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工回乡创业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
论文导读::新农村建设成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呈现出空心村的状态。通过公共政策的优惠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政府公共政策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空心村,回乡创业,公共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新农村建设成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农村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资。[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当大改观之后,新农村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由于农村收入相对较低,留在农村没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呈现出空心村的状态。新农村是为农民建的,但建设中的新农村却没有农民,这就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相悖,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地理意义“空心村”。如李卫华认为: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一些农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地闲置,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张昭则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iii]二是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如张志胜就认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iv]陈旭堂、王舒则更为简单地将在“空心村”概括为“缺乏青壮劳动力的农村社区”论文格式范文。[v]
当前情况下,对于空心村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两个维度出发:既要显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状态,又要体现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农村内部宅基地闲置或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不仅导致了新农村的“空心化”,更严重的后果便是与之而来的农村的衰落与贫穷。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给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新农村建设的空心村现状
为了客观地了解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们先后多次对延庆县井庄镇老银庄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汇总访谈记录6篇;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对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评价 |
对新农村前景的看法 |
||||
项目 |
比例 |
项目 |
比例 |
||
非常明显 |
4.80% |
会让农村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
18.10% |
||
比较明显 |
31.50% |
会对农村有些好处,但作用不会太大 |
42.90% |
||
一般 |
26.70% |
只是一场政治运动,不会有什么改观 |
25.70% |
||
不太明显 |
26.70% |
不清楚 |
13.30% |
||
非常不明显 |
10.50% |
———— |
———— |
是否愿意去村办企业工作 |
对政府投资重点的意见 |
对义务兴修基础设施的看法 |
|||
项目 |
比例 |
项目 |
比例 |
项目 |
比例 |
工资高了就去 |
13.30% |
扶植种植大户,解决大众就业 |
17.10% |
乐意参加 |
66.70% |
工资说得过去就去 |
34.30% |
补贴慰问贫困户 |
21.90% |
不想参加 |
10.50% |
不管工资多少就去 |
47.60% |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
25.70% |
给一定补贴才参加 |
22.90% |
不想去 |
4.80% |
村民平分掉 |
35.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