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开支精细化管理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07-02 14:17
受全球 金融 危机的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幅大幅放缓,进入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今年1~5月财政收入出现连续负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大幅增加财政支出,确保“三农”、 教育 、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确保财政支出的民生保障功能。本着 科学 发展 观的理念,笔者认为,为抵御国际金融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持我国 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危机当前,应加快推进行政开支精细化管理,以节省不必要的支出用于更具有带动效应的民生领域,以此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是支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社会公众高度关注,节支效果较为明显的重点领域进行。
一、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行政节支重要性
据专家估计,我国政府机关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是美国1999年平均水平的133%。我国公务员人均纸张耗费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某些城市政府机构人均耗能量、用水量和用电量分别是当地市民的几倍以上。开支中的浪费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政府会议浪费,会议规格、标准、档次不断升高,有些成为变相的公费 旅游 ;公务用车、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浪费;能源和资源浪费;“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等。政府浪费的本质是公共资源浪费,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够。我国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多年来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具体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开明程度。各级人大、政协、审计、检察院和上级监督等都属于对官员的体制内监督,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和监督乏力造成了滋生政府浪费的土壤。
2.执行预算的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执行弹性化和容易变通的特点为官员大手大脚地花钱提供了便利。
3.社会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过程程度不够。政府官员掌控着公共资源的定价和配置权,缺乏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参与决策的机制,这也导致了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
4.行政成本考核范围不够。由于公共资源归全民所有,公共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造成实际上所有者的缺位。没有把节省公共资源的责任落实到人,在责任主体缺位,又缺乏公众监督和 法律 惩戒的条件下难免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当占用。此外,我国考核官员政绩主要看gdp、财政收入、引进外资及出口创汇等指标,使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由此可见,行政节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性。
二、解决收支矛盾的的重要举措——实施行政支出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对行政公用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1.加强出国(境)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要细化出国审批程序,建立出国计划与经费联审制度,对出国费用实行总额控制,限制出国人数和天数,严格对出国团组日程的审查和监督程序,实行将因公出国经费全部纳入专项预算管理制度。
2.推进公务用车精细化管理。强化公务用车编制管理,细化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完善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制度,确保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的降低。在摸清本地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职领导的职数及职工人数的基础上,重新核定车辆编制,规范公务用车配置。公务用车主要分为领导工作用车和业务用车,经调研分析建议:正县(处)级单位的正职定编1辆领导工作用车,其副职领导工作用车按职数定编:3人2辆、5人3辆、超过5人的则每增加2人增编1辆,但本单位人员编制在30人以内(含30人)的,副职的领导工作用车定编不得超过3辆(含3辆),编制在50人以内(含50人)的,副职的领导工作用车定编不得超过4辆(含4辆);业务用车的定编按每10~15人定编l辆。其中编制在20人以内(含20人)的只可定编1辆。另外要细化、优化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和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建立闲置公务用车的调剂使用制度,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建立公务用车里程签字确认及公示制度,逐步推行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用车成本。
3.接待费用支出精细化管理。首先公务接待一律按标准实行工作餐,严禁超规格、超标准接待。要实行定点接待,餐饮要突出地方特色,一律不上海鲜,不上香烟;其次,要细化财务制度,严格公务接待报销单据要求,以严密的、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来堵塞公务接待的黑洞;再是要把各部门、各单位、各类项目的公务接待制度范围、条件、标准、总额等制度规范和消费明细向社会公开,实行公务接待公示制度。
4.会议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会议分类管理和综合定额制度,明确会议审批权限,细化会议审批要求,从严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会期,尽量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细化会议费用报销标准和单据要求,加大对会议费支出的监督检查力度。
5.差旅费支出精细化管理。严格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出差人次和天数。出差人员不得超标准乘坐 交通 工具、超标准住宿、超标准开支其他费用。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招商、参展等名义公款 旅游 。
