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厂中校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厂中校”实践研究目的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现在,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核心的经济增长点,是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物流专业人才缺口130余万人。尤其是对物流企业第一线的高级人才和物流技术操作人才十分匮乏,可相当一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要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就是在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指导下,针对社会用人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1.职业岗位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将职业目标定位在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运等环节,每一环节均对应了相应的岗位群,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每一岗位群中要求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基层操作岗位和基层管理工作岗位。课题组根先后多次对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北京华宇物流,唐山北方物流公司、天津苏宁配送中心,北京苏宁易购, 开滦国际物流,天津海格物流、天津德邦物流公司,天津南储物流公司等物流企业以及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在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中基层操作岗位主要包括采购员、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运输调度员、理货员、拣货员、客户专员、货运员、报关员、报检员等。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文件的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人才今后的努力目标就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即采购主管、仓储主管、配送主管、运输主管、货代主管等五个基层管理岗位。
2.职业能力分析
(1)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有相关工作岗位经验非常重要,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积累的工作经验对工作会产生积极影响。
(2)必备的理论能力:首先是物流管理知识,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但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掌握物流系统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方面的相关技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都要熟悉;其次是财务知识和其它商业知识,要学会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同时还要有经济学、贸易等商业知识;第三是物流信息系统知识,由于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对信息系统能熟练应用以及能积极推动其发展。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在货代岗位方面要求更高。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首先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工作顺畅的基本前提,它包括情景感知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其次能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在现代企业中,很多任务都是要通过几个人组成团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和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5+1厂中校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切实提高职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其重要物质载体就是“厂中校”、“校中厂”建设。
本课题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积极实践“5+1厂中校”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厂中校”下,由校企双方共同授课,其中由企业负责“5+1”的5,即一周6天工作日中,5天在企业现场顶岗实习,并由企业指导教师负责现场企业文化传授,5S管理学习,物流KPI学习,团队管理,客户满意度管理;而“5+1”的1,即一周6天工作日中,专门抽出一天由学校老师到企业结合现场讲授专业知识。
2012年,物流管理专业被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确定特色重点专业后,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厂中校”模式。10物流管理学生30人在2012年10月底进入天津苏宁物流基地进行项目教学和实习教学模式。2013年9月13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苏宁云商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同时,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天津苏宁云商物流基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与考核》《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教学与生产性顶岗实习有机地融合。2014年2月,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天津苏宁云商物流基地实现完成《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控制与考核》《配送服务于组织》《运输服务与组织》的课程教学与生产性顶岗实习有机地融合。
“厂中校”模式下,还要改变考试方式与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能力考核、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苏宁4.5万平米的大件仓库,7000平米的小件仓库成为学生最好的实践场所,知识在这里传授,技能在这里提高。通过这样的培训,既为苏宁培养了坚实的后备人才,也使学院的教学改革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厂中校”,不仅扩大了学生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的空间,还切实推进了学院进入产业园区,实施商业和物流产业现场“一体化”教学,对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实现以需促学,校企双方共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性技能人才,服务京津冀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通过课题组的实践,说明了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下实践“厂中校”模式,可以有机地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形成真正的“双师”教学团队,提高师资力量的同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努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投身物流业的发展,并成功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上一篇: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
下一篇:“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