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在多项目环境的影响论文(共2篇)
第1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多项目环境下对决策产生的影响
1引言
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需要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者迅速做出决策,有效分配稀缺资源,并且头脑中要有明确的重点。对于同时进行多个项目运营的组织机构来说,管理层面临着多重挑战(Elonen和Artto,2003年)。项目经理需要处理不同领域、难度各异并且时限不同的多个项目,所以他们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这些都可能与资源冲突和生产周期有关联(Mayloretal.,2006年;Platje和Seidel,1993年)。稀缺资源的不平衡,通常会给组织结构带来额外压力,从而导致项目信息质量的不尽人意,以及较长的项目周期(Elonen和Artto,2003年)。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Patanakul和Milosevic,2008b),以及过量的信息和过多的项目(Engwall和Jerbrant,2003年;Zika-Viktorsson,2006年)也构成了一些具体的挑战。项目经理用于决策的大量信息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消化能力,从而让他们无法看到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或者意识不到信息的非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如果信息质量存在问题,所作出的决策也会存在问题(Blichfeldt和Eskerod,2008年;Elonen和Artto,2003年;Engwall和Jerbrant,2003年)。由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确定能加快决策的速度,促成项目的成功(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采用该系统有利于项目经理的决策过程。在多项目环境下,采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帮助完成实际项目的分配。因此,在进行多项目管理时,采用该系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措施(Patanakul和Milosevic,2008a)。
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单个项目,人们认为该系统在此类环境中的运用具有优势(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处理不太复杂的单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可能不太愿意采用该系统,因为他们必须进行投入以保持系统的更新,投入可能会超过利用该系统所产生的效益(Ali和Money,2005年;Bendoly和Swink,2007年)。然而,很少有人进行研究,确定同时处理多个相对简单项目的项目经理是否能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获益。
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多项目环境下对于形成决策所起的作用,并提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与项目经理对该系统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一些见解。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把多项目环境定义为项目经理同时在操作层面上负责几个(一个以上)项目的运营(也见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对多项目环境的定义)。因此,项目经理会根据单个项目的具体交付计划,同时监督进行产品开发工作的几个小组。为达到项目实施的最快进度,多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要在较短时间内,把资源分配到各个项目。多项目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不同。组合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其管理的项目之间具有战略关联性,而多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其管理的项目在战略层面上可能相互关联,但也有可能各自独立,因此只能与其他项目争夺宝贵的时间和资源(Dye和Pennypacker,2000年)。
尽管这项研究很具体,但它又是一项具有实证性质的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以及量化,项目经理所认为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多项目环境下对决策产生的效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情况,具有评判对该系统满意度和其信息质量的功能。基于对一家跨国性制药公司91位项目经理的调查,这项研究将为项目经理在多项目环境下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见解,它们是以下这些问题:(1)项目经理们认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较高,则有助于在多项目环境下形成更好的决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可反映出该系统是否可以提供即时可用的信息(可用性);是否完整可靠(可靠性);是否与需要处理的事务密切相关或适合(相关性);是否所有的细节完全正确(准确性)并且可以理解(可理解性)(O'Reilly,1980年;Zmud,1978年)。(2)他们认为,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的情况,则影响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如下。下一章将回顾项目管理的相关文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在多项目环境影响决策的诸多因素,该章也将介绍研究模型。其后,论文将陈述研究的方法。然后,论文将报告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最后对研究的限制和未来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说明。
2文献综述
2.1(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涵盖了与项目规划、控制、协调相关的所有项目管理过程”(Ahleman,2009:19-20)。项目管理是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且涉及大量活动的一项繁复任务,即便在单一项目的环境下也是如此(Mota等人,2009年)。在多项目环境下,一个项目经理同时带领多个项目的情况并不鲜见(Patanakul和Milosevic,2008a)。
(多)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在已有的许多研究中涉及,已有研究综述请参阅表1。(多)项目管理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分配问题(Blichfeldt和Eskerod,2008年;Hendriks等人,1999年;Laslo和Goldberg,2008年;Payne,1995年)、管理问题造成的项目延期、压力过大并且缺乏监督(Blichfeldt和Eskerod,2008年),单项目与多项目环境之间的差异(Aritua等人,2009年),项目化和程序化(Maylor等人,2006年)、规划和控制(Dvir等人,2003年;Platje等人,1994年;PlatjeandSeidel,1993年;TurnerandSpeiser,1992年)。所有这些研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注重组织的设计和项目的管理。然而,还没有任何研究探讨过在多项目管理环境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
