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土豆分拣机毕业论文

土豆分拣机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土豆分拣机毕业论文

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用超声波检查挑拣变质的蔬菜和水果,但对外表不易觉察的烂土豆则无能为力。英国人曾研究了遥控机械系统,通过电视屏幕上看土豆,只需用指示棒碰一下烂土豆图像,专门的装置便可以把烂土豆挑拣出来扔掉。但这种机器离开人就不能工作。后来专家发现,土豆良好部分和腐烂部分对红外线反射是不同的,于是发明用光学方法挑拣土豆。土豆是椭圆体,为了能够观察到土豆的各个部位,机器人具备了传感器、物镜和电子—光学系统。一个小时它就可以挑拣3吨土豆,可以代替6名挑拣工人的劳动,工作质量大大超过人工作业。

现在自动分拣机器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研制的西红柿分选机每小时可分选出成百上千个西红柿。日本研制的苹果自动分选机,每分钟可选540个苹果,根据颜色、光泽、大小分类、并送入不同容器内。日本研制的自动选蛋机,每小时可处理6000个蛋。

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研究摘要:连锁零售业的经营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交易频繁和需求变化大,这就要求物流系统能根据消费需求把商品及时配送到各销售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从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配送中心在其经营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三种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比较,并针对国内连锁零售业在建立、运作配送中心时将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连锁经营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配送中心0引言近年来,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的增幅。连锁零售业销售规模逐步扩大,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企业赢利的能力。1连锁零售业物流特点物流是连锁零售业的核心业务连锁零售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物流活动,即商品的采购、组织和配送;二是商品销售,同样也需要物流配送作坚强的后盾。可见,物流配送体现连锁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高度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配送探析有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战略。体现集中分拣、配送和仓储功能对具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的连锁零售企业来讲,为了获得一个比较低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满足消费者的随时需要,一般都会要求供应商直接把货物送到配送中心,然后再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由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集中分拣和配送,将货物及时、安全地分送到各个零售店。这种配送中心,既有利于形成规模运输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又能作为仓储存货地,以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特殊需求。利用网络平台降低运输成本连锁零售业的经营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交易频繁和需求变化大,这就要求物流系统能根据消费需求把商品及时配送到各销售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连锁店铺较多、分布零散时,频繁少量的补货对配送中心的配送成本降低造成很大的压力。而物流配送中心则利用与各门店的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各门店商品的销售信息,做到一次货物运送各门店均能补货,降低了物流成本。2配送中心的含义以及在连锁零售业经营中的作用配送的概念以及功能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里,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用,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从配送的概念来看,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并具有商流特征的物流活动形式,它不仅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涉及物流的所有职能,而且还涉及商品采购、商品销售和商流信息等商流、信息流的活动。所以,配送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除了具有运输、包装、搬运、保管和流通加工等物流要素的功能外,还具有降低采购成本、促进销售和提高商流效率等功能。配送中心的含义对于“配送中心”称谓,国际上还没有做到规范化。因此,搞清“配送中心”的含义,对于正确开展配送,正确进行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对于能够正确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物流用语国家标准》把配送中心定义为: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储备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从配送中心的定义来看,配送中心专指为有效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它从供应者手里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求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在连锁零售业经营中的作用随着我国连锁零售业稳定持续的发展,配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流配送中心来具体实现。通过配送中心的的配送活动,不仅可以大大简化门店的作业活动,从而降低连锁零售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的增值。配送中心对连锁零售业经营的主要作用如下:①降低进货成本。②变分散库存为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成本。③进行流通加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④传递商品流通信息,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3我国连锁零售业现有配送中心模式分析目前国际连锁零售业主要是采用以下三种配送方法:自营模式,第三方经营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自营模式连锁零售业独自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门店的商品供应配送。自用型配送中心是连锁零售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门店独特的需求。但是这种小而全的模式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高,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第三方经营模式为了避免自营模式的缺点,出现了由第三方经营的配送中心。它是由供求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按照货主的要求,提供现代、系统和全程物流服务的营业性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规模较大,各种配送功能齐全。优点是专业性强、服务水平高、物流配送成本低,而且管理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缺点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物流中心一般会按80/20原则把客户分为主要客户和一般客户,从而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尤其是特殊的、临时的服务,没有健全的行业标准,无法保证配送服务的质量。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的配送中心是由连锁企业和批发商、生产商共同投资建设的配送中心。通过对商品销售、在途中和库存的共同管理,降低了配送费用,提高了配送效率。缺点是组织协调难度大,因为各个货主对自己的货物的配送都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时间、地点、安全、数量都存在差导,要把这些要素统一起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利益分配上的矛盾,由于共同配送所实现的利益在各货主之间进行分配时缺乏客观的标准,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经营主体的商业秘密由于共同配送不易保密,有些货主不愿参加出于对自己商业秘密的保护。三种配送中心模式各有利弊,具体采用哪一种还要看企业本身的实力和市场、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模式。4我国连锁零售业在配送中心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来看,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论其规模大小,大部分连锁零售连锁企业还都停留在探索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的层面上,可尽管如此,还是暴露出不少的问题。配送效率低下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有很多都是由原来的仓库改建而成,或者只是换了个名字,缺乏与物流运作配套的技术与管理。从目前看,没有一家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能够对分店经营的商品达到100%的配送,平均配送效率只有60%-70%,这一配送效率仅局限于中心城市或某一个地区,如果市场范围扩大,其配送效率会明显降低,即我国的零售业配送能力有限。而国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其配送效率一般都在80%-90%,足见差距所在。连锁零售企业建立配送中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配送水平来降低整个系统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它不是传统的仓库和运输方式所能实现的。不能实现统一配送就意味着没有统一进货,不能统一进货就没有了超市连锁经营的根基。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如即时制等,许多连锁零售企业还没有系统的经营理念,这样就使得分店的进货要求不能得到及时、迅速的供应,给分店经营带来不利,连锁经营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了。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但是要改造现有的硬件设施,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过高,投资周期较长,因此,我国连锁经营的自动化水平偏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外的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且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分别应用于配送中心的各个方面。经营理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5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中心效率的对策研究配送中心的建设应科学合理,既要具有现代化的水平,又要注重实用性。因此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中,要根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确定配送中心的类型、地址、布局、设备和功能要素等,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加大力度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多方面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物流配送所需的人才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培养:一是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培训。二是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三是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联合培养高素质的连锁经营和物流人才。未来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形成区域性布局的发展趋势。这种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流通领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策制造商和各级供货商的销售体制和物流线的调整。参考文献:[1]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承购奥秘[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4).[2]徐丽群.运输物流管理[M].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郑光财.连锁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赵凯.连锁零售企业逆向物流框架分析及体系构建[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

