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5-11-10 10:48

论文导读::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投入。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为中心。这些工具及其设计上的不足造成了信息服务工作水平的低下。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

  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投入,但农民工对此的反应却远远不如政府的预期。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依然依靠自然结合的乡土人际关系,而非来自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究其原因,除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壁垒以外,重要的一点在于目前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水平过低,其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工作流程和标准还不够规范,这些工具及其设计上的不足造成了信息服务工作水平的低下,使其不仅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就业需求,还限制了公共就业机构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本文意图通过实地调研,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为中心,描述农民工就业服务及其工具设计的基本情况,在分析就业信息服务服务工具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阐释农民工就业服务工具设计的过程、内容和评估,为农民工就业服务工具的完善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1.概念与理论
  1.1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概念
  就业信息是指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毕业论文格式,包括劳动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社会职业变化,就业岗位供需情况,劳动用工制度,行业与职务的薪金水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等信息。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是就业服务主体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向农民工提供的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可分为村级劳动保障联络点,县乡级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输入地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就业信息服务工具就是就业服务主体为了满足农民工就职需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时采用的各种手段和载体。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按内容可分为实物工具如春风卡、宣传册、扑克、LED显示屏和联网的计算机、宣传栏、告示板、触摸屏和就业展板等;政策工具如小额贷款政策和减免农民工就业登记费用的政策;方法工具如招聘宣传和信息咨询技巧。按照信息服务的流程可分为信息服务工具、信息整理工具、信息发布工具和信息咨询工具。
  1.2工具设计
  工具设计可以表述为: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目标,按照一定程序,借助合理方法,使特定工具从构想变为实际操作手段的探索创新过程,本文中设计一词包含了研发、规范、整合3种含义。研发即研究与开发,指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对信息服务工具进行创新性的使用的含义。规范即对现有的服务工具给予一定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原来凌乱的工具得到合理的、科学的安置。整合则是将零散的要素通过某种规律或者规则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中国学术期刊网。
  乔纳森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即CLEs)理论,其CLEs设计模型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和社会背景支持。问题是整个学习环境设计的焦点和核心,其他五个要素的设计都要围绕着问题进行。在学习资源设计时要建立或利用信息资源库,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提供引导使用者正确查找信息的方法。这六个基本要素非常全面的概括了设计工作的步骤和应当考虑的因素,对于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内容和设计流程方面的有益启示。
  关于认知工具这一部分,乔纳森对认知工具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即认知工具是促使学习者参与并辅助特定认知过程的计算机工具。其中,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数据库、语义网络)建模工具、操作支撑工具和信息搜集工具需要重点考虑。他认为讨论技术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有意义学习的工具,那么到底技术和工具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硬件毕业论文格式,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实物工具,另一面是软技术如学习思想、方法、技巧等为非实物工具。非实物工具能够帮助他人获取信息、做出决策,使农民工能更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
  2.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的现状
  2.1 设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从设计主体来看,当前服务工具的设计主体是缺位的。政府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尽管已经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出于各种原因,还没有专业的部门和专门的人才对此进行设计性的工作,应当做好此项工作的部门没有做到位。