多项目环境下,项目经理们必须与其他项目经理共同利用大多数的有限资源。对项目时间和资源同时进行分配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该过程中多个参与者间的利益往往相互冲突,所以必须加以权衡和评估(Mayloretal.,2006年;Platje和Seidel,1993年)。通过多个项目对于有限资源的共享,能使组织结构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资源共享可以减少资源的闲置时间,促进专业知识的分享。然而,在共享资源的情况下,对一个项目造成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到其它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规划和控制的前提条件已经受损,因而有必要通过系统规划和控制,使项目整体情况更有预见性(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当涉及到多个项目,项目经理除了管理每个单独的项目以外,还必须对项目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进行管理。项目经理可对不同项目的规划/安排、监测/控制和资源管理进行整合,以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管理。然而,项目经理手中并没有一些手段和技术,来帮助他们监督管理项目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的全貌(Patanakul和Milosevic,2008b)。 项目过量的情况在多项目环境下也很普遍。项目过量与过度承诺有关,过度承诺即是对现有资源水平来说项目太多(Engwall和Jerbrant,2003年)。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发现,从项目经理同时实施的项目数量即可预见项目过量的情况,该情况可通过项目是否按照时间进度展开,以及项目的完成质量加以衡量。为避免项目过量,找到项目需求和可用人力资源间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人们认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提供同时进行多项目管理的信息方面很有价值(PatanakulandMilosevic,2008a)。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关于多项目环境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决策过程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延伸。
2.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支持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项目计划和项目组合的综合性系统”(Ahleman,2009年:19)。该系统能够支持项目经理的规划、组织、控制、报告和决策任务,并同时进行项目的评估和报告(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
研究表明,几个重要的因素会促进项目经理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AliandMoney,2005年;Dietrich和Lehtonen,2005年;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首先,项目经理是否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Ali和Money,2005年;Dietrich和Lehtonen,2005年;Gelbard等人,2002年;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Raz和Globerson,1998年)。其次,如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符合项目经理需求的详细信息,那他们就会更愿意使用该系统。(Ali和Money,2005年;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第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所生成信息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并且便于项目经理与项目小组成员间进行共享(Ali和Money,2005年)。第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加强对项目进度的连续监控(Ali和Money,2005年)。
3研究模型和假设
我们的研究模型把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与决策质量联系起来。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的情况,被认为会影响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而对该系统运用的满意度与其信息质量,也会影响决策的质量。
3.1项目过量
基于可用资源的情况,项目经理可同时执行的项目数量有限。如果项目执行的程序规范,那么项目参与人就会明白所担任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开展工作,这样的话规范和程序就显得十分有用。然而,在努力和回报不均衡的情况下,过多或过少的规范都很容易成为项目参与人的负担。太多的规范以及相关的行政事务,会把工作重心从实际的项目管理任务转移至程序性事务,而规范太少又会使人产生疑惑,接下来到底将要进行什么工作(Dai和Wells,2004年)。当然,其他的一些问题便是项目与管理前置时间(Engwall和Jerbrant,2003年)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多项目环境(部分)之下,不同项目的时间进度互相依赖,因此确定每一时刻的时间限制和可用资源状况是项目进展的关键所在。有限的时间必须同时分配到同时运行的不同项目,这就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压力,并减少休养生息的机会(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而项目团队认为这一点对于项目评估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压力,项目成员通常在还没有来得及评估前一个项目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错,什么地方做法得当,从中可以汲取什么经验的情况下,又要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执行(Zika-Viktorsson等人,2006年)。这就表明,在项目过量的情况下,不论是项目结束以后还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经理可能都没有太多时间供给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高质量的信息。因此,我们推测,假设1a。在多项目的环境下,项目过量的情况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2信息过量
根据O'Reilly(1980年)的观点,是信息过量的情况和项目执行的低效能之间存在关联。当信息量达到最佳点位以后,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能力的降低。由于很难从总体信息中分离出关联信息,以及由此造成的信息处理时间减少的因素,过量的信息可能会导致一些信息选择的相关问题(O'Reilly,1980年)。在多项目环境下,提供给项目经理的信息会随着同时进行的项目数量成倍增加。如果单个项目的项目信息都已经非常繁冗,那么在多项目环境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多项目环境的特点是项目信息缺乏透明度,并且项目信息的质量不高(Elonen和Artto,2003年)。如此复杂的情况会导致一些混乱,让项目参与人员不清楚什么信息应当让谁知道,以及应当在什么时候并以什么格式交付(Elonen和Artto,2003年)。在这样的环境中,项目经理想要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就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因此,我们推测假设1b。在多项目环境下,信息过量已经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
