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测机构质量管理
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是检测机构存在的基础,而要做到检测数据的精准、可靠,先要做到的就是质量管理。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质量体系的框架下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手段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完善和运行。文章对检测机构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质量管理是保证检测机构顺利运行、保证检测机构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检测依据现行有效的必要手段。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检测质量是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是检验检测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方面,其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其重点。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检测机构检测的工作准则,体现了检测机构自身的特点,并符合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质量目标必须要切实可行,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过高难以完成,过低也失去了意义。质量目标要量化,应该有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完成措施,要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制定下期的工作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检测机构都明确量化了自己的质量目标,但是缺少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存在多年不变的现象。这样的质量目标既不能有效地反映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质量改进。
2 质量控制
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测机构应该执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把检测结果误差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限度内,使检测数据能够达到检测工作所要求的质量,同时质量控制也是验证新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可靠性的一种必要手段。
2.1 质量控制的分类
2.1.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检测机构对其内部检测活动进行自我监控的过程,具体方式有校准曲线检查、定值标准物质测定、空白实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平行样分析和加标回收率分析等。
2.1.2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对不同检测机构及其分析人员检测质量进行考察的活动,通过核查检测机构间数据的可比性,确定检测机构报出可接受的检测结果的能力,并且协助各相关检测机构发现自身问题,提高检测质量。通常采用指定同一方法测定或者不指定方法、仪器检测同一标准样品等方式对检测机构间质量进行评价。
2.2 质量控制方式
2.2.1 多次(一般6次)测量空白样品,计算方法检出限。
2.2.2 选择检验方法并对所选方法进行精密度偏性分析试验,确定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2.2.3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该方法测量限值。
2.2.4 进行不同方法间的比对实验。
2.2.5 定期开展质量考核、对样品复检和加强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等。
2.2.6 绘制质量控制图。
2.2.7 开展常规质量控制实验:空白试验、样品平行试验、加标回收试验、标准物质试验等。
3 质量保证
3.1 检测人员
3.1.1 检测人员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与其从事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想要做好检测工作,检测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检验经验,具备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承担所需要担任的检验项目。
3.1.2 人员培训。检测机构管理层应根据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人员需求技能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在新标准、技术规范发布后,检测机构应对新方法或技术规范及时进行宣贯和方法确认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人员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并随时监督、跟踪计划的实施,进行培训有效性的考核和评价并保存人员培训各阶段的记录。
3.2 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
3.2.1 检验设备。评审准则规定:具有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检验设施是进行检测活动的必需工具,也是检测机构技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检测机构应根据所要开展的检验项目,按相关标准规定配置相应质量和数量的符合检验需求的检验设备。
3.2.2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评审准则规定,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已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检测机构做好检验设备使用前的量值溯源工作,是保证检测结果正确可靠的前提。检测机构应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维护计划,并明确相应的部门或人员组织实施。对不能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检测用仪器设备,应采取实验室间或实验室内部比对、能力验证等方法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
3.2.3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检测机构应建立并实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后,应对核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当发现核查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信时,应立即停止该仪器设备的使用,贴停用标识,并立即联系工程师进行维修,修复后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经再次检定或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3.2.4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标准物质是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物质。评审准则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测机构在购买标准物质时应首选国家级、有证标准物质,并做好对标准物质供应商的评价和定期确认。若无有证标准物质可用时,检测机构应通过比对实验、能力验证等方式证明量值的正确和溯源。标准物质必须严格按照证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保管。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机构应注意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期限,严禁使用过期的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滴定溶液时应严格按《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要求进行,做到双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级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的相对值0.15%,测定结果取两人共八平行结果的平均值。
3.3 试剂和耗材
3.3.1 试剂和实验用水。试剂和实验用水是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一批试剂的好坏与否和实验用水的级别都可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检测活动中一定要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方法要求采用相应纯度的试剂,可以采用较高级别的试剂但严禁使用低级别的试剂,实验用水也须遵照这一原则。
3.3.2 实验耗材。实验耗材也是影响实验数据的重要因素之一。玻璃量器同样也应该定期检定/校准,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在选择玻璃耗材时,标准曲线和平行样品选择的量器应是同一批次,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系统误差;带有刻度的玻璃器皿不能加热,以免影响其称量准确度;玻璃量器出现挂壁等情况应及时清洗,但清洗时不应对其内壁产生破坏,以免影响其刻度。
3.4 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检测标准是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活动的依据性文件,也是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检验标准时应优先选择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然后才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检测机构采用自编或非标检测方法时,应使用标准比对、标准物质校准或实验室间比对等手段对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非标方法需经过确认后方可使用。检测机构对非标方法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使用。检测机构应建立标准的查新体系,定期对所用标准现行有效性进行检查,确保在用标准现行有效。
3.5 环境条件和设施
实验室内温湿度、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外界环境会影响到某些仪器设备的测量精度,引起测量误差。开展检测活动时,个别检测参数的检测需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如利用电子天平称量的项目。通常影响测量精度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必须按相关要求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和设施,并对环境条件实施有效监控和记录。
4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是指主动采取措施,使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突破性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检测的生命。
质量改进应该按照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开展,检测机构应根据相关程序按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同时对检测工作进行监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并对质量控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当检测活动不适用或者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按相关程序对出现的不符合检测工作、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行中的政策和程序的活动进行纠正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5 结语
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这个工作涉及到检测机构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检测机构的命脉。在检测机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做好检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领导层高度重视,制定好合理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针对性的体系文件,做好各个部门岗位间的协调,做好内审核管理评审工作,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其次要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日常工作,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做到有依据、可追溯;最后要加强宣贯,增加全员的参与意识,在工作中逐渐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持续地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之顺利运行。
作者:刘信勇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20期
上一篇:电视播出技术质量管理新机制的探索
下一篇:公路施工管理中技术质量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