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标准化与质量效益型农业
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载体,是实施质量效益型农业的硬件条件,诸如耕作改制、模式化栽培、植物保护、生态农业、收获、谷物处理、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都需要农业机械去完成。可以说,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关键在于农机标准化,因此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建设:
作者:李国军,杨明东
[关键词]农机标准化;质量效益型农业;关系
一、做好耕作改制、节本增效工作
耕作制度以深松为主,松耙结合,松―耙―耙3年轮一次(第1年深松、第2年耙茬、第3年耙茬),改变过去连年翻地的耕作制度。
通过使用新型农机具来降低生产成本,如全方位深松机、松翻两用犁的普及,给深松作业奠定了基础,利用全方位深松机或松翻两用犁深松可以达到不翻转土层、杂草种子不层层感染、不打乱土壤肥力排列、排涝保墒、减少作业层次、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此外,深松耙茬还有增产、促早熟的作用。
二、实施精准栽培,增产增效
农业机械是实施农艺措施的工具,要达到农机服务于农艺,就必须使农机设备达到标准化,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改装,从而达到“定时、定量、定位”的目的,实现精准栽培。所谓定时是指农业机械要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不违农时;定量是指种子、肥料、农药要按农艺要求达到规定的位置,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标准化。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传统的栽培模式要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小麦播种就要在“定量、定位”方面改革,对机械进行改装,使种子、肥料一次播种均匀分布、分层定位,解决小麦秋深施肥肥料挥发损失和春天播前深施肥时间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小麦精量点播,以解决种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大豆栽培方面,要结合垦区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引进大豆“平、窄、密”栽培模式,研究解决大豆“三垄栽培”中秋起垄夹肥的肥料损失和春天垄上卡种夹干土问题;要研究探讨双降解地膜覆盖,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膜的机械改装,解决积温不足、大豆每公顷应突破3000kg的问题;甜菜要解决“大垄、高台、育苗移栽”栽培中起垄夹肥、中耕机械的改装及机械化收获问题。
三、实行复式作业,减少作业层次,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复式作业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及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实行复式作业具体可从使用大功率拖拉机一次完成深松与旋耕作业;在耙后增加平地碎土的耢地装置,一次完成耙地耢地作业,减少单独耢地层次;大豆播种或中耕与喷洒除草剂同时进行;苗期垄沟深松与中耕一次完成等方面入手。
四、提高机务人员素质,坚持标准化作业
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好坏,而作业质量的好坏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必须长期对机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达到“三懂四会”要求(懂农艺要求、懂机械原理、懂机械操作规程,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调整);了解机械检修验收标准、各项作业的作业标准;掌握如何进行标准作业、如何才能达到作业标准、如何才能降低机械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等。只有有了精通标准化的人,才能有标准化的作业。
标准作业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标准作业就是时间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不违农时,空间上达到农艺要求的作业质量标准。但是无论作业质量标准多高,若违误了农时就不能称其为标准作业;不根据地理条件盲目抢农时,蛮干、强干,达不到质量要求就更不是标准作业。虽然目前农业生产已达到了“三全”标准化(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但标准化的潜力还很大,在一些方面还可向纵深方向发展。比如在避免晚霜、早霜侵袭方面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保证种不违农时;在防荒、防病、防虫方面实现标准化田间管理;在降低收获损失、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实现收获标准化等。
建立健全机械检修验收制度、机械作业质量验收制度,提高机械检修标准,实行优机优价、优质优价。农机科、管理区、职工家庭农场必须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分层次、按项目验收并履行手续。
五、降低机械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机节本增效除了采取复式作业外,还有许多措施。如积极推广磁化节油器;采用高性能密封胶解决漏油问题;使用清洗剂清洗零件节油;改善修理工艺,提高修理质量,减少换件费用;改革作业方法提高作业效率;送油送水到田间,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和区域,减少机械空行消耗,提高机械的时间利用率;合理选择作业时机,合理配备机具,均衡负荷作业,减少作业阻力和重复作业层次,降低燃油消耗等;勤检查、细保养,保持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出勤率,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修理费用等。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是规模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基础,农机标准化则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农机标准化工作,使其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服务。本文来自《农机质量与监督》杂志
上一篇:土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一篇:浅谈冶金建筑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