通过实证经验我们发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直接或间接地与项目的适时决策相关联,因此也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Martinsuo和Lehtonen,2007年;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
Dietrich和Lehtonen(2005年)发现,信息的可用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与项目的成功与否,以及恰当的项目决策之间具有很强的统计关联性。这表明高质量的项目信息,对于成功推动某个组织的项目管理,具有很大的重要性。Cooper等人(2001年)指出,很多项目经理关于过关还是淘汰的决定,是在不具备可靠信息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这些决定也值得商榷。能够快速获取恰当——相关、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使得项目经理能够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然而,这些研究的重点在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并没有明确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作为信息来源。
Saeed和Abdinnour-Helm(2008年)明确对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他们特别对信息系统其受到认可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他们发现,信息系统中高质量信息的存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高质量的信息可以帮助用户作出正确的决定,从而提高项目经理的工作业绩。相比之下,如果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并不可靠,而且也不准确,那么其有用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Gelbard等人(2002年)的研究表明,对项目时间和付出劳动所作预估的可靠性,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广泛采用各种工具来分析、跟踪和控制所执行项目的风险。Raz和Michael(2001年)确定了几种工具,这些工具会对成功进行风险管理发挥巨大潜力。此类工具,比如风险影响评估和风险分类排名等,在PRIMAVERA和MicrosoftProject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包中都有包含,预计这些软件将支持并改善决策过程。
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我们预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与多项目环境下的适当决策成正面关联的关系。因此,假设2。在多项目环境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越高,就更能促进做出有效的项目决策。 3.4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
用户满意度通常被定义为满足某人的某种愿望、期望或需要,或从此类满足中获得的愉悦感(SeddonandKiew,1994年)。Ali和Money(2005年)回顾了信息关联性、准确性、可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及时性与信息系统用户满意度之间关系的几项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信息的质量对于项目管理软件的采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输出质量较高的情况下,项目经理似乎更愿意采用该系统(RaymondandBergeron,2008年),而且他们还愿意采用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符合他们工作需要、使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且便于与项目成员分享的软件。在一项关于部门会计系统的研究中,Seddon和Kiew(1994年)找到的证据表明,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质量水平是决定系统用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RaymondandBergeron(2008年)发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对项目经理的自身形象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项目信息,可以促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
由于项目经理很少会有时间来检查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项目环境增加了对高质量信息可用性的要求。因此,我们推测,假设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越高,项目经理在多项目环境下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就越高。
3.5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
许多作者采用“使用”一词,作为客观衡量一个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准。请注意,使用和用户满意度之间密切关联,因为用户只有先行使用该系统,才能获得满意的体验。使用系统时的积极体验,会自动带来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反过来又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意愿,从而让其使用该系统(DeLone和McLean,2002年)。多项目环境让项目经理频繁接触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果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生成信息的准确性或深入度不满意,他不会在下一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Raymond和Bergeron,2008)。相反,如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符合甚至超出项目经理的期望值,那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就高,项目经理就有可能会使用该系统的信息。这是与DeLone和McLean的(2003年)研究发现一致,用户满意度的增加将增强用户的使用意愿,并反过来增加使用的频率。因此,假设4。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越高,会增加他们在多项目环境下使用该系统的频率。
3.6决策的质量
