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音乐教育生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音乐教育生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体验性 20-21

创造性 21

主体性 21-22

建构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发展性原则 42-43

主体性原则 43-44

差异性原则 44-45

适度性原则 45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学好声乐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声乐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摘 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 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 方法 ,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如在编写地方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学术研究价值是指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如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多声部民歌的研究等都可作为世界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3)审美价值则体现在民间音乐积累了优秀的曲目,它们是以中国人民的审美和要求而流传下来,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为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4)民间音乐具有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启发了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1.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②。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骄子,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艺术,更诠释着一个民族的本质,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于此,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我国经济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策略,而人民也应根据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做出适当的保护 措施 ,以便更完整的保留住它的本质。然而民间音乐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保护工作变得困难,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或影像上的保护,更是一种无形的深入人们内心的认可与保护。于此,音乐工作者应该注重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好这项艰巨的任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立足于国际,各地区各民族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视角,采取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在尊重民族、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更多的民间音乐走向国际化的舞台。 2.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它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紧随着人民生活,既延续又演变的流动着。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和他们独特的音乐文化,也是这种音乐文化代表着当地人们的一种生活环境和精神上的审美。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呈现出多元化,而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各个国家对自己音乐文化的保护也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有着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国际音乐中,他们也渐渐代表着一种中国独特的音乐形象。“传承发展是延续传统的动力,是传统音乐的生命力。只有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抓好传承措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③ 四、结语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注释: ①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 教育 出版社,1995. ②杨立梅.柯达伊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0(01). ③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01).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二:《音乐论文发表-音乐游戏》 摘 要: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学生听辨音乐的音高、节奏、强弱、节拍、速度、情绪等基本要素,并在训练听觉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些要素。使自己的身体与音乐默契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育 一、游戏的定义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辞海这样描述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为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两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特征:(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刺激程度有直接关系。 二、音乐游戏的概述 首先是由音乐作为主导的游戏活动,音乐是一门培养 儿童 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 教学方法 ,如生动有趣的 唱歌 游戏,律动自编舞蹈表演,加入伴奏乐器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音乐教学当中是直接有效吸引小朋友的办法,让他们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感兴趣,专注聆听和学习的动力。针对小学生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应特别重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对发展儿童的音乐 想象力 ,引导有意识的进行创新。儿童往往年龄小,好动的本性比较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 爱好 这个根本源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学校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情,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1.以人为本,突出音乐教育人性化。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可以这样说,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音乐”。这种音乐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体现出人文关爱。 2.在“做”中学,突出音乐教育游戏化。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了活动学习理论,即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在做的过程中,新旧知识逐渐形成了自然地本质联系。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更是如此,以他们理解,“做”就是玩,就是游戏。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的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他们的兴趣还不稳定,因此当他们从事某一项活动时,一遇到外界的一些干扰,就容易发声兴趣转移,但是,他们为不会变的兴趣是游戏。只要我们在音乐环节中加入游戏,加入合理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专注,有兴趣去了解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体现在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 四、游戏在儿童课堂中的实践 1.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中的每一段引言、每一项教学活动,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有连贯性。有些课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去做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 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你们会写阿拉伯数字吗? 学生:当然我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写了。 老师:那你们会用身体写吗? 学生:……… 老师:你们现在笔直的站起来,就是一个“1”字,你们还可以躺在地上用身体摆出阿拉伯数字1—9来。现在你们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摆又准确又有创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比如摆不出“2”的造型时,教师应该给与必要的提示,可以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这个造型。 让学生一同商议如何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可以评价哪些地方有创造性,哪些地方还不够准确,应如何改进。如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大游戏难度,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教学需要的图形,用打击乐器进行声音造型。当学生掌握声音造型的基本方法后,启发学生以组为单位,从生活中提炼可以用声音表达的图形。先将图形画出来,再用各种方法创造声音造型。 2.教师在音乐游戏中起贯穿作用。教师在运用游戏激趣法时必须注意四点:第一、游戏目的要明确。第二、游戏的规则要叙述清楚。第三、游戏纪律要张弛得当。第四、游戏道具提前准备,这样才能让游戏真正成为课堂中的“闪亮点”和“兴奋点”。点燃学生心中的音乐火花。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总之音乐游戏是一项很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希望大家重视它的价值,走出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充分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巨大作用。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执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三:《高校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教师要掌握科学的 发声方法 、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 高校声乐教师 教学效率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的 名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而在音乐艺术中,最古老而又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当属声乐,它能够具体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感情,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才能看到效果,不是一蹶而就的课程。更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其中的方法,并且坚持进行反复的练习、深入的研究,才能够逐渐熟练地掌握演唱的方法及规律,达到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当前高校声乐教师肩负着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重担,因此仅仅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是不够的,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现行声乐教学中有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慢、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以及学生声乐水平倒退甚至会有导致学生坏嗓的教学失误。而导致这些教学失误的原因主要有:部分高校声乐教师不能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学习;很多高校声乐教师不懂得遵循声乐教学心理,没有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学习声乐要有好的嗓音条件以及较强的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要正视现状并且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研究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效率,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1.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专业的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信服于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声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魅力,做一名德才兼备、“技”“艺”兼通、教研相融的声乐教师。 2.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乐感与文化艺术修养 要增加自己歌唱的自信、放飞自己的歌声,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就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好的演唱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乐感以及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使技艺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才能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演唱艺术人才。 3.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范唱能力 教学注重言传身教,而声乐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具有较高声乐演唱水平及较好的范唱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声乐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范唱,它可以通过直接的耳濡目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还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及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只是讲解理论,不管讲得多好,但是如果缺乏技能的实践操作,还是不能够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就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技巧技能课程,不具备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迷茫,而一些教师的错误的范唱,就是误人子弟了。 4.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 高校声乐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得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目的明确,每一堂课都必须做到能承上启下和前后呼应:当天所教授的内容与要求,应作为第二天所讲授内容的基础;而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又是当天所教授内容的延伸与发展。 5.高校声乐教师要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 水平不同的声乐教师就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掌握每一节课的训练意义及方法,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练声、歌曲、节奏、停顿、高潮等做好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其次要明确每一节课的训练目的和意义,确定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① 教学过程要彰显民族化及个性化 声乐教师应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来面对学生,而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跟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合作者的态度来创造课堂上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歌唱。歌唱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性格、文化素养以及理解能力和嗓音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演唱个性以及审美个性,声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性化处理。 ②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是凭借教师个人 经验 和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主观因素,使教学更加直观。使用多媒体电脑和数字音频卡(或者能够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比如声音的位置、咬字及音准等。教师还可以把上课的情况进行录音录像,让学生在课后观看练习,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蒋娟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2. 音乐系毕业论文题目 3.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4. 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童认知世界的关键过程。音乐具有益智功能,幼儿智力尚在开发、心智还在成长,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教育要有信仰,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这同样需要信仰。我们必须相信这不是不切实际的 口号 ,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理论。教育源自生活,学习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解放军”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解放军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解放军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解放军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9. [4]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大学音乐毕业论文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体验性 20-21

