口可以是单一区域,但通常把它设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以保证效率。考虑到这些空间的需求,公司必须决定将接货点设在仓库外部还是将货物直接由运输工具上卸载到仓库内部。这关系到装卸货物以及存放设备与托盘所需的空间。
  在货物整理及运输前安置货物的场所同样是很重要的。此外,对这一场所还必须有进行核对、点数和检查工作的空间。收发货物的体积和频率决定了对接货与发货空间的需求。
  1..1.2 物流仓库按订单进行分拣的空间设计
  配送仓库中的另一项空间需求是按要求进行分拣和组装。这些仓储功能所需的空间大小取决于货物的自然属性以及处理时所采用的设备。这一场所的布局对客户服务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1.1.3 物流仓库的存储空间设计
  在一个仓库中,必须尽量最高效能地利用整个存储空间。公司可根据前面进行的分析决定存储空间的大小,这一空间将是物流仓库中占地最大的场所。与按订单进行分拣的空间一样,此外,应仔细考虑存储场所的布局。同时还必须考虑三类额外的空间。其一,许多配送仓库必须有空间进行回收工作,即将未损坏的部件从损坏了的包装箱中分离出来;其二,管理和工作人员日常所需的办公空间;其三,休息室、口岸单位生活空间如餐厅,公共场所及更衣室也需要空间。这三类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的变量,例如,货物的平均损坏量和重新包装未受损货物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回收工作所需空间的大小,而员工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所需餐厅和更衣室的空间大小。免费论文。
  1.2 物流仓库布局与设计原则
  一个典型的物流库对不同空间的需求,则还应对布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首先应考虑的是一般的布局设计准则。并采取以下原则:尽可能采用单层设备,因为这样做不仅造价低,资产的平均利用率也高。货物在出入仓库时应直接流动,以避免逆向操作造成低效运作;采用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及操作流程,在操作流程中采用物料搬运设备能提高仓库运作效率;在仓库里采用有效的存储设计。也就是说将货物置于最大限度进行仓储操作和避免低效率运作的境地。即在对所储存货物提供足够的便利与保护的同时,应充分、彻底地利用空间;因受物料搬运设备大小、类型、转弯半径的限制,尽量减少通道所占的空间。免费论文。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货物本身和它们所造成的一些限制条件;尽量利用仓库的高度,有效地利用仓库的容积。这要求同物料搬运紧密结合起来。虽然能够在狭小通道中调动,并将货物堆码到超过常规高度的装运工具可能很昂贵,但这样的设备潜在地节省了较大的综合系统的费用,因为利用高度的成本只相当于建造等容量存储空间费用的五分之一。毕竟,等容积的高层仓库(12-15米高)与7米高的仓库相比,前者占地面积不及后者的一半,减少了土地成本。
  至于分拣和备货场所,必须注意到在一个配送仓库里,这一场所以短距离频繁运输为特征。因为要将各类货物置于分拣工人可触及范围之内,更有效地利用这里的空间是困难的。虽然采用物料搬运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问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频繁的运动需要更多的开放空间。
  1.3 分拣区和备货场所的布局
  物流仓库的分拣和备货场所有二种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最常见的,即采用将适当的货架和备货设备置于存储场所中,这基本上是将分拣、备货和存储场所结合在,如图: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变动的场所,它为存储和分拣、备货提供了各自的场所。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操作,分拣库房通常比存储库房要小。免费论文。将分拣与存储分开减少了分拣的时间和距离,但同时也降低了仓库运转的灵活性。
  2物流仓库实现零库存的规划与设计
  2.1 零库存的概念
  库存是物流运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库存,就不会有商品流通。库存有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功能。但是,和从事其他物流活动一样,设置库存环节和开展库存活动,也必须占用和耗费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库存也会冲减流通的资金比较多,并且冲减利润的副作用,所以,使库存趋于合理化,一直是从事物流的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而零库存则是实现库存合理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形态。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品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零库存是在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背景下提出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零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是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即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们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变化(数量减少)或数量变化趋势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上述目的很难实现。因为在库存结构、库存布局不尽合理的状态下(例如,在行行、层层设库、库存相当分散的状态下),即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既不存在库存物资),但是,从全社会来看,由于仓储重复存在,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换言之,节约社会劳动的目的并没有全面实现。所以,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零库存概念应当包含以下两层意义:
     2.1.1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物资);
  2.1.2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某些经营实体(如生产企业)不单独设立仓库和不库存货物,但并不等于取消其他形式的储存。实际上,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为了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如运输时间延误、到货不及时、生产和消费发生变化等),常常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只不过这种储备是采取库存或自行库存的形式罢了。从理论上讲,经营实体储存一定数量的产品,并由此形成“保险贪图”也是一种合理的行动,它与实现零库存的愿望并不矛盾。
  零库存是针对微观经济领域内经营实体(企业)的库存状况而言的一种库存变化趋势,它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全社会来看,不可能、也不应该实现“零库存”。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各种意外事件,为了调控生产和需求,通常国家都要以各种形式(包括库存)储备一些重要物资(如粮食、战略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等)。因此,在微观领域内,一些经营可以进行“零库存”式的生产和进行无库存式的销售,但整个国家或社会不能没有库存。
  2.2 实现零库存的方式
  作为来说,建立仓库之目的是营业需要,营业仓库通过为客户存储、保管货物而赚取一定的利润,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它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委托这样的仓库(或物流组织)存储货物,实现零库存,有以下几点好处:
  2.2.1受托方(营业仓库)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开展规模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做到以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提供较高水平的后勤服务。
  2.2.2委托方可以减少大量的后勤工作,能够集中能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专业流通组织大都拥有配套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设备,也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资源,依靠它们去准时而均衡地向需求者供货,实际上就是利用企业的物力(库存物资)、财力去支持社会上的生产流动和经营活动。也就是说以集中库存的形式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依靠专业性流通组织准时而均衡供货,等于是把某些后勤服务工作交给了企业。自然,在这样的供应体制下,作为需求者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保留过多的库存物资,相反,会自动地缩减以致取消自己的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2.2.3配送和配送制之所以能够使社会上的库存结构发生变化,致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近似于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先进的、带有现代化色彩的物流运动或物流体系可以集中库存的优势为众多的客户提供周到的、全方位的后勤服务、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节奏变化和市场形势变化。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自然无须再设仓库储存货物和过多地库存货物。
  3结束语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迅猛发展,物流已成为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货物全球化生产与销售过程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它不仅改变了生产贸易和运输方式,而且对发货人和运输服务提供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产业竞争焦点正在逐步转向对流通领域的争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企业强劲的增长点。现代物流管理是企业对客户、运输、仓储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目标是按照客户要求和服务标准适时地将货送到用户指定的地点。集仓储、运输等流程为一体,把货物从生产地送到用户手中。企业在其业务运作过程中具有环节众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的动态特性和实时特性较为突出。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通过缩短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提高其流通速度,可以大大降低其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微. 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对策[J]财贸经济, 2003,(01) .
[2] 张新,田澎. 第四方物流及对物流规划功能的外包[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02) .
[3] 陈杰,屠梅曾,孙大宁. 生态型供应链的设计及其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03) .
[4] 杨华俊. 加强企业物流资源整合 再造企业物流流程[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S1) .
[5] 黄权初. 物流服务供应方——第三方、第四方与第五方[J]集装箱化, 2000,(01) .
[6] 成思危. 复杂科学与管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03) .
 

上一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物流发展研究

下一篇: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