  从设计理论和流程来看,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就业服务工具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学界通常将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研究重点放在经验调查层面,例如城市融入、维权等方面,对于就业信息服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缺少可操作性强的研究设计。另外,有关实用工具设计问题的研究多套用产品设计中的基本流程,即发现问题、制作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评估及优化、设计结果的推广。本文采用了加以简化的设计流程,但此流程是否真正适合农民工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还有待实践的确认。
  2.2 服务工具的缺陷
  设计工作的不足,直接决定了服务工具的缺陷:
  首先,总体结构不均衡,发布工具多、服务工具少,服务工具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非常薄弱。2009年2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喜糠⒉剂恕杜┟窆ぞ鸵滴侍獾挠泄厍榭龊投圆叽胧罚募魅诽岢觯骸案鞯匾忧啃畔⑺鸭头⒉脊ぷ鳎谑涑龅睾褪淙氲刂浯罱ɡ臀穸越悠教ā薄4庸ぷ髂讯壤纯矗占哪讯纫对洞笥诜⒉迹虼耍谏霞睹挥兴烂疃挥性蛐缘囊笫保鞯胤降墓簿鸵捣窕雇≡窳四讯刃〉姆⒉脊ぷ鳎丛谂┟窆ぜ谐鲂械募窘谕菩写悍缧卸攘粝铝斯ぷ鞯暮奂#滞瓿闪俗ㄏ钚卸娜挝瘛5牵占蔷鸵敌畔⒎竦幕。狈ι杓坪侠淼姆窆ぞ?a href=6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毕业论文格式,即使发布活动搞得再轰轰烈烈铺天盖地,也是无的放矢大打折扣,它在大大提高农民工求职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尽管各级政府都在提出重视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收集,但目前仅能找到有详细规定的文件只?2005年的一份。
  其次,在服务工具管理方面,就业服务机构没有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造成了工具的闲置。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服务设施利用率很低,沈阳的鲁园农民工市场虽然有LCD大屏幕,但此经常屏幕不是一片黑屏就是关于市场的简单介绍,很少就业信息的滚动播放。农民工大量的聚集在市场周围,与招工者一样,选择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随机询问和面谈,使人感觉农民工市场的设备不过摆设而已。
  再次,从服务工具的层次和深度来看,目前的服务工具存在着简单、形式化、缺乏细化设计和消除时滞的办法,以市场劳务价格为基础测算人工成本,采集数据信息时处理方法的差异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
  3.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与评估
  3.1 基本步骤
  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前期调查,发现问题。全面了解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基本情况。一是从期刊、报纸、官方网站发布的农民工就业政策等文献中掌握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流变和现状。实地调查了解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情况,掌握先进的经验,获取实物工具,了解工作开展困难及原因,奠定设计工作的基础。
  第二步、分析问题,尝试理论,寻求设计的理论支撑。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调查基础上,摸清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分析其不足和可改进的空间。形成对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服务工具的内容、功能和特点方面的认识,分析服务工具定义的不清晰、内容的不明确和不完整、操作的不规范之处,找出服务工具的不足,明晰设计服务工具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解决此问题。
  第三步、设计工具、自查自省。信息服务工具可分为非实物工具和实物工具两大类,因此在设计层面也分为理论设计和实践设计。理论设计中对设计的概念、设计的目的意义、设计原则和对象等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在实践设计中毕业论文格式,首先针对现有服务工具及其设计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服务工具设计工作的主体及其聘用与建设进行了阐述,最后是服务工具的设计过程等,设计的具体实践内容及设计的评估验收、效果评价进行了整合与归纳。
  第四步、服务工具设计结果的评估与实验。由于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在国内似乎尚未实现,本文在选择设计结果的评估时,借鉴了项目评估的机构、评估程序和方法,在评估内容上尽量贴近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就业服务机构的内部使用需要。
  3.2 服务工具设计的评估
  设计使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将会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带来较大的提高,信息化是将来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但要想从得到收益,还需要在前期进行设计结果的评估与验收。
  其一,关于评估的机构与程序
  设计服务工具的评估工作应当坚持分类评定、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工作机制,设立相应的评估委员会和评估复核委员会,负责进行评估工作,如制定评估实施方案、组建评估专家组、组织实施评估工作、作出评估等级结论并公示结果。复核委员会负责社会组织评估的复核和对举报的裁定工作。
  评估工作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发布对服务工具进行评估的通知;(二)审核服务工具的设计主体参加评估资格;(三)组织考察和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四)审核初步评估意见;(五)公示评估结果并向设计主体送达通知书;(六)受理复核申请和举报。
  在评估期间,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有权要求参加评估的设计主体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参加评估的设计主体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其二,关于评估的内容和标准