中小企业在物流业中的竞争战略 一、关于中小企业行业选择的文献回顾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其最佳规模,在此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成本最 低。据此我们可推出,中小企业选择产业进入时要首选最佳规模较小的产业;而对于最 佳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小企业宜选择市场范围较小的行业或市场进入,如市场需求较分 散(需求模式和需求地等) ,此时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中小企业有机会与同行业的大 企业抗衡。 施蒂格勒()进一步发展了最佳规模经济理论,将企业灵活性理 论与市场经常波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提出需求变差较大的产业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存 在和发展。 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从不完全市场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 张伯伦特别强调“产 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 认为由于产品差别也会使小企业形成一定的 垄断因素,得以与大企业共存。罗宾逊夫人则强调了“市场不完全性”对中小企业生存 的意义。 市场的不完全性指不同企业参与竞争的具体条件各不相同, 如拥有要素的种类、 数量和质量、销售时间与技巧、地理条件等,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中 小企业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 经营策略得当, 同样可以影响价格的形成, 赢得竞争优势, 从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与大企业共存。 用不完全市场说明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 另一种观点就是充分重视市场中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化。 施太莱、莫斯的分析(Staley and Morse,1965)研究了美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细 分类产业,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分析生产成本、规模经济、市场特性以及地缘区位 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归纳出八组中小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也就是理论上所谓 的:“中小产业”。包括:原材料来源分散、地区性的产品市场、服务性产业、可分割 的制造过程、手工制品、简单装配、混合以及装饰工艺过程、特异性产品、产品市场小 的产业。 中国台湾地区学者以上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竞争条件为基础,并参考所作的关于日 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对各种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活跃的产业作了 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了若干适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 日本学者太田一郎将经济分为两类:集中性部门和分散型部门。集中型产业适合于 大企业经营,即使中小企业能独立存在,其市场占有率也很低,主要有:1.使用大型设 备、需要巨额投资的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2.生产大型产品以及成套设备 的产业,如飞机等;3.适用于均匀而大量生产的产业,其中包括玻璃板、水泥、纸浆、 录像机、啤酒等。 1 分散型部门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主要有:1.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消费产业, 如纺织品、副食品、家具、陶瓷、漆器、杂货等 2.与大企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加工产业和 零部件生产部门,如金属模具和砖瓦等。3.高运输费用、高库存费用或不稳定的销售波 动产品生产部门,如水泥工业、鲜活易腐烂产品等。 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中提到了零散型产业这一概念。零散型产业存在于 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中,如服务业、零售业、分销业、木材和金属制作业、农产品、“创 造性”行业。并提出零散的经济原因,包括:总的进入壁垒低、不存在规模经济或经验 曲线、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时无规模优 势、某些重要方面的规模不经济型(快速产品变化) 、多种市场需求、高度的产品差异 化、退出壁垒、地方法规、政府禁止集中、新产业等。 我国学者袁纯清(1998)利用共生理论探讨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方式,提出小企业可 通过与大企业共生,从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的转化。 我国学者王辑慈(1997)认为,当存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时,在整体性不明确的 产品生产中,以及由于受到内在技术限制而不能达到内部范围经济的某些生产中,生产 系统往往被肢解为许多较小的生产企业,通过外部交易结成网络,共同完成生产,因而 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仇保兴在其《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提出小企业集 群是小企业生存的一种理想方式, 中间产品交易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是小企业 集群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适于小企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包括生产环节具有纵向 可分离性和中间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二、由文献回顾可得出几个结论:(一)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行业应具有以下特点:1、行业中具有可竞争因素。如果将不同的产业和市场结构分为三类,即竞争性产业(最佳规模小,适于中小企 业的产业) 、可竞争性产业(最佳规模范围较大,大中小企业可共存竞争)和非竞争性 产业(最佳经营规模大,仅适于大企业生存) ,中小企业必须选择那些存在可竞争因素 的行业:一是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型产业;二是在非竞争性产业链中选择竞争 性行业,接受大企业的外包业务,作为中间商品/服务提供商而存在;三是在可竞争性 行业中选择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而这三种行业选择方式的核心 是融入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其中可竞争因素包括地缘优势、产品差异、需求变动 等等。2、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可分离的。即实体产品可以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进行生产, 或服务产品可分离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提供。这样,中小企业即可在可竞争性市场中,针 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3、中间产品市场的 交易成本低于生产资料市场的交易成本时,适宜中小企业的生存。 (二) 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战略有:1、参与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与大企业共生。2、选择产业中大企业经营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空隙,实施差别化经营。 可见已有文献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但多以制造业为研 究对象,而对于服务业和一些复杂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我 们依然可以尝试借鉴已有的结论对本文的物流产业这一综合性服务产业的中小企业进 行分析。 三、中小企业在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2 我国现有的关于物流产业的研究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多数学者 认为根据对网络、功能、管理、服务和综合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从传统运输、仓储、 货代企业转变来的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 “小”(经营规模小) 、“少”(市场份 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 ,“弱” (竞争力和财务能力弱) ,“散”(计划 经济体制下成立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整个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偏低;主张中小型 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合资、虚拟联合等方式走规模经营之路,提高产业集中度。 而本文认为,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型企业共存竞争的产业,其集中度不需要很 高。中小物流企业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物流产业本身的特性依照前文得出的结论,本文认为物流产业具有容纳中小企业共存的特性。 物流产业具有可竞争性。从技术和投入特性来看,物流产业适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 业的共存。 从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来看,由于某些物流技术和投入的不可分性,如全球卫星定 位系统、条形码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现有高科技手段,只能在经营 规模和流通量足够大时才有可能使用; 这种技术和投入上的不可分性使得物流业在一定 程度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就决定了大规模物流企业必然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优势。 而同时,物流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往往需要在路线设计、运输工具安排和分拣包装等 服务方面有定制化要求,这种产品的定制化对于应对较为灵活的中小企业较为有利。 从需求特性来看,物流产业同样具有适合多种规模企业共存的特点。物流服务的需 求同时具有网络性和区域性特点,这也是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共存的一个条件。物流服务 分为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配送。长距离运输要求物流提供商拥有广泛运输和仓储网络, 这种需求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较有优势;而同时物流服务是一种地点性很强的服务,配送 活动中的运输是短距离的,客户企业对于仓库的位置非常看重,不同位置的仓库难以相 互替代,加工增值服务也以靠近客户为好,且这种地域的差异有较强的持久性,竞争对 手难以模仿。这给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此外, 物流需求市场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根据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的综合化程度, 从低端到高端可细分为多个市场,如图 1。低端市场中小企业即可满足需求,而高端市 场适宜大型企业开拓。高低端市场的可分性也决定了物流业的有效规模范围较大。 物流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是一种可竞争的市场结构, 最佳经营规模 范围较大,市场集中度不高,大中小规模企业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共存竞争。 (二)物流服务的提供是可分离的。物流产品可分为多种子产品分别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报关、系统设计等等,可由 不同的企业分别完成。因此,第三方物流产业是可竞争产业,具有对大中小型企业具有 兼容性。国外同业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理论上的推测。以美国的物流市场为例。 从企业规模上考察, 据统计, 1995 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 200 亿美 元,从事 3PL 服务的公司有数百家,对营业收入名列前 25 位的公司的调查显示,其中 前 10 位的总收入是 亿美元, 占整个市场规模的 28%, 25 位公司的总收入是 前 亿美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近 40%。如果有 300 家 3PL 公司,则 26 位以后的公司的经营 规模平均在 5000 万美元。可见其经营规模差距之大,中小 3PL 企业所占比例之高。 对美国不同规模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统计表明 (王世伟, 2002) 年销售额在小于 200 : 3 亿美元、2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以上的物流企 业,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可见,大规模的 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其中较大的物流公司所所占市场份额为,CH Robinson 占 ,Ryder、EGL 和 Expeditors 占到了 3~。 这前四位最大企业的份额总计为 之间, 集中度显 然不高。 可见,美国物流业的公司规模上下差别很大,小规模公司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形成 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的 3PL 业体系;市场集中度不高,属于可竞争性行业。 不仅美国,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表明,中小物流企业在多数国家物流领域无论在数量 和比重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分布在采购、仓储、运输、货代、配送、销售、 电子商务等物流环节,正与大型物流企业一道构成了地区、国家或全球性的物流体系, 推动着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阶段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了物流业本身 的特性之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较为有利。 从需求方来说,我国产业大多集中度偏低,除一些石化、钢铁、自来水等自然垄断行业 之外, 其他的产业市场集中度都低于 10%, 规模程度低, 具有物流需求规模小、 批次多、 区域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物流服务的规模要求也不高。 根据《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对抽样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43%的生产 企业销售范围在全国范围,57%的生产企业的销售范围在全球范围,大部分企业的销售 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这要求物流执行机构的跨地域作业能力不断提高。生 产企业最终产品的物流网络化广泛性, 适于具有强大网络和硬件配置优势的大型企业提 供服务。而现有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却不能满足这种大型化、网络化的要求。据《中国 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受访企业中最大的提供商的市场份额 仅占 ,没有一家 3PL 企业拥有超过 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超过 8 亿元人民币的市 场份额。这就给中小企业参与到大企业的服务过程中,接受大物流企业的二次业务外包 创造了条件。 而 87%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 1-10 万种之间, 另有 7%的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种 超过 10 万种,经营产品多样化,意味着物流需求成小型化、多样化特点,这些分散化 的物流需求适合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从供给方来说,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提供商很多源于传统小型运输和货代企业的中小 物流企业,要将其重组为大型物流企业,需要考虑重组企业的资源状况是否协调、经营 理念是否相容,还要克服很多非经济因素,其交易成本必定高于在现有市场上进行资源 的市场化组合的交易成本。 因此,现阶段的状况适宜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我国涉足第三方物流的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竞争状态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参与方既有大型物流企业又有中小型物流企业。本文所指的中 小物流企业指从传统的专业性的运输公司(车队、船公司等) 、地方性的仓储企业、货 物代理企业等转变而来的企业,同时也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的物流中心城 市之外和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和济南等主要的二级城市数量上迅速增加、质量上迅 速成长的民营物流企业。 国内注册从事物流行业的本土公司已有一万家,这些企业大多数为提供区域内服务 4 的中小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各具产业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以轻资产为优势的第三方物流 公司阵营,也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阵营。尽管无论从物流服务提供的角度,还是资产规 模,服务地域角度都明显不如大型物流企业,但这些企业也具有进入第三方物流领域的 优势。 首先,这些企业具有提供库存管理、运输、加工装配或通关代理等服务的经验,其 成熟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可以直接引入新的物流服务中。 其次,这些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可以用来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省去了改变设备设 施的麻烦。第三,它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关系客户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商资源,这些资源 在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时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第四,它们有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 络,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这些战略性资源可以帮助它们迅速地具备提供全方位现代物 流服务的能力。这些都使得本文中特指的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但同时,它们在粗放式竞争及全程物流独立承担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竞争劣势共同点。一 方面,他们只能承担单一性地物流服务,面临着大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的竞争。如果根 据物流机能的整合程度、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的服务范围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综合 型、专业物流型、非资产代理型三类,则少数大型企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的 优势降低运作成本,同时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型服务产品;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从事后 两类业务。高收益和低成本共同造成了大企业的高盈利率。这给中小物流企业造成了经 营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物流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多数中小型物 流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相应的物流成本较 高,一般只提供单一或低端的物流服务,增值项目很少,企业内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 业之间彼此的经营能力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规模的大小,服 务覆盖地域的广阔与否,服务种类的多少上面,是一种以粗放式为主增长方式的竞争格 局, 这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 竞争手段往往集中于加大设备投资、 价格竞争,造成过度竞争。 五、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物流产业中同时面临着机会和挑战。因此,中小 企业要在第三方物流业中长期生存并发展,必须选择恰当的行业,寻找适宜的服务对象 和服务产品内容,并采取合适的产业组织形式,应对来自大型 3PL 企业和众多中小 3PL 同行间可能存在的过度竞争。 (一)行业选择本文所说的行业选择,是指中小 3PL 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选择子行业,作为发 展的基点。 行业选择就是寻找服务产品的市场空隙。前文提到,第三方物流业的服务产品包括 多个层次,多种子产品,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系统设计等等。中小企业要选择那 些所需最佳设备资金规模不大、网络要求较低、地域优势较重要的物流服务作为主营产 品。具体说来,本文根据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类型,讨论中小第三方物 流企业选择服务产品的策略。 从中可看出,工业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其中干线运输、物流总代 5 理等服务地域跨距较广, 管理幅度较大, 要求大范围的运输网络和大量的运输工具支持, 提供集成化的全程物流服务;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定做条形码扫描系统等服务产品需要 高额的 R&D 投资作为基础。对这些以规模、网络和资本为基础的需求,由大型物流企 业提供效率较高,中小企业难以单靠自己的力量低成本提供。 而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所需要的市内配送、仓储保管等区域性较强的业务,代为报 关等纯服务性业务需求, 对于拥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个性化服务经验的中小 仓储、货代企业来说是良好的市场机会。尤其对于一些不希望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全程 物流服务,仅外包部分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大型物流企业往往不愿提供一些低值零散 的物流服务(如代为报关等) ,这些小的物流业务正是中小物流企业用武之地。 此外除了一些传统的物流服务外,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 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以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发 展成为物流供给企业的主流业态之一。很多中小 IT 企业试图涉足这一资金门槛低、规 模性小的领域。但这些服务产品,无论是软件设计与实施,还是系统设计服务,大多属 于经验性产品, 往往需要较高的商誉以取得客户信任, 中小型企业在此领域并不占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业中选择的产品应是规模性、网络性和资本要求较低, 区域性优势较为明显、 个性化要求较高的地区性配送、 加工、 代为报关等增值服务项目。 (二)组织形式选择面临着产业内大型 3PL 企业和众多中小型 3PL 企业的无差异化竞争, 中小企业要在第三 方物流市场生存并发展,就要采取适当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种配置方式 对于缺乏规模经济、目前进行低水平、无差异竞争的中小 3PL 企业来说,容易造成过度 竞争;第二种是一体化,即通过兼并等方式形成长期契约性组织,包括与大企业形成一 体化形式,或小企业相互入股形成一体化,但由于形成组织的交易成本过高,同时也会 造成竞争的不足,这种方式也不可取;第三种为介于中间的形式,即形成小企业的松散 型集聚。 本文中提出的两种具体的集聚形式主要为与大企业形成的中卫式结构和中介代 理为中心的联盟, 这种形式避免了中小企业完全市场化竞争可能产生的过度竞争和各种 重组方式的高额交易成本,同时也给中小企业适当的竞争激励,促使其提高自身的业务 水平。 发展集聚型结构,不仅是地域上的集中,而且是地域内的资源共享与分配。这种集 聚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集聚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周围,形成中卫式结构,在大型物流企 业之下进行二次分包业务的竞争;二是中小 3PL 企业集中在物流中介代理组织周围,由 中介代理组织实施开发业务、 调配业务的职能, 而中小企业在中介那里进行业务的竞争。 1.加入到大型物流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形成中卫式结构。在日本和台湾, 制造业小企业的竞争主要围绕着争取大企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零配件 生产的订货进行,竞争焦点集中在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价格三个方面。由于大型企业 按最终产品的竞争价格要求成本与卫星企业指定承包单价, 这就避免越界竞争的同时又 把高层竞争的压力适度的传递到了众多的小企业, 促使其按照高标准劳力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技术水平。 可见这种组织方式的核心是积极参与到大物流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在价值链中寻 找合适的子行业。而物流业的中小企业要想通过类似的中卫式结构发展,也需要进行类 似的考虑。 物流业中的大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以较强的实体设施设备和技术做支持。其核心竞 6 争力为组织和实施能力,核心资源为关系、品牌、较高的技术和物流设计实施能力。中 小企业要要抓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即在区域内的地缘优势、关系优势,选择其可能外包 的活动运输、仓储、简单包装加工、报关服务等作为主营业务,争取大企业的相应的二 次外包业务,依托大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稳定的业务来源,实现稳定发展。 2.形成以中介代理为的核心的小企业集群,由中介形成市场信息汇总的中 心,寻找大型物流企业忽视的市场空隙,争取物流服务业务,调节市场需 求,调节中小企业的业务分配。考察西方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历史,培育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中 介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发达的中介组织是一个共同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中介组织主要从三个层次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 持(魏际刚,缪立新,2002) :一是区域性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二是各国物流行 业组织提供的服务;三是地区性或专业性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各种物流中介组织 根据企业的需要,努力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内容。如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发行刊物、简 报,及时向成员企业通报贸易、市场、投资及行业发展趋势;对成员企业上至高级管理 人员,下至一般雇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成员企业努力开拓市场。 六、结束语物流中介组织在行业内有广泛联系, 它所处的位置, 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于单个企业, 可以汇总需求和供给信息,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根据供需的区域和要求实现合理的配 置。同时也可把成员企业的一些共同问题与政府部门沟通,提出建议并帮助政府实现政 策意图的贯彻实施。由于这些中介组织注意扩大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而得到了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拥护和欢迎,其影响力越来越强,会员也就越来越多。 我国 3PL 中小企业的集聚,也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即各种 3PL 中小企业寻 找高质量的中介组织,并集聚到中介组织处,以其为媒介,由其进行业务开发,组织信 息服务,进行物流需求的区域调节和要求调节。 但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总体上严重不足,远远不能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中介组织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由于它们通常不是在自 由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而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发展起来的,因而在专业技能和职 业操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如目前国内的一些地区性物流行业协会的覆盖面过窄, 难以发挥行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此外,由于学习在中介代理的高质量服务中起着重要作 用,包括专业知识、客户资源的学习,这也制约了中介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要形成 以中介代理为中心的中小 3PL 企业的集聚模式,必须首先发展中介代理组织,提高其专 业化水平。 7

