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在管理学理论中,物流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各类生产资料(除资金外)流动和配置原理,对物流活动进行组织、配置、协调、控制和监督,使企业的物流活动达到最佳的组合和运行状态,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①以顾客为中心;②以企业整体效率优化为目的;③以信息资源为支撑;④以过程管理为重点。运用物流管理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改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
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符合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除管理的内容不同外,管理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运用物流管理学原理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图书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拥有多种媒体文献资源、运行多系统平台、多种服务方式共存的复杂系统,其运行过程实质上是各类资源的流动和运行过程,也是物流管理的过程。为了提高图书馆系统的反应能力和运行效率,可运用物流管理的方法对图书馆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控制,整合图书馆系统资源,实现其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运行。
2.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图书馆的物流是指各类文献资源从供货商一图书馆(及图书馆内部)一读者的图书资料的物质资源流动过程。高校图书馆物质资源流动可以分为实体物流和虚拟物流两种。实体物流主要指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各类文献如图书、期刊及磁带、光盘等文献的采购、分编、加工、借阅的流动过程。虚拟物流主要指可以借助于网络浏览的文献资料,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等。随着政府、民众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高校师生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物流资源体系。这些物流资源一般分为以下4类: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物流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图书资料;②教学物流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料的需求;③科学研究物流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满足教师进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及高年级学生的科研需求;④其他物流资源,该类资源主要用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扩展其知识视野。
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对图书馆物流资源和物流设施进行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设施主要包括馆舍、设备、仪器等。其中设备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资源,可分为传统设备(如书架、阅览桌椅等)和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化系统、网络。设施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自动化设备的配置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其中多媒体网络设施在高校图书馆物流设施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书馆物流管理就是通过对上述各类资源的配置、处理,使其流程合理、运行科学、效率提髙。科学的图书馆物流管理的流程包括:①订单处理;②采购;③进货入库;④库存管理;⑤补货拣货;⑥流通加工;⑦出货作业;⑧配送作业。
图书馆物流管理的流程与常规物流管理原理基本是一致的,而具体的作业过程则是有区别的。企业物流管理注重运营成本管理,而图书馆物流管理的成本往往表现为经常成本,其效率主要体现在时间成本的节约上。相比其他社会部门如商业、制造业等,图书馆文献信息虽然数量上比较庞大,但是其“供应链”较短,物流较为有序,部门设置较为完善,这为物流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3.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图书馆物流结构不合理
由于现代信息的发展和髙校功能的调整,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实体物流和虚拟物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而导致两种物流管理的不协调。实体物流管理中,如纸质图书、期刊等文献的采购等管理流程不完整,管理效率低。相对于实体物流,高校的虚拟物流发展较快,管理现代化程度较髙,形成“二元”物流结构。随着政府、民众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一些髙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物流资源体系,但其物流结构的调整是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2 图书馆物流管理流程不完善
图书馆物流管理的流程包括:①订单处理;②采购;③进货人库;④库存管理;⑤补货拣货;⑥流通加工;⑦出货作业;⑧配送作业。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的流程基本是一致的,管理原理也基本是相同的,但我国高校图书馆物流流程和环节也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中在运输效率管理方面弱化,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是由不同院校合并起来的,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由于图书馆资源配置和管理不科学,导致管理流程中一些物流沉淀,如低水平的图书比重较大等。还有一些髙校为了达到政府部门的有关评估标准,大量购买新书,但由于图书馆的实际容量、阅读面积和图书的总数量没有有效的匹配,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图书资源结构不合理,而且影响了图书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管理流程的完善。另外,许多高校建设了新校区,多校区设置图书馆导致了图书资源的管理流程长、流动效率差。
3.3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图书馆物'流资源变化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它是根据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来决定的,图书馆物流与需求过程、人们的行为过程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时间成本成为最重要的效率标尺,因此要注重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和考核,树立管理理念和效益观念。目前,图书馆物流现状还比较落后,物流管理体制不完善,物流管理规划缺失,物流一体化程度低,不能达到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目的。由于图书馆的图书流量很大,学生和教师在读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图书馆物流资源管理不到位,流动不合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①学生不了解图书馆书籍的分类方法和书籍管理流程;②图书馆的书籍总量大,管理程序不规范;③图书馆人员管理水平低。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图书馆资源不能有效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影响了图书馆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强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的对策
4.1 强化高校图书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应用
现代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是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为基础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现代物流管理在各管理领域广泛应用。在北美、欧洲、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物流管理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在于图书馆物流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信息资源、物流资源需要与外界交流,这是物流技术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图书馆物流的管理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资源的变化、尽快改变图书馆原来的管理运作模式,健全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的利用和流动,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用户需求的改变,图书馆也要根据用户需求,转变角色,要从图书的管理者转变为信息提供者。在图书馆物流的内涵、功能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并学习国外髙校图书馆管理的经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髙校图书馆管理水平。
4.2 强化高校图书馆中各部门物流流程管理
图书馆物流管理具体体现为各部门的物流流程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技术的出现改变着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法。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全球的出版信息,采购人员减少了了解图书出版信息、査看订单、收集信息等成本,大量的具体工作基本可以通过网络顺利地完成,从而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效率。传统的图书发货方式大多是通过邮寄,而采用物流技术可将客户所定购的文献尽快传递到客户手中,可以实施跟踪订单执行情况,査询到货是否有误》对于有形的文献,服务传递系统可以对本地和异地的仓库在网络中进行物流调配,并通过快递完成文献的传递;而电子文献,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则可以从电子仓库中将文献直接传递到客户端,突破了传统采购方法的束缚,既降低交易成本,又缩短物流周期。
4.3 强化多校区和馆际互借的物流管理
读者对文献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图书馆有时候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际互借就是一个很好的物流管理平台。传统的馆际互借,需要读者亲自去各家图书馆,时间成本髙,人财物浪费严重。如果遇到相隔很远的地方或者需要的数量较大,传统馆际互借便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多年来,随着髙校的建设、发展和调整等,各高校往往在几个校区间采取分馆制,由于没有采取物流管理,无法实现馆际间图书的流通,不但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无法实现高校图书资源共享带来的效益。因此,采用物流管理,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各个图书馆之间及与用户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快流通速度,提高图书馆资源的效率,还可以扩大馆藏规模,改善馆藏结构,扩大服务群体,才能为图书资源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髙创造条件。
张淑琴(内蒙古财经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上一篇:日本物流管理绩效指标
下一篇: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