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产资本化若干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农村资产资本化现状分析
(一)南海模式——集体土地股份制 20世纪90年代初,佛山市南海区有几个村开始尝试用集体土地股份制来替代原来的农户分户承包制。其做法为:一是整合全村或全社所有土地,整体集中规划,将土地按用途分区,如农业基本用地、发展经济用地、商业和居住用地,由管理区(现行政村)或经济社(现村民小组)进行日常管理和有效经营,将土地或厂房对外发租以收取相应租金;二是把农村土地、资产和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权予以股份化计算,并将股份分给村民,相关经营收益按股份多少在村民中予以分配。南海的这个模式,确保了农村土地国有的性质未变,打破了国家统一征地垄断农地非农化的格局,以股份分红形式形式改造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形式,既没改变土地联产承包制的核心实质,又以土地非农化形式取代了农民土地原有收益方式。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国有化征地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实施建设,以便进行更多更大的招商投资;农村和农民借助土地租赁引来中小企业投资开发,形成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积极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地区的竞争实力,使农村土地不断增值,优化了整个南海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设施。
(二)平罗模式——土地信用合作社 宁夏平罗县于2006年开始土地信用合作社试点。土地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制、社团法人制三种,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成立注册;经营范围主要是土地,有条件的可兼营农机租赁、职业中介等.基本做法:农民自愿把自己的承包地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存地农民支付“存地费”,合作社再将土地“贷”给经营大户或企业,并收取“贷地费”,存贷差即为合作社的收入;扶持措施为,县政府为每个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安排3-5万元启动资金,作为县政府股金,在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盈利后转让或者退出。截至2009年底,全县挂牌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50个,累计流转土地19.13万亩,农民实现存地收入1582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效益168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8450人,创劳务收入4896万元。
(三)东光模式——资金互惠合作社 河北省东光县古树于村,借助村民资金上的互惠互利、土地合理流转市场化,推进了农村土地资本化发展。资金互助社由村民王杰华联合6户村民于2008年创办。共有205人入社,每人入互助金500元,互助社按每亩500元租赁土地,搞规模经营。不到两年时间,流转集中村内的980亩土地,使全村85%的劳动力离开了土地。村民既获得了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又通过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该县码头村则以另外一种资金互助形式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村委会建立资金互惠组织,互惠资金来源于村民和政府的资金入股,其中国家扶持的互助发展资金15万元,村民入股每股500元,每个成员最多认购2股,三年内不得退股。入股村民可把土地所有权相关证明予以抵押,别的村民共同作保,每户村民一年最高可贷近万元。东光模式增加抵押融资的服务功能,使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向前迈进一步。
(四)徐庄模式——中国土地银行的雏形 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土山村会计张凯华,联合8户村民,把土地经营权折算成相应价格,每户投入资金5000元,总共4万元作为原始注册资本,于2008年5月1日成立了徐庄土地合作社2008年7月,领取营业执照,并在短时间内就跨徐庄镇的4个行政村,2008年9月14日,山亭区徐庄镇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揭牌,并为徐庄土地合作社的280户农民颁发土地使用产权证;2008年9月,借助300多亩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质押,徐庄土地合作社从农村信用社贷款30万元,使得秋耕生产能很好地延续。在这基础上,市、县(区)、乡(镇)三级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交易市场体系得以在当地各级政府推动下得以建立。徐庄模式,作为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的规范化样板,以农村土地参与合作社股权构成为前提,以土地经营权交易场所为媒介,借助土地使用权证抵押以换取金融组织提供相关贷款,地方立法和司法机构积极规范法律秩序,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使得土地规模经营和资本运作得以实施。
二、农村资产资本化意义
(一)加快农村资产资本化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之举 30年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从贫困走向温饱;20年前的市场经济改革,把农业推向了市场,使农民向小康迈进。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工业产值“三分天下有其一”;10年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又面临新的难题。1997年至2003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社会矛盾更加激烈。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规范农村要素的流动和转让机制,农村劳动力不能自由转移,土地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劳动生产率未得到应有提高,结果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很慢和社会消费需求处于总体不足。面对“三农”严峻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做出重大调整,从而催生了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的探索,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二)加快农村资产资本化是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的战略之举 目前,为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改变农村金融资本投入不足的格局。这种局面的形成,从农村外部讲,一是商业化的金融组织业务注重城市,相应对农村的资金业务量较少;二是外资很少进入乡镇、农村;三是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绝对增加但相对下降,扩内需、保增长的4万亿投入,用于农村的不足十分之一。为此,仅靠推进政府财政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投入的政策指导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立足于农村物权制度改革入手,加速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速度,优化内部资本利用,从货币资本角度充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三)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是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题的战略之举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考察农民收入渠道,一是家庭各种经营所得,这有赖于农民创业能力的提升,但创业所需的文化和资金却是一个瓶颈;二是工资所得,这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相应工资水平的提高;三是转移性所得,这有赖于在农村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增加;四是财产性所得,这有赖于农村
资源和资产市场化和农村产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纵观这四个渠道,家庭经营所得和财产性所得增收空间最大。因此,要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就要加快农村资源与农民资产的资本化与市场化。
(四)农村资产资本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 实施农村资产资本化,短时间内农民家庭财富总体会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会得到提升;长时间来看,意义更加深远: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二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三是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城乡共同发展。
三、农村资产资本化推行对策
(一)推行农村资产资本化的措施 一是登记好农村资产产权并颁发有效证件,奠定农村资产资本化基础。深入做好清查核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积极登记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村居民房屋的产权并颁发有效证件;加快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四要扩大农村资产的评估范围。二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提升农村资产资本化进程。积极构建市、县、乡三级彼此相连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网络;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建立农村产权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化解农村资产资本化的金融风险。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由政府扶持组建多元化的农信担保公司;建立有效机制推进农村信贷与相关保险良好互动。四是贷款模式上积极探索实践“信贷+保险”的新型模式。五是积极扶持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促进小额低廉资产的资本化。把农户资产纳入互助资金组织的抵押融资范围;适当扩大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互助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六是优化金融机构整体运作,完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倒逼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提供了机遇。
(二)推进农村资产资本化的对策 一是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积极为农村资产资本化改革服务。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放松政府管制,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和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二是不断加强制度创新,规避与现行法律直接冲突的风险。一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立法执法部门的协调沟通,力求通过释法、指令等途径解决相关地方立法与全国性或行业法规之间的法律冲突。三是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资产资本化的监督管理。农村资产资本化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域的创新,意义非凡。为此,在监管上要实行统一与分层次的有效结合,根据其规模和业务范围差异对不同的资本化运营组织科学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和级别在监管上实行差别化,不断推进各种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优化,优化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的方向探讨
下一篇:广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策略