土豆分选机毕业论文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种预制盒装填烟包侧盖自闭式推出装置的设计某发动机皮带轮高温扭转疲劳测试台架设计与应用基于Solidworks的AGV自动充电对接装置设计与仿真分析基于分步拓扑优化的装甲托架结构轻量化设计面向特定产品双工位气动夹具设计与应用地面垃圾捡拾清扫装置的结构设计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UUV载荷抛载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一种应用于某零件自动化生产单元的柔性检测装置LNG半自动化装卸臂应用研究某重型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研究某星载通信天线展开锁定机构设计雷达方位回转±270°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连续油管半挂车双后桥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研究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题目,是我在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上看到的,题目你可以参考。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2.双侧驱动式旋耕灭茬机设计3.温室用小型电动旋耕机设计4.玉米对心种子播种机设计5.多功能机械手设计6.越障行走机的结构设计7.秸杆原料育苗钵成型机的设计8.耐磨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9.代写论文抠抠巴贰衫七贰杉贰零巴10.揉性清洗技术在汽车发动机清洗中的应用11.液体菌种自动接种装置的设计12.果蔬高压电场保鲜技术及装置研究13.新型变质白口铸铁犁铧及旋耕刀材料成份配比的试验研究14.气缸盖试漏机设计15.南瓜种子分选机振动筛片及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毕业 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我整理了毕业设计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用流行 音乐欣赏 激活高中音乐课堂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 教育 观念、内容、 方法 、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 爱好 ,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 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  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 唱歌 》,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土豆切块机毕业论文