Raymond和Bergeron(2008年)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对项目成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并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直接关联的证据。然而,他们却发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项目经理的工作成效以及项目及时决策之间的间接关系。据我们所知,没有文献明确表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与决策质量之间有直接关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将带来更好的决策,这是一项合理的假设,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如果此类信息在过去的项目中已经证明是令人满意的,那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将仅在多项目的环境下使用。因此,我们假设:假设5。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频率高,会对多项目环境下的决策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研究模型请参见图1。
4方法
4.1样本、数据采集
该问卷的对象是至少同时运行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在荷兰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的协助下,我们找到了这些问卷调查的对象。该公司通过进行药物研究,开发并生产处方药。所有的受访者都来自项目导向型部门,他们在较为复杂的多项目环境下工作,比如进行工艺开发、工程技术、临床试验、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等。这些经理们在管理项目时有多个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供选用。由于公司既没有项目管理的中心部门,也没有特别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政策,因此项目经理们可自由选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该研究数据的采集基于对142位项目经理的调查,这些人选从至少同时管理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名单中得以确认。该公司共有大约200名项目经理,受访者经过筛选确定,问卷逐一分发给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填好问卷调查后匿名提交,总共回收110份调查表。问卷调查的结果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评估,然后再对独立评估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证明两者的评估结果一致:对一个问题做出一个以上选择的模糊答案为2例;没有做出任何选择的缺失答案为6例;因受访者表示一次仅运作一个项目而未进入数据库的情况为1例;有效问卷为101份。10位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了Excel或Access软件作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因Excel或Access并非主要为项目管理设计,采用这类数据可能会影响信息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结果,因此在进一步分析中未采用这10份问卷的信息。最终有效问卷为91份(64%的回应率)。受访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可见表2。注意大多数受访者使用Primavera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imavera是一个能让用户跟踪并分析工作成效的项目管理软件包,是一个具有调度以及资源控制功能的多用户多项目系统(PRIMAVERAP6项目管理参考手册6.2版,第IX页),它可与微软的Project软件相媲美。
尽管制药公司公开表示,该公司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另外受访者也未被要求陈述他们与公司相关的经历,这就降低了社会合意性偏差的风险。而且,由于该公司没有执行具体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政策,要求项目经理必须使用某一个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合意性偏差的风险。问卷封面的文字说明陈述了该项研究的目的,并且保证调查结果的保密和匿名处理。问卷分发之前,我们就问卷各项的明确性和可读性,征求了三位主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反馈的意见,我们又对封面说明文字的内容和问卷的设计进行了略微的调整。这些程序也降低了社会合意性偏差的风险(Podsakoff等人,2003年)。为了鼓励受访者提交调查问卷,每个受访者都有机会赢得一个价值20欧元的小礼品。
由于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以自我报告的形式衡量,因此,单一性的设计可能会夸大结构之间的相关性(Podsakoff等人,2003年)。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通用方法偏差,将采取以下程序的补救措施。首先,受访者的姓名受到保护,并向受访者确认问卷各题没有正确或错误答案,他们只需要尽量真实地回答问题(Podsakoff等人,2003年)。第二,问卷的几个问题进行反向排列,减少受访者“猜测”问题答案的风险,该情况与社会合意性偏差风险一样,是采用通用方法可能发生偏差的原因(Malhotra等人,2006年)。这样一来,受访者就不容易结合相关问题,或自己想当然地把问题联系起来,让受访者回答问题时带有偏差,而造成通用方法的偏差(Chang等人,2010;Murray等人,2005年)。第三,由于研究模型(图1)相当复杂,因此假设的关系不可能是受访者认知地图的一部分(Chang等人,2010;Harrison等人,1996)。第四,我们的调查问卷只有35个问题,因此问卷很短不足以产生厌倦和疲劳,而如果受访者觉得厌倦和疲劳,就可能会让受访者更注意回答速度,而不是其准确性(Yu和Cooper,1983年)。这将使调查问卷的最后几个问题答案带有偏差性,比如与前面问题答案保持一致,以及如中间答案或极端答案的典型回答(LindellandWhitney,2001年)。 我们通过Podsakoff和Organ(1986年)推荐的Harman单因素测试,来研究采用通用方法可能产生的偏差。具体来说,我们进行了一个旋转的、有显现变量的主要成分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五个因素,其中第一因素只占37.6%的偏差因素。如果存在通用方法偏差,分析过程中就会出现单一因素,或者一综合因子会占独立和标准变量的大部分协方差。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样本中的通用方法偏差的风险较低。
我们采用了Armstrong和Overton(1977)建议的程序来测试无回应偏差。t-测试表明,先期受访者和后期受访者的研究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存在。因此,我们相信无回应偏差对数据产生的风险也较低。
4.2方法
我们用与以往研究密切相关的多题项量表来测量每个结构。附录A内的项目,既被用来评估构造的变量,也被用来评估它们内部的一致性。所有项目都以5点Likert量表测定。为了减少同意偏向(Tourangeau等人,2000年),我们在量表中点设置文字标签,并避免使用双极型数字刻度值(例如,-2到+2)。表3列出了主要结构变量的定义和项目来源。
此外,调查还包括以下的人口信息变量和控制变量:年龄、性别、从事项目管理年限经验和所使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名称。我们检验控制变量是否与利益的核心变量存在关联,结果发现没有任何控制变量与我们模型的核心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排除了模型分析中的控制变量。这样,我们就避免了把“无能控制变量”(Becker,2005年)列入其中,从而避免了对我们分析权限的不必要降低。
5结果
