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2 14:21
摘 要:执政成本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为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获得执政效益所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执政成本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和重点内容。
关键词:执政成本;科学内涵;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政党,在执政时,务必要把提高党的执政效率、降低执政成本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首先要对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进行探析,以期能够找到控制和降低执政成本的有效对策。
一、执政成本的定义
执政成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阐述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了解成本的含义。美国会计学会1951年对成本下的定义为:“成本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量的价值牺牲。”[1]按照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学说,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是由商品价值中的c和v所构成,即由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构成。马克思把这个作为价值范畴的成本价格叫做k,于是w=c+v+m的公式就转化为w=k+m。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成本是需要获得补偿的资本耗费的补偿价值,“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2]这个补偿价值的大小决定于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过程一样,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也希望在执政过程中,通过最小的要素投入实现其执政目的,因此,执政也存在产出与成本。首先,不管是生产成本还是执政成本都是一定资源的消耗,只是消耗的内容有所差异。生产成本消耗主要是以货币形式衡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总和,而执政成本所耗费的内容比生产成本消耗的内容宽泛得多。其次,生产成本和执政成本所反映的内容相同,都是对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反映:生产成本反映投入一定的成本获得的物质收益的大小,而执政成本的投入不仅反映获得的物质收益,还有非物质性的收益等等。最后,生产成本和执政成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同,都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不同的是收益的内容不同。
理论界通常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执政成本的含义:一种是从执政资源的角度考虑,认为执政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为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而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3~5]。另一种是从经济学概念的角度考虑,认为成本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党的执政过程也是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因而必然也有相应的执政成本。执政过程的“产出”就是执政效益。为了获得执政效益,由党、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所付出的有关因素的总和就是执政成本[6 ~7]。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季建林就认为,执政成本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支付的人力、物力、财力[8]。薛瑞汉进一步指出,执政成本就是指执政所付出的代价,它一方面包括为了执政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包括没有执好政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危害和负面影响[9]。
二、执政成本与行政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执政成本和行政成本的关系并没有理清楚,甚至认为应该把所有的行政成本都纳入执政成本,认为“包括行政成本在内的执政成本问题成为时下的焦点话题”[10]。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依法领导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而且也领导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亦即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工作。由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国家或地方的大事从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策之后,要具体实施和变成现实,实现人民的利益与愿望,体现社会主义的方向和优越性,实现执政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经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执行这个关键的环节。
执政成本和行政成本用数学集合的概念来说就是一种“交集”关系,即他们有共同的一部分,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这里还有必要分析一下社会管理成本。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是政府社会管理;二是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与协调、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因此社会管理成本也包含两部分的内容——政府管理成本和社会自治成本。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成本和行政成本也是一种“交集”的关系。
三、 执政成本的分类
1.执政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以执政的显性成本来说,季建林认为,执政成本的内涵主要有:一是制度内消耗,包括各级行政开支、党务开支,这是易于考察的执政成本;二是制度外消耗,包括各种贪污腐败和不当执政行为所侵占、消耗的社会财富,这部分执政成本是隐性的,难以计划、控制[11]。本人认为,这部分执政成本可以分为纯粹执政成本和间接执政成本。
从广义上说,执政的经济成本还要考虑执政党推行改革的资源耗费,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这些经济资源消耗的总和,形成了执政党的经济成本,它反映执政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执政的政治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对已具有的公众对自己执政合法地位的支持与认同以及威望、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的消耗。对于执政党来说,掌握执政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主要的执政资源。执政党要谨防执政权的丢失,努力维护好“执政权”这一资源,保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有效掌控。执政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就是很宝贵的政治资源。主义、宗旨是无形的,但主义、宗旨作为一种资源在执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列宁说得更加明确,“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2],执政的过程也需要耗费政治资源。
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通过打天下而确立的执政合法性会逐渐淡出,执政党必须通过扩充新的政治资源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基础。
(2)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为使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信仰信念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付出的代价,以及为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发展而不断付出的物质和精神的代价。执政党都需要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执政的思想舆论上的支持。它的特点是无形和隐蔽,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执政党合法地位以及思想文化的支持和认同的变化上,也就是说这部分执政资源的耗费所产生的结果不太明显或者难以计算。这正如王长江先生所指出的:人们可能不难说出一次政府决策失误的成本,但却很难对执政党的纲领失误作出估价;人们可能会准确地看到一次错误的政策推行带来的后果,但却很难预测由此引起的对立情绪对执政党未来地位的影响。所以,执政的政治成本与收益、意识形态成本与收益是一种无形的投入和产出,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与比较,不能像评估经济成本那样来评估政治成本。