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在我国广泛种植。近年来马铃薯面积增加迅速,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要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需尽量满足马铃薯生长所必须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的要求,掌握种植、病虫害防治、贮藏等方面的技术。一、品种选择必须选用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中原春秋二季作区需要选用休眠期较短、植株较矮、结薯集中,适合食用、出口或间作套种的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荷兰薯)、早大白。二、选地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不高于)沙壤土或壤土。2、选择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的地块为宜。3、选择旱能灌、涝能排的地块。 ...(1) 春薯催芽:春马铃薯一般用去年秋季采收的马铃薯作种薯于春季播种。由于采收后到播种这段时间,块茎还未度过或刚度过休眠期,这样的种薯如直接播种,则出苗晚或出苗不齐,影响产量。春薯催芽方法如下:① 暖种催芽法。即在阳畦或暖室的20~25℃条件下,用砂培、土培或草苫覆盖整薯或切块促使发芽的方法。切块时每斤种薯切25~30块,每块至少有1个中、上部健壮芽眼。一般经15~20天,幼芽萌动,即可播种。中晚熟品种,可在催芽后进行晒种壮芽。方法是把出芽的种薯放在阳光下保持15~18℃的温度15~20天,使芽绿化粗壮。这样可提早马铃薯的出苗期,播种时伤芽也少。② 赤霉素催芽法。暖种时温度低、时间短,种薯尚未发芽,或未经暖种的种薯块,可在切块后用替罪羊霉素浸种催芽。已出芽但芽很小(不到0。2厘米)的,可用0。1~0。5ppm的赤霉素液浸种10分钟,捞出稍晾一下,即可播种。没有出芽的,应用浸种10分钟,捞出稍晾一下,即可播种。没有出芽的,应用0。5~1。0ppm埠头霉素液浸种15分钟,捞出稍晾一下,然后放在20~25℃条件下用湿砂培催芽,5~7天即可播种。(2) 秋薯催芽:秋季栽培马铃薯一般用春薯作种。春薯收获后到秋播时仅2个左右,多数都不能通过休眠,因此,应特别注意催芽。催芽的方法如下:① 切块催芽法。切块要在阴凉声所进行,应边切块边用井水冲洗,边浸种边晾干切面。不要等到切块成堆才进行处理,否则易使切面感染酵母菌,使切面发粘而不易晾干,造成烂块。用赤霉素0。5~1。0ppm液浸泡10分钟。捞出后摊开晾干切面,手触无粘而有有地粘而有滑溜感为宜,然后在阴凉通风处,地面铺干净湿砂10厘米,摆放1层薯块盖1层砂,共摆3~4层,经6‘8天,芽长2厘米时即可播种。也可将芽在散光下锻炼1~2天,使芽变绿现播。② 整薯催芽法。整薯播种是控制病害是阴效的措施。整薯用10~15ppm的赤霉素液浸泡10~20分钟,或用2ppm药液浸泡1小时,捞出后培潮湿砂土催芽。③ 刀蘸药液切顶法。为了打破整薯播种的顶芽优势,促进多发芽,可在春薯收获后7~10天,用刀片蘸1~5ppm赤霉素酒精液,对着顶芽切一刀,深1~2厘米,效果较好