  2001年7月,中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这个方案基本是按照指数法的思路,综合了波拉特法和指数法等国际上主要的指标体系的优点,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筛选,分别按国家确定的信息化6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将每个要素都分解为若干项具体指标,共计20项指标。实践中服务工具的设计评估可以按照此指标进行评估,但由于信息工具只是服务工具的一个子内容,服务工具还包含着流程、标准等非实物工具。
  对设计服务工具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主体、设计的内容、实物工具的效能和工具的方法四个方面进行。
  4.服务工具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服务工具的设计工作来看,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工作包含了对服务工具的开发性设计、整合性设计和规范性设计,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服务工具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4.1 服务工具的开发
  在技术层面毕业论文格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服务工具提供了最丰富的技术手段。除了目前已经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联网技术以外,利用电信技术和手机终端实现信息服务也可作为就业信息服务的工具之一。手机短信以移动电话(GSM、CDMA、小灵通) 为信息终端,是一种普及程度很高的信息交互手段,其普及使用的程度大大超过计算机网络终端,可突破空间束缚,实现广泛而便捷的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可以提升对就业信息服务的效用性;而且海量短信还有成本低和操作便捷的优势。目前农民工已经普遍使用了一部甚至两部手机,而且手机套餐中普遍含有上网流量,这就为信息收集提供了硬件基础。例如移动公司退出的飞信平台,可以随时便捷地将该平台及平台最新招聘信息传递给有需求的农民工,农民工也可以在飞信平台上自由的交流。
  在管理层面,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传统人事管理体制,贯通人才和劳动两个市场,做到一点登记,全市服务。南通市比较分析了人才市场信息系统和劳动就业管理服务系统的异同,搭建了数据交换库用来存储对方需要的业务数据,开发了数据交换的软件,进行自动比对并交换,从而实现了数据集中式管理。在人才市场服务大厅专设了城镇就业管理窗口,通过专线与金保工程数据库的连结,直接办理单位录用备案、退工手续及失业保险金审核等业务工作,实现了从代理招聘--录用备案--参保纳险--停保退工--失业保险金核定“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由于两个市场的贯通,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原来各自孤立的人员信息库已完全得到整合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同人、同城、同库”,实现了人员信息状态的唯一标识。
  4.2 服务工具的整合
  信息源一般分为实物型信息源、文献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和网络信息源。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实物型信息源是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三者在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信息,例如招聘会现场、职业介绍中心或者就业服务机构现场、座谈会等等。文献型信息源主要是指承载着系统的知识信息的各种载体信息源,例如与农民工就业信息收集相关的书籍、报刊和公文等中国学术期刊网。电子型信息源是指通过使用电子技术而实现信息传播的信息源,包括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信息源是指蕴藏在计算机网络的有关信息而形成的信息源。因此,应当对应不同的信息源,采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法进行。
  其一、方法性工具的整合
  社会调查法:它指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法直接从求职的农民工那里了解求职的具体需要,通过这个途径来收集信息。收集农民工就业信息时毕业论文格式,通常使用资料登记法,即就业服务机构提供规范的登记表格,由农民工或用工单位填写,完成后交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观察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座谈、深入就业服务工作实地采样、在现场进行观察利用录音、录相、拍照或者笔录等方法收集信息。当然,单凭观察是无法实现收集的信息目的的,它应当与询问法、实物性服务工具相结合,共同完成信息收集的目的。
  建立联系法:在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过程中,就业服务部门加强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采用上门询问和电话调查等信息调查的方式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与用工单位的联系,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就业信息,而且加强了就业服务部门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发展到用工单位主动与就业服务部门联系去招聘所需人员。
  网络搜集法:在农民工就业信息的收集中,有很多网络信息可以利用。例如,“民工网万千就业对接工程”是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指导,民工网主办, CCTV7《阳光大道》栏目、《农民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建筑》杂志社、《农家女》杂志社、中国农民工维权网等单位支持的大型关注农民工、关注职业蓝领就业的公益性活动。
  其二、信息服务工具的渠道整合
  渠道一:面向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专门机构。专门机构指全国各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同上级主管部门有密切联系,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所以该机构提供的信息可信度较高,也较为准确,而且专业对口性强。除此之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各类职业介绍所也会举行“双向选择就业会”、“供需见面会”、“农民工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招聘会”等。这些方式针对性、目的性非常强,可以当场签订协议?耘┟窆だ此担戎惫塾钟行省?