使用基于成分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法,更确切地说是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来验证假设。选择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是因为该方法可以同时分析自变量和应变量系统,但多重回归分析却做不到这点。我们发现相较于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比如线性结构关系(LISREL)和方程式(EQS)(Fornell和Larcker,1981年),基于成分的结构方程模型,尤其是偏最小二乘法更能充分达到我们的要求,因为偏最小二乘法在解决多重共线性(Cassel等人,2000年)、小样本大小(Healen和Kaplan,2004年)、复杂建模,包括阶层构念、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Chin等人,2003年;Wetzels等人,2009年)问题上表现稳定,偏最小二乘法甚至可以违背正态分布假定(Cassel等人,1999年;Healen和Kaplan,2004年)。参见Wetzels等人(2009年)论述的相较于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偏最小二乘法更适合的条件。
我们使用SmartPLS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计算(Ringle等人,2005年)。偏最小二乘法检验各关系之间的意义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决定系数(R2)(Gefen等人,2000年)。偏最小二乘法中路径系数表明各概念间的关系强度,还可以把路径系数理解为标准化变量间的回归系数。样本量满足了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所要求的数量(Gefen等人,2000年)。运用计算统计鉴定力3.1.2(G*Power3.1.2)(从该网址下载此软件http://abteilungen/aap/gpower3),进行鉴定力分析,结果显示我们的样本量是合适的(Erdfelder等人,1996年;Faul等人,2009年),Tenenhaus等人(2005年)建议测量偏最小二乘法路径分析的拟合优度(GoF)应被定义为平均公因子方差和平均决定系数的几何平均数,因为内源构念GoF=■。Wetzels等人(2009年)得出了以下决定系数的效应值(低、中、高)的拟合优度标准。GoFsmall=0.1,GoFmedium=0.25和GoFlarge=0.36。因为我们的标准拟合优度是0.39,超过了决定系数效应值(高)0.36的截断值,所以得出结论,相较于Wetzels等人(2009年)规定的基线值,我们的模式运算的更好。
5.1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各项的因素负荷量,以及通过记录偏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的组合信度来评价各项的单维性,评价得出可靠性。保留荷载量(X)高于0.7的项目,这些项目显示它们与其相关的构念共同使用足够的方差,通过这种方式单维性通常可以因此得到满足(Ringle等人,2005年)。为了满足各结构的单维性,一些项目被排除出在构念之外。各项目及其各自的荷载量见附录A。
沿用Kaiser和Ahlemann(2010年)的理论,我们将各构念的组合信度确定下来,以保证度量模型的各项目间内部的一致性。超过Hock和Ringle(2010年)建议的0.7值的组合信度的各构念,在表4中予以显示。大于0.7的组合信度变量表明已知构念的方差说明了至少相应测度方差的70%,我们的研究模型中的各构念普遍反映这种特征。因为对于所有构念来说,组合信度高于0.7,所以各测度均可信(Lewis等人,2005年)。
通过验证平均方差析出量(AVE)和偏最小二乘法得出的项目构念相关系数的方式,评估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收敛效度检测各构念测度间是否应具有相关性,或检测各构念测度间具有相关性(Trochim,2010年)。平均方差析出量是一个测度代表的总方差的百分比,或者是由于构念的原因所抽取的方差,方差值的范围在0到1之间。平均方差析出量应在0.50或以上,以显示收敛效度(Fadel和Brown,2010年;Hock和Ringle,2010年),表4显示各构念的平均方差析出量值。除项目过量之外,所有的构念均满足收敛效度的标准。保留每个构念的三个细目的最小值(Ringle等人,2005年),产生项目过量的平均方差析出量为0.46。因此,严格地说,项目过量没有达到收敛效度的标准,但我们认为项目过量的平均方差析出量值足以达到0.50,可以在我们的分析中保留此构念。
区别效度测定被认为各构念的无关的测度,是否实际上是不相关的(Trochim,2010年)。如果平均方差析出量值的平方根(表5的对角线)大于对角线外的相关系数,那么可以确立构念水平上的充分的区别效度。此检测标准适用于计算所有构念。交叉负载系数是检测区别效度的另一种方法,附录B中显示项目——构念交叉负载系数。各项目相较于负载的其它构念项目,应对其各自的构念负载更高的载荷量。此项检测的标准也适用于所有的构念,因此两种检测均显示了充分的区别效度。
5.2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代表在研究模型中假定的构念之间的关系。在偏最小二乘法中没有已固定的总拟合度测度。路径系数(统计显著性和实际显著性)和决定系数(R2)一起显示模式运算的程度。决定系数是内源构念中方差的测度,计算其它假定的变量对方差的测度产生影响。因此,方差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回归分析中的决定系数(Gil-Garcia,2005年)。通过偏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路径系数(反差系数)的方向、数值和显著性水平,对这些条件加以分析来检测假设的正确性。我们使用了一项自举法重抽样技术(200个样本)来验证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图2显示了分析的结果。
项目过量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H1a)的质量有消极影响的假设不成立。信息过量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H1b)的质量有消极影响的假设,也不成立。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各自为7=0.235,p<0.05,和7=0.202,p<0.10),显示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通过验证得出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之间,没有我们所认为的负关联,但我们却发现三者间存在正关联。 验证得出第二个假设(H2)成立,该假设表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的更高质量,与多项目环境中的项目经理所作出的决策具有明显和积极的相关性(7=0.346;p<0.001)。因此,通过提高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可以在完善决策质量、减少决策制定耗费时间、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及更好地监测活动的决策制定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此外,我们还发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决策制定具有间接效应的证据(等于0.591x0.388x0.471)。通过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的间接影响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使用来达到间接效应。但是,间接效应(7=0.108)比直接效应(7=0.346)低很多。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的质量和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之间所存在的明显的关系(7=0.591;p<0.001),即假设3(H3),在路径分析中也得到了证实。更高质量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出与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更高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更高的满意度产生于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报告的信任度、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互动的便利程度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强度方面。