(3)执政的其他成本。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除了主要付出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文化成本外,还要支付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等等。
2.执政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关系
(1)任何一项执政成本的提高都有可能导致其他执政成本的提高。例如,执政的经济成本过高,往往会导致执政的政治成本、意识形态成本的提高。因为经济成本过高,就意味着国家机关行政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政府开支上而不是用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业上,这就使公众对执政党产生不满,信任度必然降低,这意味着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削弱,如果是因为特权滋生、腐败蔓延而导致经济成本过高的话,那就更会使公众对执政党的信心动摇,认同和支持降低,这时执政党就要以消耗自己已有的威望、影响力、号召力来弥补这种损失,这就意味着执政党的政治资源在减少,政治成本在提高。
(2)任何一项执政成本的降低都可能会导致其他执政成本的降低。例如:执政党建立起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费用的降低等等意味着经济成本的降低,经济成本的降低使得国内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进而会塑造执政党的良好形象,提高公众对执政党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及其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巩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丰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淀,不断增强执政党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等等。这样,执政党的政治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在增加,执政的政治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在减少。而公众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越认同,执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越容易在公众中贯彻、执行,从而使执政党的经济成本就越小。这样,就实现了降低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这正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要努力实现和达到的,也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章原.重塑政府[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53.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0.
[3]朱兆中.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4).
[4]汪旻艳.从执政成本的角度看科学执政[j].唯实,2005,(1).
[5]李旺平.降低执政成本 提高执政水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5).
[6]胡月英.科学执政与执政成本[j].长白学刊,2005,(3).
[7]张江山.降低执政成本 提高执政能力[j].新东方,2005,(5).
[8]季建林.论执政成本[j].理论界,2005,(2)
[9]薛瑞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执政成本[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3).
[10]卫刘华.近年来执政成本问题研究述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1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关键词:执政成本;科学内涵;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政党,在执政时,务必要把提高党的执政效率、降低执政成本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首先要对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进行探析,以期能够找到控制和降低执政成本的有效对策。
一、执政成本的定义
执政成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阐述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了解成本的含义。美国会计学会1951年对成本下的定义为:“成本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量的价值牺牲。”[1]按照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学说,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是由商品价值中的c和v所构成,即由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构成。马克思把这个作为价值范畴的成本价格叫做k,于是w=c+v+m的公式就转化为w=k+m。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成本是需要获得补偿的资本耗费的补偿价值,“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2]这个补偿价值的大小决定于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过程一样,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也希望在执政过程中,通过最小的要素投入实现其执政目的,因此,执政也存在产出与成本。首先,不管是生产成本还是执政成本都是一定资源的消耗,只是消耗的内容有所差异。生产成本消耗主要是以货币形式衡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总和,而执政成本所耗费的内容比生产成本消耗的内容宽泛得多。其次,生产成本和执政成本所反映的内容相同,都是对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反映:生产成本反映投入一定的成本获得的物质收益的大小,而执政成本的投入不仅反映获得的物质收益,还有非物质性的收益等等。最后,生产成本和执政成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同,都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不同的是收益的内容不同。
理论界通常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执政成本的含义:一种是从执政资源的角度考虑,认为执政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为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而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3~5]。另一种是从经济学概念的角度考虑,认为成本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党的执政过程也是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因而必然也有相应的执政成本。执政过程的“产出”就是执政效益。为了获得执政效益,由党、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所付出的有关因素的总和就是执政成本[6 ~7]。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季建林就认为,执政成本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支付的人力、物力、财力[8]。薛瑞汉进一步指出,执政成本就是指执政所付出的代价,它一方面包括为了执政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包括没有执好政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危害和负面影响[9]。
二、执政成本与行政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执政成本和行政成本的关系并没有理清楚,甚至认为应该把所有的行政成本都纳入执政成本,认为“包括行政成本在内的执政成本问题成为时下的焦点话题”[10]。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依法领导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而且也领导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亦即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工作。由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国家或地方的大事从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策之后,要具体实施和变成现实,实现人民的利益与愿望,体现社会主义的方向和优越性,实现执政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经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执行这个关键的环节。
