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19 16:37


一、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看到我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大对华投资,纷纷在我国设厂并建立分销、配送网络,使其产品、服务得以打开我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物流大公司进军中国,并且在刚刚起步的我国物流业中抢占了有利地位。与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虽然拥有先天的市场优势并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并且运营模式不完善以及体制障碍造成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标准不规范、信息技术和设备不够先进、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专业型人才紧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大中型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并且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重视并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据调查显示,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网站的比例较高。大约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大约77%的企业已有自己专业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一半左右。


(二)信息化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物流信息化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根据调查,公司网站的主要功能多是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另一方面从物流成本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比例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物流成本的差距反映我国物流信息化落后于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


二、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信息化标准混乱,一体化水平低。物流行业发展至今,国家相关部门虽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缺乏一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从而导致物流行业在不同层面存在标准不一的现象。由于受到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政策法规未能真正实施,使得物流活动的信息时效性和专业性都达不到相应的统一标准。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传递及工作效率比较低,导致客户投诉日益增多。由于缺乏标准的规范体系,一体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且管理方法不能满足一体化的物流需求,以致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差、效率低下和运营成本高,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建设。


(二)信息化技术不够先进。信息化知识在不断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用在物流企业中,能够很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益。比如,车辆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地调派车辆,管理车辆的各项变动;GPS车辆定位系统可以加强自有车辆的监督管理和货物的安全到达等。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有待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企业物流系统应当体现出专业化以及科学化,特别是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物流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说卫星定位、条形码以及自动分拣等技术。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对物流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的信息化过程中,依旧处于一种人工化或者半人工化的状态。


(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领域的神经网络,是支撑物流发展的关键基础平台。虽然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已取得一定程度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营主体均发展不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营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政府为主的模式,一种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政府为主的运营模式虽公益性较强但存在很多弊端,如后期资金的投入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且容易造成对市场需求把握不足;以企业为主的运营模式虽然企业可以自主经营,积极把握市场需求,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强,缺乏长远规划,资金投入压力大等;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平台的盈利能力不强。由于物流信息平台缺乏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缺乏完善的市场调查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导致盈利能力不足,这样,平台的发展就受到很大限制,难以高效地为物流信息化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紧缺。现代物流作业过程具有信息量大,环节复杂,物流信息不确定,需要专业的知识及技术经验等特点。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当有专业性的人才作为保障和支撑。他们不但要掌握大量的物流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本领和实践技术。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具有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等的综合型物流人才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另外,当前很多物流企业所聘用的人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而学校培养的人才虽有理论知识但缺乏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信息化的现实发展需求。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


(五)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和长远发展规划。目前与物流相关的部门有公路、铁路、航空和邮政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必然会有各自的政策和物流工作计划,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必然导致物流业管理分散、混乱,物流信息化标准难以落到实处。其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不匹配,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多数企业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来处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信息系统在企业整体战略上的定位比较模糊。


三、促进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物流信息化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作为支撑。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信息化标准:一是通过法律规定使整个物流业的运行和发展标准化,研究和制定标准化的物流业政策法规。改进对物流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对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各类规定和政策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规范物流企业扶持标准;二是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简便并准确地移动数据,及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性和时效性;三是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具有广泛兼容性的数据库并选择良好的数据交换工具,充分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使物流信息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开发引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信息技术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信息应用软件和物流设备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应当重视并支持信息化应用软件以及技术设备的研发和使用。首先,国家应鼓励企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在科研项目中增加对信息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和运行方式的研究,增加研究经费,以便开发新型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物流作业技术和设备。其次,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标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使我国物流运营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加快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三)重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是物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各方要共同努力做好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要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信息公共平台建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持久的关注,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了解市场动向,完善公共平台的质量,提高其公益价值。作为企业,应认识到开发信息平台对企业盈利的重要性,对公共平台的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能较好地整合现有资源,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从根本上改善行业现状,促进信息化的发展。


(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物流人才。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物流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设高素质的拥有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队伍,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和允许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通过全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尽快使他们掌握物流基本知识和运作技术,成为专业人才。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让他们先进的物流理念和运作方式及管理规范融入到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中,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我国物流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五)加强对物流业的宏观调控,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国家应加强对物流业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发挥高效的作用。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调整物流相关规划,使物流规划和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以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结合,防止重复、混乱的局面发生。政府部门也应当制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首先,制定有关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方针,在整体上推动社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尽快出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行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工作安排,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后,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规划的经验,制定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指导物流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


作者:孙胤

上一篇:促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农产品物流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以山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