春天来了,我们去哥哥家,发现土豆长出了小芽芽,看见婶婶在切发芽的土豆,我过去问婶婶:“你这是干什么呀?”婶婶说:“我要去种土豆,想不想去呀?”我一时好奇,就跟婶婶一起去种土豆了,紧接着我们就来到了菜地。我先在徒弟上挖了几个小坑,然后我们把长芽的土豆放在小坑里,再盖上泥土,浇上水……我急切盼望小土豆长出芽来。过了两个星期,我又去了哥哥家,我发现在种上土豆的地方长出来几个小嫩芽,小嫩芽在慢慢的长高。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土豆的嫩芽长的更高了,变成了土豆秧,叶子像羽毛的样子,叶了下面有几个小枝枝。土豆秧开出了紫色、白色的小花,虽然不非常鲜艳,但十分朴实,土豆秧盘在地埂上。秋天,我们来到菜地一看,非常漂亮的小花凋谢了,绿油油的叶子枯萎了,土豆秧变得干枯了,我想土豆秧的果食到那去了?我把土豆秧下面的土扒开,发现土豆秧的根比较长,根须发达,结了很多土豆,每个土豆像一个个小皮球,外表有一层土黄色的皮,皮上还有几个小坑坑。啊!原来土豆是这样长出来的。

1、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马铃薯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在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葱、蒜、芹菜等。

2、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3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

3、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

扩展资料:

土豆含有维生素C。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土豆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食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是因为它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能作用于人体,改善精神状态。

土豆有很好的呵护肌肤、保养容颜的功效。新鲜土豆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增白作用十分显着。人的皮肤容易在炎热的夏日被晒伤、晒黑,土豆汁对清除色斑效果明显,并且没有副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土豆能让人保持年轻 你不知道土豆的5个好处

1.选一块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施上底肥,一般是钾肥,或者发酵好的鸡粪肥。最好不要选择已经中了两年土豆的地块,因为这样土豆容易生病,不容易长好。2.提前育芽种植。没有的话去市场买发芽土豆。3.整地。把大的石头杂草都清除掉,最好用熟地,施上底肥,主要是有机肥料和钾肥,地富原有机肥不错。4土豆的旮旯眼儿里就会冒出小小的嫩嫩的小芽苗出来,好好保护他们,他们可都是未来的小土豆。5.将发芽的土豆切块儿,大土豆可以多切几块,每块上面保证有两到三个芽眼。6.将切块的土豆伤口抹上草木灰,不抹也可以。然后放入土壤中,互相间隔大概15cm左右7.土豆长起来可以不用施肥,如果要施肥的话可以适当的撒些钾肥。不适合用发酵的人畜粪尿或者尿素,这种肥料会让土豆变的难吃。土豆也会开花哟!土豆切块一定要有芽眼,不然土豆不会发芽的,在土里容易烂掉。不要泼粪水和尿素,会让土豆变脆,口感差。

鸡蛋分拣机毕业论文

关键词:城市物流;配送;规划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93-02 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是以城市道路网为载体,以主要物资的生产地、集散地为依托,通过构建具有合理规模、优良服务、先进技术的...