创造性 21

主体性 21-22

建构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发展性原则 42-43

主体性原则 43-44

差异性原则 44-45

适度性原则 45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高雅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要相互联系,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把普及高雅音乐作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要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和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雅音乐 高校思想教育 作用

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崛起的重任,是现代化建设的脊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繁荣。高雅音乐以其音乐作品的创作者、表演者所倾注和渗透的思想情感、政治态度、伦理道德,可以极大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追求正义事业、美好事物和进步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教育大学生。高雅音乐教育由于有着丰富细腻感情、增强心理健康以及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特殊功能,以古今中外优秀声乐、器乐曲目进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新的立足点。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因此,高雅音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雅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通过“晓之以理”来实现的,即通过逻辑严密、有说服力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恰当举证,使大学生明白善恶正邪,是非曲直。而高雅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一个“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对象诱发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使受教育者在自由自在的审美体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情感共鸣中获得个体心灵的满足与升华。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象《命运交响曲》这样具体可感的形象以及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情感的感染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观念的确立的,即“动之以情”是方法和手段,“晓之以理”才是目的和意义,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而美育过程始终体现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获得审美体验、感动、顿悟的时候,也获得了收益,“动之以情”既是美育的过程,也是美育的目的。

二、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困境

三、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作用的措施与对策

1.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

3.让高雅音乐融入校园文化

高雅音乐教育的功能效应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存在一致性。高雅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加强,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气氛,增强其凝聚力、感染力,而且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内驱力,能够把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个体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在校园文化中促成完善的价值体系形成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高雅音乐教育的影响有很强的潜存性,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客观环境,使学生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陶冶和滋养,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音乐毕业论文比如,学校通过建立各类师生文艺团体,在校园舞台上展示艺术成果;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铜管乐队、交响乐团等使学生提高技能,提升身心素养;组建各类文艺社团,如吉他协会等,广泛吸收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各类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审美教育的高雅音乐教育启发审美主体对自身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把审美主体的生命热情调动到极致,自觉追求生命的自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国玲.在高校积极倡导高雅音乐[J].大家,2010,(10)

[2]杨晶.对当代大学生加强高雅音乐教育的必要性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8)

[3]林雄文.生活因为你而更精彩——大学生《交响音乐赏析》课程的价值与意义[J].大舞台,2010,(8)