第四个假设(H4)关注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强度之间的正关联性。此假设经验证成立(y=0.388;p<0.001)。实际上,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对以概要报告、资源使用报告和任务进度报告为形式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使用,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五个假设(H5)表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使用与决策质量之间具有正关联性。此假设经验证成立(y=0.471;p<0.001)。也就是说,通过提高决策的质量、缩短做出决策的时间、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和更好的监测活动,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报告增加决策制定的总质量。
关于决策制定的质量,大约49%的方差是由其解释构念运算得出的。同理,模型解释了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大约35%的方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中15%的方差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质量中9%的方差。模型的内源构念的平均解释力大约为27%(决定系数=0.270)。
6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作用于多项目环境中制定充分决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因素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并剖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与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中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与之前关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关于单一复杂项目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与先前的研究不同的结果。
我们认为两个因素即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负相关。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研究前所预估的结果不一致。我们发现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正相关,虽然这种相关性很低,以下为这种看似奇怪的效果的解释。先前的研究已显示每周工作的小时数与项目工作人员的总输出量正相关,全职项目工作人员一周最长为60小时,当超过一周60小时的工作时间时,不仅每小时的工作输出量要下降,总输出量也会下降(HochdorferandBjarnason,2007),所以,如果项目过量在我们研究的调查对象中低于全职员工每周最多60小时的时间,那么就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过量,虽然项目工作人员不这么认为。在信息过量方面可以使用类似的论证,对信息过量而言也是只有在超过最优点时,过多的信息才会导致降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质量(O'Reilly,1980)。低于最优点时,调查对象也可以认为信息过量,但这不会对输出量造成任何的实际问题,即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实际上最优点的问题也可以说明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信息过量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之间微弱的正相关性。可以想象达到假定的最优点的额外信息,虽然在项目经理看来是超量的信息,但可以增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质量,此外,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对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也会导致项目经理产生主观评估的结果。当项目经理面对项目过量或信息过量时,他们也许认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比其低于项目条件时更具价值,从而判定信息质量更高。项目经理还可能遇到一种信息过量的情况,即他们为掌握过量情况而连续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做将提高信息质量。
我们发现在多项目环境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更高质量的信息的可用性与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有关,这项研究结果与先前在会计系统内所作的研究结果一致(SeddonandKiew,1994),这表明由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质量的水平是用户对信息满意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另外,来自单一项目环境的研究证据也在这方面显示了相似性(AliandMoney,2005),显然,多项目环境会产生对高质量信息的高需求量,因为项目经理面临巨大的时限压力,所以不会经常检查信息是否准确可靠。
我们认为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与通过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所制定的决策的质量没有直接联系,该研究结果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AliandMoney,2005),这显示信息质量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具有显著影响,项目经理更倾向使用简洁易懂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这可能表示项目经理越是满意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他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频率就越高,因此对于其决策的质量也相应地具有积极的影响。关于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上,我们注意到有趣的一点,在参与我们研究的项目经理中,对他们所使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的质量的平均满意度上,只有37%高于平均水平。甚至有90%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特别不满意信息的可靠性,这些结果显示,总体来说,依赖产生低质量信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低,所以不会在同时进行的其它项目中使用生成的信息。相应地,他们在制定决策时被支持的程度也低,因此他们所作的决策质量也将相应地受到消极影响。对于依靠可以信任的、产生高质量信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经理,反之亦然。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著作中,这种关系被认为是‘反馈’关系(DeLoneandMcLean,2003)。因为项目经理认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对他们有益,所以他们可能增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在多项目环境中这种效应得到了提升,因为项目领导人会就一个项目的信息质量做总结,并将该结论延伸到他们同时进行的其它项目中。当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他们的某个项目产生低质量的信息时,项目经理将可能对其同时进行的其它项目的质量信息做出消极的结论,而不检查这些项目中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将产生高质量的信息。
