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一、问题提出
今年“双11”购物狂欢仅天猫就创下高达1,207亿元的成交额记录,较去年的912亿元增长32%。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3.5亿件,同比增长59%。一片惊叹声之余,各大电商平台的背后要面对的又是一场物流战。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必将面临物流人才的短缺,作为高职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如何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校企合作就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背景,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具体模式,从管理制度、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设计三个层面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内容做理性分析,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寻求校企双方最大利益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将这种模式有效地推广到其他专业,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上》要求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提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快速提高高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缩短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因此,校企合作是推动高校发展改革的根本制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物流专业的特点,全国各类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实行各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模式:
(一)采用“一来二去”校企合作模式。“一来”指的是请校外知名的专家或者业内知名的企业家到学校来给学生举办讲座,一对一地进行指导;“二去”是让我们的老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并以他们为桥梁让学生去一线实践。这就是结合学校和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的“一来二去”法,目的就是想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包括老师和学生在企业中的感受和他们感悟到的东西,再沉淀一下回到教学中,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
(二)“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签署协议,如京东集团与北京物资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京东电子商务学院,在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培训、企业发展、政策研究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为中国电商行业提供高素质的定制化人才,推动电子商务在快速、可持续发展。京东电子商务学院的人才培养将依据京东集团企业价值链采用定制化、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业教学、定制教学、企业实践”的复合培养模式。将有利于突出该校的“物流”和“流通”特色,并打造“电商”特色,有利于建立创新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与流通产业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
(三)“数字化学习+教学工厂+5S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合格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学习”即:物流资源库+教学云资源+ipad学习环境。“教学工厂”即:相匹配的公司真实工作任务情景下学习。“5S管理”即:班级管理引进企业职场文化“5S管理”理念和“看板管理”实行养成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即:劳动人事部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物流专业的同学全部取得了助理物流师或高级仓管员资格证书。
(四)“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共同编写物流教材,校企互派师资、轮岗交流”校企合作模式。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教学计划,共同做物流咨询项目。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在物流建设前期收集资料,做可行性调查和评估,拟订方案并制定建设计划。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与拥有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物流企业合作,为学校师生实习提供专业的实习平台,解决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转化途径以及学校就业问题。
(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一个牌子,企业一个牌子,双轨制运作机制,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开展定时、定制、定质的培训服务。“双主体、双目标”的协同化运行机制,以推动变革、提高素质、培养人才、提升战略执行力为主要功能定位,全力打造“功能强、品牌优、特色亮、机制活”的现代一流企业大学。
(六)“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与“企业实时生产”对接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大屏幕上就能观看企业的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操作工艺流程和物流技术设施设备,使教学生动更加富有实践性,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学校构建现代化的实训实验室如:机器人操作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汽车驾驶模拟室、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及报关系统模拟式等,供学生实训操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直接与企业实时对接,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中上手能力强适应企业的能力也强。
三、从制度、课程、教学三个层面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分析
(一)从管理制度层面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分析。通过分析制定促进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的条文规定,为学校与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一是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政府要在校企合作政策制定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使校企合作法制化、规范化,使法律、政策成为推动校企合作的强大保障,以此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法治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体系,使校企合作双方均能享受互惠互利;三是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架起企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和指导校企开展深度合作;四是提高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能力。不断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的设计能力,找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吸引“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和兼职,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方面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分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即基于物流管理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1)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职业教育学校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但教学大纲侧重于反映课程的学科体系,它体现了课程的“学科完整性”,却无法体现“职业性”,更无从反映课程学习目标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上,要求明确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体现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反映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完整的课程学习情境;确定每个学习情境的能力目标,对象、工具与要求,教学重点以及考核与评价方法等。在这一环节,学校也同样借助了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其主要合作形式为:一是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应的物流行业标准、工业标准作为参照;提供物流行业培训经验以及所使用的教材;提供在相应的物流工作的职业岗位完成工作所需要操作的设备、编写的文件或程序等;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等。二是学院聘请物流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参加课程设计开发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在专业教学中的核心价值以及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所起的作用。(2)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要确保课程能够按设计得以实施,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保障。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关注点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校企平台建设。总之,从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的评价与改进等方面,通过相关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专家全面、全程地参与,充分发挥一流物流企业在课程设计与开发、建设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从教学层面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分析。首先是加强教师的物流工程背景,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依托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致力于构建“双化”、“双师”队伍,“双化”是指工程化、国际化,“双师”是指“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其次是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设计。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教学模式需要从学校、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来构建,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方案和内容、过程、手段和方法、教学基地、沟通与反馈、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校企合作要树立“以学生为关注焦点”的教学理念。合作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适应性,具体要围绕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来制定,并形成一个完善的目标体系。制定教学方针目标、教学方案、教师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建设教学基地、教学质量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教学方案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具体教案等文件。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案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需要,由校企教学组织机构组织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来设计和编制。为了增强校企合作教学的可操作性,教学组织机构应该组织人员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提供直接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物流管理职能密切相关,无论是仓储、运输、配送,还是其他管理岗位,都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校企合作构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能否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根据教学地点,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顶岗实践三种类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提供合作企业物流管理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素材。同时,邀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课。高校教师擅长理论,企业专家侧重实践,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现场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学徒制”。为一组学生安排一位高校教师或企业管理人员做老师,学生跟随老师学习物流管理实践知识,同时要定期轮换,以便学生掌握全面物流管理技能。当学生掌握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要领以后,安排学生顶岗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案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地点)上的具体展开,需要对传统教学计划进行改革,需要对课程教学的平时实践学时和集中实践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划分。建立沟通机制是为了确保高校与企业之间就合作教学的情况进行实时交流。
四、结语
当前,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个根本障碍就是学生没有实践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差。校企合作教学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会形成高校和企业双赢格局。以物流管理专业为背景,从制度管理层面提出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条文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制度、课程、教学等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创造最佳的实践模式。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寻求校企双方最大利益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将这种模式有效地推广到其他专业,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刘雪梅
上一篇:浅析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