[4]李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南方论刊,2010,(z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音乐越来越受人喜爱,较为明显的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音乐这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音乐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欣赏 教育 下的大学音乐》 一、大学 音乐欣赏 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 文化 、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完全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思路》 摘要:本文对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 总结 经验 ,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 学习态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 [3]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网络音乐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概况 网络音乐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传播流行的音乐,这些音乐作品比较贴近生活,容易让听众接受,简单、通俗易懂,流传较广的网络音乐以歌曲为主。网络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媒介,传播速度相当之快,只要在网络上上传歌曲,不出一会功夫,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听到歌曲。借助先进的 网络技术 和最新的音乐内容,网络音乐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据统计,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亿人,居世界第二位。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网络音乐的传播及受众群体,这是网络音乐得以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网络音乐才能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力量而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网络音乐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网络音乐理应受到音乐界的关注及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大学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教育为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大多选择一些爱国主题、伦理道德的音乐作品,如比如二胡曲《光明行》、歌曲《十送红军》等等。而网络音乐与学校的音乐欣赏曲目相比,网络音乐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新颖、配器时尚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画面、视觉上的效果,更能吸引青少年,尤其是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所以很多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音乐来得到美的享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他们喜欢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愿,网络音乐便成了他们最亲密“伙伴”。 网络音乐的流行对我们的大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了网络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发送要欣赏的音乐资料,或让学生直接下载网络音乐,使音乐学习更加灵活,更加轻松。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音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正面影响,但也不乏许多负面影响。 1、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目前,有一些网络音乐的内容,与我们大学校园所倡导的陶冶学生情操、博学而笃志的校园文化相违背,流行的网络歌曲大部分是爱情歌曲,大学生发育正处在成熟期,一些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兴趣,听多了这样的歌曲,自然会胡思乱想,没有心思上课。有的学生对网络流行歌曲达到痴迷的程度,因而上课还会偷偷戴着耳机听音乐,听课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脑门心思全在想着歌曲的内容。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学业,导致无心向学。 2、侵蚀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稳定性。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些格调低下、情趣庸俗的网络歌曲,含有消极、颓废、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网上曾流行的的《老鼠爱大米》、《好男人都死哪去了》、《红尘情歌》等等。这些流行歌曲使大学生变得哀怨缠绵、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思想堕落,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毒害了大学生的思想,侵蚀了他们的价值观。 3、降低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有些网络音乐粗制滥造,歌词及配器都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大学生如果经常听这样的音乐,势必会降低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积极应对网络音乐的思考 网络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中传唱的网络歌曲也有许多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同样充满了正能量。例如《时间都去哪了》还有庞龙演唱的《兄弟抱一下》、慕容晓晓的《黄梅戏》等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分析利弊产生的根源,,积极应对网络音乐。 (一)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特质所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专题讲座、学术 报告 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熏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文化所沉淀的大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师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各种学生社团尽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诗歌社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诗会, 交谊舞 社团可以组织大学生们举办周末舞会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大学生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审美教育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以审美媒介为教育手段,一是以审美心理和人生的塑造为教育目的。大学的审美教育更应该把握好这两重含义。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的辨别美丑,能在纷繁的网络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面对不健康的网络歌曲的“免疫力”。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试着避免从音乐本身来谈音乐和评论音乐,利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们的视野,例如,我们可以从音乐与道德的关联来认识音乐的纯净与质朴;从音乐与哲学的关联来了解音乐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进行 理性思维 和 逻辑思维 的可能性;从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了解其他艺术对音乐的濡染和渗透,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位,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三)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多结合网络教学 当代大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把自己新的理念及思想放于网络之上继续传播,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结合与尝试,并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让大学生们在音乐这个领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网络音乐,进行作品艺术特色评论,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评判一首网络音乐的好坏。 四、总结 进入新世纪,大学音乐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倡导学生自主,个性,创造性发挥的理念为网络音乐教育这一新路径上的延伸应用提供了新的教育发展的思想准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这种又方便又快捷,又轻松又有效率的媒介,让大学音乐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品学兼优、德能并进的育人理念服务。 猜你喜欢: 1. 音乐论文范文1500字 2. 音乐论文范文5000字 3.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4.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5.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教育专科生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童认知世界的关键过程。音乐具有益智功能,幼儿智力尚在开发、心智还在成长,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教育要有信仰,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这同样需要信仰。我们必须相信这不是不切实际的 口号 ,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理论。教育源自生活,学习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解放军”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解放军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解放军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解放军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9. [4]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关系在交过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作为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包括了教学和研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与爱的教育》

摘要:21世纪成功的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课堂,这需要音乐老师热爱音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运用一切积极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中都能够感受到这才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爱的教育;尊重;课堂主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7-02

在人们的心目中,音乐老师在舞台上都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老师,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那现代的音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呢?他们怎样才能带动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呢?

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爱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爱的力量是最强大也是最伟大的。它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每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都应具备爱的品质:热爱他的音乐事业、热爱他的教育事业、热爱他的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尽相同,但都因为有了爱的教育,人们才会对音乐更加热爱,也更加热爱他们的生活。可以说: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师首先就是爱音乐。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所以他们才会去学习音乐并立志从事音乐教育,可以说他们已经视音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们不热爱音乐,不热爱音乐教育,很难想象他们将怎样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而学唱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首歌曲,没有热情来演唱它,试问一下,有几位学生能在下面兴致盎然地唱歌呢,这种尴尬就可想而知的了,长此以往,音乐课堂很可能就成了学生的噪音课堂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中学生们有着自己年龄上的心理特性,我要怎样带动激发他(她)们呢?热情的示范演唱、带唱是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记得我刚刚进入上饶县中学工作,因为我们上的科目是音乐欣赏课,里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了能让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歌曲给同学们听赏,并让学生一起跟唱,学生唱的开心我上的轻松,我为每次的课堂感到窃喜,就这样教了好一阵子,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后来有一天教室停电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我就临场发挥,自己坐在钢琴前面自弹自唱了当时要上的歌曲,由于以前就熟唱过这首作品,加上自己也很喜欢它,更多的是学生的高呼“老师来一首。”,于是我激昂地唱了这首《长江之歌》,唱完之后掌声雷动,同学们大呼过瘾,说能亲耳听到自己的老师现场演唱才是最亲切最激动的,都跃跃欲试,我于是趁热打铁,同学们都跟着我积极主动地大声唱起来。在边弹边唱的过程中我还会伴随音乐用肢体语言,尽量让每位学生的每一个身体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中,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都融入到音乐当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同学们崇敬的目光中我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惭愧和警醒。从此以后,在课堂上碰到需要教唱的歌曲我都会尽量自己范唱带唱了。