在本研究中,有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第一,我们发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与决策质量有直接联系。这项发现与SaeedandAbdinnour-Helm(2008年)的结论一致,他们发现高质量的信息将帮助项目经理制定合理的决策以及改进他们的工作。除了决策的质量以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还直接影响多项目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其中信息质量在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方面,阐述了35%的方差,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决策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多项目环境中。一个产生低质量信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会被项目经理应用到他们同时进行的其它项目中。第二个因素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它对决策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我们发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与决策的质量具有显著且强大的关联性。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事实上主要在于研究指明了对决策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在多项目环境中。项目经理关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中使用的观点问题上,只是因为这些项目均由同一个人管理,所以本研究建议考虑溢出效应的存在。鉴于项目经理总是需要来自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高质量的信息,在多项目环境中这种需求量甚至更大,因为巨大的时限压力使项目经理没有时间检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在多项目环境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的认知度具有油斑效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是否可信将影响项目经理的观点,因而影响项目经理管理其负责的所有同时进行的项目的行为。因为项目经理认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对于他们的某个项目有益,他们将该结论延伸至其它的项目中,却没有检查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否确实会对这些项目产生高质量信息。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与管理具有相关性。多项目环境产生了各种具体的问题,项目经理发现他们的原计划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所以同时进行的项目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度是这种不断增加的复杂性的核心。从该研究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项目经理同时管理几个项目时,会从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受益。不是所有在项目中安排了实质部分的活动的公司都会采用中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所以本研究建议该类公司应为管理设计一套关于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政策,虽然所制定的政策可能只是起到警告的作用。中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高层管理人员掌握项目进展程度和了解项目经理制定的资源配置决策。但是,因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预防了隐藏行为,所以项目经理到时可能会对该系统产生不满。因此高层管理人员应意识到这种道德风险问题。另外,具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应该评估项目经理对政策的内容是否满意,特别是在多项目环境中,公司应在与主要从事单一项目的公司对比完之后,尽快调整或替换他们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因为对某个项目中出现的不可靠信息的认知会立刻蔓延到其它同时进行的同类的项目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因此失去其作用。公司的另一种选择是为项目经理任命一名助理,他的具体任务就是检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质量,已达到保证关于信息的不充分的结论不会增加并蔓延到其它项目中。而且,公司应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花时间研究证明高质量的信息是由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因为高质量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将产生高质量的决策。
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建议直到项目达到某个临界值,项目和信息过量中不应有负面效果,甚至是当项目经理自己感觉负担了过多的信息时也不应有负面效果。但管理层应谨慎使用这项研究结果,因为我们还需深入研究临界值的标准问题。使项目经理的精神健康受到威胁是不明智的,因为这将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6.1深入研究的局限性和问题
应审慎解读本研究的结果,虽然在项目经理看来,本研究的模型解释了近一半的决策质量的方差,而且决策质量像是受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和该信息的实际使用的影响,但是本研究没有解释另一半决策的质量的方差,这可能表明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内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使用上存在其它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它们影响决策的质量。这点也适用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的构念和使用。项目和信息过量只说明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方差的8.9%,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说明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使用方差的15.0%,后者的方差反过来说明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的34.9%。在这些构念中没有得到说明的方差部分可能显示存在影响这些构念的其它因素,所以我们应进行深入研究,把更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对项目管理形成更好的说明,尤其是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和其信息构念的使用说明。