6.水、电、油等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重视节约资源工作,以节约用电、用水、用油、办公费用、文件印刷费、通信费用为重点,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切实发挥党政机关在建设节约社会中的表率作用。要尽快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考评目标责任制,制订公共机构节能考评办法,把目标和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单位、人员。
(二)加强对职务消费的精细化管理。目前职务消费管理存在着制度激励机制不足,标准控制不准,运行过程失范,监督约束较差等管理不够精细化的问题。对此,首先应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取缔职务消费预算外列支渠道,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强化收支两条线,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从源头上落实对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和监督。其次 科学 界定职务消费性质,合理核定职务消费范围和标准,做到职务消费的预算编制精细化,硬化预算约束。再是严格实行零基预算,标准一年一定,在上年执行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坚决裁减不合理部分。最后实现公务消费监督的精细化,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外,都应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公布,让公民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评价权。
(三)推行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首先出台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实施条例、细则,形成完善的 法律 体系,作为政府采购操作的精细规范。其次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采购人员内部控制制度,应从预算、立项直至货物验收等各个环节层层解剖,分工细化,相互监督,实行链条化管理,避免少数人或少数部门独享决策权。
(四)加强办公用房资源精细化管理。应采取集中办公模式,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整合”集中办公模式,通过调剂整合现有办公用房资源,将多个单位集中在一起办公;二是“统建统用”集中办公模式,即由政府统一建设综合办公大楼,然后将多个单位集中在一起办公。在整合利用办公用房后,又由政府集中投入财政资金,统一实行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
(五)加强资产处置精细化管理。首先对经营性资产收入实行比例分成,一部分上交财政,一部分留单位自用,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统筹使用经营性收入,用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津补贴发放,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从源头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管理;其次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依托社会中介机构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处置资产,通过规范程序公开处置房屋、土地、汽车等资产,充分盘活存量资产。
(六)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行政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金财工程”数据平台作用,把数据库为主的技术管理走向以数据分析为主的应用管理,充分扩展数据库涵盖范围和深度,运用财政数据分析模型,挖掘精细化管理的新途径。
(七)科学运用绩效评价手段,促进行政支出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设定绩效目标,按照控制指标比如《落实厉行节约要求有关情况统计表》的形式,告知被评价单位并督促其抓好整改落实;其次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对严重超过控制指标的单位,责成其写出书面说明并停拨经费,直至该单位经费支出纠正为止。对控制指标超过10%的单位,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行政问责,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一、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行政节支重要性
据专家估计,我国政府机关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是美国1999年平均水平的133%。我国公务员人均纸张耗费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某些城市政府机构人均耗能量、用水量和用电量分别是当地市民的几倍以上。开支中的浪费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政府会议浪费,会议规格、标准、档次不断升高,有些成为变相的公费 旅游 ;公务用车、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浪费;能源和资源浪费;“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等。政府浪费的本质是公共资源浪费,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够。我国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多年来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具体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开明程度。各级人大、政协、审计、检察院和上级监督等都属于对官员的体制内监督,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和监督乏力造成了滋生政府浪费的土壤。
2.执行预算的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执行弹性化和容易变通的特点为官员大手大脚地花钱提供了便利。
3.社会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过程程度不够。政府官员掌控着公共资源的定价和配置权,缺乏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参与决策的机制,这也导致了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
4.行政成本考核范围不够。由于公共资源归全民所有,公共资源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造成实际上所有者的缺位。没有把节省公共资源的责任落实到人,在责任主体缺位,又缺乏公众监督和 法律 惩戒的条件下难免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当占用。此外,我国考核官员政绩主要看gdp、财政收入、引进外资及出口创汇等指标,使官员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由此可见,行政节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性。