其次是热爱音乐教育。这是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过来的一种爱。当音乐教师真正热爱音乐时,自然会产生与学生一起来分享音乐的欲望。记得刚进校教书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河谷》,里面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演奏出来的,旋律优美动人,当晚我就把它的旋律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就在班上自弹自唱起来,学生顿时围了上来,我趁机教他们怎样来欣赏这首作品,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我真是崇拜之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也学会欣赏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直接传承发扬了音乐,让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的真谛。

音乐教师具备的第三种爱,是爱学生。它是建立在前两种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任何音乐教师如果想把他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那他就必须爱他的学生,全面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的身心通过音乐学习得以全面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必须把爱在课堂中直接表达出来,这对于威严的中国教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师只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很少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更别提直接表达了,于是养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上课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步,现代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其实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我们”一词,把每个学生都拉进课堂的情境中,与每个学生互动,遇事多用商量的语气,语言中字里行间地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爱意,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尊重的,我相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记得在2008年的某天下午第一节课堂上,我上课的内容是欣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课《走进新时代》,其中有一环节是教唱并排练合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请同学们分三组讨论并把他们的排练想法逐一告诉我,然后一起商讨研究,第一组告诉我怎样把四个声部衔接演唱好,第二组告诉我怎样处理音乐的情绪变化,第三者则告诉我队形该怎样排列,怎样根据歌曲来变化肢体语言,就在大家进行的非常投入之时,一个男学生突然闯进来,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午睡过头而迟到了,我看着他,微笑地说:你来的正好,我这确少一个指挥呢,过来吧,我们一起指挥排练。看到我信任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排练,课后这位学生感动地说:“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目中一直就是个差生,没想到你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那么信任我,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对我的爱,争取做一个有用的人才。”。2011的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

音乐的爱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班级每周只开了一两节音乐课,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每周抽出一两次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课外活动(组建校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和舞蹈队等),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师生感情,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更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增添更多的亮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

音乐学毕业论文教育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孩童认知世界的关键过程。音乐具有益智功能,幼儿智力尚在开发、心智还在成长,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教育要有信仰,我们提倡幼儿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这同样需要信仰。我们必须相信这不是不切实际的 口号 ,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理论。教育源自生活,学习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有深远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着巨大作用,在孩童内心深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类对音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孩童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愉快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情绪,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给幼儿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幼儿音乐才能。让音乐进入幼儿的心灵,塑造幼儿的创造性以及个性才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整日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如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睡眠、如厕、进餐等,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这都是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特定的,幼儿及幼儿群体是生活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定特定情境从而渗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有着教育意义,幼儿所接受的教学就是幼儿每一天的生活。 回归生活的音乐教育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知识经验缺乏,心智尚未健全。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尝试,不断地构建新知、积累经验。音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歌唱、欣赏、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对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阅历和经验,广泛收集歌曲、录音、影像资料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认知和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音乐认知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考察过XX幼儿园的音乐课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一样的“学做解放军”音乐教学活动中。A教师要求幼儿单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幼儿缺乏自己享受和体验音乐的空间,不能唤起内心深处对解放军形象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加无法激发想要学做解放军的热情和冲动。 而B教师先给学生自己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接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身感受。接着让学生观看有关解放军的视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身感受,结合音乐让幼儿自己去编排舞蹈动作。 在同样的音乐活动“大树妈妈”中。A教师在课堂内让幼儿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体验大树妈妈为了保护小鸟宝宝的那种无畏的感情,然后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而B教师发现已经正值秋季,于是就把学生带到园外,和学生一起看树散步寻找落叶,给他们说秋天黄叶和大树妈妈的故事,再回到活动室让幼儿欣赏音乐,教师让幼儿在音乐中用自身肢体动作表现树叶宝宝各自飘舞、大风吹拂的情景,用心去体验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之间的母子情深,联想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起引导的作用,那么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关注幼儿,有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教师对艺术、教育、生活、幼儿的理解,决定了教学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方法的采用,教育评价的实施等等。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同的教师,对活动、对幼儿的理解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从而活动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幼儿所切身经历的,所得到的收获完全不同。 3 音乐教育回归生活的建议 立足幼儿实际生活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教育观。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回归,让幼儿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发展幼儿审美体验和能力,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音乐的形式快乐地进行自我表达。音乐教育要立足幼儿的生活,时刻关注着幼儿的生命,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意的审美表现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四个维度开展:体验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和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师要认识生活化的内涵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幼儿,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幼儿园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对生活热爱、对音乐热爱。对音乐的热爱源自对生活的爱,对音乐敏锐的感知源于理解和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又能更多地激发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对生活充满新奇和探索精神的教师,才会真正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和实际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一种良性儿童观,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和幼儿的接触中,真正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发现并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童心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情趣。 “教”与“学”平等对待 在师幼关系研究中,几乎总会提到师幼关系,都会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平等”。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信任和交往,共同享受审美体验。“对话”是当前师幼关系研究中最流行的术语。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实际上的教学。对话,能够实现真正的引导。但在现实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真正要做到这两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在开放性、低结构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站在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和喜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淡化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形象,让幼儿变得不再消极顺从。音乐教育活动应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音乐美的过程,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到天平的两端新平衡。 4 结论 生活是一种体验、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践。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既然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问题,就应当被及时地纳入到活动和课程中来。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和幼儿分享。我们在努力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同时,应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游戏是愉悦的学习,社会是教育的资源。音乐教育回归生活,让艺术恢复到本来面貌,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圆满。 参考文献 [1] 何宏林,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9. [4]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关系在交过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作为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包括了教学和研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与爱的教育》