深入研究的另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是关于项目效果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的信息过量方面,研究与直觉不符的原因。深入研究应重点研究项目过量和信息过量能够强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质量的程度。深入研究关于信息过量的另一有趣的方面可能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图解报告降低信息过量的负面影响所产生的可能的积极效果(Chan,2001年)。
在本研究中,样本是由跨国公司的项目经理组成的,所以受访者肯定不是全球和跨行业的多项目经理的随机样本,所以,只能审慎地把本研究的结果普遍化。深入研究应表明是否能把我们的研究结果在各行业间和国家间普遍化。
最后,因为在我们的受访者中,大部分人表示他们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不满,所以我们对深入研究的一个建议是就项目经理的观点出发,研究何种因素对产生具有可用性、准确性、相关性、特别是可靠性的高质量信息至关重要,如有效的标准制定和工作包的内容规定可能在其中产生关键作用(RazandGloberson,1998年),因此应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另外,可以把同一位项目经理同时管理的多项目视为一个单独的大型项目,若项目间无联系性,则应加强报告。明确地深入研究各项目间联系性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质量的认知度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也许会很有趣。
为了我们的研究目标,我们重点研究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否会产生较高质量的决策,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该系统会使得多项目环境下的项目经理产生较高质量的决策。我们从关于战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著作中了解到,现有的各种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特别用来支持战略性业务的决策活动(比如Reich和Kapeliuk,2005年)。决策支持系统为机构中的管理部、运营部和规划部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制定决策。对项目决策支持系统和知识库系统是否可以给项目经理提供精确的预测,帮助他们设计想要的项目计划,验证过程中的变化(Donzelli,2006年)以及避免他们使用会产生过量的大型信息系统方面,应该值得我们研究。
第2篇:有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之我见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作用之下,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及其特点的分析,从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以及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式这三个方面,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及其特点分析
1.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分析:在信息系统经过规划处理之后进入开发阶段。造成信息系统开发复杂且艰巨的因素在于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系统的建设核心因素影响:开发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可控性水平较低;②.信息系统管理者因素影响:管理者的管理好坏将直接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造成直接影响;③.信息系统需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信息系统所处外部环境的需求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不定向与多边形。
1.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特点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表现出复杂性特点: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往往是由多个部分及元素所共同构成的;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表现出创造性特点:系统在开发阶段所表现出为唯一性特点是极为显著的。受到组织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组织文化等诸多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唯一性体现极为显著。
2.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分析
2.1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分析: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共包含九个方面的知识领域。与之相对应的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1)。
2.2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分析: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而言,其工作过程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以及建设阶段这两个方面。在整个过程模型当中,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是极为关键的。存在于该模型当中的全部业务过程均需要依赖于知识管理的融合而发挥的其过程实施目的。与之相对应的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
2.3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式分析: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而言,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智力密集与劳动密集并存。这也就使得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所涉及到的人员类别众多且背景复杂。换句话来说,项目管理中各参与者的能力、构成、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的表现状态均有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组织模型应当涵盖的五类层次要求当中,知识型要求的重要意义是最为关键的。与之相对应的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3)。
3.结束语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性且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其在整个信息系统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特别是引入知识管理理念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型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