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与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08 09:5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性日益
  
  高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和行政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实施教育、科研和师生管理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保证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它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调节功能。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一、高校行政管理所面临的现状[1]
  (一)行政权力泛化
  由于目前的高等教育在管理上主要沿用的是机关行政管理体制,这使得行政权力易于泛化在高校组织当中;从而也使得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变得比较普遍和严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直接导致学术权力萎缩,从而使得其自身服务功能也大为削弱。进而造成了“官本位”观念在一些高校盛行、行政与学术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严重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服务职能削弱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是指高校行政职能部门为教学科研、基层、教职工、学生等各方面提供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轻慢、服务效率低下等旧式机关作风,有时甚至还出现有偿服务的不良倾向。
  (三)队伍素质不高
  在现实中国的高校中,各级领导往往不太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有些领导在行政人员安排上,常不考虑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特长以及爱好之间的关系,既不对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也不明确和定位其工作岗位的职责。许多高校的行政人员,是在对本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上岗的。这就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随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加快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已刻不容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高校实现和谐、可持续化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定位[2]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沿袭政府机关管理模式已有很长的历史,虽几经改革,但政府机关模式的影子仍存。从目前情况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仍有很大的空间。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从定位来说,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应该是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形成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化管理机制的管理形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树立新管理理念
  学校实现管理模式的根本转换。一是从政府办学的束缚中走出来,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管理学校。二是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真正建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解放生产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改革的标准应该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学校持续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高校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引导力;有利于根本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
  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之后,还应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落实,因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要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要落实决策层的负责制。决策层的每个人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克服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和公正性。二是要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制。每个职能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目标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所以应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三是要改革人事聘用制度,缩减庞杂的行政队伍。在人事选用上,实行公开、公平、竞聘上岗,任人唯贤唯能。另外,合理设岗设编,能者重任,不能胜任者转岗或淘汰,不断增强行政管理队伍的活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人,尤其是高校的领导者。领导工作涉及到如何创造一流组织,如何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指导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等方面。领导得力,管理则有序。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官僚主义、本位主义都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才能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服务教学、科研的管理改革目标和定位能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同。制度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载体。对人才爱护和尊重人才,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是要考虑人的自然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知识群体中各人都有自已的职业追求,因此也有自已的工作方式和个性,尊重知识群体的工作方式和个性,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人在社会中都以不同的角色出现,什么角色干什么事。在对知识群体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知识群体的个性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把他们当成活生生的、充满感情的人来对待。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对策[2-3]
  (一)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应抛开原有机关管理模式,参照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思路,实施岗位责任制。按照权责相应的原则,明确每位行政人员在享受一定岗位待遇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行使权力时,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从而强化行政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去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发现问题,适时调整管理方案,努力优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强化执行能力
  行政执行是贯穿于全部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目标最重要的行政活动。鉴于行政执行具有目标性、经常性、务实性、强制性和时效性等诸多特点,这也使得行政执行成为一项有明确目标导向、反复经历重复劳动过程、强制贯彻行政意志、时间要求限制多的行政管理活动。可以说,行政执行既是行政管理目标实现的手段,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有力的执行,再正确的决策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三)适当分散权力
  权力结构的调整是推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改革进程的推进,分配制度、用人制度、领导决策制度、组织机构的调整等各项改革,最后必然归结到高校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从我国高校纵向权力结构审视,多数学校通过改革已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但学校如何与学院分权仍是一个在探讨中的问题。鉴于权力过份集中在上层的现状,有必要将权力重心下移,使院系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四)完善决策机制
  正确的决策通常源于集体智慧和客观实际,而集体智慧又推动了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中,不少高校往往是决策多、执行少;开会多、落实少;布置多、检查执行指导少,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要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实行决策民主,广开言路。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术行政管理几乎代替学术民主管理,广大教师置身事外,缺乏对学校目标任务的认同感,降低学校凝聚力和活力,亦即降低了学校生产力。为此,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决策机构、咨询审议机构和监督机构,并赋于应有的实在职能,广泛发挥教师民主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权力。
  (五)提高队伍素质
  现代大学组织的复杂程度、功能扩张、参与社会领域之深入,使得管理大学本身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基于对大学本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管理的客观要求,推进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与程度便成为迫切的需要。要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改造,进一步合理配置行政编制,减少冗员。要不断加大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适时、大胆地提拔和起用那些专业知识功底扎实、管理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年轻人,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进行历练和培养。要充分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建设一支高效率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是一项综合和复杂的工程,这不仅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需要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自身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究。然而遗憾的是,当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恰恰在这点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管理就是服务,既然是服务,则态度为要,对管理者管理水平的要求则在次。二是对学校行政本身的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机构和编制改革片面强调精简,定编缺乏弹性,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缺乏时间保证和政策支持。三是误把高学历或高职称教师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当作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就高校本身而言,要推进管理的专业化,首先必须摒弃“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树立“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提高管理的专业化和造就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措施。强调学历不是唯学历论,而是要求管理者有较高的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不能混同于某个专业的专家化,不能把优秀的学科专家提拔成蹩脚的管理家。
  
  参考文献
  [1]於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教育与现代化,2006(4):54-58
  [2]曾金仙.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7):11-12
  [3]贾海军.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9(2):24-26

上一篇:知识经济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行政管理院校大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