摘要:21世纪成功的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课堂,这需要音乐老师热爱音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运用一切积极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中都能够感受到这才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爱的教育;尊重;课堂主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7-02

在人们的心目中,音乐老师在舞台上都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老师,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那现代的音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呢?他们怎样才能带动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呢?

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爱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爱的力量是最强大也是最伟大的。它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每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都应具备爱的品质:热爱他的音乐事业、热爱他的教育事业、热爱他的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尽相同,但都因为有了爱的教育,人们才会对音乐更加热爱,也更加热爱他们的生活。可以说: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师首先就是爱音乐。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所以他们才会去学习音乐并立志从事音乐教育,可以说他们已经视音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们不热爱音乐,不热爱音乐教育,很难想象他们将怎样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而学唱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首歌曲,没有热情来演唱它,试问一下,有几位学生能在下面兴致盎然地唱歌呢,这种尴尬就可想而知的了,长此以往,音乐课堂很可能就成了学生的噪音课堂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中学生们有着自己年龄上的心理特性,我要怎样带动激发他(她)们呢?热情的示范演唱、带唱是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记得我刚刚进入上饶县中学工作,因为我们上的科目是音乐欣赏课,里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了能让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歌曲给同学们听赏,并让学生一起跟唱,学生唱的开心我上的轻松,我为每次的课堂感到窃喜,就这样教了好一阵子,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后来有一天教室停电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我就临场发挥,自己坐在钢琴前面自弹自唱了当时要上的歌曲,由于以前就熟唱过这首作品,加上自己也很喜欢它,更多的是学生的高呼“老师来一首。”,于是我激昂地唱了这首《长江之歌》,唱完之后掌声雷动,同学们大呼过瘾,说能亲耳听到自己的老师现场演唱才是最亲切最激动的,都跃跃欲试,我于是趁热打铁,同学们都跟着我积极主动地大声唱起来。在边弹边唱的过程中我还会伴随音乐用肢体语言,尽量让每位学生的每一个身体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中,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都融入到音乐当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同学们崇敬的目光中我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惭愧和警醒。从此以后,在课堂上碰到需要教唱的歌曲我都会尽量自己范唱带唱了。

其次是热爱音乐教育。这是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过来的一种爱。当音乐教师真正热爱音乐时,自然会产生与学生一起来分享音乐的欲望。记得刚进校教书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河谷》,里面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演奏出来的,旋律优美动人,当晚我就把它的旋律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就在班上自弹自唱起来,学生顿时围了上来,我趁机教他们怎样来欣赏这首作品,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我真是崇拜之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也学会欣赏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直接传承发扬了音乐,让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的真谛。

音乐教师具备的第三种爱,是爱学生。它是建立在前两种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任何音乐教师如果想把他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那他就必须爱他的学生,全面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的身心通过音乐学习得以全面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必须把爱在课堂中直接表达出来,这对于威严的中国教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师只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很少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更别提直接表达了,于是养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上课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步,现代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其实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我们”一词,把每个学生都拉进课堂的情境中,与每个学生互动,遇事多用商量的语气,语言中字里行间地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爱意,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尊重的,我相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记得在2008年的某天下午第一节课堂上,我上课的内容是欣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课《走进新时代》,其中有一环节是教唱并排练合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请同学们分三组讨论并把他们的排练想法逐一告诉我,然后一起商讨研究,第一组告诉我怎样把四个声部衔接演唱好,第二组告诉我怎样处理音乐的情绪变化,第三者则告诉我队形该怎样排列,怎样根据歌曲来变化肢体语言,就在大家进行的非常投入之时,一个男学生突然闯进来,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午睡过头而迟到了,我看着他,微笑地说:你来的正好,我这确少一个指挥呢,过来吧,我们一起指挥排练。看到我信任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排练,课后这位学生感动地说:“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目中一直就是个差生,没想到你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那么信任我,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对我的爱,争取做一个有用的人才。”。2011的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

