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
发布时间:2015-07-02 14:18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制度建设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人均资产相差悬殊,苦乐不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不同地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缺乏约束,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
2.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较为普遍,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水平较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损失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资产有偿使用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3.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重分配、轻监督”,一些单位的资产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没有纳入财政管理体系;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行规则紊乱,收益不断转化到部门甚至个人手里,运行费用和资产损失却统统由政府买单,国有权益被不断侵蚀;一些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清,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土地等国有资产的价值没有按市场规则的要求进行计量,普遍存在“失真”和“失实”现象,对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规模缺乏准确统计,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使用和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导致资产流失。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涉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三个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具体来说,财政部门,一是要管好政策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要关注关键环节。从源头上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要管出整体效应。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一个侧重资产全面管理及整体运行质量监管的平台,把每一项工作都纳入到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提高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外,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并向财政部门提出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意见,编制资产配置项目预算,完成本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承办职责范围内或财政部门授权的资产管理工作。对内,各主管部门需要结合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需要,在统一的管理制度框架下,制定和完善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在规定权限内审核审批资产管理事项,组织实施对本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协调和组织部门内部资产调剂工作,推动资产共享、共用,盘活资产存量。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环节的工作,它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产权、实物资产和资产账目的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管理内部责任制,避免盲目配置、闲置和浪费资产,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本单位资产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事项,确保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1)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机制。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和基础,预算管理是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的有效手段,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算约束机制,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对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实行项目预算审核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要把资产管理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维护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重要抓手,增强资产管理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资产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2)完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在资产配置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清查结果,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资产的均等化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分类制定统一和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实物费用定额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存量,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合理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资产使用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盘活存量,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同时,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实行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审批制度和等级备案制度,对单位的对外有偿使用资产实行跟踪管理。在资产处置环节,财政部门要以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和加强收益监管为重点,细化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调剂、申报程序、审批权限以及收益收缴等,把资产处置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序的资产管理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中介专业评价鉴定机制,建立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实行评估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在资产管理基础环节,各部门要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3)逐步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考核机制。财政部门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省级财力供给状况等,分类测算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均等化水平,及时为资产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职能需要、功能属性、公共服务标准、公共服务质量等,建立资产投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资产占有使用目标考核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长远目标模式和长效机制。
(4)建立资产整合和调剂机制。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建立资产的调剂使用制度,构建一个统一的调剂资产管理平台,逐步改善资产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财政部门在审核部门和单位的资产配置申请时,能够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通过存量管理,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节约政府公共资源。同时,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积极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以及部分价值昂贵、使用率不高的专用设备试行专业化集中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单位需要的该类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申报配置和管理。
(5)建立资产分类管理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资产要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要求实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剥离出来,盘活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
3.夯实管理基础,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是夯实管理基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标准,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事项申报审批和等级备案制度,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情况,为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
三是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到职能、机构、人员到位,以更好地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以提高资产管理干部思想和业务素质为核心,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职能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制度建设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人均资产相差悬殊,苦乐不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不同地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缺乏约束,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
2.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突出,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较为普遍,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水平较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损失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资产有偿使用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3.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重分配、轻监督”,一些单位的资产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没有纳入财政管理体系;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行规则紊乱,收益不断转化到部门甚至个人手里,运行费用和资产损失却统统由政府买单,国有权益被不断侵蚀;一些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清,产权和实物管理混乱,土地等国有资产的价值没有按市场规则的要求进行计量,普遍存在“失真”和“失实”现象,对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规模缺乏准确统计,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使用和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导致资产流失。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1.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涉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三个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具体来说,财政部门,一是要管好政策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要关注关键环节。从源头上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要管出整体效应。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一个侧重资产全面管理及整体运行质量监管的平台,把每一项工作都纳入到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提高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外,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并向财政部门提出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意见,编制资产配置项目预算,完成本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承办职责范围内或财政部门授权的资产管理工作。对内,各主管部门需要结合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需要,在统一的管理制度框架下,制定和完善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在规定权限内审核审批资产管理事项,组织实施对本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协调和组织部门内部资产调剂工作,推动资产共享、共用,盘活资产存量。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环节的工作,它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产权、实物资产和资产账目的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管理内部责任制,避免盲目配置、闲置和浪费资产,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本单位资产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事项,确保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2.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发展
(1)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机制。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和基础,预算管理是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的有效手段,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算约束机制,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对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实行项目预算审核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要把资产管理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维护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重要抓手,增强资产管理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资产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2)完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在资产配置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资产清查结果,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资产的均等化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分类制定统一和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实物费用定额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存量,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合理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资产使用环节,财政部门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盘活存量,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同时,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实行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审批制度和等级备案制度,对单位的对外有偿使用资产实行跟踪管理。在资产处置环节,财政部门要以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和加强收益监管为重点,细化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调剂、申报程序、审批权限以及收益收缴等,把资产处置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序的资产管理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中介专业评价鉴定机制,建立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实行评估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在资产管理基础环节,各部门要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3)逐步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考核机制。财政部门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省级财力供给状况等,分类测算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均等化水平,及时为资产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职能需要、功能属性、公共服务标准、公共服务质量等,建立资产投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资产占有使用目标考核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长远目标模式和长效机制。
(4)建立资产整合和调剂机制。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建立资产的调剂使用制度,构建一个统一的调剂资产管理平台,逐步改善资产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财政部门在审核部门和单位的资产配置申请时,能够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通过存量管理,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节约政府公共资源。同时,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积极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以及部分价值昂贵、使用率不高的专用设备试行专业化集中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单位需要的该类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申报配置和管理。
(5)建立资产分类管理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资产要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要求实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剥离出来,盘活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
3.夯实管理基础,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是夯实管理基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标准,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事项申报审批和等级备案制度,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部门和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情况,为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
三是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到职能、机构、人员到位,以更好地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以提高资产管理干部思想和业务素质为核心,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职能的需要。
上一篇:论如何加强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下一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