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科技项目立项评价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
一、引言
科技项目立项评价是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客观科学公正地对科技项目进行立项评价,已成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各国评价机构对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模式主要有:(1)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强调严格的定量指标和计算方法,该模式适用于投入产出的评价;(2)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该模式适用于评价计划目标实现的程度,评价对象的优劣势分析等;(3)以评价各方利益相关者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参与式评价,适用于复杂对象和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评价。由于专家评议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因而各国十分重视专家网络的建设和评价专家的选择,评价能力的建设也成为了各国评价机构十分重视的长期任务。
二、我国科技项目立项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活动虽然已广泛地开展,但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科技立项评价机构大多承担的是具体的评价项目,而对立项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特别是结合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政策开展的立项评价的研究较少。此外,评价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评价队伍、评价机构、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评价所必须的数据资料基础等问题,总结起来,分为以下几点:(1)评价方法滞后。我市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价大致经历了政治评议、同行评议、量化打分和科学计量等阶段。它们既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又有典范的成功案例,但被推广应用却非常迟缓。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缺少一个看得清、摸得着的阳光标准,不同的评价客体缺乏数量上和质量上的比较。(2)存在门户偏见,评价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针对研究者所在机构的规模或声誉,或研究者的年龄、性别、所在地域等存在偏见的现象。门户偏见的出现,也许并非是评价专家有意而为,而更可能是长期形成的潜在意识和不自觉的表现。(3)评价过于保守,经过具体调查,由于竞争和资助率方面的压力,以及专家们通常不愿意引起纷争,专家在评议项目时都有一种过于保守或谨慎的趋向,不愿意承担风险。(4)轻视交叉学科和多学科合作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新学科的产生,常常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形成。然而,由于学科领域间的经费竞争和学科领域的传统分类,个别的专家在进行评价时存在“学科保护主义”倾向。
三、科技项目立项评价的特性分析
(1)预测性。因为评价是在项目决策和实施之前进行的,所以它所使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是两类,其一是与项目相关的各种历史数据,其二是项目相关的各种预测数据。因为这种项目评价对象是未来实施和投入使用的项目,所以预见未来各种预测数据时分析和评价项目是否必要与可行的根本依据包括技术、经济、市场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预测和分析,以及项目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等。(2)集成性。集成性是科技项目立项评价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指研究角度的综合性,科技项目立项评价是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科技、法律、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对评价对象进行全方位考察;另一方面是对各种利益的综合协调,它包括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社会阶层等之间的利益平衡。(3)激励导向性。立项评价集各方面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战略出发,从科技、经济发展趋势与实际出发,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评价,做出了科学的评价结论。立项评价打破了旧的科技项目筛选、立项的格局,不论是项目申报单位、还是项目管理人员、决策人员,都不得不考虑今后的项目申报水平和质量、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项目决策水平和质量,因此,立项评价具有激励导向的作用。(4)复杂性。一是对每个选定的项目都规定有一定的预算额,但是研究与发展的效率却往往随时间而变化,如何在这种动态情况下计划与控制既定的预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二是由于科研项目费用发生率的非线性增长,往往会导致现金支出出现波动,使项目的立项选择受到资金支付上的制约而变得复杂化。三是时间进度安排也是棘手问题。例如:何时开始一个已选定的项目;为了有效的使用稀缺的资源(特殊专业人才和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等),如何安排项目的优先顺序。
四、对改进我国科技项目立项评价方法的建议
1.正确引导立项评价工作。科技项目立项评价工作要按照“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加强原始性创新,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科学技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从事立项评价的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评价机构资格认证体系,以及与科技项目立项评价工作相配套的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以促进立项评价专业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建立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立项评价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加评价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实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立项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的设计取决于具体评价活动的目的和特定评价对象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客观性。公布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作用,在于使被评对象及公众更多地了解进行科技立项评价的目的和导向,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动态和方向,同时使评价者及时获取外界的建议和意见,使评价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3.完善立项评价体系。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要坚持以国家和地方目标或科技自身发展目标为导向,要针对计划、项目、机构、人员等不同对象,根据国家、部门、地方等不同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科技项目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应用研究项目的立项评价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地区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以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标准、专有技术等)、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要素为主要评价标准。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的立项评价以建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导向,以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评价重点,以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及其未来的产业化水平和发展前景为主要评价标准。
4.以严格的制度遴选评价专家。(1)定期更新专家库。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对同行专家评议的工作业绩,实时进行评价。对评议结果较差的专家,应从专家库中剔除。定期补充新的同行专家进入专家库。(2)机选参与评价的专家,降低人为因素。通过计算机在专家库中随机选择参评专家,可以降低人为控制的因素,从而使决策层的权利得到有效地监督与控制。(3)由第三方主持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活动。如:由市里的相关评价机构主持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项目决策层不参加项目的评审过程,只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陈劲.研发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
[2]周耀烈.科研项目评价程序与方法.科研管理.2000.21(5):76~82
[3]郭碧坚.英国当前的科学研究管理.科研管理.2000.11(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