音乐的爱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班级每周只开了一两节音乐课,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每周抽出一两次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课外活动(组建校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和舞蹈队等),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师生感情,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更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增添更多的亮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体验性 20-21

创造性 21

主体性 21-22

建构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发展性原则 42-43

主体性原则 43-44

差异性原则 44-45

适度性原则 45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音乐生体育生毕业论文

音乐表演课程,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表演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音乐表演教学论文 》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急需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就给 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因此,探索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密切联系实际,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文章 对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 渠道 、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 经验 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 总结 ,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 社会实践 ,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 方法 ,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3.积累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他们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并采用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成长,这是技术能力的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灵活多样,积极有效。它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完美结合体。多元化教学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迅速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有 文化 ,更要有能力。

《 音乐表演中创造性分析论文 》

内容摘要:音乐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是众多的音乐教师和演奏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及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创造性原创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一、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它的形成应该由三个环节组成——作曲家的创作、演奏(唱)家的表演、听众的欣赏,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三个部分完整的情况下,一首作品才能完整地被人们感知,获得审美上的一种享受。作曲家的创作,毋庸置疑是作品的本源,没有这个环节的完成就根本谈不上后两个环节的存在。而演奏(唱)家的表演处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于能否正确表达音乐思想,能否使作品与听众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否为听者带来美感……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科普兰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了解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对聆听者来说是重要的话,对演绎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演绎者是音乐的中间人。聆听者更多地听到的是演绎者对作曲家的想法,而不是作曲家。”①所以,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原作品更为重要,因此科普兰还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作完曲之后,可怜的作曲家必须把它交给演绎艺术家,任其摆布——而我们又必须记住,后者是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的人。”②英国著名的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一书中也说道:“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③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奏(唱)者作为“执行者”势必将音乐打上自己的“烙印”。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仅是原样地再现,而是通过演奏(唱)者富于创造性、独特的表演,使音乐作品焕发新的光彩。从表演艺术美学的历史来看,表演美学主要有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新古典主义音乐表演、原样主义音乐表演、当代音乐表演的综合倾向这几个流派,而钢琴表演也被包含其中。在这几种表演美学的观点中,演奏者对于同一首作品都有着不同的创造性表现,这样表现出的音乐就被打上了自己的或者不同流派的“烙印”。

二、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表演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执行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必然要被蒙上表演者的个性与创造性。但是,这种个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并不是没有“度”的随意表现,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演奏的音乐就会“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钢琴表演中至少要注意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能为作曲家和听众之间做好“桥梁”。

1.创造性与原作风格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年代,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这些作品自一出现就带有了当时历史时代的风格与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于乐谱上,这就是原作的真实性。在音乐表演中首先应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就是创造性与原作风格的关系。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将这种风格真实、完美地加以再现。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体会作曲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努力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思想,以便能够真切地表现作品的历史风格。著名的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埃涅斯库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在演奏巴赫的一部奏鸣曲时,不置身于18世纪,那么我恐怕就不能很好地把作品表达出来了。”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盛行的原样主义音乐表演不仅仅要求要严格按照原版乐谱演奏,而且还努力“还原”原来的演奏乐器、方法等等,努力恢复作品的原貌,这也是一种对作品风格的再现。当然,这样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并不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毕竟是历史中的一个分支。

在表演中,除了要对原作风格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在保持原作风格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还应该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毕竟,表演者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能完全等同,他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时代的立场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创造。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具有时代精神和美感,所以,表演者应该在自我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表演既能体现作曲家的原作风格,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还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2.创造性与个人风格

音乐演奏是由演奏的执行者——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必然体现自己长期形成的演奏风格。比如,在听美籍俄国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和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阿格里希对同一首作品的诠释,应该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霍洛维茨更注重于技巧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个性。而阿格里希对音乐的表现更加“自我”,她综合了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表演美学观念,使她的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相对来说,霍洛维茨的表演要稍微严谨一些。这些个人的风格就来自于演奏者长期的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并且与自身的文化修养、阅历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达尼埃利·玖尔克说:“表现个性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务。他应当致力于全身心地浸透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如诉的音响将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听众。”⑤在音乐表演中也特别要求表演者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正是由于不同个性的存在,才使得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而表演者也将个性作为自己表演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演者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演中能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充分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切莫将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表演成一种风格,或者说这个也似乎有点像,那个似乎也有点感觉,这也是在表演中应该忌讳的。

3.创造性与情感表现

音乐如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通过音符、节奏、织体等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音乐以其乐音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以隐讳的手法(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表现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从乐曲中抽掉感情内容,乐曲就会沦为毫无意义的零碎的音响。⑥而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不仅仅需要把谱面上应有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应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作曲家的个性、创作时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阅历等)进行创造性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完全进入该作品的情绪、内容,才能比较充分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本意。匈牙利伊施特万·加提写道:“如果我们想正确地演奏某一首乐曲,那么就应该在我们自身首先唤醒支配那首乐曲的热情。如果我们不适于产生这种热情,我们就不应演奏这首乐曲。”⑦比如在巴赫的赋格曲和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表达的是深刻寓意和哲理性的思想,只有演奏者自己真切体会和融入其中才能使听众产生同样的感受,使听众似乎回到了那个时代。因此,表演者永远都不要做转述者,只有在我们内心唤醒对乐曲中的某一华彩乐段、某一颤音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演奏它们,那么听众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真正富有天才的演奏家绝不会满足于那种自我陶醉的音响美,他更多的是在发音中追求一种内容上的深度和真谛,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层次。就如同现今存在的一种现象:掌握了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却并不是很多。浪漫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⑧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钢琴表演中需要“我”的情感表现,那么“我”就可以没有限制地随意发挥。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情感表现的极端。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以作品原有的情感表现为基础,糅和自我的、有节制的感情表达,这样的表演才能做到“感人至深”,使自己的艺术追求逐渐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结语

