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以来,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开办。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分层办学原则,将现有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三种类型。据此,行政管理专业也应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本文以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
一、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所以,行政管理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行政管理专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其行政职能依法在组织系统内部所进行的各项组织管理活动。政府的行政管理者就是在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即公务员。广义行政管理指一切社会组织在其职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既包括公共部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第三部门等公共行政管理,也包括私营部门——企业单位等的企业行政管理。根据我国政府机关人事制度管理的特点以及行政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社会需求,行政管理专业应该以广义的行政管理为培养目标。
(一)政府机关人事制度管理影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2007年11月6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公务员录用的原则、报考条件、招考程序和方法以及纪律与监督等做出了全面规定。这就意味着行政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要想成为公务员必须通过人事部门的公开考试,才能进入,任何专业包括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优惠特权。如果只选取狭义行政管理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很大困境,一旦考不上公务员就很难找到对口部门就业。
(二)现有行政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决定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
据调查,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于企业单位者居多,即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考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的岗位较少,即公共行政管理。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能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行政管理以及能在企业从事企业行政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企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弥补企业急需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协调、服务、管理的功能。但是企业行政管理与公共行政管理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归根结底就在于行政管理客体的性质不同。企业行政管理属于私人领域,而公共行政管理属于公共领域。据此,企业行政管理职能是:协调企业与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服务方面,以服务为本,为业里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个部门做好服务,为每一个与企业有联系的单位做好接待、咨询服务等;在管理方面,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通晓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拥有一定的企业——政府间的协调能力、调研规划及决策支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行政文书写作能力等,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胜任行政管理、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
(一)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1. 全球行政改革实践,为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提供借鉴。以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正式开始。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公共行政改革。总体说来,这场改革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重新审视和调整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转变和精简政府职能;二是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绩效和提供服务的质量。它们在削减职能、精简机构、改革文官制度、为公民服务、放宽规制、政府业务合同出租、打破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社会化、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我国的社会变迁和行政体制改革,为科学定位提出全新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社会职能将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机构得以产生并迅猛发展,主要有:行使行政职能的非政府机构(气象局、商标局等)、各种行业联合会(商会、贸易促进会等)、监督市场运营的中介机构(评估机构、计量组织等)、协助政府规范和管理行业的机构(轻工、纺织协会等)、为市场顺利运行提供服务的机构(会计、律师、拍卖、仲裁、信息咨询组织等),以及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各种学会。
为此,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扎实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行政助理、办公室事务等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善创新、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行政管理具有独立性和跨学科性。一方面,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体系等。另一方面,它又是典型的在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
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有相关的概念、原理、规律,并通过逻辑关系,形成独特理论体系。同时,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不能脱离行政管理的实际,必须借助现存企事业单位、政府的实体、行政运行的现象和具体的领域,而且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行政实践,提高行政效率,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又表现出极强的实践性。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采用“公共行政+企业行政”的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公共行政+企业行政”的复合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公共部门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技能,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
第二,突出培养两项专业能力。(1)政策法规执行能力。政府经济资源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将极大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需要既熟知政府政策又精通企业管理的桥梁式人才。因此,从法律、政策、企业行政管理三个层面开设系统课程,使学生成为熟练掌握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补贴政策、优惠政策等,并能在沟通企业政府间的关系中,协助企业获得政府的经济资源。(2)办公室事务操作能力。通过现场观摩、计算机模拟与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以及沙盘训练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办公室行政、内外关系协调、会议管理、文档管理、行政文书写作等实务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培养行政总监奠定基础,增强职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
第三,加强培养三项综合素质与能力。(1)基本素质与发展潜能。开设《中外文化经典导修》系列课程,指定阅读经典名着书目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强化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教育,培养良好的中外文化素养、深厚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2)主体性与创新、创业能力。开设《自我设计与开发》系列课程,整合利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与平台,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与开发实践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与开发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创业能力。(3)适应国际化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从专业理论和语言两个层面开设系统双语课程,使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与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三、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
(一)课堂教学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应该依据专业特色设计更有利于专业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方式。
1.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课堂教学法。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更需要综合分析能力、控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等。案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换位”教学法是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法。所谓换位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换位思考、换位理解、换位体验,使教学主体、客体全身心地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去,以达到全方位、多角色、重实践、高效率目的的教学方法。“换位”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主客体换位,即师生间的换位;教学客体之间换位就是学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换位。大学生要学好行政管理学,必须热爱行政管理这一职业,必须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行政管理人角色里去,以一个行政管理人的视角去观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主动扮演行政管理者的各种角色。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校内实验(或实训)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大学教育期间的课外实践主要有:校内实验(或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验(或实训)主要是校内社团活动,即第二课堂;在实验室进行实训。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更应该重视校内实践。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计划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行政应用文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来提高。开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一旦养成了喜欢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事半功倍了。如参加演讲协会来组织校内大学生演讲比赛,提高自己的计划组织能力;参加记者协会’组织人物采访以及市场调查活动,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力。通过多种社团活动,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以更高的素质适应将来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实验室进行实训也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校外社会实践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1. 学生主动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学生应该认清形势,主动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保证顺利就业。为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假期,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主要有:做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教师可以做引导),到某一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等。参加社会实践既能了解当前社会的用人趋势,又能发现自己与实践所需能力的差距;既能磨炼实际工作克服困难的毅力,又能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心,这些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体验是校内学习不可能得到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更快地成熟和发展。
2.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般情况下,大学二年级才陆续学到某些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行政管理专业,更快地投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去,应该在大学二年级安排专业认识实习,三年级安排专业课程实习,四年级安排毕业实习。在认识实习的安排上,学校应该分别安排学生到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行政管理岗位去认识,把大学生亲自到单位“看”与“他人的讲”结合起来,加快对行政管理岗位的认识,时间不得少于两周。在专业课程实习的安排上,应该把学生安排到某一单位,让大学生亲自“做”某一项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周。在毕业实习的安排上,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将学生自己寻找单位和学校安排实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安排到某一单位的具体行政管理岗位上,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每次的社会实践后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并书写实习报告。
上一篇:行政管理现代化评价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