  渠道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含劳务输出及输入组织)。职介机构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载体,每年为单位和企业输送数以万计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机构通过电视、杂志、报纸、广播、宣传单、小手册等各种手段提供求职就业信息,以此来吸引求职者。一部分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还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提供从家乡到用人单位的直送,对于农民工而言,这样的渠道十分便捷和方便毕业论文格式,并且信息量多,获取务工机会也相对多些。
  渠道三:媒体广告。媒体是就业信息最为普遍的传播渠道,它包括公共场所公告板、宣传橱窗、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信息简报以及网络。这些渠道都可以收集和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满足农民工直观、长时间寻找并浏览招聘信息。尤其是就业信息简报,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参考时间长,除了刊登招聘岗位以外,还可以发布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资讯、创业项目、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公共部门服务电话、农民工维权中心电话等信息。。
  渠道四:就业网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人才信息网将近2500个,网上招聘每天在发布各用人单位提供的大量的信息。二代农民工通常会利用网络收集就业信息和已就业人士传授的就业经验、面试经验。
  渠道五:各类农民工NGO和NPO。尽管中国草根劳动NGO不足百家,但其在整个非政府组织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和使命感,在提升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服务了广大的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中不乏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集中在一起,成为服务农民工的一支生生不息的队伍中国学术期刊网。已经成为农民工服务品牌的有北京小小鸟打工热线、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等。
  其三、实物性工具的整合
  实物性工具,是指具体承载着信息的实物工具,包括图像、表格、各种柱状图、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管理软件等软件设备等。由于各地的工作条件参差不齐,难以要求装备统一的硬件设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求职的农民工提供用人信息服务。农民工通过填写申请求职信息表,经过就业服务的审核,就可在就业服务机构网络发布求职信息。
  4.3 服务工具的规范
  服务工具的使用人员方面:应当从管理制度方面加以规范和补充。从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角度出发,服务工具中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和处罚制度,只有有奖有罚,才能避免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作为现象。
  服务工具的评价标准方面:针对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评价工作标准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服务工具评价项目应当分为多种多类,基本应当包括的有总体评价、分期评价、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价、来自服务对象农民工的评价、对服务工具软硬件使用情况的评价及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政风行风评价。
  服务工具的利用率方面:信息的利用率即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比率的高低直接表明了收集信息服务的水平高下,例如它与使用服务工具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信息平台的内容是否健全,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很强的识别信息的能力都有密切的联系。
  工作的自检方面:工作是否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信息反馈是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工作的偏差,并根据偏差进行调节和改进毕业论文格式,起的是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没有自检性质的信息反馈系统,则较容易给工作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机构应当将信息反馈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各种数据作分析以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5.结语
  目前,全国各地几乎都启动了面向农民工就业的服务项目,但由于资源受限,渠道简单,内容不充实,操作不规范,难以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尽管困难重重,但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细化就业信息服务的流程、完善其内容和规范标准,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必走之路。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信息收集、提供信息服务是日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设计层面,对信息服务工具进行了整合性的设计,为日后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基础。
  长期作为农民工输入地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若就业机构健全、人员充实且素质高、服务设备和软件齐备、科学技术手段先进,就业服务经验有丰富积累的条件下,或许可以考虑进行服务工具的系统性设计和专项试点。

参考文献:
en D H,What is cognitivetools?In:Kommers P,Jonssen D,Mayes J, ive Tools for Learning. Berlin: Springer-Verlag Publications, 1992
2.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28-333.
3.王艳,杨文选,陈娜娜.构建就业信息平台疏通农民工就业渠道.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98-101.
4.孟庆伟.人力资源管理通用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0.
5.吴红宇.农民工对政府政策的需求调查及政策建议—基于764份问卷调查表的分析.改革与战略,2008(1):70-73.
6.陈军.农民工求职的信息短缺问题研究——一个信息不平等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5(5):83-85.
7.我国首次公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人民网,2001年7月29日.
 

上一篇:以城市化的角度看北京人口发展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政府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