中小企业在物流业中的竞争战略 一、关于中小企业行业选择的文献回顾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其最佳规模,在此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成本最 低。据此我们可推出,中小企业选择产业进入时要首选最佳规模较小的产业;而对于最 佳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小企业宜选择市场范围较小的行业或市场进入,如市场需求较分 散(需求模式和需求地等) ,此时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中小企业有机会与同行业的大 企业抗衡。 施蒂格勒()进一步发展了最佳规模经济理论,将企业灵活性理 论与市场经常波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提出需求变差较大的产业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存 在和发展。 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从不完全市场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 张伯伦特别强调“产 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 认为由于产品差别也会使小企业形成一定的 垄断因素,得以与大企业共存。罗宾逊夫人则强调了“市场不完全性”对中小企业生存 的意义。 市场的不完全性指不同企业参与竞争的具体条件各不相同, 如拥有要素的种类、 数量和质量、销售时间与技巧、地理条件等,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中 小企业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 经营策略得当, 同样可以影响价格的形成, 赢得竞争优势, 从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与大企业共存。 用不完全市场说明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 另一种观点就是充分重视市场中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化。 施太莱、莫斯的分析(Staley and Morse,1965)研究了美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细 分类产业,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分析生产成本、规模经济、市场特性以及地缘区位 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归纳出八组中小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也就是理论上所谓 的:“中小产业”。包括:原材料来源分散、地区性的产品市场、服务性产业、可分割 的制造过程、手工制品、简单装配、混合以及装饰工艺过程、特异性产品、产品市场小 的产业。 中国台湾地区学者以上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竞争条件为基础,并参考所作的关于日 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对各种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活跃的产业作了 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了若干适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 日本学者太田一郎将经济分为两类:集中性部门和分散型部门。集中型产业适合于 大企业经营,即使中小企业能独立存在,其市场占有率也很低,主要有:1.使用大型设 备、需要巨额投资的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2.生产大型产品以及成套设备 的产业,如飞机等;3.适用于均匀而大量生产的产业,其中包括玻璃板、水泥、纸浆、 录像机、啤酒等。 1 分散型部门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主要有:1.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消费产业, 如纺织品、副食品、家具、陶瓷、漆器、杂货等 2.与大企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加工产业和 零部件生产部门,如金属模具和砖瓦等。3.高运输费用、高库存费用或不稳定的销售波 动产品生产部门,如水泥工业、鲜活易腐烂产品等。 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中提到了零散型产业这一概念。零散型产业存在于 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中,如服务业、零售业、分销业、木材和金属制作业、农产品、“创 造性”行业。并提出零散的经济原因,包括:总的进入壁垒低、不存在规模经济或经验 曲线、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时无规模优 势、某些重要方面的规模不经济型(快速产品变化) 、多种市场需求、高度的产品差异 化、退出壁垒、地方法规、政府禁止集中、新产业等。 我国学者袁纯清(1998)利用共生理论探讨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方式,提出小企业可 通过与大企业共生,从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的转化。 我国学者王辑慈(1997)认为,当存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时,在整体性不明确的 产品生产中,以及由于受到内在技术限制而不能达到内部范围经济的某些生产中,生产 系统往往被肢解为许多较小的生产企业,通过外部交易结成网络,共同完成生产,因而 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仇保兴在其《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提出小企业集 群是小企业生存的一种理想方式, 中间产品交易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是小企业 集群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适于小企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包括生产环节具有纵向 可分离性和中间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二、由文献回顾可得出几个结论:(一)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行业应具有以下特点:1、行业中具有可竞争因素。如果将不同的产业和市场结构分为三类,即竞争性产业(最佳规模小,适于中小企 业的产业) 、可竞争性产业(最佳规模范围较大,大中小企业可共存竞争)和非竞争性 产业(最佳经营规模大,仅适于大企业生存) ,中小企业必须选择那些存在可竞争因素 的行业:一是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型产业;二是在非竞争性产业链中选择竞争 性行业,接受大企业的外包业务,作为中间商品/服务提供商而存在;三是在可竞争性 行业中选择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而这三种行业选择方式的核心 是融入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其中可竞争因素包括地缘优势、产品差异、需求变动 等等。2、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可分离的。即实体产品可以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进行生产, 或服务产品可分离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提供。这样,中小企业即可在可竞争性市场中,针 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3、中间产品市场的 交易成本低于生产资料市场的交易成本时,适宜中小企业的生存。 (二) 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战略有:1、参与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与大企业共生。2、选择产业中大企业经营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空隙,实施差别化经营。 可见已有文献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但多以制造业为研 究对象,而对于服务业和一些复杂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我 们依然可以尝试借鉴已有的结论对本文的物流产业这一综合性服务产业的中小企业进 行分析。 三、中小企业在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2 我国现有的关于物流产业的研究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多数学者 认为根据对网络、功能、管理、服务和综合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从传统运输、仓储、 货代企业转变来的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 “小”(经营规模小) 、“少”(市场份 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 ,“弱” (竞争力和财务能力弱) ,“散”(计划 经济体制下成立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整个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偏低;主张中小型 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合资、虚拟联合等方式走规模经营之路,提高产业集中度。 而本文认为,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型企业共存竞争的产业,其集中度不需要很 高。中小物流企业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物流产业本身的特性依照前文得出的结论,本文认为物流产业具有容纳中小企业共存的特性。 物流产业具有可竞争性。从技术和投入特性来看,物流产业适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 业的共存。 从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来看,由于某些物流技术和投入的不可分性,如全球卫星定 位系统、条形码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现有高科技手段,只能在经营 规模和流通量足够大时才有可能使用; 这种技术和投入上的不可分性使得物流业在一定 程度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就决定了大规模物流企业必然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优势。 而同时,物流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往往需要在路线设计、运输工具安排和分拣包装等 服务方面有定制化要求,这种产品的定制化对于应对较为灵活的中小企业较为有利。 从需求特性来看,物流产业同样具有适合多种规模企业共存的特点。物流服务的需 求同时具有网络性和区域性特点,这也是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共存的一个条件。物流服务 分为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配送。长距离运输要求物流提供商拥有广泛运输和仓储网络, 这种需求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较有优势;而同时物流服务是一种地点性很强的服务,配送 活动中的运输是短距离的,客户企业对于仓库的位置非常看重,不同位置的仓库难以相 互替代,加工增值服务也以靠近客户为好,且这种地域的差异有较强的持久性,竞争对 手难以模仿。这给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此外, 物流需求市场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根据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的综合化程度, 从低端到高端可细分为多个市场,如图 1。低端市场中小企业即可满足需求,而高端市 场适宜大型企业开拓。高低端市场的可分性也决定了物流业的有效规模范围较大。 物流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是一种可竞争的市场结构, 最佳经营规模 范围较大,市场集中度不高,大中小规模企业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共存竞争。 (二)物流服务的提供是可分离的。物流产品可分为多种子产品分别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报关、系统设计等等,可由 不同的企业分别完成。因此,第三方物流产业是可竞争产业,具有对大中小型企业具有 兼容性。国外同业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理论上的推测。以美国的物流市场为例。 从企业规模上考察, 据统计, 1995 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 200 亿美 元,从事 3PL 服务的公司有数百家,对营业收入名列前 25 位的公司的调查显示,其中 前 10 位的总收入是 亿美元, 占整个市场规模的 28%, 25 位公司的总收入是 前 亿美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近 40%。如果有 300 家 3PL 公司,则 26 位以后的公司的经营 规模平均在 5000 万美元。可见其经营规模差距之大,中小 3PL 企业所占比例之高。 对美国不同规模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统计表明 (王世伟, 2002) 年销售额在小于 200 : 3 亿美元、2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以上的物流企 业,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可见,大规模的 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其中较大的物流公司所所占市场份额为,CH Robinson 占 ,Ryder、EGL 和 Expeditors 占到了 3~。 这前四位最大企业的份额总计为 之间, 集中度显 然不高。 可见,美国物流业的公司规模上下差别很大,小规模公司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形成 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的 3PL 业体系;市场集中度不高,属于可竞争性行业。 不仅美国,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表明,中小物流企业在多数国家物流领域无论在数量 和比重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分布在采购、仓储、运输、货代、配送、销售、 电子商务等物流环节,正与大型物流企业一道构成了地区、国家或全球性的物流体系, 推动着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阶段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了物流业本身 的特性之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较为有利。 从需求方来说,我国产业大多集中度偏低,除一些石化、钢铁、自来水等自然垄断行业 之外, 其他的产业市场集中度都低于 10%, 规模程度低, 具有物流需求规模小、 批次多、 区域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物流服务的规模要求也不高。 