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释义学认为,音乐表演不仅仅要追寻音乐的历史视界,即对音乐的历史意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解释者必须有自己的视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表演就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应该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音乐体验。因此,音乐就随着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创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态,而这些也恰恰构成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了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创造性在音乐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注释:

①②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③闫妍.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6月.

④引自《音乐译文》,1959年第4辑.

⑤⑥⑦(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⑧引自《音乐的哲学与演奏者的创造》,《国外音乐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第14辑.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

[2](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

[4]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有关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

2. 音乐表演研究毕业论文

3. 音乐表演声乐毕业论文

4.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形象设计与价值的研究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形象设计与价值的研究,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形象,对实施和推进基础教育中的新课改进程,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重塑其公众形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师形象是航空公众对其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印象、看法和认识的综合体现。航空公众对中学体育教师形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任务、作用、地位不同而改进甚至产生重大的改变。中学体育教师形象是由学识形象(知识智慧、教学艺术、语言、示范、教态、创新、能力形象等);体魄形象(仪表形象、体魄状况等);师德形象(人格、师德、榜样等)等内、外在形象展示给社会公众的。内、外在形象须臾不可分,外在形象是内在形象的外化形式,内在形象是外在形象的灵魂所在。 沈阳市中学生对体育教师形象需求呈多元化。总体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内在形象评价均值分高于外在形象(p<):师德形象,教态形象,语言形象等3项与形象均值分列前三位;仪表形象,学识形象,体魄形象均值分依次为后三位。中学生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形象需求一是学识形象,二是体魄形象,三是师德形象。三者并重,不分主次。 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的内在形象评价与学生评价一致,即内在形象均值分高于外在形象(p<)。但总体评价均值分较高,达到良好水平,高于中学体育教师评价(p<)。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的仪表形象,创新形象,师德形象等评价较高,位居前三位;而体魄形象,学识形象,能力形象评价较低,分列后三位。 学识形象是中学体育教师价值开发的核心,体魄形象是中学体育教师价值开发的保证;师德形象是中学体育教师价值开发的根本。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缺一不可,是新时期重塑中学体育教师形象及价值开发的最佳理论构想之一。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实现其价值,社会、中学生和中学体育教师评价和其价值开发的理论构想虽然重要,但靠倡议式的自我约束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最重要的是决策机关能海纳百川,制定出中学体育教师形象规范等法律法规,对遏制损害其形象的行为才具有约束力。同时也能使学位论文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作用。本篇文章来源于 :博新毕业论文网 原文链接:

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学好声乐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声乐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摘 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 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 方法 ,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如在编写地方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学术研究价值是指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如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多声部民歌的研究等都可作为世界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3)审美价值则体现在民间音乐积累了优秀的曲目,它们是以中国人民的审美和要求而流传下来,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为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4)民间音乐具有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启发了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1.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②。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骄子,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艺术,更诠释着一个民族的本质,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于此,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我国经济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策略,而人民也应根据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做出适当的保护 措施 ,以便更完整的保留住它的本质。然而民间音乐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保护工作变得困难,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或影像上的保护,更是一种无形的深入人们内心的认可与保护。于此,音乐工作者应该注重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好这项艰巨的任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立足于国际,各地区各民族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视角,采取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在尊重民族、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更多的民间音乐走向国际化的舞台。 2.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它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紧随着人民生活,既延续又演变的流动着。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和他们独特的音乐文化,也是这种音乐文化代表着当地人们的一种生活环境和精神上的审美。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呈现出多元化,而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各个国家对自己音乐文化的保护也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有着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国际音乐中,他们也渐渐代表着一种中国独特的音乐形象。“传承发展是延续传统的动力,是传统音乐的生命力。只有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抓好传承措施,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③ 四、结语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注释: ①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 教育 出版社,1995. ②杨立梅.柯达伊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0(01). ③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01).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二:《音乐论文发表-音乐游戏》 摘 要: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学生听辨音乐的音高、节奏、强弱、节拍、速度、情绪等基本要素,并在训练听觉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些要素。使自己的身体与音乐默契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育 一、游戏的定义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辞海这样描述游戏:以直接获得快感为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两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特征:(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刺激程度有直接关系。 二、音乐游戏的概述 首先是由音乐作为主导的游戏活动,音乐是一门培养 儿童 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 教学方法 ,如生动有趣的 唱歌 游戏,律动自编舞蹈表演,加入伴奏乐器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是音乐教学当中是直接有效吸引小朋友的办法,让他们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感兴趣,专注聆听和学习的动力。针对小学生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应特别重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对发展儿童的音乐 想象力 ,引导有意识的进行创新。儿童往往年龄小,好动的本性比较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 爱好 这个根本源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学校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情,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1.以人为本,突出音乐教育人性化。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可以这样说,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音乐”。这种音乐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体现出人文关爱。 2.在“做”中学,突出音乐教育游戏化。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了活动学习理论,即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在做的过程中,新旧知识逐渐形成了自然地本质联系。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更是如此,以他们理解,“做”就是玩,就是游戏。高尔基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的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他们的兴趣还不稳定,因此当他们从事某一项活动时,一遇到外界的一些干扰,就容易发声兴趣转移,但是,他们为不会变的兴趣是游戏。只要我们在音乐环节中加入游戏,加入合理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专注,有兴趣去了解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体现在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 四、游戏在儿童课堂中的实践 1.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中的每一段引言、每一项教学活动,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有连贯性。有些课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去做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 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你们会写阿拉伯数字吗? 学生:当然我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写了。 老师:那你们会用身体写吗? 学生:……… 老师:你们现在笔直的站起来,就是一个“1”字,你们还可以躺在地上用身体摆出阿拉伯数字1—9来。现在你们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摆又准确又有创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比如摆不出“2”的造型时,教师应该给与必要的提示,可以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这个造型。 让学生一同商议如何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可以评价哪些地方有创造性,哪些地方还不够准确,应如何改进。如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大游戏难度,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教学需要的图形,用打击乐器进行声音造型。当学生掌握声音造型的基本方法后,启发学生以组为单位,从生活中提炼可以用声音表达的图形。先将图形画出来,再用各种方法创造声音造型。 2.教师在音乐游戏中起贯穿作用。教师在运用游戏激趣法时必须注意四点:第一、游戏目的要明确。第二、游戏的规则要叙述清楚。第三、游戏纪律要张弛得当。第四、游戏道具提前准备,这样才能让游戏真正成为课堂中的“闪亮点”和“兴奋点”。点燃学生心中的音乐火花。另外,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儿童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总之音乐游戏是一项很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希望大家重视它的价值,走出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充分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巨大作用。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执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篇三:《高校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教师要掌握科学的 发声方法 、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 高校声乐教师 教学效率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的 名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而在音乐艺术中,最古老而又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当属声乐,它能够具体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感情,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声乐教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能技巧课,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才能看到效果,不是一蹶而就的课程。更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其中的方法,并且坚持进行反复的练习、深入的研究,才能够逐渐熟练地掌握演唱的方法及规律,达到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当前高校声乐教师肩负着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重担,因此仅仅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全面的文学以及音乐素养是不够的,还要精通教学之道并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才能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现行声乐教学中有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慢、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以及学生声乐水平倒退甚至会有导致学生坏嗓的教学失误。而导致这些教学失误的原因主要有:部分高校声乐教师不能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学习;很多高校声乐教师不懂得遵循声乐教学心理,没有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学习声乐要有好的嗓音条件以及较强的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要正视现状并且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研究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效率,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1.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专业的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信服于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声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魅力,做一名德才兼备、“技”“艺”兼通、教研相融的声乐教师。 2.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乐感与文化艺术修养 要增加自己歌唱的自信、放飞自己的歌声,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就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好的演唱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乐感以及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使技艺完美结合,更好地表达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才能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演唱艺术人才。 3.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范唱能力 教学注重言传身教,而声乐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具有较高声乐演唱水平及较好的范唱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声乐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范唱,它可以通过直接的耳濡目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还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及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只是讲解理论,不管讲得多好,但是如果缺乏技能的实践操作,还是不能够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就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技巧技能课程,不具备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迷茫,而一些教师的错误的范唱,就是误人子弟了。 4.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 高校声乐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得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目的明确,每一堂课都必须做到能承上启下和前后呼应:当天所教授的内容与要求,应作为第二天所讲授内容的基础;而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又是当天所教授内容的延伸与发展。 5.高校声乐教师要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 水平不同的声乐教师就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掌握每一节课的训练意义及方法,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练声、歌曲、节奏、停顿、高潮等做好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其次要明确每一节课的训练目的和意义,确定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① 教学过程要彰显民族化及个性化 声乐教师应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来面对学生,而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跟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合作者的态度来创造课堂上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歌唱。歌唱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性格、文化素养以及理解能力和嗓音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演唱个性以及审美个性,声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性化处理。 ②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是凭借教师个人 经验 和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在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主观因素,使教学更加直观。使用多媒体电脑和数字音频卡(或者能够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比如声音的位置、咬字及音准等。教师还可以把上课的情况进行录音录像,让学生在课后观看练习,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蒋娟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2. 音乐系毕业论文题目 3.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4. 音乐声乐教学毕业论文 5.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汗,这种事也要叫人写

  • 索引序列
  • 音乐教育生毕业论文
  • 大学音乐毕业论文音乐教育
  • 音乐教育专科生毕业论文
  • 音乐学毕业论文教育
  • 音乐生体育生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