执政成本和行政成本用数学集合的概念来说就是一种“交集”关系,即他们有共同的一部分,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这里还有必要分析一下社会管理成本。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是政府社会管理;二是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与协调、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因此社会管理成本也包含两部分的内容——政府管理成本和社会自治成本。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成本和行政成本也是一种“交集”的关系。
三、 执政成本的分类
1.执政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以执政的显性成本来说,季建林认为,执政成本的内涵主要有:一是制度内消耗,包括各级行政开支、党务开支,这是易于考察的执政成本;二是制度外消耗,包括各种贪污腐败和不当执政行为所侵占、消耗的社会财富,这部分执政成本是隐性的,难以计划、控制[11]。本人认为,这部分执政成本可以分为纯粹执政成本和间接执政成本。
从广义上说,执政的经济成本还要考虑执政党推行改革的资源耗费,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这些经济资源消耗的总和,形成了执政党的经济成本,它反映执政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执政的政治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对已具有的公众对自己执政合法地位的支持与认同以及威望、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的消耗。对于执政党来说,掌握执政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主要的执政资源。执政党要谨防执政权的丢失,努力维护好“执政权”这一资源,保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有效掌控。执政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就是很宝贵的政治资源。主义、宗旨是无形的,但主义、宗旨作为一种资源在执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列宁说得更加明确,“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2],执政的过程也需要耗费政治资源。
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通过打天下而确立的执政合法性会逐渐淡出,执政党必须通过扩充新的政治资源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基础。
(2)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为使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信仰信念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付出的代价,以及为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发展而不断付出的物质和精神的代价。执政党都需要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执政的思想舆论上的支持。它的特点是无形和隐蔽,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执政党合法地位以及思想文化的支持和认同的变化上,也就是说这部分执政资源的耗费所产生的结果不太明显或者难以计算。这正如王长江先生所指出的:人们可能不难说出一次政府决策失误的成本,但却很难对执政党的纲领失误作出估价;人们可能会准确地看到一次错误的政策推行带来的后果,但却很难预测由此引起的对立情绪对执政党未来地位的影响。所以,执政的政治成本与收益、意识形态成本与收益是一种无形的投入和产出,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与比较,不能像评估经济成本那样来评估政治成本。
(3)执政的其他成本。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除了主要付出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文化成本外,还要支付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等等。
2.执政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关系
(1)任何一项执政成本的提高都有可能导致其他执政成本的提高。例如,执政的经济成本过高,往往会导致执政的政治成本、意识形态成本的提高。因为经济成本过高,就意味着国家机关行政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政府开支上而不是用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业上,这就使公众对执政党产生不满,信任度必然降低,这意味着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削弱,如果是因为特权滋生、腐败蔓延而导致经济成本过高的话,那就更会使公众对执政党的信心动摇,认同和支持降低,这时执政党就要以消耗自己已有的威望、影响力、号召力来弥补这种损失,这就意味着执政党的政治资源在减少,政治成本在提高。
与此同时,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的提高对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公众可能会对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质疑,甚至抛弃执政党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转而接受非主流意识形态,导致意识形态成本的提高。反过来,政治成本的提高也可能会导致执政的经济成本、意识形态成本的提高。
(2)任何一项执政成本的降低都可能会导致其他执政成本的降低。例如:执政党建立起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费用的降低等等意味着经济成本的降低,经济成本的降低使得国内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进而会塑造执政党的良好形象,提高公众对执政党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及其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巩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丰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淀,不断增强执政党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等等。这样,执政党的政治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在增加,执政的政治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在减少。而公众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越认同,执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越容易在公众中贯彻、执行,从而使执政党的经济成本就越小。这样,就实现了降低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这正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要努力实现和达到的,也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章原.重塑政府[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53.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0.
[3]朱兆中.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4).
[4]汪旻艳.从执政成本的角度看科学执政[j].唯实,2005,(1).
[5]李旺平.降低执政成本 提高执政水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5).
[6]胡月英.科学执政与执政成本[j].长白学刊,2005,(3).
[7]张江山.降低执政成本 提高执政能力[j].新东方,2005,(5).
[8]季建林.论执政成本[j].理论界,2005,(2)
[9]薛瑞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执政成本[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3).
[10]卫刘华.近年来执政成本问题研究述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1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上一篇:人大监督法律责任论
下一篇:浅谈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