根据《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对抽样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43%的生产 企业销售范围在全国范围,57%的生产企业的销售范围在全球范围,大部分企业的销售 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这要求物流执行机构的跨地域作业能力不断提高。生 产企业最终产品的物流网络化广泛性, 适于具有强大网络和硬件配置优势的大型企业提 供服务。而现有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却不能满足这种大型化、网络化的要求。据《中国 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受访企业中最大的提供商的市场份额 仅占 ,没有一家 3PL 企业拥有超过 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超过 8 亿元人民币的市 场份额。这就给中小企业参与到大企业的服务过程中,接受大物流企业的二次业务外包 创造了条件。 而 87%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 1-10 万种之间, 另有 7%的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种 超过 10 万种,经营产品多样化,意味着物流需求成小型化、多样化特点,这些分散化 的物流需求适合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从供给方来说,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提供商很多源于传统小型运输和货代企业的中小 物流企业,要将其重组为大型物流企业,需要考虑重组企业的资源状况是否协调、经营 理念是否相容,还要克服很多非经济因素,其交易成本必定高于在现有市场上进行资源 的市场化组合的交易成本。 因此,现阶段的状况适宜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我国涉足第三方物流的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竞争状态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参与方既有大型物流企业又有中小型物流企业。本文所指的中 小物流企业指从传统的专业性的运输公司(车队、船公司等) 、地方性的仓储企业、货 物代理企业等转变而来的企业,同时也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的物流中心城 市之外和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和济南等主要的二级城市数量上迅速增加、质量上迅 速成长的民营物流企业。 国内注册从事物流行业的本土公司已有一万家,这些企业大多数为提供区域内服务 4 的中小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各具产业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以轻资产为优势的第三方物流 公司阵营,也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阵营。尽管无论从物流服务提供的角度,还是资产规 模,服务地域角度都明显不如大型物流企业,但这些企业也具有进入第三方物流领域的 优势。 首先,这些企业具有提供库存管理、运输、加工装配或通关代理等服务的经验,其 成熟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可以直接引入新的物流服务中。 其次,这些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可以用来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省去了改变设备设 施的麻烦。第三,它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关系客户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商资源,这些资源 在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时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第四,它们有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 络,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这些战略性资源可以帮助它们迅速地具备提供全方位现代物 流服务的能力。这些都使得本文中特指的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但同时,它们在粗放式竞争及全程物流独立承担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竞争劣势共同点。一 方面,他们只能承担单一性地物流服务,面临着大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的竞争。如果根 据物流机能的整合程度、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的服务范围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综合 型、专业物流型、非资产代理型三类,则少数大型企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的 优势降低运作成本,同时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型服务产品;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从事后 两类业务。高收益和低成本共同造成了大企业的高盈利率。这给中小物流企业造成了经 营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物流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多数中小型物 流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相应的物流成本较 高,一般只提供单一或低端的物流服务,增值项目很少,企业内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 业之间彼此的经营能力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规模的大小,服 务覆盖地域的广阔与否,服务种类的多少上面,是一种以粗放式为主增长方式的竞争格 局, 这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 竞争手段往往集中于加大设备投资、 价格竞争,造成过度竞争。 五、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物流产业中同时面临着机会和挑战。因此,中小 企业要在第三方物流业中长期生存并发展,必须选择恰当的行业,寻找适宜的服务对象 和服务产品内容,并采取合适的产业组织形式,应对来自大型 3PL 企业和众多中小 3PL 同行间可能存在的过度竞争。 (一)行业选择本文所说的行业选择,是指中小 3PL 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选择子行业,作为发 展的基点。 行业选择就是寻找服务产品的市场空隙。前文提到,第三方物流业的服务产品包括 多个层次,多种子产品,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系统设计等等。中小企业要选择那 些所需最佳设备资金规模不大、网络要求较低、地域优势较重要的物流服务作为主营产 品。具体说来,本文根据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类型,讨论中小第三方物 流企业选择服务产品的策略。 从中可看出,工业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其中干线运输、物流总代 5 理等服务地域跨距较广, 管理幅度较大, 要求大范围的运输网络和大量的运输工具支持, 提供集成化的全程物流服务;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定做条形码扫描系统等服务产品需要 高额的 R&D 投资作为基础。对这些以规模、网络和资本为基础的需求,由大型物流企 业提供效率较高,中小企业难以单靠自己的力量低成本提供。 而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所需要的市内配送、仓储保管等区域性较强的业务,代为报 关等纯服务性业务需求, 对于拥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个性化服务经验的中小 仓储、货代企业来说是良好的市场机会。尤其对于一些不希望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全程 物流服务,仅外包部分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大型物流企业往往不愿提供一些低值零散 的物流服务(如代为报关等) ,这些小的物流业务正是中小物流企业用武之地。 此外除了一些传统的物流服务外,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 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以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发 展成为物流供给企业的主流业态之一。很多中小 IT 企业试图涉足这一资金门槛低、规 模性小的领域。但这些服务产品,无论是软件设计与实施,还是系统设计服务,大多属 于经验性产品, 往往需要较高的商誉以取得客户信任, 中小型企业在此领域并不占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业中选择的产品应是规模性、网络性和资本要求较低, 区域性优势较为明显、 个性化要求较高的地区性配送、 加工、 代为报关等增值服务项目。 (二)组织形式选择面临着产业内大型 3PL 企业和众多中小型 3PL 企业的无差异化竞争, 中小企业要在第三 方物流市场生存并发展,就要采取适当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种配置方式 对于缺乏规模经济、目前进行低水平、无差异竞争的中小 3PL 企业来说,容易造成过度 竞争;第二种是一体化,即通过兼并等方式形成长期契约性组织,包括与大企业形成一 体化形式,或小企业相互入股形成一体化,但由于形成组织的交易成本过高,同时也会 造成竞争的不足,这种方式也不可取;第三种为介于中间的形式,即形成小企业的松散 型集聚。 本文中提出的两种具体的集聚形式主要为与大企业形成的中卫式结构和中介代 理为中心的联盟, 这种形式避免了中小企业完全市场化竞争可能产生的过度竞争和各种 重组方式的高额交易成本,同时也给中小企业适当的竞争激励,促使其提高自身的业务 水平。 发展集聚型结构,不仅是地域上的集中,而且是地域内的资源共享与分配。这种集 聚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集聚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周围,形成中卫式结构,在大型物流企 业之下进行二次分包业务的竞争;二是中小 3PL 企业集中在物流中介代理组织周围,由 中介代理组织实施开发业务、 调配业务的职能, 而中小企业在中介那里进行业务的竞争。 1.加入到大型物流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形成中卫式结构。在日本和台湾, 制造业小企业的竞争主要围绕着争取大企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零配件 生产的订货进行,竞争焦点集中在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价格三个方面。由于大型企业 按最终产品的竞争价格要求成本与卫星企业指定承包单价, 这就避免越界竞争的同时又 把高层竞争的压力适度的传递到了众多的小企业, 促使其按照高标准劳力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技术水平。 可见这种组织方式的核心是积极参与到大物流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在价值链中寻 找合适的子行业。而物流业的中小企业要想通过类似的中卫式结构发展,也需要进行类 似的考虑。 物流业中的大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以较强的实体设施设备和技术做支持。其核心竞 6 争力为组织和实施能力,核心资源为关系、品牌、较高的技术和物流设计实施能力。中 小企业要要抓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即在区域内的地缘优势、关系优势,选择其可能外包 的活动运输、仓储、简单包装加工、报关服务等作为主营业务,争取大企业的相应的二 次外包业务,依托大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稳定的业务来源,实现稳定发展。 2.形成以中介代理为的核心的小企业集群,由中介形成市场信息汇总的中 心,寻找大型物流企业忽视的市场空隙,争取物流服务业务,调节市场需 求,调节中小企业的业务分配。考察西方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历史,培育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中 介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发达的中介组织是一个共同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中介组织主要从三个层次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 持(魏际刚,缪立新,2002) :一是区域性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二是各国物流行 业组织提供的服务;三是地区性或专业性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各种物流中介组织 根据企业的需要,努力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内容。如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发行刊物、简 报,及时向成员企业通报贸易、市场、投资及行业发展趋势;对成员企业上至高级管理 人员,下至一般雇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成员企业努力开拓市场。 六、结束语物流中介组织在行业内有广泛联系, 它所处的位置, 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于单个企业, 可以汇总需求和供给信息,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根据供需的区域和要求实现合理的配 置。同时也可把成员企业的一些共同问题与政府部门沟通,提出建议并帮助政府实现政 策意图的贯彻实施。由于这些中介组织注意扩大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而得到了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拥护和欢迎,其影响力越来越强,会员也就越来越多。 我国 3PL 中小企业的集聚,也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即各种 3PL 中小企业寻 找高质量的中介组织,并集聚到中介组织处,以其为媒介,由其进行业务开发,组织信 息服务,进行物流需求的区域调节和要求调节。 但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总体上严重不足,远远不能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中介组织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由于它们通常不是在自 由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而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发展起来的,因而在专业技能和职 业操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如目前国内的一些地区性物流行业协会的覆盖面过窄, 难以发挥行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此外,由于学习在中介代理的高质量服务中起着重要作 用,包括专业知识、客户资源的学习,这也制约了中介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要形成 以中介代理为中心的中小 3PL 企业的集聚模式,必须首先发展中介代理组织,提高其专 业化水平。 7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快递分拣机毕业论文