二、解决收支矛盾的的重要举措——实施行政支出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对行政公用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1.加强出国(境)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要细化出国审批程序,建立出国计划与经费联审制度,对出国费用实行总额控制,限制出国人数和天数,严格对出国团组日程的审查和监督程序,实行将因公出国经费全部纳入专项预算管理制度。
2.推进公务用车精细化管理。强化公务用车编制管理,细化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完善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制度,确保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的降低。在摸清本地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职领导的职数及职工人数的基础上,重新核定车辆编制,规范公务用车配置。公务用车主要分为领导工作用车和业务用车,经调研分析建议:正县(处)级单位的正职定编1辆领导工作用车,其副职领导工作用车按职数定编:3人2辆、5人3辆、超过5人的则每增加2人增编1辆,但本单位人员编制在30人以内(含30人)的,副职的领导工作用车定编不得超过3辆(含3辆),编制在50人以内(含50人)的,副职的领导工作用车定编不得超过4辆(含4辆);业务用车的定编按每10~15人定编l辆。其中编制在20人以内(含20人)的只可定编1辆。另外要细化、优化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和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建立闲置公务用车的调剂使用制度,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建立公务用车里程签字确认及公示制度,逐步推行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用车成本。
4.会议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会议分类管理和综合定额制度,明确会议审批权限,细化会议审批要求,从严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会期,尽量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细化会议费用报销标准和单据要求,加大对会议费支出的监督检查力度。
5.差旅费支出精细化管理。严格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出差人次和天数。出差人员不得超标准乘坐 交通 工具、超标准住宿、超标准开支其他费用。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招商、参展等名义公款 旅游 。
6.水、电、油等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重视节约资源工作,以节约用电、用水、用油、办公费用、文件印刷费、通信费用为重点,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切实发挥党政机关在建设节约社会中的表率作用。要尽快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考评目标责任制,制订公共机构节能考评办法,把目标和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单位、人员。
(二)加强对职务消费的精细化管理。目前职务消费管理存在着制度激励机制不足,标准控制不准,运行过程失范,监督约束较差等管理不够精细化的问题。对此,首先应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取缔职务消费预算外列支渠道,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强化收支两条线,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从源头上落实对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和监督。其次 科学 界定职务消费性质,合理核定职务消费范围和标准,做到职务消费的预算编制精细化,硬化预算约束。再是严格实行零基预算,标准一年一定,在上年执行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坚决裁减不合理部分。最后实现公务消费监督的精细化,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外,都应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公布,让公民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评价权。
(三)推行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首先出台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实施条例、细则,形成完善的 法律 体系,作为政府采购操作的精细规范。其次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采购人员内部控制制度,应从预算、立项直至货物验收等各个环节层层解剖,分工细化,相互监督,实行链条化管理,避免少数人或少数部门独享决策权。
(四)加强办公用房资源精细化管理。应采取集中办公模式,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整合”集中办公模式,通过调剂整合现有办公用房资源,将多个单位集中在一起办公;二是“统建统用”集中办公模式,即由政府统一建设综合办公大楼,然后将多个单位集中在一起办公。在整合利用办公用房后,又由政府集中投入财政资金,统一实行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
(五)加强资产处置精细化管理。首先对经营性资产收入实行比例分成,一部分上交财政,一部分留单位自用,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统筹使用经营性收入,用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津补贴发放,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从源头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管理;其次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依托社会中介机构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处置资产,通过规范程序公开处置房屋、土地、汽车等资产,充分盘活存量资产。
(六)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行政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金财工程”数据平台作用,把数据库为主的技术管理走向以数据分析为主的应用管理,充分扩展数据库涵盖范围和深度,运用财政数据分析模型,挖掘精细化管理的新途径。
(七)科学运用绩效评价手段,促进行政支出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设定绩效目标,按照控制指标比如《落实厉行节约要求有关情况统计表》的形式,告知被评价单位并督促其抓好整改落实;其次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对严重超过控制指标的单位,责成其写出书面说明并停拨经费,直至该单位经费支出纠正为止。对控制指标超过10%的单位,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行政问责,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上一篇: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论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