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现有资源下国际物流的现状分析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做了大量投入,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从1991年至今,我国的国有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民用航空线、输油(气管道里程、民用货用汽车拥有量、铁路货车拥有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我国拥有的强大的物流运载能力成为我国外运的主力,并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代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迅速崛起的贸易大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j)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力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管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4)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1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票到底”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3、客户物流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客户接到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的全过程。不论是在海运、空运还是陆运,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全球性的大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选择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给、发送和管理回返、修理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船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还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投买保险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
4、第四方物流(4PI)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扩大的服务范围,使得物流运送链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性服务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
目前,第四方物流大部分是从3PL的服务公司、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咨询公司等衍生而来,另一些则是各种不同种类公司的“合体”,比如同一供应链上的操作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参与者,或者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时,同一家大公司下属的一系列子公司所采取的联合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物流领域所包涵的复杂因素:从咨询到技术、操作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增值服务链中的问题和麻烦降低到零等等,使得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实际操作。4PL公司和物流专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统一那些原本为不同行业和贸易提供服务的公司利益。无论如何,4PL都会超越仅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作者:于淼,王金斗,王泉泉(武汉经济学院公共采购与物流系 湖北武汉 430035)
上一篇:分析国际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建议
下一篇:完善海关物流监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