关键词:城市物流;配送;规划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93-02 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是以城市道路网为载体,以主要物资的生产地、集散地为依托,通过构建具有合理规模、优良服务、先进技术的...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研究摘要:连锁零售业的经营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交易频繁和需求变化大,这就要求物流系统能根据消费需求把商品及时配送到各销售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从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配送中心在其经营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三种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比较,并针对国内连锁零售业在建立、运作配送中心时将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连锁经营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配送中心0引言近年来,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的增幅。连锁零售业销售规模逐步扩大,配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高低,影响企业赢利的能力。1连锁零售业物流特点物流是连锁零售业的核心业务连锁零售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物流活动,即商品的采购、组织和配送;二是商品销售,同样也需要物流配送作坚强的后盾。可见,物流配送体现连锁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高度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配送探析有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战略。体现集中分拣、配送和仓储功能对具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的连锁零售企业来讲,为了获得一个比较低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满足消费者的随时需要,一般都会要求供应商直接把货物送到配送中心,然后再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由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集中分拣和配送,将货物及时、安全地分送到各个零售店。这种配送中心,既有利于形成规模运输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又能作为仓储存货地,以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特殊需求。利用网络平台降低运输成本连锁零售业的经营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交易频繁和需求变化大,这就要求物流系统能根据消费需求把商品及时配送到各销售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连锁店铺较多、分布零散时,频繁少量的补货对配送中心的配送成本降低造成很大的压力。而物流配送中心则利用与各门店的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各门店商品的销售信息,做到一次货物运送各门店均能补货,降低了物流成本。2配送中心的含义以及在连锁零售业经营中的作用配送的概念以及功能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里,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用,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从配送的概念来看,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并具有商流特征的物流活动形式,它不仅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涉及物流的所有职能,而且还涉及商品采购、商品销售和商流信息等商流、信息流的活动。所以,配送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除了具有运输、包装、搬运、保管和流通加工等物流要素的功能外,还具有降低采购成本、促进销售和提高商流效率等功能。配送中心的含义对于“配送中心”称谓,国际上还没有做到规范化。因此,搞清“配送中心”的含义,对于正确开展配送,正确进行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对于能够正确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物流用语国家标准》把配送中心定义为: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储备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从配送中心的定义来看,配送中心专指为有效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它从供应者手里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求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在连锁零售业经营中的作用随着我国连锁零售业稳定持续的发展,配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流配送中心来具体实现。通过配送中心的的配送活动,不仅可以大大简化门店的作业活动,从而降低连锁零售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的增值。配送中心对连锁零售业经营的主要作用如下:①降低进货成本。②变分散库存为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成本。③进行流通加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④传递商品流通信息,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3我国连锁零售业现有配送中心模式分析目前国际连锁零售业主要是采用以下三种配送方法:自营模式,第三方经营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自营模式连锁零售业独自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门店的商品供应配送。自用型配送中心是连锁零售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门店独特的需求。但是这种小而全的模式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高,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第三方经营模式为了避免自营模式的缺点,出现了由第三方经营的配送中心。它是由供求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按照货主的要求,提供现代、系统和全程物流服务的营业性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规模较大,各种配送功能齐全。优点是专业性强、服务水平高、物流配送成本低,而且管理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缺点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物流中心一般会按80/20原则把客户分为主要客户和一般客户,从而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尤其是特殊的、临时的服务,没有健全的行业标准,无法保证配送服务的质量。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的配送中心是由连锁企业和批发商、生产商共同投资建设的配送中心。通过对商品销售、在途中和库存的共同管理,降低了配送费用,提高了配送效率。缺点是组织协调难度大,因为各个货主对自己的货物的配送都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时间、地点、安全、数量都存在差导,要把这些要素统一起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利益分配上的矛盾,由于共同配送所实现的利益在各货主之间进行分配时缺乏客观的标准,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经营主体的商业秘密由于共同配送不易保密,有些货主不愿参加出于对自己商业秘密的保护。三种配送中心模式各有利弊,具体采用哪一种还要看企业本身的实力和市场、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模式。4我国连锁零售业在配送中心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来看,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论其规模大小,大部分连锁零售连锁企业还都停留在探索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的层面上,可尽管如此,还是暴露出不少的问题。配送效率低下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有很多都是由原来的仓库改建而成,或者只是换了个名字,缺乏与物流运作配套的技术与管理。从目前看,没有一家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能够对分店经营的商品达到100%的配送,平均配送效率只有60%-70%,这一配送效率仅局限于中心城市或某一个地区,如果市场范围扩大,其配送效率会明显降低,即我国的零售业配送能力有限。而国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其配送效率一般都在80%-90%,足见差距所在。连锁零售企业建立配送中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配送水平来降低整个系统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它不是传统的仓库和运输方式所能实现的。不能实现统一配送就意味着没有统一进货,不能统一进货就没有了超市连锁经营的根基。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如即时制等,许多连锁零售企业还没有系统的经营理念,这样就使得分店的进货要求不能得到及时、迅速的供应,给分店经营带来不利,连锁经营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了。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但是要改造现有的硬件设施,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过高,投资周期较长,因此,我国连锁经营的自动化水平偏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外的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且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分别应用于配送中心的各个方面。经营理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5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中心效率的对策研究配送中心的建设应科学合理,既要具有现代化的水平,又要注重实用性。因此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中,要根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确定配送中心的类型、地址、布局、设备和功能要素等,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加大力度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社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多方面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物流配送所需的人才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培养:一是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培训。二是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三是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联合培养高素质的连锁经营和物流人才。未来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形成区域性布局的发展趋势。这种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流通领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策制造商和各级供货商的销售体制和物流线的调整。参考文献:[1]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承购奥秘[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4).[2]徐丽群.运输物流管理[M].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郑光财.连锁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赵凯.连锁零售企业逆向物流框架分析及体系构建[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

  • 索引序列
  • 土豆分拣机毕业论文
  • 土豆分选机毕业论文设计
  • 土豆切块机毕业论文
  • 鸡蛋分拣机毕业论文
  • 快递分拣机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